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价变动会计_第1页
2物价变动会计_第2页
2物价变动会计_第3页
2物价变动会计_第4页
2物价变动会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价变动会计第1节物价变动与物价变动会计第2节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与模式第3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第4节现行成本会计第5节现成成本会计与一般物价水平结合会计第1节物价变动与物价变动会计

一、物价的含义物价亦即价格,指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相对应来看,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即为货币购买力。在物价上升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额可购买的商品、劳务数量就会减少,亦即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在物价下降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额可购买的商品、劳务数量就会增加,亦即货币购买力上升。将这种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或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成为物价变动。物价变动会计是利用一定的物价资料,对企业传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模式作出调整修正,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二、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一)物价变动物价反映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物价变动就是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或下跌。物价变动会计则是研究物价变动较大、对会计影响较大的情况。造成物价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新技术革命3.货币价值的变动4.供求关系的变化5.竞争与垄断物价变动根据其发生的范围,可分为个别物价变动、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两种类型。

个别物价变动指某一具体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是指某一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平均水平的变化。(二)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反映两个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动态的指标。由于物价变动有个别物价变动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物价指数也就有了个别物价指数与一般物价指数。反映个别物价变动状态的指数为个别物价指数,反映社会全部商品、劳务价格变动状态的指数为一般物价指数。与一般物价指数相对应的概念是货币购买力,即由于一般物价指数变动对单位货币可购买商品、劳务数量的影响程度。

一般物价指数=∑(报告期代表商品单价×权数)/∑(基期代表商品单价×权数)

选择商品时,要选择销售量大、价格变动趋势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劳务。根据各类商品、劳务的销售量确定其在社会销售总量中的比重,将其作为权数。一般物价指数计算:假定以A、B、C三类商品或劳务为代表,其权数分别为30%、30%、40%。其单位价格2008年、2009年分别为30、40、50和33、45、52元,则一般物价指数计算如下表。6上海大学李寿喜代表商品类别单价(元)权数(%)

金额2008200920082009A303330900990B40453012001350C50524020002080合计10041004420

一般物价指数=4420/4100=107.8%(即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了7.8%)

7上海大学李寿喜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上例:

单位货币购买力=100/107.8=0.93(即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了0.07)8上海大学李寿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叫消费者物价指数是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反映居民生活中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所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是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三、物价变动对历史成本会计的影响(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币值不变假设的冲击货币计量的前提是币值稳定,即使发生变动,其变动幅度必须很小,不会影响它的计量功能。但许多国家多年来持续通货膨胀的现实,基本上否定了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

2.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本的计量原则,它建立在币值不变的基础上。在物价大幅度地持续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原则就缺乏现实基础,据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可比。

3.对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挑战会计的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供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然而物价的大幅度变动,动摇了会计的计量属性。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进而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二)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通货膨胀为例,主要表现在:(1)低估了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2)没有反映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变动损失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变动收益。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固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所代表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会直接减少,从而产生货币购买力损失;相反,用贬值的货币偿还原欠的相同金额的负债,会产生货币购买力收益。(3)高估收益。虽然历史成本原则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但由于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此时成本并未真正得到回收,结果必然高估企业收益。2.不能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削弱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计提的折旧费小于更新固定资产需要的金额。由于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重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会不断萎缩,其生产经营能力相应削弱。3.无法正确反映投入资本的保全情况企业所有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收益,而资本保全是其前提条件。由于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报告期的现时价值,形成少计费用和虚增收益,还要按虚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税和支付股利,最后必然会形成虚盈实亏的情况,进而使企业所有者的产权资本受到侵蚀。

4.由于会计报表提供企业虚假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据此作出的决策会导致严重的失误。三、资本保全与物价变动会计从财务的角度看,资本亦即企业的净资产或产权。资本有财务和实物两个角度的解释。按照资本的财务概念,资本如同投入的货币或投入的购买力。按照资本的实物概念,资本如同营运能力,被看作以每日产量等为基础的企业的生产能力。如何选用资本的概念,取决于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资本保全可理解为“保本”,即怎样才能保证初始投入资本的安全完整。依据资本循环规律,运用一定方法,通过对资本循环时投入的资本量与资本循环结束时收回的资本量进行比较,来保证投入资本价值量的完整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使资本不受侵蚀,进而保障业主权益的一种资本管理制度。按照资本保全理论,企业确认的收益必须以保证资本完整无损为前提。即企业的资产流入,只有超过所需补偿资本的数额,才可视为收益(一)资本保全理论是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资本保全问题产生于持续的通货膨胀。在剧烈的通货膨胀经济环境里,不同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不同,不同时期同一项资产的价格不同。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收入按货币的现时购买力计量,某些重要的费用则按前期的货币购买力计量,因而资本的回收和维护很难保证。应该说,物价持续大幅度地变动,是产生物价变动会计的外在条件;而资本保全和真实确认收益的要求,才是物价变动会计产生的内在动因。(二)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资本保全理论是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资本保全概念中的“资本”一般分为财务资本、实物资本两种。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保全,即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1,财务资本保全根据财务资本保全的概念,在扣除本期所有者分配、所有者出资后,期末净资产的财务(货币)金额必须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货币)金额,才算实现利润。财务资本保全的计量,可以用名义货币单位或固定购买力单位以名义货币单位表达资本保全概念时,利润表示本期内名义货币的增加。本期持有资产的价格提高,通常被视为持有利得,但是,在通过交易方式处理资产以前,持有利得不能被确认为利润。名义货币单位实质上是按历史成本来确认本期利润的,即本期实现的收入与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成本相配比,只要本期收入大于资产的减少额,即可确认为利润。以固定购买力单位来定义资本保全概念时,利润就表示本期内投入购买力的增加。在资产价格的提高额中,只有大于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的那一部分才能作为利润,其余部分只能作为资本保全调整,因此是产权的一部分。固定购买力单位实质上是按一般物价指数来确认本期利润的,即本期实现的收入要以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成本与一般物价指数换算后相配比,只有本期收入大于资产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的数额,才可确认为利润。2,实物资本保全根据实物资本保全的概念,在扣除本期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后,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能力(或营运能力,或企业达到期末实物生产能力所需的资源或资金)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才算实现利润。根据以实物生产能力定义资本保全概念,利润表示实物资本在本期内的增加。所有影响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变动,在计量企业实物生产能力时,都应当作为资本保全调整,即作为产权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利润。在实际应用时,实物资本保全又有着按实际重置成本计价和按分类物价指数计价两种方式(三)物价变动下的资本保全和净收益确认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资本概念和不同的资本保全方式,都会对资产的计价及相关的净收益确认带来明显的影响。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和不同计量单位的使用,是产生一系列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原因。四、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出现的持续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物价变动会计应运而生。美国最先对物价变动会计进行探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有了关于物价变动会计方面的研究成果。196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了题为《报告物价水平变动的财务影响》的报告;1979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33号——财务报告与物价变动》,提出大公司必须补充揭示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影响的强制要求;随着美国通货膨胀率的逐年下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以第89号公告取代了第33号公告,要求企业自愿揭示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情况。英国、加拿大、欧共体、澳大利亚、巴西等,也较早涉及了物价变动的会计处理问题,先后发表过有关的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报告中揭示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7年发表过《国际会计准则第6号——对物价变动的会计反映》。1981年又以《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取代了第6号会计准则,并于1989年对该准则进行过补充,1994年进行过重新修订。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1年宣布,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撤销第15号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9年7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并于1994年重新修订,至今仍在执行第二节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与模式一、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物价变动会计就是利用有关物价变动的资料,对企业按原有方式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改动调整,或对会计的计量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揭示或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从各国对物价变动采取的方法来看,有的是只着眼于某类资产的价格变动,以改变资产计价的方式来抵消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有的则是改变计量单位或计量基础,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前者包括的内容有: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存货成本,或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并按重估后的价格提取折旧等。这种方法习惯上称为部分调整法。后者则主要表现为以下方式:(1)改进会计计量单位,以固定购买力来代替名义货币;(2)改变会计计量基础,以现行成本全部取代历史成本。(3)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指数相结合进行处理。它们能够将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给予更大范围的揭示,习惯上称为非部分调整法。从国际会计准则来看,可以将物价变动会计理解为非处于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处理方式和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处理方式两种不同的内容。非处于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处理方式以《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为主要表现,适用范围一般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即收入、利润、资产或职工人数在其所处经济环境中是最重要的企业,该准则涉及的资料在多数国家中都是作为主要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对外提供。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处理方式以《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为主要表现,范围为以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货币进行报告的企业,适用于这类企业报告的主要财务报表,如果经济不再处于恶性通货膨胀时,企业可停止按照恶性通货膨胀准则的要求编报财务报表。二、物价变动会计的模式会计计量模式是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的有机结合。计量单位主要解决名义货币单位或不变币值(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的选择问题,计量属性主要解决同一计量对象的不同货币表现问题。可用于计量的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五种。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会计模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可用的四种计量模式是: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

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成本/名义货币单位

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是目前采用的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它以币值稳定为前提,不考虑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不能体现资本保全概念。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成本/名义货币单位、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三种计量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体现资本保全的要求,因而都属于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的计量模式,构成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也称为一般购买力会计或不变币值会计,指用一般物价水平将财务报告中以历史成本反映的有关数值加以调整,从而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从本质上看,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没有改变历史成本基础,它只是改变了会计计量单位,只是将按历史成本编制的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按照货币购买力的变化进行换算和调整。只调整企业的财务报表,与企业的日常会计处理无关。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未改变原有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简便、实用;用一般物价指数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可以保证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按此方法计算的净收益额真实、可靠。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企业在现价段的获利水平;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比历史成本更为有用、可靠的经济信息。由于一般物价指数与个别物价指数存在区别,在进行报表项目调整时如果使用的一般物价指数与本企业资产价格指数变动水平不尽一致,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二)现行成本会计现行成本/名义货币单位的计量模式,构成现行成本会计。现行成本会计是指以现行成本为基础,通过对各项资产价格的确切反映,以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相比,现行成本会计虽未改变会计的计量单位,但却改变了以历史成本表现的会计计量基础。按这种方法,企业编制财务报表须将资产等,用重置成本或可变现净值与现值二者间的较高者表示。现行成本会计根据资产的重置成本或个别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可以如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更合理的衡量企业的资本保全程度及获得的收益。现行成本会计实施起来有时会由于难以获得各类资产的物价资料而显得费时费力;它不考虑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难以对货币性资产的持有损益进行考核。(三)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会计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会计是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与现行成本会计的特点结合起来,以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它的内容基本可概括为:先按现行成本会计的方法对历史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进行调整,编制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再按一般物价指数对此报表进行换算,从而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该方法要先变动会计计量基础,然后再变动新基础之上的计量单位。集中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更为有效的消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提供的会计资料更加有效。调整、计算过于复杂,且又难以全面克服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主要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国。第三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一、一般物价变动水平会计的基本原理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指用一般物价水平将财务报告中以历史成本反映的有关数值加以调整,从而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原则委员会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和平均物价的持续上升,或是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既然如此,物价变动会计就应改变计量单位,以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来代替不断贬值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尺度;计量属性则仍以历史成本为准。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采用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的会计模式,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区别不大。(1)日常的会计核算方面,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或单独的会计处理。(2)由于货币计量单位的改变,期末需要按一般物价指数对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下的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主要是在期末根据一般物价变动指数和传统会计报表数据,重新编制一般物价水平的报表。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1)将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区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2)将非货币性项目的金额按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3)计算持有货币性项目所发生的购买力变动损益;(4)编制调整后的会计报表。(一)划分货币性和非货币性项目

在编制一般物价水平的会计报表前,必须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这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第一个重要程序。

1.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包括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项目两类,指金额固定或以货币直接反映,金额不因通货膨胀而发生变动、但其货币购买力却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货币性资产项目包括各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收取固定利息的短期或长期证券投资、按固定合同加工的存货等。货币性负债项目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股利、应付公司债券本息、短期或长期借款等。货币性项目的特点:

(1)金额固定不变,其账面金额不随物价变动而改变。货币性项目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被称为固定项目,不需按物价指数进行调整。(2)购买力会随物价变动而变化。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货币性项目会发生购买力损益。通货膨胀时期,相同金额的货币性资产实际代表的商品或劳务数量减少了,从而产生货币购买力变动损失。与此相反,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性负债会产生货币购买力变动收益。不过,在通货紧缩时期,因货币购买力上升,持有货币性资产会产生收益,承担货币性负债则会产生损失。2.非货币性项目非货币性项目包括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负债项目两类,指金额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而提高、随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而降低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非货币性资产主要有存货、固定资产、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负债主要有股本,包括普通股股本和未规定固定兑回价格的优先股股本。非货币性项目的特点:

(1)在物价变动时期,非货币性项目的账面金额随着物价变动而改变。(2)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非货币性项目不会发生购买力损益。由于物价变动已在购买力变化方面得以表现,非货币性资产价格变动的比例成了衡量物价变动水平的标志,所以,持有非货币性资产与货币购买力损益无关。在物价上升时期,企业会因持有某种类型或数量的非货币性资产而获得收益,而在物价下降时期,则会因持有某种类型或数量的非货币性资产而发生损失。持有非货币性负债与非货币性资产会发生相反的变化。3.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的意义从现实的角度看,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是企业理财方针的重要内容,在通货膨胀时期应缩减货币性资产,在物价下降时期应缩减货币性负债,否则会造成损失。从物价变动会计的角度看,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又是会计处理的重要程序之一。对货币性项目不作数额调整,但要计算由于持有货币性项目而影响的本期购买力损益;对非货币性项目要随物价变动水平而进行数据调整。(二)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非货币性项目金额对会计报表中按历史成本反映的非货币性项目金额,用本期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借以反映其价值的变化。物价指数常有年初的物价指数、年末的物价指数和全年平均的物价指数三种,不同的调整对象应使用不同的物价指数。利润表项目中,企业的收入、费用是年内不同时期发生额的合计,为了简化换算的工作量,一般假设收入、费用在年内均衡发生,故采用全年平均物价指数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应反映企业年末的财务状况,其非货币性项目就需采用年末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有关计算如下:某非货币性项目调整后的金额=该项目的历史成本金额×调整系数调整系数=年末的物价指数/该项目取得时的物价指数1.货币性项目①期末数已经按照稳值货币表述,不必调整。②年初数是具有年初购买力的名义货币金额,按下列公式进行调整:年初货币性项目调整后的金额=按名义货币表述的年初数×年末物价指数/年初物价指数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2.非货币性项目非货币性项目的历史成本是按其取得时的名义货币金额表述的,期末数和期初数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换算:调整后金额=该项目的名义货币金额×年末物价指数/取得时的物价指数关键是确定取得时的物价指数:(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如果购置的时间不同,应该分别计算确定调整后的金额。(2)存货项目,确定存货的取得时间,既要考虑存货的购入时间,还要考虑到存货的计价方式。(3)普通股,发行时间。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3.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1)营业收入、营业费用(不包括折旧费)、所得税等项目,在年内均衡发生,调整后的金额=调整前的金额×年末物价指数/年内平均物价指数(2)营业成本调整后的金额=年初存货×年末物价指数/取得年初存货时的物价指数+年内购货×年末物价指数/年内平均物价指数(均衡进货)-年末存货×年末物价指数/取得年末存货时的物价指数(3)折旧费调整后的金额=调整前的金额×年末物价指数/取得该项固定资产时的物价指数(4)利润分配项目调整后的金额=调整前的金额×年末物价指数/利润分配时的物价指数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4.留存收益要在调整后的资产、负债、和普通股的基础上采用余额法倒算,倒算出的留存收益应该与利润分配表的期末留存收益相符。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四)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1.年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年初货币性项目净额×年末物价指数/年初物价指数+货币性项目增加数×年末物价指数/增加时的物价指数-货币性项目减少数×年末物价指数/减少时的物价指数如果增减数是均衡发生的,则运用年均物价指数2.年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不需调整)=年末货币性资产-年末货币性负债3.本期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年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年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正数为购买力利得,负数为购买力损失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重点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方法:1.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等,应按其购入时的物价指数进行调整。

2.存货项目存货主要来自外购,企业平时都有进货记录。但不同企业存货的流转及其计价方法有所不同,故存货项目的调整应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存货的发出能逐项确认时,可较容易确定年末存货的取得时期及当时的一般物价指数,从而计算年末存货调整后的金额。二是存货的发出不能逐项辨认,只能依靠存货流转假设确定发出批次时,如果采用先进先出法,年末存货的取得日应为进货的最近月份;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年末存货的取得日则应是进货的最早月份;如果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则应将年末存货的进货日期确定为其购买日。确定调整系数公式中分母的选用,应与存货流转假设的时间一致。如果存货的购入、耗用是在年内均衡地发生,为了简化核算,也可选用年平均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如果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其调整更为复杂。一般应先将年末存货的历史成本按一般物价水平进行调整,然后与其市价比较,最后根据成本(已调整为年末货币价值)与市价孰低的原则,确定资产负债表上年末存货的金额。3.留存收益项目应先按一般物价指数对上年末留存收益进行调整,然后再使其与本年度已调整过的净收益相加而求得。实际工作中,多采用“余额法”计算求得。计算公式如下:留存收益=(按一般物价水平计算的资产数额-按一般物价水平计算的负债数额)-按一般物价水平计算的股本数额如果企业的所得税与应付股利是在年末一次性缴纳,则其报表数额无须调整,但如果所得税于年内各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也应按全年平均物价指数和年末物价指数予以调整。4.利润表中的有关项目营业收入、除折旧费以外的营业费用,大多为年内均衡发生,可按年度内平均物价指数作为计算调整系数的分母。折旧费的调整应与固定资产项目的调整相一致。按某项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折旧费,应以取得该项固定资产时的一般物价指数作为调整系数的分母,据此计算折旧费的调整金额。营业成本要考虑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和期末购货成本。年初存货成本可按上年末时的物价指数进行调整;本期期末的存货按年末的物价指数进行调整;本年购货成本可考虑为平均进货成本,采用年内的平均物价指数调整。(三)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是期末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过的货币性项目金额与其期初名义货币金额之间的差额;是在物价上升时期因持有货币性资产而损失的购买力与持有货币性负债而获得的购买力之差。进行调整时,应按在货币性项目的发生日期与当期的物价指数相配合计算。计算时,还应考虑年内货币性项目金额的变动情况,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本能减少=年末余额”,并编制购买力变动损益计算表。

由于同一时期企业的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发生的购买力损益变动方向相反,故计算货币性项目购买力变动净损益的另外一种方法是,不按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项目分别计算,而是先计算货币性项目净额,再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其购买力变动净损益。(四)编制调整后的财务报表通常是直接对按历史成本资料编制的报表进行调整,再按调整后的数据编制消除了物价变动影响的财务报表。例:某公司200X年12月31日以历史成本资料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如表10-1、10-2

资产负债表(历史成本)单位:元项目年初数额年末数额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

80000200000350000840000——84000015500030000042000084000014000826000资产合计14700001701000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负责股本未分配利润140000110000800000420000——28000011000080000042000091000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4700001701000有关资料如下:1.固定资产为期初购入,尚未提取折旧。2.期初存货为年初购入,其余存货为年内均匀购入,发出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算。3.年初一般物价指数为100,年末一般物价指数为160,年内年均物价指数为130。期末购进存货期间一般物价指数为15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项目金额营业收入

1120000营业成本期初存货(1月1日)

350000本期购货728000可供销售的存货1078000期末存货(12月31日)420000658000营业利润

462000期间费用

238000折旧费用

14000利润总额

210000所得税

84000净利润

126000年初未分配利润

——可供分配利润

126000应付利润

35000未分配利润

91000有关资料如下:⒈营业收入为年内均匀发生;⒉折旧费用年末一次性计提;⒊所得税为年内均匀发生;⒋应付股利为年末一次性支付。根据以上资料调整有关报表数据。1.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1)货币性项目的调整①“货币资金”项目年初数=80000×160/100=128000(元)年末数不需调整②“应收账款”项目年初数=200000×160/100=320000(元)年末数不需调整③“短期借款”项目年初数=140000×160/100=224000(元)年末数不需调整④“应付账款”项目年初数=110000×160/100=176000(元)年末数不需调整⑤“长期负债”项目年初数=800000×160/100=1280000(元)年末数不需调整(2)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①“存货”项目年初数=350000×160/100=560000(元)年末数=420000×160/150=448000(元)②“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年初数=840000×160/100=1344000(元)年末数由于固定资产未发生增减,因而调整结果与年初数相同。③“累计折旧”项目年初数为0年末数=14000×160/100=22400(元)④“固定资产净值”项目根据调整后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累计折旧”项目分别计算求得。年初数=1344000-0=1344000(元)年末数=1344000-22400=1321600(元)⑤“股本”项目年初数=420000×160/100=672000(元)年末数与年初数调整相同,因实收资本为历史项目。⑥“未分配利润”项目年初数为0不需要调整年末数=(155000+300000+448000+1321600)-280000-110000-800000-672000=362600⒉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项目的调整(1)“营业收入”项目1120000×160/130=1378462(元)(2)“营业成本”项目①期初存货=350000×160/100=560000(元)②本期购货=728000×160/130=896000(元)③期末存货=420000×160/150=448000(元)④可供销售的存货=560000+896000=1456000(元)⑤营业成本=1456000-448000=1008000(元)(3)“期间费用”项目238000×160/130=292923(元)(4)“折旧项目”项目

14000×160/100=22400(元)(5)“所得税”项目

84000×160/130=103385(元)(6)“应付利润”项目

35000×160/160=35000(元)3.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项目调整前金额调整系数调整后金额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负债期初货币性资产净额加:本期营业收入减:购入存货期间费用所得税应付利润货币性项目净额80000200000140000110000800000(770000)11200007280002380008400035000(735000)160/100160/100160/100160/100160/100160/100160/130160/130160/130160/130160/160

1280003200002240001760001280000(1232000)137846289600029292310338535000(1180846)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1180846-735000=445846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负债大于货币性资产,因而产生购买力收益445846元。编制调整后的财务报表,项目年初数额年末数额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1280003200005600001344000——13440001550003000004480001344000224001321600资产合计23520002224600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负责股本未分配利润2240001760001280000672000——280000110000800000672000362600负债及权益合计2352000222460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项目金额营业收入

1378462营业成本期初存货(1月1日)560000本期购货896000可供销售的存货1456000期末存货(12月31日)4480001008000营业利润

370462期间费用

292923折旧费用

22400利润总额

55139所得税

103385净利润(48246)年初未分配利润

——可供分配利润(48246)应付利润

35000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

445846未分配利润

362600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评价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主要优点是:

1.简便、易于理解表现在:(1)不改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不变动会计账簿的记录,只是按一般物价指数对历史成本会计报表的数字进行调整,既简单,又容易理解。(2)选用的物价指数是政府公布的,具有客观、可验证性;同时该指数现行可用,不会耽搁报表的公布时间。

2.增强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将历史成本会计下不同时期的报表数据换算为现行币值后,不仅消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且增强了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同一时期会计报表的可比性。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主要缺点是:

1.不能确切反映企业各类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

2.不能确切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不容易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第2节现行成本会计(currentcostaccounting)一、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也称现时成本会计或现行价值会计。它是针对某些受物价变动影响的特定资产,用现行成本代替历史成本计价,在此基础上计算企业持有资产因物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并对它进行调整的方法。72上海大学李寿喜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要点:

(一)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属性对于企业所持有的各项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等,现行成本会计分别使用当期的个别物价指数或现行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二)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确定企业收益

一方面按现时价格水平反映营业收入与按现行价值标准确认的成本、费用相配比,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另一方面将由于价格变动而导致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间的差异,作为持有损益记入所有者权益,实现实物资本保全。73上海大学李寿喜二、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一般是在会计年末一次性重估各种资产的现行成本,进而确定各种资产的持有损益,并重新编制会计报表。基本程序为:首先,确定各种资产的现行成本;

其次,以此为基础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资料,确定持有损益;最后,编制按现行成本计价的会计报表。74上海大学李寿喜

(一)确定各种资产的现行成本1.现行成本的确定。现行成本分为现行重置成本和现行再生产成本。其中:现行再生产成本是以当前价格水平为标准,制造该资产所需的原材料、人工及制造费用的金额。

2.货币性项目的现行成本。企业的货币性项目,年初的历史成本就是当时的现行成本,年末的历史成本就是年末的现行成本,因而不需要进行调整。75上海大学李寿喜

3.非货币性项目的现行成本。企业如果是在经营期间的某一会计年度实施现行成本会计,对各非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时,应同时对年初数和年末数进行调整,以确定现行成本和持有损益;下一个年度按现行成本会计进行调整时,只调整年末数即可。

(1)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存货、固定资产应按现行成本调整。76上海大学李寿喜2.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项目的调整(1)通常不予调整的项目按现时的或接近于现时的物价水平逐渐累积的,通常不予调整。包括:①销售收入②销售和管理费用(折旧费除外)③所得税费用④现金股利④前期未分配利润⑤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

(2)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调整第一,销售成本:可用年度平均现行成本计价。即销售成本可以按出售产品的平均现行成本计算。第二,折旧费:折旧费有两种调整方法:第一种:按年未的现行成本计提折旧费;第二种:按当年的固定资产平均现行成本[(期初现行成本+期末现行成本)÷2]计算78上海大学李寿喜第三,销售收入、销售及管理费用、所得税等项目:其历史成本就代表了当期的现行成本,故不需要进行调整。

(二)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资料,确定持有损益根据调整后的现行成本金额减去原来按历史成本计算的金额,其差额就是持有损益。如果现行成本金额大于历史成本金额,其差额就是持有利得;反之,就是持有损失。持有损益按其是否已经实现,分为未实现持有损益和已实现持有损益两种79上海大学李寿喜未实现持有损益,是指企业期末所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之差;已实现持有损益,是指已被消耗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之差。计算方法如下:

存货:未实现持有损益=期末现行成本-期末历史成本已实现持有损益=按现行成本确定的销售成本一本期的销售成本80上海大学李寿喜设备、厂房及土地:未实现持有损益=期未净值的现行成本-期末净值的历史成本

已实现持有损益=按期末原值现行成本计算的本期折旧额-按期末原值历史成本计算的本期折旧额

(说明:按实物资本保全理论,对持有损益不设“已实现持有损益”和“未实现持有收益”账户核算,而是设“资本保全调整”账户核算)81上海大学李寿喜(三)编制按现行成本计价的会计报表确定各种资产现行成本并计算持有损益后,就可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

82上海大学李寿喜项目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货币性资产存货设备(净值)土地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负债合计普通股留存收益股东权益合计负债与股东权益总计4万5万3万9万21万2万13万15万6万06万21万6.5万6万2.8万9万24.3万4万13万17万6万1.3万7.3万24.3万例2008年华强公司按名义货币元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如下83上海大学李寿喜销售收入16万销售成本:年初存货(1月1日)

5万加:进货

10.4万可供销售的存货

15.4万减:年末存货(12月31日)

6万9.4万毛利6.6万销售及管理费用3.4万折旧费用0.2万税前净利3万所得税-1.5万税后净利1.5万留存收益(1月1日)01.5万现金股利-0.2万留存收益(12月31日)1.3万2008年华强公司收益表及留存收益表如下(名义货币)84上海大学李寿喜补充资料:(1)销货成本以现行成本为基础,在年内均衡发生,其现行成本为15.2万元。(2)存货2008年12月31日的现行成本为10万元(3)设备2008年12月31日的现行成本为3.6万元,净值的现行成本为3.36万元。(4)土地2008年12月31日的现行成本为18万元(5)存货、设备和土地2008年1月1日的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相同。85上海大学李寿喜(6)销售和管理费用以及所得税项目,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所计算的金额相同。根据上列资料,编制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86上海大学李寿喜华强公司2008年收益表及留存收益表按现行成本调整项目历史成本(万元)现行成本(万元)销售收入1616销售成本9.415.2毛利6.60.8销售及管理费用3.43.4折旧费用0.23.6/15=0.24税前净利3-2.84所得税-1.5-1.5税后净利1.5-4.34留存收益(1月1日)00现金股利-0.2-0.2留存收益(12月31日)1.3-4.5487上海大学李寿喜项目历史成本1/1历史成本12/31未实现持有损益已实现持有损益现行成本12/31货币性资产存货设备(净值)土地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负债合计普通股资本保持调整留存收益权益合计负债权益总计4539

21213156-06216.562.8924.3413176-1.37.324.3010-6=43.36-2.8=0.5618-9=913.56000013.56015.2-9.4=5.83.6/15-3/15=0.0405.8400005.846.5103.361837.8641317619.4-4.5420.8637.8688上海大学李寿喜第3节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一、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点(一)计量模式: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二)既要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也要计算非货币性项目的持有损益,但应该是扣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影响后的持有损益。(三)先按现行成本调整账项、编制现行成本报表,再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现行成本报表,编制现行成本/不变币值报表。目的:同时消除一般物价和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二、基本程序结合运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与现行成本会计的有关程序。(一)按现行成本会计程序编制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财务报表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二)编制现行成本/不变币值财务报表1.资产负债表的调整(1)各项资产与负债年末数:年末现行成本已经用年末货币单位表述,不必调整。年初数:年初现行成本是用具有年初购买力的名义货币表述的,应该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金额=年初现行成本×年末物价指数/年初物价指数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2)普通股或实收资本年初、年末数均要调整,因为在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时,普通股并未按现行成本重新表述,其货币单位是具有发行时的购买力的名义货币单位。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后的普通股=调整前的普通股×年末物价指数/发行时的物价指数本例中年初年末实收资本未发生变化,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后的实收资本均为500000×154/100=770000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3)留存收益留存收益采用倒算法,但应该在按稳值货币调整后进行倒算,并应与利润分配表有关项目相符。①按稳值货币表述的留存收益=现行成本/稳值货币的资产总额-现行成本/稳值货币的负债总额-稳值货币的普通股或实收资本=1300000-(222500+150000)-770000=157500②按稳值货币表述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80000(年初)×154/100+20000(本年提取)=143200未分配利润=157500-143200=14300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2.确定持有损益(1)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模式下的资产持有损益是剔除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影响后的持有损益。也就是说,计算持有损益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都应该根据一般物价指数进行换算。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2)存货项目的持有损益年末存货未实现持有损益=年末存货现行成本-年末存货历史成本×年末物价指数/取得时的物价指数=574000-451000×154/123.2=10250存货已实现持有损益=现行成本销售成本×年末物价指数/年内平均物价指数-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的历史成本销售成本(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倒算出的销售成本)=882000×154/140-823350=146850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3)固定资产项目的持有损益年末固定资产未实现持有损益=年末固定资产净值(现行成本)-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历史成本)×年末物价指数/取得时的物价指数=516000-344000×154/100=-13760本年固定资产已实现持有损益=按现行成本计提的折旧-按历史成本计提的折旧×年末物价指数/固定资产取得时的物价指数(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后历史成本折旧额)=(历史成本折旧86000+增补折旧43000)-86000×154/100=129000-132440=-3440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4)汇总持有损益已实现持有损益=146850-3440=143410未实现持有损益=10250-13760=-3510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3.确定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在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模式下,货币性项目的年初年末数都视为现行成本,所以,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与历史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下的完全相同。即96050元。第6章物价变动会计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其他项目的确定⑴需要调整的项目①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所得税等,为年内均衡发生的项目,可理解为是用平均币值表述的,要调整至具有年末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调整后的金额=调整前的金额×年末物价指数/年内平均物价指数②前期未分配利润,是以其实现时的货币单位表述的,要调整至具有年末购买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