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1.gif)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2.gif)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3.gif)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4.gif)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a12edece2c27d7b11db32d4d0639cd6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钱穆先生曾经说:“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读《论语》者不可不知。”(《论语新解》)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孔子的学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论语》主要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行为的论说。但《论语》的主旨,不仅是关于个人的完善,更是关于文明的完善。人的完善为的是文明的完善。孔子要学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分在于,“君子儒”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完善,更有对人类的责任。庄子曾提出“内圣外王”四个字,后来被人们用来概括儒家学派的特色。但是我们要注意,“内圣”和“外王”其实并不能分开讲。在儒家那里,“内圣”是“外王”的准备,“外王”是“内圣”的目标。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有一位江户时代的日本哲学家甚至说,《论语》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在前现代的中国,《论语》更是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书。它不仅影响了读书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当然,到了近现代,孔子和《论语》的命运并不太好,经常被人当作替罪羊。在最近一百多年时间里,《论语》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忽视。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实际上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孔子和西方哲学家不一样。西方哲学家往往会从抽象到具体,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但孔子会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有多少种解释,“爱人”两个字是他对仁的最高本质的概括。对于普通人来说,爱人是基本道德,对于统治者来说,爱人爱百姓是基本义务。但“爱人”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却不易。所以,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最后的底线。《论语》里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做事情不考虑对自己有利没利,只要是正义的事情,刀山火海都会去做;智者则有利就做,对自己不利,暂时不做,或者根本不做,是有条件的。所以,仁者和智者,境界上还是有高低之分的。知而能仁,方为天下之道,这是孔子希望大家能够去做的。《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人活在现实世界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实然的”世界,人追求的是“应然的”世界。(节选自张汝伦《孔子和《论语》》,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今天读《论语》,要读出《论语》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而不能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B.《论语》虽曾受到批判,但在古代曾影响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C.孔子没有像西方哲学家那样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他始终用“爱人”来概括仁的最高本质。D.《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能帮助人们建立信仰,引领人们向上走,追求“应然的”世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钱穆先生“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的话开篇,引出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的话题。B.文章批评了《论语》主要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行为的论说,明确了《论语》的主旨是关于文明的完善。C.文章回顾了《论语》长期以来对中国人的影响,指出孔子既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D.文章运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论语》的现代意义,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地解读《论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学派的特色可以表述为“内圣外王”,“外王”是“内圣”的目标,“内圣”是“外王”的准备。B.孔子的思考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使得今人读《论语》不仅仅能感受古代的智慧。C.《论语》明确了做人做事的方法,因此被人们看作中国第一书,甚至被誉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D.孔子认为知而能仁方为天下之道,倡导人们知而能仁,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就是一切现象的体和用。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现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礼之本还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都根基于此。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摘编自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材料二: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己。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基础,“礼”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B.中国人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有条理的,其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比西洋探求的“悲剧精神”的艺术境界高。C.礼和法都是行为规范,但两者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靠国家的权力推行,礼则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维持。D.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诗和乐尤其能陶冶性灵人格,教育的目的是以感情动人,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B.在中国的文化里,物质器皿,礼乐生活,天地境界,三者由实用性的低层升华到形而上的高层境界,界限清晰。C.法是从外限制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维持的,礼是人们从教化中自动形成的秩序,即使在没有入的地方也会有主动服膺的习惯。D.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变迁很快的时代是不会出现礼治社会的。6.下列选项,最能表现材料二中的“合于礼”的一项是(
)A.《论语》中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B.《乐记》里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C.《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曰:“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吾其还也。”D.《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7.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礼,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8.《礼记》记载:“天子可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上士三鼎二簋、下士一鼎一簋。”(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九鼎八簋”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体现的文化内涵。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绿友高洪波绿友者,绿色的朋友。何为绿色的朋友?植物们。我身边绿色的朋友,院子里有诸多大大小小的树,从国槐、玉兰、海棠到枣树、石榴树、桃树、杏树、柿子树、法国梧桐、雪松,还有迎春、牡丹、连翘,虽然不是树,但是也可以列入绿友之列。家中绿友也不少,有发财树、幸福树、富贵竹、绿萝、琴叶榕、散尾葵、吊兰等,我还种植过赫赫有名的红豆杉和地涌金莲。这些绿色的朋友们装饰着我的客厅,也装饰着我生活的空间,把绿色的气息无偿地散发出来赠送给我,让我感到身心久久的轻松。我家最早的绿友,或者说年纪最大的绿友,一个是发财树,一个是富贵竹,它们从2004进入我家,转眼已经十八年了。发财树曾经开过很多次花,发财树的花大多开在七月间,花期很短,大约一昼夜的时间,但是花朵灿烂如夜空里的烟火,几十厘米长的金黄色花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色泽,还有隐约的香气。发财树开花的时候我跟很多朋友说过,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发财树可以开花,我用黄豆煮熟之后放在一个大瓶子里发酵成肥水,浇上去,它便开心地结出了大朵大朵的花。幸福树也可以开花。有一年冬天,我曾经在楼门口救助过一株身上有很多小腻虫的幸福树,它被主人遗弃在门口,叶子还是绿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和妻子把它移入家来,用酒精棉球细心地擦去附在叶子上的细小虫卵和小虫子。每天进行这样的操作之后,这棵幸福树当年就开出了绿色的花朵,是我平生所见过的特别美丽的一种花,花朵还很多,不像发财树开得那么吝啬,顶多三两朵花,这株幸福树开出了几十朵嫩绿色的花,所以那一年冬天我的幸福感满满。而富贵竹和发财树同年进入我家后,就坦然地肆无忌惮地生长着,越长越高,越长越茂盛,我不断地修剪它的枝条,但是它无怨无悔,继续开心地显示着一个富贵竹固有的姿态。后来,我家里又进驻了琴叶榕和散尾葵。琴叶榕有大片的像小提琴一样的叶子,而散尾葵更像是一座云南凤尾竹林的化身,它让我想起南方,想起遥远的云南瑞丽,想起西双版纳。这里我要说到另外一种绿友:地涌金莲。地涌金莲又名“千瓣莲花”和“地金莲”,还有一个怪怪的名字叫“不倒金刚”。它是中国云南的特产花卉,产自于金沙江干热的河谷。我在一个朋友家见过一株地涌金莲,大瓣的花朵灿烂得让我惊喜,娇嫩的黄绿色、淡淡的清香让我入迷,于是我买了一株地涌金莲陪了我好几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大的一种花朵,光它的四个名字就充满着一种佛教的气息,“地涌金莲”意味着天降祥瑞吧。有一年出差去天水,一位在林场的朋友还赠我两株红豆杉,这是一种珍贵的树种。养在室内的时候我努力地给它浇水、通风,但还是没能养活,我只好把两株奄奄一息的红豆杉移植到院子外的一个小山坡上,却意外地发现这个小山坡上长着几株不知什么人移植的红豆杉,我相信它们可能也来自天水,当然红豆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在室外,红豆杉们不经意间长成了一座小小的丛林,我希望我的两株红豆杉移植过去之后,和它的伙伴们在这个小山坡上共同扎根成长。它们不适合在室内生存,这是我结交绿友的一个沉痛的教训。今年春节,女儿在微信上告诉我,为我买了一盆兰花。接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午睡起来推开门,门口果然有一盆枝叶干枯的兰花。我很诧异,为什么女儿会买这样一盆兰花?细弱干枯的叶片好像久久没有人照料一样,我把这盆兰花搬进家里,清理掉干枯的枝叶,上水又施了点花肥。这时忽然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我楼上的近邻,手里还捧着一盆兰花,这位邻居告诉我说:“我要和爱人回湖北过年,我的两盆兰花寄养在你们家,请你们适时地浇点水。”哦,我才明白,原来门口这盆细弱的兰花不是我女儿买的那盆兰花。这位邻居还很认真地告诉我:“我这两盆兰花是从大别山革命老区采到的野兰,对于我们湖北人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所以我把它们暂时寄养在你们家。”于是我接纳了这两个临时居住的绿色朋友。第二天女儿买的兰花也到家了,三盆兰花和我的琴叶榕、富贵竹并排地站在一起,我给它们浇水的时候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滋味,因为我是平生第一次代别人管理绿色的朋友。大别山的野兰慢慢变得清新茁壮,它们到现在都还没有用花来展示自己独特的韵味,但是我相信从遥远的大别山一路走来,居然走到林萃公寓,成为林萃舍人笔下一个绿色的朋友,这本身就显得非常有趣。绿友,是植物,但植物有生命,会呼吸,甚至我还知道,竹子会有公竹和母竹,砀山梨也有公梨和母梨,说明植物也有性别区分。我曾经看过一篇研究植物的文章,上面说到植物对悲伤或者喜悦的音乐会有自己独特的领悟方式,从这个意义来说,所有植物都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绿友。请珍惜你的绿色朋友,无论它在你家里还是在室外,因为人生不能缺少绿友。(节选自《中国社会报》)文本二:散文是一种倾向于自我的自由文体,它比任何一种文体都更注重个体经验的诗性表达。这一点在高洪波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得特别突出。高洪波的散文从浪漫激情到平实闲适的蜕变,走的是一条既师承中国的散文传统而又别调继起、旧旨全非的自己的路子—-他以自身独特的情怀与眼光,以鉴赏家的阅历与闲心,以学人的杂博与风致,三者杂糅成就了高洪波别具一格的“散文”。尤为难得的是,在高洪波的散文中,我们还读到了一份闲心。而拥有闲心再加上一些闲笔,于是便氤氲成了一种“闲适”的笔调。从“闲适”的笔调中又可以读到一种情性,一种寄托,一种寓思想于闲适之中的人生境界。高洪波的散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即学识与文采的相融和相得益彰。好的散文首先应该是美文。它的立意情思、格调意境,特别是它的语言文字都应当是美的。以这个标准来考量高洪波的散文,我以为他的散文是达标的。读高洪波的散文,我有这样一种体会:散文的本性应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因此散文作者不应固守一隅、从一而终,而要顺应自己的天性和兴趣,寻找最佳的人生和艺术的契合点,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潇洒自然之境。高洪波近年的散文创作正是这样实践的,所以他获得了成功。(摘编自陈剑晖《激情与闲适中的生命变奏-评高洪波的散文创作》)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点题,并以设问的方式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身边诸多“绿友”的描述。B.文本一选材详略得当,如对发财树、幸福树、地涌金莲等绿植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琴叶榕和散尾葵就只作了简单交代。C.文本一写两株红豆杉的移植经历,是为了将这种室外植物和上文提到的植物作对比,从而说明室外绿植不如室内绿植好养。D.文本一既富有知识性,又贴近现实生活;既有文采,又有情趣;同时又包含极为丰富的人生内涵,结尾耐人寻味。10.文本一中叙写女儿为“我”买了一盆兰花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1.请结合文本二中画线句的评论,对文本一作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余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十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常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交能易作而得均。交能易作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B.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C.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D.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蚤生而晚杀”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用法相同。B.五谷,五种谷物,具体指哪五种,说法不一。也常用“五谷”泛指所有粮食作物。C.“此王之道也”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道”的含义不同。D.“此务粟之功也”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的含义不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府向农民征税完全不顾农业生产收入的实际特点,既急迫又不根据时节,这就导致农民不得不借加倍的高利贷来交税。B.常山东麓,黄河、汝水之间是粮食生长的好地方,此地农作物生长期早而凋落时间晚,四季都可种植而五谷都可丰收。C.先代圣王让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这样农民每年的收入就能超越其他人,农民就会开垦田野,奸巧之事就不会发生。D.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人民愿意跟随他是因为他能为百姓除害兴利。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
(2)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①柳宗元临蒸②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③东回山似戟,牂牁④南下水如汤。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非是白蘋洲畔客⑤,还将远意问潇湘。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秋。居官衡州的卢姓友人写信给谪居柳州的柳宗元,抱怨所在的衡阳气候炎热难耐,诗人收到后,寄诗安慰。②临蒸:衡阳旧名。③林邑:古地名。④牂牁(zāngkē):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此联林邑、牂牁都借指柳州的景象。⑤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贬吴兴太守后,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衡阳虽气候难耐,但秋来雁到,尚可借雁寄语,互致问候,诗境幽远,令人回味无穷。B.颔联对险恶环境的描写令人产生窒息的严酷感,借林邑与牂柯表现出柳州位置的偏远与孤绝。C.颈联用比拟手法描绘出色泽明丽的景致,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尾联“潇湘”用湖南的两条水名,代指卢衡州,诗人与友人对话问候,回应前文,情感真挚。17.这是一首劝慰诗。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劝慰友人的。
六、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主人公早起晚睡、每日辛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写自己爱惜美好时光,独自外出,有时亲历农事、躬耕陇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的草木荣枯容易引发人们的感慨,诗人常常借生长茂盛的草木表达昔盛今衰之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任什么主题都不需要契诃夫对别的作家说:“任什么主题都不需要。生活里是没有主题的,一切都搀混着:深刻的与浅薄的,伟大的和渺小的,悲惨的与滑稽的。”博主(童庆炳):长期以来我们的作家和读者总是要追问作品的主题。作家要调动一切资源表现出一个主题来,读者要想尽办法表现出一个主题来,实际上,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很难用一段话甚至一句话把一个主题概括出来。
①
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根源就在《红楼梦》所表达的不是什么主题,
②
,一种“意蕴”。作家需要的是“情致”,读者需要的也是“情致”,而不是什么可以用一根思想丝线表达出来的主题。大狗小狗都得叫契诃夫说:“自从莫泊桑凭自己的才华为创作定下那么高的要求以后,写作就变成难事了,不过还是得写,而且在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好家长期刊发表有哪些要求
- 大学生负债创业项目怎么办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12.2.2第1课时-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课件】
- 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分工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单元考核训练题大全附答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五千以内加减法竞赛检测模拟题大全附答案
- 中国移动安全运维岗位工资
- 临安大学生创业项目
- 游戏化学习的力量
- 生活困难救助申请书
- 医学遗传学第三版课件
- 四川家庭农场补贴标准2023年
- 五年级下册字帖
- 设备采购供货安装实施方案
- 初中生物《病毒》说课课件
- 小小银行家-儿童银行知识、理财知识培训
- 物业公司缩减人员方案范本
- 河湖保护主题班会课件
- 机械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00题)
- 中药煎煮方法ppt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