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增量先发话语的辅助行为调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1.gif)
![会话增量先发话语的辅助行为调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2.gif)
![会话增量先发话语的辅助行为调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3.gif)
![会话增量先发话语的辅助行为调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4.gif)
![会话增量先发话语的辅助行为调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9bc0ccbd9cf7524f303b55b3ba81d88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话增量先发话语的辅助行为调整
1.对英语口语的调查会话增加是schegloff在1996年发现的一种会话现象,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007年4月,国际语言协会(pragmationcenter)在其期刊上发表了这一专栏讨论。但现有研究主要涉及会话增量的界定、形式类型、跨语言普遍性等问题,对说话人通过会话增量实施语用功能的探讨比较少见。鉴于此,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通过调查圣·芭芭拉美国英语口语语料库(TheSantaBarbaraCorpusofSpokenAmericanEnglish;以下简称SBC)的第一部分,从调整命题内容、调节社交关系和调控会话组织三个层面对英语本族语者通过会话增量实施的语用功能进行详细分析。2.说话扩展定义2.1对会话增量的界定Schegloff(1996)率先提出了会话增量这一概念,但他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从举例来看,他认为会话增量是在语法结构上与其先发话语紧密相连的语言结构成分,基本形式如(1)中的划线部分所示(下划线是本文作者根据研究需要所加,下同)。(1)1Gary:Billsaidthathewasatleasgoin’eightymilesanhour.(Fordetal.2002:16)不难看出,Schegloff所指的会话增量实际上是对先发话语句法结构的内部延伸语,即会话增量及其先发话语能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合乎语法的句子单位,如上例中的“Billsaidthathewasatleastgoin’eightymilesanhourwiththetwoof‘emonit”。可见,Schegloff是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对会话增量进行界定的,他关注的是两个语言结构成分(即会话增量与其先发话语)间的句法联系。Fordetal.(2002)也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对会话增量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会话增量是一种出现在转换关联位置之后的非主句性延续语(nonmain-clausecontinuation),主要由介词短语(如1)、简单名词短语(如2)、从句(如3)、副词短语等形式组成。(2)1Bee:shehadityesterday.(Fordetal.2002:28)(3)1S:Yaknowwhenit-(.)camefromthe::Ithinkairconditioning2system,itdripsonthefrontofthecars?(Fordetal.2002:19)Couper-Kuhlen和Ono(2007)对会话增量的含义做了进一步拓展。他们将会话增量界定为“句法上依赖、(语义内容上)具有后指性并延伸之前(会话)行为的话轮延伸结构”(Couper-Kuhlen&Ono2007:547)。在此定义中,“句法上依赖”并不等同于会话增量是其先发话语句法结构的延伸,所以他们认定的会话增量既包括(1)-(3)中的形式,也包括(4)和(5)中的情形。(4)1Bon:so,you-you-oweit[tomeonetimeoranother.]2in::thehouseupinYorkalo:nethisweeken[:d.3Tre:[Oh,really?4Les:Andshe’snottoohappyaboutit=5Tre:=No:.(0.3)16Tre:Houseonherow:n[OhG]od.(Couper-Kuhlen&Ono2007:526)Couper-Kuhlen和Ono(2007)认为,从句法上说,例(4)中的依赖性体现为“that”其实是“sillything”的主语。第5行话语的常规形式应为“Thatissillything”,只不过由于会话因素(如话轮转换较快、准备不足等)才变成了第5行中的形式。同理,他们认为(5)中的第8行是“thatisspooky”的变异形式。这两个例子体现出的“语义内容上具有后指性”指会话增量的解读依赖于其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即“that”和“spooky”需要到前文中寻找所指。“延伸会话行为”指会话增量本身不构成单独的行为,而是旨在对其先发话语中的行为做进一步阐释:“that”在于明确先发话语中的描述对象,“spooky”在于对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做进一步描述,两者均不构成新的会话行为。上述三个定义影响比较大,但都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按照Schegloff(1996)的界定,只有与其先发话语的句法结构紧密相连的结构成分才称为会话增量。但疑问附加语(questiontag)(如6)、省略句等从句法上来说也依赖于其先发话语,而Schegloff(1996)的界定显然不包括这些话语结构成分(Auer2007)。(6)A:Youhaven’tdoneyourhomeworkHaveyou?又如,根据Fordetal.(2002)的定义,如果会话增量指任何非主句性结构,则句末称呼语(如7)也可归入会话增量范畴。但从他们的论述可以看出,会话增量不应包括此类结构。(7)A:HowcanIgettherebybus,MrWright?Couper-Kuhlen和Ono(2007)已认识到会话增量界定的难度,于是在其界定标准中综合了句法、语义、会话行为等因素。他们的标准能较好地解释(4)中的情况,但在解读(5)时就显得有些牵强,也不能有效排除(6)和(7)中的情形。此外,他们也没有对“语义上的后指性”、“会话行为”等概念做详细的界定。因此,他们的语义、会话行为标准到底指何种内容仍不清楚。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提出会话增量的界定应以语用标准为主,并需同时综合考虑序列、句法、韵律等特征,具体见下节。2.2本研究对会话增量的界定本研究将会话增量界定为说话人在产出一段句法和韵律结构上完整的话语之后,以增加会话成分的方式对其先发话语实施的辅助性行为(subsidiaryact)2调整。本定义可按识别顺序分解为四部分:1)会话增量必须出现在同一个话轮中某一会话成分之后(序列特征);2)会话增量先发话语的句法结构必须完整(句法特征);3)会话增量的先发话语必须具有韵律结构上的完备性,即语调显示说话人已经产出了一个完整的话轮构成单位,转换关联位置出现(韵律特征);4)从语用上看,会话增量实施的是辅助性行为,要对先发话语承载的主行为进行调整,所做调整可能是命题内容方面的,也可能是人际意义上的,还可能是会话组织层面上的(语用特征)。如(8)中的第5行所示:(8)[Marilyn等在做饭。她觉得正在清洗的鱼太大,于是征询其他两人的意见。]1Marilyn:...ifyou’lleatmorethanthat,2Roy:<SING3.会话增量的语用功能本部分以陈新仁(2009:202-205)关于语用能力的相关论述为框架,从语用认知、社交语用和语篇组织三个层面分析会话增量的语用功能4。其中,语用认知能力与命题内容有关,社交语用能力是语用能力的社交维度,语篇组织能力是语用能力在语篇层面的体现。3.1话语标记语和会话增量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86/1995)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会对交际对象的认知能力和语境资源做出某种假设,并据此选择合适的话语(冉永平2004),保证“对方在处理自己的话语时不会为获得预期的语境效果而付出不必要的努力”(陈新仁2004:48),从而使产出的话语具备最佳关联性。说话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此目的:一是根据对方的认知能力和语境资源调整自己的话语内容;二是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语等手段来提示命题之间的关系,降低话语的处理难度(Blakemore1993;陈新仁2003,2004)5。从话语内容方面来看,说话人产出话语时必须对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和语境资源进行评估,以决定话语产出的内容(熊学亮1999;冉永平2004)。在例(9)中,如果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不知道自己谈论的对象,他就会选择(a)话语;反之,他就会选择(b)话语(熊学亮1999)6。说话人基于对听话人认知语境的正确判断所产出的话语就具备最佳关联性。(9)a.ThewomanIspoketothismorningisthemayoressofthecity.b.Sheisthemayoressofthecity.(熊学亮1999:17)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日常自然会话大多是快速的、无准备的言语活动,说话人往往还没来得及根据语境因素将相关的概念表达组织好,就要接过话语权了。所以在会话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知语境作出了错误的推测,从而使产出的话语关联性较弱的情况。此时,说话人经常会及时对自己刚产出的话语进行调整(Blakemore1993),从而使其具备最佳关联性,形式之一便是实施会话增量。下面我们从明确指称对象、阐释、限定和拓展命题内容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会话增量对先发话语命题内容进行的调整。3.1.1alica第9行在说话人产出的话语中,有些语码蕴含的信息量往往不能达到当前的语境需求,或者说话人推测自己话语的信息量不足,从而可能会给听话人处理该话语增加困难,甚至会造成交际误解。解决的办法之一便是通过会话增量对自己刚产出的话语进行及时调整,以便进一步充实、明确其先发话语中某一概念的所指对象,如(10)中的划线部分。(10)[Alina知道是Mike等人偷了自己的车载收音机。她正和朋友诉说此事。]3takeitoutandsenditbacktothefactory,(SBC0006)说话人Alina第9行话语的命题内容为“Mike和他的同伙偷了Alina的车载收音机”。但在此话语中“Alina的车载收音机”被直接编码为代词“it”。根据Tyler和Bro(1992)的论述,代词优先指代离其最近的、在性、数等方面一致的名词。本例中离“it”最近的单数名词为“thebackwindow”,因此很容易产生误解,如将其排除还需另做语用推理,即需要做额外的处理代价。为避免误解、节省听话人的处理代价,Alina通过实施第10行中的会话增量,进一步明确了“it”的所指,从而避免了歧义的发生。从功能上看,会话增量语“theradio”的使用起到了明确先发话语中代词“it”所指的功能,即“明确先发话语指称对象”的功能。3.1.2alica的会话增量说话人在说完一段话语之后,还可以通过实施会话增量对之前话语涉及到的命题内容作进一步阐释,如提供理由、说明原因、指明特点等。说话人在产出话语的过程中,会发现由于个体认知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自己产出的话语中某些内容可能对听话人不具备关联性,或者说话人认为自己的话语对听话人不具备最佳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下,说话人可以通过实施会话增量对其先发话语中的(部分)命题内容进行即时在线调整,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以便听话人顺利获取该话语的意义,如(11)。(11)[13岁的女孩Tyke找了一个26岁的男朋友。Alina对此做出如下评论。]1Alina:TheyalllivedownlikeinDelMar?(SBC0006)上例中,说话人Alina在第1行指出,那个小女孩和她的男朋友好像生活在DelMar(西班牙西海岸旅游胜地的一个咖啡馆,以引领时尚著称)。经过短暂停顿后,Alina觉得听话人可能不知道DelMar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因此不易产生自己预期的语境效果,从而影响话语意图的传达。基于对听话人认知语境的这种评估,说话人在第2行以会话增量的方式对第1行话语中的“DelMar”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一个超级时髦的地方。这样,听话人很容易推测出Alina的会话意图,即Tyke和她的男朋友很时髦(这里指年龄差异太大)。可以看出,说话人Alina使用的会话增量起到了对其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做进一步阐释的功能。需要指出的是,尽管(10)和(11)中的会话增量都是对其先发话语命题内容的调整,但两者的功能不尽相同:例(10)中的会话增量语与其先发话语中“it”的命题内容等同,两者具有同指关系,其使用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先发话语的所指;而(11)中的会话增量语“superritzyarea”和其先发话语“DelMar”不具备同指关系,前者相当于说明后者某一特征的定语从句,使用目的在于对先发话语进行阐释、说明。3.1.3医生的话语和+a说话人通过实施会话增量,能进一步限制先发话语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如(12)。(12)[Alina正在讲述自己在舞会上遇到的一名男医生(为保护隐私被取名为!DR)。]1Alina:Hewaslike..reallyboredandleft.(SBC0006)例(12)的上文场景为,一名男医生(!DR)和Alina聊了一会天之后转向了其他女性,但这些女性显然不能理解医生诙谐的双关语。此时,Alina说!DR好像很无聊,并且离开了那群女性(第1行);接着(第2行)Alina转而说起自己,并开始和一个黑人聊天(第4行)。到此处,说话人Alina很容易使听话人认为她很关注那名医生:在他已经离开的情况下,Alina仍关心他的一举一动,且只有当他离开那群女性后,她才开始和别人聊天。为避免听话人做出此种推理,说话人在第5行指出在医生离开自己后她就已经和另一黑人聊天了,从而明确了先发话语(第4行)中事件的发生时间,起到了限制命题内容解读方式的作用。也就是说,说话人在第5行使用会话增量的目的在于使听话人顺利获取自己的会话意图,防止产生非预期的交际效果,使调整后的话语更符合当前的语境需求。3.1.4《中国语境下会话增量》第5行是第4行,第5行是第5行,第5行是第4行,第5行是第5行,是会话增量的范畴拓展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是指说话人通过实施会话增量增加其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使描述更加全面、更具说服力等,从而更顺利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如例(13)。(13)[Miles正在和朋友讨论照片上的人物性别。由于菲律宾的男性也经常穿裙子,且有几个人带着面具,判断有一定难度。]2Les:[Ioweittoyou.]3Bon:hnh-huh-huh-[huh4Les:[Ye(h)[es.6tocomeoutwitho[utit,(Couper-Kuhlen&Ono2007:518)(5)1Les:Katherine’sgottosleep,7Les:[Ye:s](0.3)3Marilyn:thenI’llcookthewholething.4IfnotthenI’llmakeceviche,6..Whatdoyouthink?7Roy:SING>(SBC0003)从序列上看,第5行位于第4行话语之后,符合会话增量的序列标准。从句法上看,第4行话语的句法结构完整,符合会话增量对其先发话语的句法要求。从韵律上看,第4行话语属陈述句,语调为降调,显示其韵律结构完备,符合会话增量对其先发话语的韵律要求。从语用上看,第5行话语明确了做酸橘汁腌鱼(ceviche)的原料(即剩下的鱼),从而进一步充实了其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使第4行话语更利于听话人处理,起辅助性作用。也就是说,第4行话语承载的是主行为,而第5行话语的目的在于对其先发话语做进一步的修饰、说明,符合会话增量的语用特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文认为(8)中第5行话语属于会话增量的范畴3。1Alina:I-itwasbro::ken,2weweregonnas---4togetanewfactory,5(H)radio,6wenevergotachance,7because,8thebackwindowwasbroken,9andtheystoleit.2Butanyway,3Lenore:(H)4Alina:Istartedtalkingtotheblackguy.1Miles:...Thosetwotopma::sks,2..there.3Harold:...Yep.4Jamie:...@@@5Harold:[Weneedaverb].6Miles:[Iguessthe][onesbelowarewomen],7Pete:[@@@@@]8Miles:Isthatwhytheylooksodifferent?9Harold:..Uh-oh.10Miles:Imean,11..i%---12...Wellyouseetheireyeballs.13[Iguess].14Pete:[Right].15..Yeah[2theother2]--在第6行中说话人Miles指出照片下方的几个人为女性,并指出正因如此才使得上面两个戴面具的人显得与众不同(第8行)。为了支持自己的推测,Miles提供了证据,即两人的眼球与其他人不一样(第12行),并在第16行进一步指出两人还有胡须。从语用上看,说话人使用第16行话语是为了给自己的判断提供进一步的证据,从而使话语更具说服力,起辅助性作用,属于会话增量的范畴。从命题内容看,会话增量中的命题内容与其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是并列关系,即本文所指的拓展了其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3.2会话增量的影响社交关系指话语过程中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权势关系、亲疏关系、情感关系等(李宇明2000)。语言使用必须综合考虑这些社交因素,注意它们对语言使用的影响(陈新仁2009)。本文通过语料分析发现,会话增量也会被当作一种调节社交关系的手段,对刚产出的话语进行调整。具体而言,会话增量具备缓和面子威胁行为和突显说话人态度的社交功能。3.2.1抗辩事由interpersonalBrown和Levinson(1987)认为,人类具有两个典型特征,理性(rationality)和面子:前者保证人类能从交际目的中推导出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后者指每个社会成员所期待或声称具有的自我形象,或者自己拥有的、并期望他人认可的感情和社交情感(陈新仁2009:130)。当说话人说出的话语危及到听话人或说话人自己的面子时,此话语实施的行为被称为面子威胁行为(Brown&Levinson1987)。在大部分情况下,说话人如要实施面子威胁行为,便会采取一定的策略对此进行缓和,如(14)中划线部分的会话增量。(14)[Frank正在和学生谈论美国的民主。]1Frank:...Thefactis,2thatdemocracyinthiscountry...isdying.3...Iwantyoutoputthatdown.4...Causeit’sgonnabeimportant.说话人Frank在第4行指出自己所讲的观点(美国民主正在消亡)非常重要。此行话语属于断言类言语行为,表达了说话人对所表达命题内容的确信程度,忽视了听话人的自由判断,也没有给听话人留下商讨的空间,威胁了听话人的负面面子(即不被影响的需求),属于面子威胁行为(Hyland1998:178)。在之后的第5行中,Frank通过实施会话增量说明了自己观点的主观性,为听话人预留了商讨的空间,达到了缓和之前面子威胁行为的意图。3.2.2态度、立场的功能说话人在产出命题内容的同时,往往还会传达自己对此命题内容的态度或立场(Stubbs1983:70;Gallois1994),这对于听话人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Liebscher&Dailey-O’Cain2009)。有时,说话人通过实施会话增量会起到突显自己态度、立场的功能,如(15)中的划线部分。(15)[Alina非常不喜欢Lisabeth。当被问及Lisabeth的年龄时,她做出如下回答。]1Lenore:Howoldisshenow.2Alina:thislittlepissass.3..(H)Four,4five,5someplacearoundthere,6Ican’tremember.8Causeit’sjust--9..She’ssuchanightmaretome.(SBC0002)上例中,当被问及Lisabeth的年龄时,Alina首先在第3-5行给出了模糊的回答,随后在第6行承认自己记不清楚了。经过短暂停顿后,她在第7行干脆用了一个情感增强词“ever”(Quaglio&Biber2006)对刚刚结束的话语进行了调整。可以看出,Alina通过使用会话增量“ever”突显了自己的厌恶之情,强化了自己对先发话语命题的态度。3.3进行会话调整的能力会话组织能力包括说话人起始、转换、维持、交接、结束话轮的能力,进行会话调整的能力(如修正、重述)以及选择、维持与转换话题的能力(陈新仁2009)。说话人实施的会话增量有时能体现其较高的会话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填补应对空白和提供话头两方面。3.3.1jamie:[grold所谓应对空白,指话轮转换过程中无人应对(即无人接取话语权)的情况。应对空白出现时,话轮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话轮转换机制(临时)遭到中止或者破坏,交际压力出现。为缓解此种压力,说话人经常会通过会话增量的方式解决会话应对中的空白问题,以使话轮继续转换下去,如(16)中的划线部分。(16)[Jamie的女邻居经常对孩子大喊大叫。近来该邻居看起来比较胖,Jamie怀疑她又怀孕了。她正在和朋友谈及此事。]1Jamie:We’regonnahavebabiescrying.3Harold:[(GROAN)]4(…)well,it’snoworsethanherscreamingatem,5isit?6Pete:(…)Yeahbutnowyou’llhaveboth.(SBC0002)上例中,说话人Jamie在第1行产出了一个句法、韵律和语义上完整的话语,预示着转换关联位置的出现(Stubbs1983:92-94)。按照Sacksetal.(1974)描述的话轮转换机制,听话人Harold此时应接过话语权,产出新的话轮。但该转换关联位置出现后,产生了一个较长的停顿(即应对空白),交际压力出现。为缓解应对空白带来的交际压力,Jamie在第2行通过会话增量及时填补了应对空白,并成功引发了会话应对(第4-5行),使得会话得以继续进行(Schegloff1996)。从会话组织的角度看,说话人通过实施会话增量填补应对空白,体现了对话轮转换机制中(1c)7规则(Levinson1983:298)的遵守,避免了过长沉默的发生,使会话能够持续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院双十一活动方案策划
- 双11小活动策划方案
- 现服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探讨
- 汇报技巧构建高效商业汇报的核心要素
- 国庆节活动方案披萨
- 7 角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001
- Unit 11 Chinese festivals(period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五年级下册001
- 16 家乡新变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二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5课时说课稿 西师大版
- 2023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1.3能源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下册教材的解读
-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 产业链竞争关联度
- TTJSFB 002-2024 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评价指南
- 涵洞施工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地理填图+亚洲
- 全新车位转让协议模板下载(2024版)
- 高中数学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 砌筑工考试卷及答案
- 呼吸治疗师进修汇报
- 智慧港口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