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与全站仪联合数据采集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_第1页
rk与全站仪联合数据采集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_第2页
rk与全站仪联合数据采集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k与全站仪联合数据采集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gps-rtk具有全向性、无通视、定位精度高、测量时间短等优点。整个车站的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精确、方便。两者在测量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TK与全站仪联合数据采集,集合了两种测量方法的优点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和测绘精度,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区域,联合数据采集更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萧县新庄镇土地整理项目中采用RTK与全站仪联合数据采集在地形图测绘方面的应用情况。1测区地理位置本文以RTK与全站仪联合数据采集在萧县新庄镇土地整理项目中地形图测绘上的应用情况为例。萧县新庄镇位于萧县西北部,南靠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北临江苏省铜山、丰县西接砀山县。测区位于新庄镇西北部,东起黄新路,南至新庄镇与黄口镇乡界,西抵马郑庄西沟,北以新庄水库为界,涉及杜集村、马郑庄村、沟头寺村、花楼村、寇王楼村等5个行政村,面积约27平方公里。测区内大多是旱地,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大棚蔬菜和果树为主;村庄周围有大量村边林和成片果园,其中杜集和杜套楼村由于是蔬菜种植专业村,村庄周围及旱地里90%都是2米余高的温室大棚,这些都给测量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次作业目的是为新庄镇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前期的规划图件资料和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资料。2试验仪器和仪器项目开工前,收集到项目区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以作为野外测量的参考;测区内及附近的3个GPSC级控制点,为安徽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建立,保存完好,精度满足要求,以该3个C级点为起算点建立首级控制,用GPS—RTK技术布设首级控制网点。本次地形图测量采用的仪器有:TopconGPS接收机,主要用于前期的控制点布设和碎部数据采集;TopconGTS3套,主要用于碎部数据采集,同时根据需要从GPS控制点布设较低级别的控制点。作业前所有仪器均经过专业部门检测、校正,性能和精度均符合标称精度,能够满足本次测绘的精度要求,可以使用。3现场测量3.1gps点控制和位点设置首级控制网采用GPS静态定位,布设整个测区,以便于控制网的加密及数字化测图。由于测区范围较大,我们为了能满足测量精度及后期工程施工的需要,共在测区内布设GPS点6个作为首级控制点。在首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利用RTK进行了图根点的测绘,并用全站仪进行了部分导线测量,以便进行检查和碎部点测量。在本次测量中,点位设置除了顾及方便测图使用和便于RTK操作外,还需满足RTK测量对外界观测条件的特殊要求:基准站的设置应尽量避开高压线、高大建筑物、高密的树林、大面积水域、远离强电磁波发射源等。为了增大基准站无线电发射的距离,要尽可能把基准站放在地势较高、开阔的地方;对RTK所测图根点在全站仪使用时进行检查,以保证图根点的精度。3.2rtk与全站仪联合测量萧县新庄镇土地整理项目测区内有大量的果园,村庄边有大量的村边林及部分村庄有大量的温室大棚等因素,造成通视条件较差。同时由于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单纯用常规全站仪测量方法来施测工作效率太低,完全采用RTK进行碎部采集虽然效率高,但由于对工作环境有要求,部分地区存在信号盲区,因此在测量时,采用RTK与全站仪联合测量,取长补短,以确保能高质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该项目。全站仪与RTK在同一区域联合测量,根据实地情况分工进行碎部点的数据采集。利用RTK技术的优势,进行道路、河流、独立地物、地类界以及高程点等的测量;全站仪主要利用首级控制点以及RTK加密的图根点测量影响RTK信号的有大量村边林的村庄外围线、RTK信号盲区地物、地类界等。每天外业结束,将全站仪及RTK野外采集数据导出至笔记本电脑,统一转换成dat数据格式,在南方cass7.0中展点,根据野外绘制草图或编码进行数字化成图,最后对地形图进行整饰和精度检查。4gps控制点rtk测量为了检核RTK测量精度,与静态GPS测量进行了比对,以首级GPS控制网的平面点位与GPSC级点联测的高程值为真值进行对比分析。对6个首级GPS控制点进行了RTK测量,最大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024m,最小为±0.015;最大高程误差为0.023,最小为0.015m。表1列出部分点位精度比较结果(见表1)。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中规定:丘陵、平原地区地形图图上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应满足(见表2)。根据以上数据精度分析,所测图根控制点可以用来进行全站仪碎部测量,精度完全满足测图需要,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累积问题。5卫星接收和外界干扰的影响RTK与全站仪联合数据采集,避免了单纯的全站仪测量容易受到地形、植被覆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