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类古文字书籍编纂类型研究字典类古文字工具书的编纂形式兼评《古文字诂林》在体例上的创新_第1页
字典类古文字书籍编纂类型研究字典类古文字工具书的编纂形式兼评《古文字诂林》在体例上的创新_第2页
字典类古文字书籍编纂类型研究字典类古文字工具书的编纂形式兼评《古文字诂林》在体例上的创新_第3页
字典类古文字书籍编纂类型研究字典类古文字工具书的编纂形式兼评《古文字诂林》在体例上的创新_第4页
字典类古文字书籍编纂类型研究字典类古文字工具书的编纂形式兼评《古文字诂林》在体例上的创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字典类古文字书籍编纂类型研究字典类古文字工具书的编纂形式兼评《古文字诂林》在体例上的创新

20世纪末本世纪初,大型中文读物《古文林》出版。此书所纂辑的古文字字形资料和古文字考释材料,上起殷商(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下迄公元1997年底,时间跨度为古文字产生以来的3000多年的历史;书中所汇录的古文字,囊括了甲骨文、金文、古陶文、货币文、简牍文字、帛书文字、玺印文字和石刻文字等字形,是出土文献中最重要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八大类古文字。能将古文字资料全面驾驭、整体把握到这种赅要而又完备的程度,原因之一就在于此书所采取的编纂形式——综合诂林型。综合诂林型古文字工具书既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创新。本文拟从字典类古文字工具书2编纂形式的角度,探讨这种继承与创新。在《古文字诂林》问世之前,字典类古文字工具书的编纂类型可归纳为“字汇型”、“单项诂林型”和“考释型”三种。这三种形式可以说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古文字诂林》则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性地运用了“综合诂林型”这一形式。一、《续未来文景文字》古文字的字汇型字典很早就出现了,宋代的《汗简》和《古文四声韵》就是这种类型,它们对宋代之前的古文字形体作了全面的总结。不过,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两部字典收录的古文字来源于编者所能见到的经传古籍和一些石刻。近100年来,随着地下古文字资料的大规模出土,各种古文字的大型汇录字典不断涌现。这些字典从不同的领域,对出土文献中的古文字进行了综合和整理。比如甲骨文领域:孙海波在1934年出版了《甲骨文编》,所据材料包括刘锷的《铁云藏龟》等甲骨文发现以后20年间的8种著作。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改订重印《甲骨文编》,所据材料增加到40多种,包括了《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等新出的甲骨文研究成果。这个改订本正编和附录收字计4672个,在汇录甲骨文字形方面甚为全备。1959年台湾金祥恒出版了《续甲骨文编》,材料较《甲骨文编》改订本要少一些,但它也收录了一些改订本所无的资料,因而也颇具价值,可以和改订本互为补充和参照。金文领域:1985年容庚编著的《金文编》出版,这部书分正续两编,正编为殷周金文,续编为秦汉金文。正编收2420字,重文19357字。此书历经四次增补,是金文字形汇录的权威字典。其他领域,诸如古陶文、货币文、简牍文字、帛书文字、玺印文字、石刻文字等,均有颇具代表性的字汇型字典问世,分别为:《古陶文字征》、《先秦货币文编》、《古币文编》、《包山楚简文字编》、《睡虎地秦简文字编》、《长沙子弹库帛书文字编》、《古玺文编》、《汉印文字征》、《侯马盟书字表》、《石刻篆文编》等。马衡在《金文编序》中曾将考释古文字的步骤归纳为综合和剖析两步,而两步之中,“欲窥文字之源流,必先自综合始”。他所谓的综合工作,就是古文字的汇编工作。从考证古文字源流的角度看,字汇型字典的出现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看似简单的字形汇编,其实是在对单个文字考释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所有的单个文字分析、归纳后的综合。这种综合既是建立在全面占有古文字材料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编纂者个人具有相当的分析古文字、考释古文字的功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20世纪的100年,随着地下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发现和发掘,学者们利用日臻先进的工具和方法,运用自身的学识和功力,不断地对各种古文字进行整理和汇录,开辟了20世纪古文字综合研究的先路。这种字汇型字典的体例往往是:在字头下面罗列某种古文字的所有字形,字形下面大多注明该字的出处,有时注明该字出现的语句,也有时还对这个字进行简单的考释。多在字头旁边对照以小篆、隶书或楷书,有的还标以反切等形式的注音,以便于读者进行检索和研究。字汇型字典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全面地汇录某种古文字的所有字形,形成该类古文字的字形库,因而极便于研究者进行相关的查找。但限于体例,这类字典一般不提供关于所辑古文字的字形分析,也不提供释义和考释材料。所以虽然这一类型的古文字字典出现较早,却无法满足人们对古文字进行深入研究的需求。《古文字诂林》不同于这一类型,它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字形汇录和文字考释。字形汇录部分与此类型相似,但它不是某一种古文字的汇录,而是汇集了八大类古文字字形。这八大类古文字字形来源于上述15种具有代表性的字汇型字典。因而《古文字诂林》的编纂充分继承了字汇型字典的优长之处。二、由材料编纂而成的“单株林型”汉字“诂林”作为一种编书体例,始见于丁福保的《说文解字诂林》。丁福保在《说文解字诂林纂例》中将“诂林”之义阐述为:众多的诂训材料。丁氏将其所收录到的所有的《说文》诂训材料(从东汉直至清末民初)进行归类,然后剪裁、粘贴于各个名目或字头之下,编辑成为《说文解字诂林》。此书的《正编》出版于1928年,《补遗》出版于1936年。可以说《说文解字诂林》开启了一种崭新的编书体例,后来的很多著述均依此体例而作。如1992年1月出版的《虚词诂林》、1992年7月出版的《广雅诂林》、1992年10月出版的《尔雅诂林》等等。古文字字典的编纂也借鉴了这种体例,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以某一种古文字为专题,字头系统依照《说文》,在每个字头下进行字形和考释两方面的材料汇编,形成关于这种古文字的材料总集。一般要在考释材料的最后加上编著者的按语,形成对该字的结论性阐释。以这种形式编纂的古文字字典有两种,一种为客观上已采用了“诂林”的形式而没有如此命名的著作,如“朱芳圃主编的《甲骨学文字编》、李孝定主编的《甲骨文字集释》。另一种为直接使用“诂林”命名的古文字字典,如于省吾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周法高编的《金文诂林》。这些著作都采用了“诂林”的格式,对某一类古文字进行全面的资料选编,可以称之为“单项诂林型”字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几部字典分别发挥了重要作用:《甲骨学文字编》出版于1933年,计释读甲骨文可识字925个。此书第一次将甲骨文的字形与考释材料汇集在一起,总结了20世纪最初20年的甲骨文研究成果。《甲骨文字集释》出版于1965年,是甲骨文发现以来半个多世纪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既汇集字形,也纂辑考释,并在最后加上按语,予以结论,计释读甲骨文可识字1840个。《甲骨文字诂林》出版于1996年,此书搜集材料的时间直至1989年底,将甲骨文字发现以来90年间的考释成果作了总结,最后以按语的形式提出编著者的考释意见。《金文诂林》是汇集金文字形与考释的集大成之作,此书开始编写于1967年秋,1975年出版。字形方面,它以容庚增订三版《金文编》为据,《金文编》所收之字全部收入,《金文编》不收的宋人著录之器,据《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也收入数十器;考释部分,罗列自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至近人的各家考释。相比于字汇型字典,这些单项诂林型字典也仍然是在做综合的工作,但它们不仅汇录、精选字形,而且还选录考释资料。这种汇录字形与考释字义兼顾的综合工作体现了古文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因而单项诂林型字典的优点是,它满足了学者对某种古文字的字形材料及考释材料的全面的需求。它基于众多考释材料所作的结论性的按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古文字诂林》的内容不是针对某一种古文字,因此它不同于这种单项诂林型字典。但它也属于“诂林”型,因而也同样具有这一类型的优点。同时,因为出版于20世纪末,《古文字诂林》能够充分利用上述几部代表性字典的材料,肯定它们的价值,汲取它们的养分,将这些字典的按语材料,精选进了自己的“诂释”部分。三、考释型古文字汉字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启了字典编纂的最初模式。《说文》以小篆字形为据,因形以说音、释义。后来的字典在此模式上,给字定形、定音及确定意义和义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的字典。古文字考释型字典与这种通常意义上的字典相类似,大多兼顾古文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字形方面,它往往挑选几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古文字的形体,列于字头之下。字头旁边有时还列以小篆、楷体等字形。字音方面,有的既标注古音,也标注今音,有的则回避字音的标注。字义方面,这种字典或从一家之说,概括出其对某字的字源考释;或参考各家之说后,独抒己见,得出作者个人的结论。有的还在本义的说解后次列该字的其他义项,并附以从出土文献中摘引的例证。近100年里,这类字典多有出现。譬如在甲骨文领域:王襄于1920年编纂出版了第一部考释型甲骨文字典《室殷契类纂》,初版收录可识字873个,再版时增到957字。甲骨文方面集大成的考释型字典为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此书自1979年10月开始编纂,至1988年完稿。此书参考了孙海波的《甲骨文编》、金祥恒的《续甲骨文编》和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释》,又大量补充了新资料。金文方面,集大成者为戴家祥主编的《金文大字典》,此书成书于20世纪90年代,收录并考释2661个金文,是金文考释的权威字典。金文领域还有一部小型字典——《金文常用字典》,陈初生编纂,收录金文约1000个。这部古文字字典最接近通常意义上的字典,很方便对常用金文形音义的查找。上述这些考释型古文字字典所做的工作,已经进入对古文字进行剖析的阶段了。但最理想的古文字字典是能提出一套完整的古文字形音义系统。因为无论是普通的读者,还是科研人员,很多人翻检这类工具书时都是把它当成一部古文字字典来使用的,要检索古文字准确的形音义。也正是基于这种追求和需要,上述几部字典(有的直接名曰“字典”)产生了。不过,限于编写时和当前的古文字资料的占有状况和研究程度,这几部字典仍然只能做有限的工作:《室殷契类纂》因编纂最早,所释读的字也最少。《甲骨文字典》和《金文大字典》所提供的甲、金字形是较为典型的,它们也给出了对于该字的结论性的本义阐释,但是它们都没有给出甲骨文或金文的字音;很多结论仍然也只是一家之说,目前的学界未必公认。《金文常用字典》基本合乎字典的形音义兼顾的原则,所收全部金文都定形、定音和释义,然其所收金文也只是最常用的1000个,而且它对金文的字形分析依赖《说文》,且过于简略。虽然20世纪的100年是古文字出土和研究最有成果的一个时期,然而以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也仍然不足以支持编纂出一部理想的字典意义上的古文字考释型字典。但即便如此,考释型古文字字典的优点还是显而易见的,其对某一类古文字进行全面剖析的价值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诸如《甲骨文字典》、《金文大字典》这些大型考释型字典产生的年代都较为晚近,编著者占有了丰富的出土文献资料,充分考察了古今学者研究、考释古文字的成果,因而对某种古文字所作的考释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古文字诂林》的编纂形式也不同于这个类型,但也将其考释结论根据需要选入“诂释”部分,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文字诂林》也继承了这一类型的成果。四、特点之一,它通过组《古文字诂林》当属“诂林”类编写体例,但它不是单项诂林型字典,而是首创了“综合诂林型”的编纂形式。这种形式与单项诂林型有相同之处:它们都由字形汇编和文字诂释两部分组成。但其显著不同的特点是:字汇部分,单项诂林型只汇录某一种古文字字形,《古文字诂林》的字形则囊括了甲骨文、金文、古陶文、货币文、简牍文字、帛书文字、玺印文字、石刻文字等八大类古文字形。单项诂林型字典的字形汇编(如《甲骨文字诂林》、《金文诂林》)都是在字头下选择甲骨文或金文的几个典型字形作为代表,而《古文字诂林》则遴选出了15种具有代表性的字汇型字典,将其所有的古文字字形穷尽式地收录进去,依次编排。诂释部分,单项诂林型所做的工作是收集、选取某一种古文字的考释材料,所搜集资料的时间,《甲骨文字诂林》下限为20世纪80年代末,《金文诂林》下限为20世纪60年代末,而《古文字诂林》的时间下限为1997年底,材料的丰富和新颖性自不待言。《古文字诂林》所运用的这种综合诂林型的新形式,使得它能够充分借鉴上述三种类型的优点,组织起蔚为大观的字形和考释材料,给读者呈现宏富而完备的古文字资料。具体而言:一、它全面吸收了字汇型字典的成果,形成了“八大类”古文字的字形总库。《古文字诂林》著录部分选取的15部字汇型字典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某种古文字的著录之作,将它们全部综合于一处,形成了上自殷商、下迄秦汉的古文字整体意义上的字形总库。这个字形总库的意义是巨大的。因为所谓的“八大类”是从古文字载体的角度划分的,其实各种古文字之间并非可以简单地截然分开。无论从时间上看,还是从空间上看,各种古文字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古文字诂林》第一次将它们摆在一处,录于一个平面。这种综合实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上的拼接。八大类古文字字形汇于一处,让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更便利地综合考察各种古文字的特点:既可以横向观察八大类的异同,也可以纵向揣摩古文字的历史变化。二、它的诂释材料宏富,精而不滥;并充分汲取了单项诂林型字典和考释型字典的精华。《古文字诂林》的编纂立足于20世纪末,它所处的这个时代坐标使得它能够纵游历史长河,撷取众家长处,独成硕果。《古文字诂林》的诂释部分,选材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终于1997年底,2000余年里的文字学、古文字学、金石学、《说文》学、甲骨学等学科领域对于八大类古文字的研究成果,尽在搜罗之列。所以《古文字诂林》比此前的任何一部古文字字典的材料都来得完备和丰富。但《古文字诂林》并不流于滥收,它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材料的精选。比如:1、它从继承文字学的历史成果出发,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