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六中学高二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六中学高二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六中学高二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六中学高二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六中学高二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六中学高二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单选)如图(a)所示是—个欧姆表的外部构造示意图,其正、负插孔内分别插有红、黑表笔,则虚线内的电路图应是(b)图中的图(

)参考答案:A欧姆表的内部电源的正极与外部负极插孔相连,内部电源的负极与外部正极插孔相连,故C、D错误;每次换挡都要短接表笔欧姆调零,所以内部应接可调电阻,故B错误,综合分析可知A正确.故选A2.一块磁铁从高处掉到地上,虽然没有断,但磁性变弱了,这是因为:A.磁铁因剧烈震动而退磁了

B.磁铁被磁化了C.磁铁是非磁性物质

D.磁铁是软磁性材料参考答案:A3.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靠着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开始时弹簧为自由长度,现对物体作用一水平力F,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情况是A.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B.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参考答案:D4.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A.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C.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成正比D.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参考答案:试题分析:根据△V=Vt﹣V0可知,加速度相同时a、b两物体初速度设为V1、V2则速度之差计算可得;根据X=V0t+at2得,位移之差计算可得.解:A、B、根据△V=Vt﹣V0可知,加速度相同时a、b初速度设为V1、V2则速度之差为:△Vab=Va﹣Vb=(V1+at)﹣(V2+at)=V1﹣V2;故A正确,B错误;C、D、根据X=V0t+at2得,位移之差为:△X=Xa﹣Xb=(V1t+at2)﹣(V2t+at2)=(V1﹣V2)t,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速度时间关系和位移时间关系的应用,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是关键,属于基础题型.5.(单选)如图所示,将一根不能伸长的柔软的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两根立于水平地面的竖直杆不等高的两点,a、b上用一个滑轮O悬挂一个重物后放在绳子上(滑轮与绳间摩擦不计),达到平衡时两绳夹角∠aob为θ1;若将绳子b端慢慢向下移一段距离,将整个系统再次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θ2,则()A.θ1>θ2B.θ1=θ2C.θ2<θ1D.不确定参考答案: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动滑轮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两侧绳子拉力大小相等,平衡后,两侧绳子的拉力关于竖直方向对称.根据数学知识,研究两侧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跟绳长和MN间距离的关系.解答:解:设绳子总长为L,M、N之间的距离为S,两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左侧绳长为L1,右侧绳长为L2.

则由几何知识,得

S=L1sinθ+L2sinθ=(L1+L2)sinθ,

又L1+L2=L

得到sinθ=当绳子b端慢慢向下移时,S、L没有变化,则θ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运用几何知识得到当绳子b端慢慢向下移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对于滑轮问题,解题要充分利用拉力的对称性.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U=2.4V.在a、b间接一只理想的电压表,它的示数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8V

。7.振源A带动细绳上下振动可以产生简谐波,某时刻在绳上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周期为0.4s.由图可知P点的起振方向是

(选填“向上”或“向下”);波从A经0.6s传播到绳上的P点,此时AP之间有

个波峰.参考答案:向上、2

8.右上图为某同学根据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U-I图,由此可得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__V,内阻r=

Ω.(E、r的结果分别保留3位和2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_1.50(或1.49)

0.60~0.64

9.一束带电粒子流从小磁针上方平行于小磁针方向从左向右飞过,结果小磁针北极向纸内转动,可以判断这束带电粒子带正电荷.参考答案:考点:洛仑兹力.分析: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根据安培定则,将选项逐一代入检查,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形成的电流方向向右,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离子在下方产生的磁场方向向里,则N极转向里,S极转向外.故答案为:正点评:本题考查应用物理基本定则的能力,B、C两项是等效的,A、D两项也是等效的,考试时抓住等效性,可以节省时间.10.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V,在2min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积的电量是15C,那么这段导体的电阻应是

Ω.参考答案:3211.甲、乙两人站在地面上时身高都是L0,甲、乙分别乘坐速度为0.6c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如图所示。此时乙观察到甲的身高L

L0;若甲向乙挥手,动作时间为t0,乙观察到甲动作时间为t1,则t1

t0。(均选填“>”、“=”或“<”)参考答案:=

>12.(4分)空中有一只小鸟,距水面3m,其正下方距离水面4m深处的水中有一条鱼,已知水的折射率为,则鸟看水中鱼离它________m,鱼看鸟离它________m。参考答案:6;813.如图所示,是一个用来测方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μ的简单装置图。方木块长15cm、宽10cm、高5cm,重500N,平放在长木板上。方木块被一根绳子系在右面一端固定的弹簧秤(弹簧秤重力不计)上。长木板下面有轮子可以滚动,用一个平稳的力向左推动木板,木板匀速向左缓慢移动,这时弹簧秤上的读数为300N。则方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若长木板以先前两倍的速度向左移动时,弹簧秤上的示数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把方木块翻转,使其10×5cm2那一面接触长木板,仍使长木板以先前的速度向左移动,弹簧秤读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0.6

不变

不变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5分)某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当某电阻两端的电压为8V时,通过的电流为2mA,如果给这个电阻两端加上36V的电压,能否用这个电流表来测量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并说明原因。参考答案:R==4000Ω;=9mA<10mA

所以能用这个电流表来测量通过该电阻的电流。15.

(12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有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物理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ABCD是一厚度均匀的由同一种微粒构成的圆板。AB和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板从图示位置转过90°后电流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已知两种情况下都接触良好,由此可判断圆板是晶体。(2)在化学实验中发现,把玻璃管的断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这是什么缘故?(3)如下图是氧分子在不同温度(O℃和100℃)下的速度分布规律图,由图可得出哪些结论?(至少答出两条)

参考答案:(1)(4分)单;(2)(4分)熔化玻璃的表面层存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到最小表面积,从而使断裂处尖端变圆;(3)①(2分)一定温度下,氧气分子的速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②(2分)温度越高,氧气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或温度越高氧气分子运动越剧烈)。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如图所示,在x轴下方的区域内存在+y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在x轴上方以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y轴上的A点与O点的距离为d,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电场加速后从O点射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1)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r;(2)要使粒子进人磁场之后不再经过x轴,求电场强度的取值范围;(3)改变电场强度,使得粒子经过x轴时与x轴成θ=300的夹角,求此时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及经过x轴的位置坐标值x0。参考答案:17.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