激光原位磨饰术矫正散光效果的研究_第1页
激光原位磨饰术矫正散光效果的研究_第2页
激光原位磨饰术矫正散光效果的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光原位磨饰术矫正散光效果的研究

准分子激光手术,尤其是准分子激光原磨蚀(lasik)手术的改善,由于其高度的稳定性、预测性和安全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尽管散光矫正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不如近视矫正好,但多数临床研究结果表明LASIK矫正散光还是可以接受的。验光、角膜地形图是确定散光度数和轴向的好方法。验光是在眼总散光上定轴向,而角膜地形图可以了解整个角膜的状态,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在大多数患者中散光是规则的,它们之间的轴向是一致的患者,但在部分患者中二者测量的轴向是不一致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眼散光和角膜散光轴对LASIK矫治效果是否产生差异。1数据和方法1.1患者年龄及用药情况随机选择2005年6~8月在我院接受LASIK矫正的近视散光患者73例114眼,男33例56眼,女40例58眼,年龄18~45岁,平均(21.60±4.52)岁,散光≥0.50D,术前散光度为-0.50~2.25D,平均(-0.89±0.35)D。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排除青光眼、角膜疾病等,剔除术后角膜创口愈合有异常反应及裸眼视力小于4.9者。按照眼散光与角膜散光轴向的不同分成2组:轴向差异<15°组(68眼)和≥15°组(46眼)。1.2检查方法检影加主觉验光,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测量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散光(A)和轴向、切削的偏心量(D)。1.3带蒂嘴唇瓣加工过程采用MoriaM2旋转角膜刀和Schwind-Keratom-Ⅲ型准分子激光机。常规操作,在角膜中央作一直径约9.0mm、厚度130~150μm的带蒂角膜瓣,采用非球面软件在实质层进行切削,能量为220MJ·cm-2,频率为30Hz,切削直径为6mm,术毕戴透明透气眼罩,次日起滴0.1%氟美瞳滴眼液1个月,术后10d、1月、3月复查视力并验光及行裂隙灯、角膜地形图检查等。1.4统计评估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间散光值的差异;对手术前后眼散光和角膜散光之间作线性相关分析。2视网膜光度计算见表1术前平均球镜度为-1.50~-12.00D,平均(-5.36±2.30)D;散光度为-0.50~-2.25D,平均(-0.89±0.35)D,角膜散光平均(-1.25±0.44)D。术后第1d上皮全部愈合,角膜瓣复位良好,角膜界面光滑,少数有角膜瓣水肿。术后3个月散光度平均(-0.35±0.34)D,角膜散光平均(-0.86±0.44)D。术前<15°组和≥15°组的眼散光分别为(-0.94±0.36)D和(-0.82±0.34)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角膜散光分别为(-1.31±0.41)D和(-1.18±0.49)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9,P>0.05)。术后<15°组和≥15°组的眼散光分别为(-0.29±0.33)D和(-0.42±0.35)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7,P<0.05);角膜散光分别为(-0.79±0.43)D和(-0.97±0.43)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8,P<0.05)。术前角膜散光和眼散光之间有统计学相关性(r=0.527,P<0.01),但术后却没有统计学相关性(r=-0.024,P>0.05)。眼散光与偏中心值有统计学相关性(r=0.395,P<0.01),但角膜散光与偏中心值之间没有统计学相关性(r=-0.133,P>0.05)。3眼光学和嘴唇未来线型罪犯矫正的临床体会主要来源于眼光栅与嘴唇治理的案例之一LASIK手术矫治近视预测性好已经得到反复临床验证,但在矫正散光时其效果和准确性相对差一些,有时甚至出现散光增加、轴向偏移。有很多因素包括激光类型、切削模式、散光类型、术时散光轴向定位等都有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Bragheeth等研究表明术前眼散光与角膜散光之间轴向偏离15°,术后只能达到一半的散光矫正量;偏离30°,术后散光量将不会改变。其他因素如检查体位与手术体位不同引起的偏离也将影响手术效果。手术诱发散光是另一个影响因素。本次主要研究的是眼散光和角膜散光轴对LASIK矫正效果的影响。Srivannaboon研究发现,眼散光轴与角膜散光轴相关,二者的差异在9.5°±23.0°(0°~85°),79.6%的患者二者轴向差异在15°以内。在本研究中术前眼散光轴与角膜散光轴相关,二者的差异在11.23°±23.30°(0°~88°),79.6%患者的二者轴向差异在15°以内。大量的研究均表明眼散光与角膜散光之间有统计学相关性,不管是在散光的度数上还是在散光的轴向上,而且大部分患者眼散光轴和角膜散光轴之间的差异在15°以内。引起二者有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晶状体和角膜后表面的散光轴向不同,另外,不同仪器的测量值也存在差异。LASIK矫正散光的效果与眼散光轴和角膜散光轴的差异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本研究根据二者间的差异分成2组,术前轴向差异<15°组效果明显好于≥15°组,2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2.058,P<0.05)。引起≥15°组散光矫正效果差的可能原因:(1)患者眼存在不规则散光或者说是高阶像差影响了术前验光结果,特别是散光轴向的定位;(2)验光时检查者主观判断标准和角膜地形图仪的误差均有可能影响散光轴向的定位;(3)术前低估了散光量,散光轴向的定位精确度也相对较差。2组间的效果差异可能提示常规的矫正方式不适合轴向差异大的眼,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也许更适合这一部分患者。LASIK在矫正中低度近视上有很高的精确性,某些患者术后视力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但在矫正高度近视和散光时效果就相对差一些。Kanellopoulos研究,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可改善手术效果,但也出现术后回退现象。另外本研究在对LASIK术后角膜散光和眼散光之间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相关性(r=-0.024,P>0.05)。切削的偏心量与角膜散光之间没有统计学相关性(r=-0.133,P>0.05),但与眼散光存在统计学相关性(r=0.395,P<0.01)。结果提示,术后角膜形态改变,眼部参数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不管是矫正近视还是散光,LASIK手术都是通过切削一定量的角膜组织来改变角膜的屈光能力。所以虽然术后裸眼视力较好,切削的偏心量与眼散光之间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是由角膜在屈光介质中的主要地位决定的。周跃华等对LASIK术后角膜形态研究发现,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明显增加,最佳矫正视力与角膜地形图类型没有相关性。角膜地形图在测量上也存在局限性:测量部位、测量距离、理论与实际的差异等都有可能影响结果。但它在LASIK手术的设计上还是其他仪器不可替代的。手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