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旅游管理的提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前身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分支机构。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首都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政府改变了北京旅游学院,成为中国第一所拥有四年旅游学院的大学。新建的旅游学院设(旅游)英、日、法语及旅游管理系,本校在读的学生可在外语和管理专业间进行选择。后者“面向首都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培养适宜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饭店、旅行社及驻京外企公司等单位从事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市场开发与营销策划、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外企公司高级文秘工作的复合性人才”。1983年管理系首届毕业生走上社会,立即受到北京市旅游局、园林局、旅行社、高档涉外饭店、驻京外资企业的欢迎。学生们流畅的外语、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使他们很快成为单位的骨干。于是,在他们为自己日后更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确立了旅游学院在全国,尤其是在北京市属高校中的地位。光阴荏苒,20年后的今天旅游高等教育已遍地开花,截止到2003年年底,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校494所,在校生19.97万人。然而,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迅速扩大并未解决旅游企业,尤其是饭店企业人才稀缺的燃眉之急。饭店中一批批大学生来了又走,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企业指责大学生眼高手低,学生抱怨饭店大材小用。面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旅游院校在思考:究竟怎样做才能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以下简称北京旅游学院或旅游学院)为适应新时代对旅游人才培养的要求,于2002年年底全面启动改革工程,将旅游管理系一分为二,分别以“休闲与旅游”和“国际酒店管理”系命名。由“旅游管理”细分而来的后者,首先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在企业界对高等院校旅游/饭店专业毕业生的众多非议中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制定饭店专业人才培养战略,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二、本文分析了目前酒店管理人才的不足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果说旅游学院在建立之初,宽适性的培养目标满足了刚刚起步的中国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那么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这种定位就日益失去了它的强势: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使学生缺乏一技之长——似乎在旅游的任何部门都可以干,但又做什么都不精。学生自认为是人才,得不到重用,很快从行业中流失;旅游企业认为他们是“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物。为完成本文的写作,笔者专门就近10年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就业及流失情况做了调查与统计(见表1)。从统计结果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基本都在行业内就业,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本着专业对口、行业对口、地区对口的原则统包分配,不允许向行业外流动。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教育领域市场行为的形成,毕业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这一变化带给高校毕业生更宽范围、更大自由度的择业机会,于是不少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开始选择“行业外”的工作,且人数逐年增多。从表1中可以看到,1996年以前,毕业生没有在一年内跳槽的,这是“干部指标”的作用所致。按照国家规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年为见习期,一年后转正才能得到“干部指标”。虽然干部指标的作用越来越微弱,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期,懵懂的年轻人不敢轻易放弃不知究竟为何物的“干部指标”,只得先在旅游行业“熬”过一年,拿到这一“身份”后再考虑跳槽。如果说一年之内跳槽的现象还不甚普遍,那么两年之内流向行业外便已成定式,此后再经过几年的岁月流转,坚守在行业的旅游院校毕业生便成了凤毛麟角。2.大学里社会的缺失中国是一个尊重传统,崇尚知识的国家。中国文化在孕育了指南针、地动仪,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15位的同时,也留给了后世人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警句,它所衍生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精神桎梏同样束缚了人们千百年,致使今天许多国人仍然鄙视服务业。大学里虽然设置了饭店管理专业,但首先解决的不是“企业里怎么干”,而是“学问如何做”的问题。在有意无意的误导下,学生们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入学,却最终无奈地走上社会。有人出于志向坚定不移地选择了饭店,有人迫于就业压力暂时栖身于饭店,也有人“义无反顾”地逃离了最需要他们的饭店。当然,只把学生不愿选择饭店归咎于教学的缺陷或观念的左右亦有失客观,事实上近年诸如IT、房地产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已明显超过饭店业,其刺激性、挑战性、高收入的特点对人们构成的巨大诱惑也是导致饭店专业毕业生行业外就业的重要原因,但本文意在探讨饭店教育的改革,故对此不做评价。3.大学中的博士教授师资的缺陷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教师个人的经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饭店管理”的授课者究竟应是怎样的一些人却始终意见不一。传统教育模式形成的定式是教师须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近年更是要求高校必由博士执教。这里先不说饭店专业的基础操作课有无必要博士教授,单就我国现行学制而言也不可能培养出和国外大学一样的饭店专业教师——一个青年学生本科毕业时22岁,3年硕士读下来25岁,再用3年攻“博”,已经到了28岁。且不论这位28岁的博士生肯不肯花上几年时间与十七八岁的职高生一起去端盘子,就算他肯,又怎能保证他就比职高生端得好?何况端盘子之后还有点菜、餐厅管理、部门管理……的实践要去经历。显然,缺乏饭店经营管理实际经验的教师们也只能从理论到理论地照本宣科了。二是学术部门的要求。高校教师等级制森严,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级级晋升,除去任职年限的规定,最主要的是凭借专业研究的学术成果。于是为了体现学术价值,大家只好不分施教对象,不管有用没用,一起研究“旅游的经济现象”,探讨“饭店的起源”。4.对于高校生与职教生数量比例的描述,其提出了笔者在近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得到这样一组数字,见表2:初看,我国的旅游教育形成了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结构。但是如果将这组数据详细分析,便有另外的结论:1.高校发展规模和速度超过中职(5年中高校生数量增加了270%,而职高生仅增加了16.6%);2.高校生与中职生数量比例严重失衡(平均为1∶1.3)。由于数据的缺陷,这里未能将旅游专业与饭店专业分开,亦未能具体反映博、硕研以及本、专科的数量,但仅就以上资料已能反映存在的问题。饭店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技能性人才,职业高中毕业生原本是饭店企业服务工作的主力军,但由于近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职业高中急速减少,大学毕业生“顺理成章”地取代了职高生,成为高学历的服务员。当然,从提高人口素质,实施教育市场化的角度讲,教育主管部门放宽学校专业招生自主权无可指责,但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另一方面的问题:企业希望大学生上岗即成为服务一线的业务骨干;而事实上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和传统教育中的缺陷,他们在校时没有接受过较多的实践训练,动手能力差,于是在某些人眼中便成为“鸡肋”。本文无意讨论企业用人的失误,但这又是一个导致部分大学生跳槽的重要原因,在此不得不提,否则将使本文的研究有失公允。三、创新t何谓创新?彼得·F·德鲁克在《创新与创业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改变来自于资源而且被消费者所获取的价值与满足”,“是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之成为创造财富的活力”。皮斯特·T的解释是:“所谓创新,就是指寻找新方法来实现想要的结果”,或“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新的‘结果’”,他同时指出,“全面且持续的创新是生存的必要条件”(《第六项修炼》,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任何组织想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保持优势并持续发展惟有创新。饭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包括以下内容: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变革不适应时代特点、市场需要的传统教育模式,首先要改变教育理念,树立“大人才”的教育观。就饭店业而言,既需要一线操作人才,又需要基层督导人才,还需要部门指挥人才和高层决策人才;而构成这些人才的知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三年或四年毕竟是短暂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塑造成一位精通方方面面管理的专家。因此,我们在讨论相关主题时,也必须科学地区分不同层次教育的使命,才能设计出不同的教育模式并因材施教,正确地处理基础与专业、课堂与课外、教学与实习的关系,使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得益彰。根据高校教育的分工,旅游学院饭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分为本科和高职两个层次。前者的任务是培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套用一个时下流行的专用名词,即“应用型人才”;而后者的责任则是培养基层(初级)管理人员,或称“技能型人才”。定位的不同决定了教材、教法、课程设置……等的不同。2.餐饮管理的素质教育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运作,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基础。饭店业是窗口行业,要率先实现与国际接轨,更是任重道远。教育本是一个宏观的概念——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教育,操作技能的训练也是教育;课堂上的答疑解惑是教育,社会中的实践尝试同样是教育;学知识、学业务是教育,学思想、学做人还是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涵盖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是一个大的命题。既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宏观概念,那么饭店管理的高等教育应以什么作为其主要内容呢?戴斌教授认为:“一是专业自豪感、职业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二是饭店服务和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三是语言、数学、计算机、法律等工具性技能的熟练;四是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财务与会计等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五是饭店服务系统、饭店工程系统、饭店计划与财务系统、饭店人力资源系统、发展战略系统、产业政策与行政法规系统等职业经理人必备的专业理论和管理工具的熟练掌握;六是诸如历史学、社会学、基础科学、艺术、美学、宗教、民俗等使一个职业经理人更具人文色彩的知识感悟。”(戴斌等:《中国饭店业人才问题大讨论》,《中国旅游饭店》2002年总第8期)此外,还包括包容性、合作性、生活品位等个人修养的提升、对环境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意志的培养,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的训练等等。3.实习、轮训、完善教学内容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因为培养目标一旦确定,教什么,怎么教便由教师来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掌握着学生未来的命运。国外同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往往本身就是企业家。针对现实条件下我国高等院校饭店管理师资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方法弥补。走出去是指专职教师实行轮训制。新来的年轻教师首先到饭店去实习,从某部门服务员一级级做起,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个部门的实习。时间分配上可按3∶3∶6的比例操作,即服务员岗位3个月,领班/主管岗位3个月,部门经理岗位6个月。由于服务员岗位众多,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配。在教师完成了初次实习后,每两个教学年度都要到企业轮训半年(6个月),了解行业的变化,与饭店人员一起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此外,院校还应创造条件,安排专业教师到东南亚和欧美国家的饭店进行实习。教师轮训后要完成一份专业报告并修订授课大纲,更新教学内容。请进来是指聘请企业有较好的学历背景,工作出色并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业务骨干、各级管理人员担任学院的客座教师,为学生讲授相应的专业课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可使课程内容更加实用;2)可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企业现状和行业动态;3)密切校企间的关系。对于客座教师,学院视同专职教师,如邀请参与学术会议、外地甚至境外的参观、考察等活动。在高校体制进一步改革之前,走出去、请进来可能是解决专业师资的一种较好的办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校、企间能否建立真正互利的机制。4.餐饮管理教材的结构和技术方法饭店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职业经理人,因此教材的理论应该与实践紧密相连,不能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定义上面。解决教材问题的基础是教师的实践。笔者认为可采取下述方法:1)专、兼职教师合作编写,彼此取长补短,既可保证教材的理论性,又能体现其实用性;2)将教材分为两部分,一为讲义,主要阐述饭店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二为练习,主要由案例组成。5.企业实习阶段主要涉及3个问题:其一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深谙管理原理不等于会管理,何况饭店管理者还必须真正懂饭店,所以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到企业去实践。实践可分为2类:实践教学和集中实习。前者根据课程特点随堂组织;后者依靠企业,在学生完成了服务实习后,安排其分别做见习领班——见习主管——见习部门经理,每一层次2到3个月。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也应改变教学方式,例如“市场调研”,可针对某一热点问题组织问卷调查、专题采访等活动。其二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出版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会学生学习,即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能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能获得独立的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因此,应积极推行启发式教学,将灌输变为引导,开展必要的探究学习,把主动参与意识和发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其三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现代技术为饭店管理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将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以它们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巨大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果。6.强化校企合作,打造专业的实践队伍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饭店管理专业必走的路。教育为社会服务,学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学校只有深入企业,才能准确地把握企业、行业的真正需求。目前,旅游学院已建立起一支由首都部分旅游企业高级管理者组成的学历高、能力强、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兼职教师队伍,一些高档饭店表示长期接受旅游学院的学生实习。随着饭店业的发展,今后校企间合作的范围还将扩大,关系会更加密切。7.招生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创新(1)以“旅游管理”专业为导向,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我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生的要求是: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1998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了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业务上提出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的规格标准,即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广适应的原则。据此,可在“旅游管理”专业招生的背景下,设置“饭店经营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规划与管理”……若干方向性课程模块。学生在大一或大二完成了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对旅游业有了基本了解,再根据自身特点和行业发展情况与趋势对专业方向加以选择,以保证其学习的兴趣和专业的针对性。学生毕业后可依饭店业、旅游业及其他工商企业的顺序选择就业方向。由此,既保证了本科教育中学科理论的厚基础,又实现了培养目标的强能力以及他们未来发展的宽口径和广适应,从而兼顾了个人、行业和社会的利益。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应定位于培养中、高级饭店管理者,其课程体系设计和学分分布见图2、图3。●基础课程模块:占总学分的60%,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占总学分的25%,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占总学分的35%。●专业课程模块:占总学分的25%,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其中必修课20%,限选课5%。●拓展课程模块:占总学分的10%,由学院其他专业和与文化素质修养及相关课程组成。●专业实践模块:占总学分的5%。(2)现场课程体系构建1999年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钟秉林在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所以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为主线构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这就是说,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应强调技术应用和现场实施的能力。由于他们多在千头万绪、千变万化的生产/服务现场从事实际工作,因而他们的专业理论不一定很深,但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能力应当很强。高职层次的“饭店管理”应以基层督导为培养目标,以饭店职业生涯所需的行为规范、习惯、意识、知识、能力为导向,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岗位需求、企业需求和行业需求。其课程体系设计和学分分布见图4、图5。●基础课程模块:占总学分的40%;其中,公共基础课占总学分的20%,专业基础课占总学分的20%。●专业课程模块:占总学分的50%,由技能课、专业课和教学实践组成;其中技能课占总学分的20%,专业课占总学分的20%,教学实践占总学分的10%。●拓展课程模块:占总学分的10%,由专业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合作开发合同:旅游度假区合作开发协议2篇
- 2024年度城市供水管网扩建工程合同
- 全新环保设备研发与生产合同(2024版)2篇
- 2024年度房地产销售合同:某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房屋销售2篇
- 房屋租赁与装修改造2024年度合同
- 2024年军训个人总结模板1000字
- 中风诊疗方案培训
- 物品在库管理
- 轴线翻身法护理
- 宫外孕手术手术室护理查房
- 《都江堰》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SLT800-2020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
- 学校诊断方案
- 政府会计童光辉课后习题答案
- 2024《安全生产法》及《刑法》关于安全生产的38条处罚红线详解培训
- 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 中国PCI冠脉介入指南专业解读
- 幻肢痛的综合治疗通用课件
- 校园网络监控系统调试及试运行方案
- 2024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 告别鹦鹉 讲义素材
- 《金瓶梅》的人性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