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发展谈传统古书画修复技术的当代传承_第1页
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发展谈传统古书画修复技术的当代传承_第2页
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发展谈传统古书画修复技术的当代传承_第3页
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发展谈传统古书画修复技术的当代传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发展谈传统古书画修复技术的当代传承

中国古代书法的修复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了多名著名的古代书法修复专家。如范瑞、余和、魏军、张艳元、梅松、唐杰和强百川。张彦远和梅松不仅亲自实践,而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引入了一些专门的章节来讨论古代书法的修复和包装。也出现了杰出的有关书画装裱与修复的专业书籍,如周嘉胄的《装潢志》、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等。古书画修复发展延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封建社会,那时书画的收藏与欣赏通常都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富商士绅、骚人墨客的“雅趣”,是远离社会大众的“阳春白雪”式的上层文化现象。进入20世纪后,古书画大多珍藏于各大博物馆中,书画装裱与修复技术也进入博物馆,众多从事古书画装裱与修复的从业人员,克服种种困难,修复了大批残损书画。如新疆唐墓中出土多幅《女娲图》,由于绢质酥脆,均已残损,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将其拼对、补缀装潢成幅;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御龙图》也以琼浆保护,得以妥善修复。除了实践之外,还有系统专著问世,为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传统书画修复技术却因其技术手段所限,学习与继承没有形成制度,也缺乏对老一辈书画修复师傅经验的整理,有些手艺面临失传。当今,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濒于失传的古书画修复和装裱技术重新焕发生机。由于中国传统书画修复技术的流传和传播方式以师承制为主,其技术大多是口耳相传、父子相传,高超手艺和绝活的延续至今仍然需要借鉴古人留下的传统。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在现代学院教育体制下培养书画修复的专门人才,或者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途径。解决书画修复人才匮乏的问题当然重要,但是古书画修复技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定位,以往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在当代,古书画修复的技术仍旧像在封建社会时隐于无形,怎么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又如何谈到保护呢?换言之,如果能够辨清古书画修复技术是否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书画修复技术与古书画等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濒于失传的古书画修复技术加以保护,将古书画修复技术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是什么等问题,则古书画修复技术的传播与影响就会扩大,参与的人员队伍就会逐渐壮大,对其进行的学术研究及成果就会越来越多,就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保护古代书画作品的功能。一、古画的装复古画技术我国书画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两汉大帛画轴到宋元以后的纸本绢本书画,已历经两千多年,其中大部分因为灾害、战乱、人为破坏或自然损害等不可抗因素而遗失。也有许多书画艺术珍品仍然完好保存至今,其中大部分都经过历代重新装裱,有的还经过多次重裱,每裱一次都是对书画作品的修复与保护,这就证明我国古代书画装裱修复技术是何等重要。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谈到:“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可见古人对书画装裱与修复的重视程度。中国书画的材料早期一般是帛和绢,后来使用较多的是宣纸,它们的质地纤薄柔软,容易破损,宣纸还容易起褶不平,为了便于保护与收藏,古人在书画心背面托裱数层麻纸布帛等材料,称为“裱背”,为了使裱件更加美观,逐渐在书画心四周镶上绫绢等丝织品作为外缘装饰。明朝方以智在《通雅·器用·装治》中解释说:“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所以书画装裱又称“装潢”、“装池”。“褫”的原义是剥夺衣服,古书画重新装裱,须揭去残破污损的旧裱,故又称“装褫”。书画装裱虽然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无论是书画心还是背纸经过长时间展阅仍会产生磨损,如果书画作品非经传世,而是墓葬出土,或藏于洞窟、墙壁夹缝等阴暗潮湿处,其必然招致霉污干朽、鼠咬虫害,无论是什么情况,如果要恢复古书画的原貌,则都须对其进行重新装裱和修复。修复揭裱古旧书画是一项非常细致、复杂的工艺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前后之间的衔接,一环紧扣一环,稍有不当,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不利于古书画更好地延存。重要的环节大致有如下几项:画面去污、揭旧画心命纸、托画心、修刮画心、粘局条和画心全色等。经过重新揭裱和修复后的古书画,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神采飞扬,经修复高手修复的古书画经全色接笔后,修旧如旧,有如原作者再世,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有利于对公众的展示、学术研究及延长其寿命。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是保护古书画这一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段。进入20世纪后,我国的博物馆收藏制度建立,许多古代书画作品有幸保存于各级博物馆中,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也随之走进了博物馆,大多数博物馆均设有专门的修复车间并配有修复装裱师傅。然而古书画修复技术的传播仍旧沿袭传统上的师徒口耳相传,南北派系分明及师傅间互相保密等,致使古书画修复技术跟不上现代博物馆体制的发展面临传统技术失传技术裹足不前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所有博物馆从事专业古书画修复装裱的人员仅400人左右,相对于大量急需修复拯救的古书画作品来说如杯水车薪,这些作品中还有许多属国宝级文物。可见当前我国古书画修复力量是相当匮乏的,修复任务也极为迫切。二、古画装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的古书画作品等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而同时作为保存在古书画修复专家头脑中的装裱修复技术本身也需要保护,否则,古书画修复技术难有长足进展。只有将古书画修复技术提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并加以保护,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大政府行政部门的政策、财政、人员的投入力度,依靠集体和个人力量的集合,才能在根本上改善目前现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就是要保护像古书画修复和装潢技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十分宽泛,不仅包括古书画修复和装潢技术,还包括诸如昆曲、京剧、民间剪纸艺术、民间皮影艺术、民间泥塑、民间庙会、杂技表演艺术等等。它们的功能可能千差万别,但都有相同的共性,即虽然都可以显示为物质化的实物,但其核心却是非物质的,保存于民间技人、艺术家、专家的头脑中,它们的传授方式也是传统的师徒相授,因而不存在大规模普及的可能,它们都非常珍稀,有的面临失传或有被现代文化取代的可能性。另外仅仅保护它们的物质形式是不够的,其核心内涵也需要保护或继承发扬,所以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加以拯救。根据联合国2003年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我国的传统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属于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其符合概念中的如下两条:其一,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属于口头传说和表述。虽然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可以物化为外在的物质形式,但其核心内涵却固定在古书画修复装裱专家头脑中,大量技术性很强、经验性的知识非常宝贵,保护乃当务之急。其二,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是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属于一种代代相传的劳动形式,其传播途径主要为师徒间口耳相传,从传统上讲这项技能不会被大规模复制传播,因而较为珍稀,需要加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的古书画修复装裱技术还有一个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之处那就是其自身不仅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它对古书画等急需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其不可替代的保护作用,因此,提出古书画修复装裱技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并需要保护的意义显得较为特殊,这不是单纯的保护,而是对保护的保护,对继承的继承,它的意义也大于两者的简单相加。简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的古书画修复技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三、古画的特殊保护与修复长期以来,一大批修复专家,修复抢救了数以万计的几近毁损的古书画作品,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这些丰富的修复经验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因为高超的修复技能只有在积累到一定经验时才能产生,其中核心的部分是微妙的心得与熟练的操作技能之间的配合,它的传承具有相当的难度,也不可能大规模复制,因而更显珍稀宝贵。古书画修复技术的珍稀性和不可复制性,加之它对古书画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可替代性,使其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范围而应加以保护拯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修复不外乎是对于完美、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恢复。这涉及到人们对收藏和文化遗产的一种态度,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是有关系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书画修复技术对古书画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大量宝贵文化遗产,绝不能由于缺乏妥善保护而损毁于我们这一代,相反,要完好地保留给后人,供他们观摩、学习与研究。对于需要修复和保护的古书画作品,由谁来修复,如何修复,什么方法才是最科学合理的,只有弄清楚上述问题,才更有利于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我国的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分成大的南北两派,大派别中又分若干小派,这种现状,源于封建时代的门户之见和行业竞争,已经不适应现代博物馆制度,对保护古代书画遗存也十分不利其实南派北派各有特长,北派以京津地区为代表,南派以苏杭上海地区为代表,均在20世纪涌现了一批技艺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修复装裱专家,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在不同领域卓有建树。但是可惜的是,有些老专家没有专著,也没有将技艺传播开。当务之急是融合各派所长,本着务实的精神将老一辈装裱修复专家的经验继承下来,更好地服务于古书画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将修复装潢专业纳入学院教育体制,有关部门斥资筹建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此外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需要澄清,那就是什么才是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应该发扬的古书画修复技术。显然古书画修复技术有古人的经验,也有现代新的科技手段,有的传统技术需要发扬,有的传统技术则不适应现有形势而应该扬弃。现代科技手段也需要认清它的适用范围,不可盲目使用。只有本着事实求是的态度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后备人才,筹建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才有具体切实的修复操作规范可依,否则可能误入歧途,反而对古书画的保护有害无益。根据调研,我国现存待修复古书画,以现有力量,千年之后方可修完,形势十分严峻。“文革”十年动乱,给古书画修复和装潢事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难以估量。如果修复时用人不当,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