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传统的现代重构翻拍翻唱隐括挪用与阅读状态_第1页
古典传统的现代重构翻拍翻唱隐括挪用与阅读状态_第2页
古典传统的现代重构翻拍翻唱隐括挪用与阅读状态_第3页
古典传统的现代重构翻拍翻唱隐括挪用与阅读状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传统的现代重构翻拍翻唱隐括挪用与阅读状态

斑点狗的脚趾高大挺拔,朝着前面走,一只脚和一个人分开,身体也感染了斑点。张皓铭这一雕塑似乎在质询:人被艺术牵制,还是牵制艺术品;同样,阅读是被读者牵制,还是牵制读者?我们注意到,与传统的重新对话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今文化市场影响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其折中主义,它引用、重复过去的东西,它模仿生活,容忍模糊性和不连贯性,即使是对历史不长的现代主义的“新”传统也不例外。在这方面最能引起世人注意的是文学艺术和大众出版物对传统的大胆“挪用”。比如,学者易中天对“三国”的解读,还有“百家讲坛”的诸位学者都以自己态度各异的手法与立场审视传统,重新解释传统,甚至以一种戏谑的态度“挪用”过去的文化资源而沾沾自喜,并带有明显的“新新人类”的审美趣味,他们以极大的成功占领了图书市场的制高点,甚至有的读者认为《论语》是于丹所为。还有人戏谑“论语”、“三国”之类的水过地皮湿般地“评书解读”,就像用了“山寨手机”,既省钱又省力,称其为“山寨阅读”。相似的还有汕头大学出版社在无“百科全书”出版专业资质的情况下,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被业界戏称为“山寨版中国大百科”。“百家讲坛”以这种方式让自己这个很东方的策划走进传统文化,通过“讲稿”将自身直接与文化史联系在一起,既让自己体会到一种与名著对话的快感,也同时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解构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史,亵渎了我们健康的阅读。有了大量的图书拼凑的“山寨图书”,才有了让读者阅读状态平面化甚至“伪阅读”的“山寨阅读”。它实际上是一种通俗化的“倔强”,其模仿和复制使文化变得媚俗不堪。众所周知,通俗作品一定要具有通俗元素、通俗语境,这在电视剧中最为明显,风格也要清新自然流畅,让普通人可以接受,作家也要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熟悉市场规则。许多执有精英话语的大家都是在通俗与严肃之间游走的,他们无论置身于哪一极都具有原创性。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强调纯粹、理性的断然拒绝,它质疑唯新是求的正确性,对传统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它以开阔的视野、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来证明传统之于艺术的重要。他们的“挪用”、“折中”、“拼贴”在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反思传统、丰富对文化史的理解的契机。这也是一些艺术形式、创意或出版物能进入读者视野的客观存在。1979年,美国当代艺术家雪莉·莱维将现代主义摄影名家爱德华·威斯顿(EdwardWeston,1886-1958)的一幅名为《尼尔的躯干》的摄影作品翻拍之后作为自己的作品。这种“翻拍”式手法普遍存在于当代文化乃至所有的文学艺术门类之中,与“翻拍”类似,音乐有“翻唱”,诗歌有“隐括”,而图书就有了“挪用”。超女周笔畅与歌坛大姐大李谷一演唱《浏阳河2008》就是“翻唱”红色经典(近几年歌坛热衷于此),将其“焊接”(生硬的手法)成了时尚的歌曲。当然崔健、刀郎和斯琴格日勒都有“翻唱”的成名作;“隐括”在诗歌历史上也随处可见。影可以这样摄,歌可以这样唱,诗可以这样写,出版界的“跟风”、“挪用”就无足为怪了。《草根品三国》、《煮酒品三国》等书就用这样的手法同“讲坛”团队一样侵犯着名著的精髓。更甚于此,书界除了这类大众读物,学术读物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山寨化”。在文化市场中,图书选题的策划方式决定并引导了读者的阅读状态和阅读方式,就像水牢,决定了被囚的姿势。它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市场需求,以“成套”系列与“丰盛”冲击策略“跟风”图书市场来分得一杯羹。图书策划人拼命去“拼凑”“挪用”前人的智慧,一本《藏地牛皮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引出了一大批蒙肯纸介质的旅行手册,均采用图文并茂和手绘地图的方式,可谓儿孙满堂且泛滥成灾。对于众多出版社的这种毛病,读者一时不知所措,斥其为“剽窃”之声此起彼伏。然而,出版社非但没有就此罢手,在2007、2008年各类书展上故伎重演,将“挪用”扩大化,而“山寨”频频。自于丹对《论语》解读之后,出版界又来了一次“奶酪盛筵”(大家不会忘记众出版社对《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复制”)。于丹的作品作为自己和“百家讲坛”的展示,属于众所周知的普及性的作品,在这次“挪用”而且是多达五六次的反复“拷贝”之后,使“于丹红”现象惹来一片嘘声,作品与解读的明暗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此提示使“于丹红”变质,产生了负面影响。以“翻拍”而带来的对自己名声精美质感的损失为代价,这是于丹的一大不幸。众多的“跟风”一次次侵犯名著,一次次削弱了原作《论语》的精致,其方式败坏了人们对本已可与同中国古典作品媲美的《论语》的欣赏兴致,涣散了对原作质量本身的注意力。从本质上说,文化市场的出版物的被“挪用”,以充满机智的模仿与复制塑造,成为大众文化秘而不宣的文化策略。他们直接从浩如烟海的选题中寻找自己所需的图书并加以重新组合,这是当今出版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常用手法。选题的素材来源,或是直接向图书拼凑,或是自己在网上扒,也有一些是直接从国外文化中截取来的。此类“挪用”的“山寨图书”几乎占据了图书市场的各个角落,那么它是怎样出笼的呢?有一位金牌写手曾如此描述:“我写一本《EQ情商》大概就三五天,书商确定了主题以后,我就找相关的书,十本左右,再搭一个构架,写一个目录,确定章节,然后就把这些材料直接放进去。当然我们很专业,不会出现版权问题,署名都是编著。”有人就是如此将图书、杂志和文艺作品变成了一个拼盘,一种“马赛克”,是“镶嵌”式的五花八门的总汇。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读者的阅读口味被无情地奚落,在一片纸张垃圾中进入了阅读的“荒原”,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淘书的乐趣。《译文》停办,纯文学被抛出了文化市场,“译文”的精英读者的严重失缺也是文化产品被“挪用”所致。除了图书的内容,在文化的构成方式上,大量的图书工作室、杂志策划室都曾经参照商业社会中普遍流行的牟利方式,把大量采自杂志、报纸、图书以及照片为素材的视觉图像加以别出心裁地裁取,拼凑加工,构成一种具有工作室商业形式的图书、杂志样式,包括版式、封面的风格。这又是一类“挪用”模式,而且引导了一种图书、杂志封面和版式的时尚。为造成醒目的效果,他们采取了较为统一的装帧形式,承袭构成主义艺术风格,画面色彩醒目,照片影像充满封面,而文字也用极为醒目的方式加以处理,以此增加对读者视觉的冲击力,同时在惊人的纸张浪费中带有一副哗众取宠的嘴脸。后现代文化不仅“挪用”传统,而且还对西方现实生活中的信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其视野广阔,从大师名著、世界经典到大众文化,都是他们“挪用”的对象。在当今网络社会,以惊人的速度生成与消失,构成了一个现实感日渐稀薄的符号性的现实环境。这种环境也造成了图书出版人自身现实感的缺憾。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说是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所说的“类像”的制造者。当然,这时的“类像”产品已经被他们从原来的语境中隔离出来而具有了另一种面貌。然而,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挪用”的实际价值,无论是“奶酪”还是“于丹红”,“挪用”提醒人们“原创”并非真的如此前无古人,还启发人们,“新”并不是对“原创”的唯一解释,对“原创”的认识可以更为柔性些。后现代主义思潮就是通过与传统的重新对话(尽管在具体方式上可能相当生硬)来激活当代,同时也激活传统。其实,对传统的借用或“挪用”一直存在于文学、艺术等门类的实践中。如果以较为积极的态度对“挪用”并加以理解的话,这也可以说是使传统“新生”的一种方式。“新生”是新芽的破土,不是浅薄的复制、模仿。“翻拍”、“翻唱”、“隐括”、“挪用”泛滥了就有可能出现怪胎“山寨”的土壤。“新生”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不会无臭无味,这是文化制造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你想一想交给你的文化消费者(读者)什么质地的文化产品。“新生”它的关键词就是“井里要有好水”,要有丰富的生活基础。而今天“评书家”侵犯名著的“山寨解读”是“弱智”了我们的阅读,这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鼓励阅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百年来,我们的阅读从不同意识形态为界限的冲突,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世界一体化之后,图书阅读已无国界而言,交流日益宽泛,图书的阅读更加世界化、泛化和小组织间的阅读。比如,对电影的阅读,不读欧洲小制作艺术电影、探索电影你就谈不上有一种正确的健康的电影阅读姿势,或没有看过斯塔科夫斯基的电影就不懂电影的诗意;同样,不读唐诗宋词也就谈不上读当代诗歌。如何引导阅读,让阅读进入知性阅读状态,在阅读中得到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并在阅读之后的图书收藏中得到审美满足,这才是我们的不变状态。有人说“山寨阅读”是一种休闲阅读,此言差矣!美学中有一种理论,叫“简约”,“简约”并非“简单”,它有自身的美学原则,而且有高难度。“山寨阅读”是将休闲阅读简单化了,关键在于它并非原创,它追求一种克隆、复制效果,“山寨手机”是拼装手机,侵犯了原创的权益,“山寨春晚”、“山寨画家”、“山寨电影”都是低成本模仿主流,而迎合时尚。有了“山寨图书”才有了走向歧途的“山寨阅读”。所以我们今天绝对不能容忍“山寨图书”的滥泛,并给予其被阅读的机会。文化市场的这种“挪用”的后现代策划方式,促成了从间接的现实中采撷题材创造新的题材的创作方式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一种新现实观的诞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