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久前,一位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领诵古诗词,勉励学生们永葆清澈之心,相关短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意蕴深永的词章,真切动人的场景,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古诗词的恒久魅力。从毕业季以诗词寄托临别深情,到在社交平台上用诗词分享生活意趣,如今,古诗词在网络空间里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等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开设诗词“课堂”,吸引众多诗词爱好者“打卡”学习;浙江杭州的语文老师王杨军在课堂上拿出专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诗文赏析,其中一些片段被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吸引了大量粉丝;不少视频创作者自发朗诵、讲解诗词,甚至将诗词改编为动画等形式。前不久,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1年,古诗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178亿次,同比增长168%;相关电商平台古诗词类书籍销量同比增长588%……一首首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诗词,借助互联网焕发新的生机,唤醒人们的诗心,为日常生活注入浪漫的诗意。“这可不是一般的红豆,这是王维诗里的红豆。”动画片《中国唱诗班》中的这一片段,在短视频平台备受欢迎,衍生了大量的短视频作品。这不仅让“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诗句再度拨动人们的心弦,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古诗词在互联网上“走红”的重要原因:古诗词的篇幅通常比较短,契合短视频的时长需求,也满足了今天很多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互联网上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视频、声音、文字的融合,也赋予古诗词更丰富的展现空间,有助于更形象地传达诗意。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等配上有趣的手势舞,用动漫的形式讲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古朴典雅的吟唱还原《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词曲意境……如今,从音乐、舞蹈到戏曲、书法创作,围绕古诗词进行“二次创作”的短视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样的“出圈”,让古诗词拥有了更广泛的受众,也让古诗词之美通过互联网泛起更大的涟漪。叶嘉莹先生面对镜头,漫谈“为什么读唐诗”时坦言,小时候对诗中描绘的景象、情感还不能完全懂,但长大后随着阅历增加,顿然觉悟。的确,与其说古诗词“出圈”了,不如说是古人的诗词,让今时之人在忙碌的当下获得了温暖心灵的力量。我们的人生际遇、喜怒哀乐,在古人的诗句中得以安放。有时候,只是简单的一句浅唱低吟,就能唤起我们与古人强烈的情感共鸣。“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今天,通过短视频平台读诗、赏诗,体现了古诗词传播形式的创新,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绵延赓续。古人诗句,穿越千年,经浩瀚历史长河直抵人心,唤醒我们的文化基因,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让古诗词经久不衰,感染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今天,互联网平台让诗词以更丰富的画面和声音,触动了更多受众的文化感官。我们点赞古诗词的“出圈”,也期待更多人循此深入古诗词的世界,重拾经典阅读,从典籍中汲取智慧,不断培厚我们的精神土层,丰富我们的文化图景。(摘编自禹丽敏《在古诗词中寻回诗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蕴深永的诗词有着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其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让古诗词经久不衰,滋养着中华儿女。B.借助互联网,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诗词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日常生活注入浪漫诗意,唤醒人们的诗心。C.动画片《中国唱诗班》让王维的《相思》再度拨动人们的心弦,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古诗词网上“走红”的重要原因。D.短视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可以赋予古典诗词更丰富的展现空间,也可以满足一些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古诗词在互联网上“走红”的事实剖析,证明了互联网平台更能让诗词触动人们的文化感官。B.文章第二段以叶嘉莹等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开设诗词“课堂”为例,论证互联网有利于古诗词类书籍促销。C.文章第三段列举了古诗词“出圈”的几个事例,着重论述了古诗词在互联网上“走红”的两个重要原因。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阐述了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创新形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诗词寄托临别深情,用诗词分享生活意趣,有时简单一句吟诵,就能唤起我们与古人的情感共鸣。B.要让古诗词经久不衰,须用短视频平台读诗、赏诗,创新古诗词的传播形式,纸质阅读已悄然隐退。C.穿越千年的古诗词可唤醒我们的文化基因,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D.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用流行音乐形式演绎经典诗词,体现古诗词传播形式的创新。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而是有主次之分。唐代,推动茶艺美学成型的,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或“文人群体”。当时,一些刚正率直并深存抱负和学识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讳、孟郊、戴叔伦等,都对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仝以一首吟颂“七碗茶”的诗句光耀千古。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刻意追求、创造和鉴赏,饮茶走向艺术化,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墨写茶事,终于成就了茶艺美学的构架。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宫廷的奢侈、精致化。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依然崇尚风雅和自然。与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所以,宋代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谓从“一杯茶中看世界”。与焕然一新的茶的生产和加工方式相适应,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与此同时,士大夫阶层对饮茶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明朝前期文人的沉湎于茶事,并非是闲情逸致,而是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著《茶谱》的朱权就明确表示,饮茶并非只在茶本身,而是“神栖物外”,表达志向的一种方式而已。到了晚明至清代初期,茶艺风尚和美学追求又是一变。自万历、天启到崇祯末年,以小品为代表的文学,在游山玩水、起居日用中追求自我,沉湎物趣,以达雅趣。晚明名士嗜好茗饮,风流倜傥,有钱有闲,闲情雅致。这种在表现个性中追求物趣雅韵的饮茶风尚,明亡后又延续了半个世纪,直到康熙中期。当时,一些文人清士意绝仕宦,却又饱受亡国破家之痛,只好在风雅艺术中显示其才俊、能力、品味。所以,讲求至精至美,成为这一时期文人饮茶的风尚。总之,明代文人所强调的是天、地、人心融通一体,清幽淡雅、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适应了明中叶以后心学炽盛、三教合流所追求的平淡、闲雅、端庄、质朴、自然、温厚等精神需要。此外,明清还不断把文人雅事引入茶饮中,将品茗与歌舞、弹琴、棋弈、书法、赏画、读书、作诗、撰联、赏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种雅事的集合,使茶文化成为一种集哲学、史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琴棋书画于一体的庞大而深广的文化体系,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茶艺美学的纵深发展。可以说,是文人的直接参与,使中国茶艺美学终于成为了一种体系。(摘编自余悦《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材料二:在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融汇了儒释道三教美学思想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让茶事活动具备了美学的特点。在宋代这个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代,点茶艺术成为了无数文人寄托身心、抒怀遣意的工具。宋代文人不仅追求点茶的雅致、茶具的精巧,对茶的色香味形也有极高的追求。宋代茶审美追求道家的“虚静”,借由“物我观照”“妙悟自然”等审美方法,让文人们得以超然物外,获得自由;儒家思想赋予茶艺伦理道德的理想色彩,让点茶活动变得重礼尚仁,行止有度,茶香远益清、方正不阿的特质让宋人在茶中寻找到塑造心灵品格的君子之味,体悟到道德之境,儒道相融,让宋代文人以“真味”“真香”为茶的审美标准;“禅茶一味”,品茗如参禅,冷暖自品,苦甜自知,宋代人在点茶中,人茶相融,茶人同一,进而寻求到茶人皆空的境界,茶和人都融入天地,足以明心见性,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三教合一的美学思想对宋代文人的审美起到了导向作用,“清”“正”“和”的思想,贯穿在宋代点茶美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茶所包含的隽永、高洁、清净的特质,在点茶的碾、罗、点、拂中悠然散逸,使人旷达,使人超脱。无论是点茶还是斗茶,在宋代都是雅俗共享,集物质美与精神美于一。茶钟山川之灵秀,大雅而又大俗。对于两宋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点茶艺术的繁荣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融汇了儒释道思想的宋代文化展现出一种精神婉约而又落拓旷达的气质,并且糅进茶文化之中,使平和谦让的茶香契合了君子的人格,清灵、洁净的特质象征了传统文人“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淳然淡泊、宁静致远的品行,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茶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将之与人的道德修养、生活情操联系起来,就能够探寻到点茶法所蕴含的审美意蕴。(摘编自卓力《宋代点茶法的审美意蕴研究》)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文人对品茶艺术的追求,推动了茶艺美学的成型,搭建了茶艺美学的构架。B.明朝前期士大夫阶层以茶雅志,使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C.明清文人将品茗与歌舞、琴棋等多种雅事有机结合,构建了三教合一的中华文化体系。D.宋代点茶艺术追求人茶相融、茶人同一,人的性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现。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茶艺美学体系由文人参与构建,材料二认为影响着茶艺美学的主要原因是三教合一的思想。B.中国茶艺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道释融合构成的,但它们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是有主次之分的。C.材料一中的“一杯茶中看世界”与材料二中的“禅茶一味”都揭示了茶艺美学与文人精神的契合。D.两则材料都阐释了中国品茗艺术的重要特点,即寄托身心,抒怀遣意,因此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是相同的。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儒家思想对茶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A.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B.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慎勿教渠纨裤识,珠槽碎釜浪相轻。C.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D.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7.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文人为什么能主导和塑造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

8.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下面选段中“妙玉邀人品茶”的茶艺美学特点。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躅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叔崔立一早,叔进来时,我还刚开门。我有开门的习惯,叔就毫不客套地进来了。叔说,去吃早点吗?我说,好啊。我穿了件外套,换了双鞋。我和叔走在人流还不多的马路上,在一长排热火朝天的早点摊前站定。叔说,吃什么?我说,老样子吧。叔朝一个摊主喊一声,两份大饼、油条、豆浆。摊主回一声,好。我们在一张塑料桌子前坐下,摊主很快送来了热气腾腾的早点,说了句,慢用!我和叔边吃,边说话。叔说,想不到你年轻,还那么早起。我说,睡不着了。周一到周五工作日,要调闹钟才能醒,怪了,周六周日休息天,没闹钟,大清早莫名其妙地就醒了,醒来就再睡不着。叔说,这一点,像我儿子。一说起儿子,叔不自觉地眉飞色舞。叔说,我儿子呀,勤快、努力,特别读书的时候,晚上我几次去看他,十点、十一点,有时是十二点,都还没睡。我说儿子你快睡吧,儿子说,爸,我还有些功课要做呢,你先睡吧。我就去睡了。一大早我去看他,吓了我一跳,儿子居然还在看书。我说你没睡吗?儿子说,我睡了啊,爸,是你起晚了……午间,我拿出一包方便面、一个蛋,随便打发个午饭。叔端了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进来。叔说,老吃方便面对身体不好,吃碗叔亲手包的饺子,包你说好吃。我说,叔,这……这怎么好意思呢?叔瞪我一眼,说,说什么话呢,有什么不好意思。叔多下了一碗,给你尝尝的。叔还说,我儿子呀,也和你一样,老爱用方便面打发。他上大学,有次我去看他,他宿舍的桌上,摆了一盒方便面。我说你就吃这个?儿子说是啊。我说这怎么行?我拉着儿子就往外跑,挑了一家饭馆,给他点了一桌子的菜。我说以后别吃方便面,要吃啥到外面去买。钱不够问爸要……叔说得滔滔不绝,我津津有味地在听。水饺吃完了,味道挺不错。下午,我拨弄着手机,看朋友圈的消息。叔进来了,手里拿一盒五子棋。叔说,下棋吧。我说,好。我执黑,叔执白。黑子先行。我下了一子,叔跟上一子。叔的棋下得极有条理,思路清晰,步步为营,我下的子,都被堵了路。叔下的子,又变幻莫测。没几下,叔赢了。我说,叔,你棋下得不错啊。叔笑笑,说,可有一些年,没下了。叔说,原先我不会下这棋,后来为了陪儿子玩,就学了。儿子刚上小学那会儿,他说,爸你要让我棋的。我说行,我让你三个子。一开始我让三个子,儿子还输。几天下来,儿子的棋艺大增,赢我的次数越来越多……叔说得滔滔不绝,我津津有味地在听。我说,叔,你这爸当得有意思。叔笑笑,那是!晚饭,我约了个朋友。是在外面吃的。回来时,已是八点多。上了楼梯。门口,竟坐着一个人。那个人也听到了脚步声,抬起了头。是叔!我说,叔,你怎么在这里?叔站起身,说,哦,我闲着无聊,上来找你,看你不在,就在门口坐了会儿。我赶紧开门,请叔进屋。放下包,换好鞋。叔说,出去吃饭了?我说,对,去见了个朋友。叔说,要早点儿回,晚了不安全。我说,对。叔想了一下,说,想家了吗?我说,想。正说话间,我的电话响了,是爸打的。我接了。电话一打十多分钟。挂掉后,我才想到了叔。我说,叔,对不起。叔说,没事没事。叔说,我儿子呀,也和你一样,每次和我一打电话,就挂不掉。我说我的,他说他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被拉长了……叔说着话,兴致好像不高。叔的儿子读博后留在美国,老伴儿前年去世后,叔一直一个人在国内。我来这个城市打工,叔是房东。叔有两套房,楼下一套,还有我租的这套。叔走出去时,轻声嘀咕了一句,可有日子没和儿子通电话了。声音很低,衬着叔下楼时落寞的背影。(选自《啄木鸟》2022年第7期)文本二父亲的自行车余杰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等到我上了初中9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母亲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9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害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选自《中国青年网》)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一说起儿子,叔不自觉地眉飞色舞”,“眉飞色舞”这个词表现了叔的得意和自豪,他一说到儿子就内心兴奋。B.文本一中的“我”是事件的叙述者,也是排解叔寂寞的陪伴者;“我”和父亲的通话触动了叔内心的痛点,此时的他有些落寞。C.文本二中父亲的自行车锈成了一堆废铁,文章通过自行车的变化表现了父亲因为不能再为孩子们服务而产生的感伤。D.两篇文章都采取了对比手法,文本一中父亲形象前后对比鲜明,文本二中父亲年轻时的外貌和年老时的外貌对比鲜明。10.文章用大量篇幅叙述了叔对自己儿子的讲述,请问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11.这两篇文章中两个父亲形象所传达的写作意图并不相同。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宣皇帝初即位,守廷尉史路温舒上书言尚德缓刑,其词曰:“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是也。昔秦之时,灭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谓之诽谤,谒过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海内赖陛下厚恩,无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妇,戮力安家,天下幸甚。然太平之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天下之命,死者不可生,断者不可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圣人所以伤太平之未洽,凡以是也。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恐却,则锻炼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皋陶听之,犹以为死有余罪。何则?成炼之者众,而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无极,偷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政,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臣所谓一尚存也。臣昧死上闻,愿陛下察诽谤,听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改亡秦之一失,遵文、武之嘉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烦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福履和乐,与天地无极,天下幸甚。”书奏,皇帝善之,后卒为临淮太守。(选编自刘向《说苑•贵德》)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B.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C.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D.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过谓之妖言”与《荆轲刺秦王》中“臣愿得谒之”的“谒”字含义不同。B.“金革”,可借指刀剑甲胄之类的军械和军装,也可偏指武器,文中则借指战争。C.“故囚人不胜痛”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不胜”一词含义不同。D.“偷为一切……”与《石壕吏》中“存者且偷生”的“偷”都指“暗中、悄悄地”。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温舒认为,秦王朝轻文学而尚武勇,轻仁义之士而重狱吏,不重用贤臣,喜阿谀奉承而不纳忠言,以致灾祸潜伏而趋于灭亡。B.路温舒指出,苛刻深究罪过的狱吏获得公正的名声,公平正直的反而多有后患,导致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C.上报批复的案件很难翻案,是因为狱吏对囚犯屈打成招来坐实罪名并使罪状周密无漏,又玩弄法律条文把罪状写得十分明显。D.路温舒谏言君主戒秦之失,崇尚德政,宽缓刑罚,废除烦苛的刑狱,受到皇帝赞赏,因此被任命为临淮太守并死于太守任上。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是也。

(2)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其一)阮籍①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注】①阮籍:《晋书。阮籍传》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阮借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夜深了,词人却依旧不能入眠,起来弹首曲子来倾泻一下自己的心思。B.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C.究竟是什么使诗人忧愁伤心,诗中通过月下弹琴人坐卧不安的举动和他所处的孤独凄凉的环境,使读者感到这个人的内心充满了痛苦。D.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的矛盾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狂热又喜悦,落寞又欢喜等复杂的感情。17.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一句含义相近,表达了陶渊明的自我宽慰之意。

(2)柳永《望海潮》中聚焦西湖,打破时间界限,将两种花集中在一个画面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代的诗人就留下了许多关于它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22年除夕春晚,一幅《千里江山图》、一段《只此青绿》舞,留下了一抹别具底蕴的文化亮色,成为整台节目的爆款。对于《只此青绿》的观感,很多观众虽然没有专业点评的力道,但也直白而热烈:“虽然短短几分钟,但只此一眼,念念不忘。”这深刻反映出美学表达是一种“共通的语言”——在广袖高髻、“有棱角感”的舞姿渲染中,中国文化古韵流长而奔涌不息的文化传承,让人们看到了;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由“千里江山”而“人物风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