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劳动是文学表达和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普通人的日常劳动生活及其经验本身有其自足的价值和意义,并成为文学叙事的中心;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具备独立的审美特性,因此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文学叙事的视野。②古代的劳动与其说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不如说是自然分工的结果。当时的劳动指的是身体劳动,其过程是身体与自然能量交换的过程,目的是换取所需要的生活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几乎融为一体,人的大部分的遭遇都源于自然,艺术层面的表达即人对自然的模仿。古代的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有明显的界限,农民没有时间观只有时令观(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们遵循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规律。劳动经验大部分是源自田间地头、山水田园的自然经验。《诗经·芣莒》中的“采采芣莒,薄言袺之。采采芣莒,薄言撷之”,描写出了劳动的真实场景,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对古代劳动经验的文学表达是人企图融入自然的冲动,因而文学更多的依靠抒情主体的情感情绪变动来提升整体的意义,带有浓郁的抒情性。③社会发展使古代的劳动形态、劳动时间、劳动经验、劳动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人不仅可以认识自然,还可以掌握理性从而抵达真理,实现对人精神内部的改造。劳动的目的也变为了消灭利制、消除阶级性,因此文学叙事和想象就围绕革命展开。现代文学《三里湾》、当代文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是为了对人精神世界的改造。反抗资产阶级劳动异化的方式除了劳动在肉体上予以消灭之外,还包括精神上予以改造。文学叙事试图把劳动有关政治经济学的问题转化为积极斗争中的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的问题。④劳动全面渗透日常生活,它重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也重新建构劳动价值感。新的劳动经验的诞生为文学叙事的想象提供新的情感体验,为美学范式提供可能性,人们赋予劳动以意义是为了在劳动中寻找人的终极价值。劳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于《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而言,它可以表达个人尊严和价值;是因为对于《白毛女》中的喜儿及其整个时代而言,劳动够把“鬼”变成“人”。⑤新时代的劳动,也同样重要,它为叙事注入了鲜活的经验,是当下人们为实现幸福与安逸日常生活的总体理想。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劳动形式,尽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体力劳动形式依然存在,但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劳动形式变异为“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或者“日出不作,日落不息”,这些形式的脑力劳动成为城市劳动群体的主流形式,它尤其盛行于当下城市的青年群体之中。新的劳动形式将古代的体力劳动转化为现代的脑力劳动,劳动时间的规定性转化为模糊性、导致劳动空间的单一性转化为多样性、劳动经验的熟悉性转化为陌生性。这也成为文学表达的困境之一。劳动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催生了文学的变化,也或隐或显地透露了时代的精神特征。(摘选自林芳毅《劳动经验与文学叙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劳动,是自然分工的结果,并表现出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因此进入文学叙事的视野。B.古代艺术作品中的劳动其实是自然分工的结果,那时候,人与自然几乎融为一体,人的遭遇都源于自然,在劳动中实现身体与自然的能量交换。C.在现当代文学的劳动叙事中,作家重新建构了劳动的价值感,人们赋予劳动以意义是为了在劳动中寻找人的终极价值。D.随着互联网发展,脑力劳动时间模糊、劳动空间单一、劳动经验陌生等问题陆续出现,成为当今劳动叙事文学表达的困境之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将劳动这一文学中常见的母题放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论述,认识深刻。B.文章第④段先写新的劳动经验的价值,再述劳动在生活中的意义,最后以具体的事实予以佐证。C.文章从劳动形态、劳动时间、劳动目的等方面阐释了劳动经验与文学叙事之间的关系。D.文章多处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例如第二段举《芣莒》中关于劳动真实场景的例子说明劳动经验大部分是源自田间地头、山水田园的自然经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劳动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自然分工的结果,人们在社会中按照自己的身份定位劳动,并用自己的体力换取需要的生活物资。B.文章赞赏古代劳动和休闲有明显界限,联系现实,展现了当今“日出不作,日落不息”的劳动形式,揭示了劳动形式的异变以及随之导致的文学表达的困境。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人陶渊明躬耕垄亩,他的文学表达融入了自然,带有浓郁抒情性。D.文学来源于生活,透露出时代精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当代的劳动叙写都以现实生活情景为基础。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红楼梦》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除此之外,叙事特点也非常突出。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贾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了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也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材料二:《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坛,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梦》,可谓未窥门径,杠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金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金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已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的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之态,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曹雪芹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B.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的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小说开篇讲的“大旨谈情”,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并把握小说主旨。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宝玉的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红楼梦》的内核就是以宝玉为代表对封建道德的反抗。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王熙凤阿谀逢迎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宝玉、王熙凤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C.《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D.《红楼梦》中“仁心”与“诗心”的结合,是宝玉的真实面貌,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6.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B.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D.《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7.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8.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樟子松王徐迅樟子松林弥漫着一股浓雾,雾袅袅静静,没一点声响。隐隐地,远处响起一阵松涛的呼啸声。呼啸声中,那个他既期盼又厌烦的脚步声扑踏踏地响在栅栏外的水泥路上。他颤颤地问:“是梁沙生来了吗?”应着他的声音,梁沙生就径直走到了他面前,熟练地将手中拎的苹果、梨子、李子什么的放在桌上。他住的这幢砖石瓦房建在樟子松林环绕的山坡空地,自从瘫痪在床,他就看不到樟子松林,也望不见他心爱的“樟子松王”了。“福树叔,最近好些了吗?”梁沙生问。福树笑了笑,他知道这是梁沙生在宽慰他,讨好他。自从梁沙生郑重其事地提出要在樟子松森林建立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他脑子里那根敏锐的神经就开始欠欠地疼痛。心里一沉,他感觉面前这个喊他叔叔的梁沙生,不只是冲着女儿满女来了。果然,梁沙生开口了:“福树叔,和您说的事,您老想好了没有?”福树没提防梁沙生这回竟是单刀直入,几乎是吓了一跳,“嗯哼”一下就咳嗽了起来。梁沙生搀扶起他,拿起一只枕头给他垫靠着。他看看梁沙生,忽然又急遽地移开视线,问:“你进门,看见满女了没有?”“满女?福树叔,满女哪里去了……”梁沙生脸红了红。“满女不晓得野到哪里去了!”福树眼里滚落一滴浑浊的老泪,说:“梁沙生,你得帮我降降她,满女喜欢你……”满打满算,福树已在床上躺了七八个年头。以前,他壮实得像一头牛,眼睛一转就一个主意。乡亲们佩服他,选他当了村主任。横亘千里的科尔沁沙漠逶迤而来,就像只胳膊肘拐进了他们村。冬天,风沙像风刀;夏天,沙窝像蒸笼。当地人形容这里是“一碗米、半碗沙,五步不认爹和妈”。政府让他们整体移民,他带头嚷着故土难离!他鼓动村民栽树,但流沙堆成山,一锹挖下去,树坑没成形就被流沙填平了。他就把苞米秆子平铺在沙地上,在苞米秆子的缝隙里栽小树苗,让树立根。他尝试用黄柳、锦鸡儿、紫穗槐、胡枝子等植物固沙……后来,加上政府的支持,这里就有了一片樟子松林。生态一改善,当年粮食亩产竟高达千斤。樟子松林从此也成了他的星星和月亮、他的寄托和希望。可是,梁沙生竟然要在此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基地。说穿了,不就是建一个吃吃喝喝的地方?这不是糟蹋草原,成心毁掉他的樟子松林吗?瞥了一眼桌上,福树眼窝里有些发湿,“梁沙生,你记得吗?这樟子松林就是我和你父亲一起栽的……”这个梁沙生当然记得。当年,他父亲和福树叔一起治流沙。看羊蹄子踩的小坑撒草籽行,他俩就赶着羊在下雨前上山,顺着羊蹄印子撒籽。樟子松林遭虫害,他俩就赶猪崽进林子吃松毛虫。栽树需要投入,两家就同时承包了邻县人家的田地,用农业收入找补林业……“还好,你没有忘记。沙生,你家樟子松林现在好吗?”“老好了!就在那里,我办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梁沙生滔滔不绝,“福树叔,北京都有人来这里消夏……”他说着就有些手舞足蹈,话里也有些许自豪与炫耀。随着他的手势,福树眼里的光亮一点点暗下去。他叹了口气,说:“我不是和你说这个,梁沙生,你对满女要好……”福树闭了闭眼,又正色道:“梁沙生,你回去吧,你不要指望我把樟子松林给你糟蹋!”梁沙生一愣,随即下意识地点点头,尴尬地笑笑,忐忑不安地出了门。福树的病情日益加重,秋去冬来,他终于在一个浑天缟素的天气静静去了。远远近近、三三两两的乡亲们都冒着严寒赶过来了。他们心里都明白,福树瘫痪就是因为治沙落下了病根。梁沙生和满女按照福树的生前愿望,将骨灰撒在了他栽的那片樟子松林。那天,梁沙生执意要看看“樟子松王”。说是“樟子松王”,其实,就是福树开始治沙那年栽的一棵樟子松树。那年樟子松林发生虫灾,其他樟子松都枯死了,只有它顽强地生长下来。等到四周的樟子松林重新长起来,它就成了这里最为醒目的一棵——“樟子松王”也就这样叫开了。福树给它垒了个石头台子做隔离,在台子旁又搭起高高的瞭望台,这样,他就能看护这一大片的樟子松林了。梁沙生朝“樟子松王”虔诚地鞠了一躬,和满女登上瞭望台。站在瞭望台上向远望去,他感觉樟子松森林就像一条条绿色锁链,将科尔沁沙漠的一只爪子牢牢地摁住了。但举目北望,他发觉科尔沁沙漠那雪地里的黄沙暗涌,仍像一头巨大的黄龙在蛰伏、窥视着,稍不留神就会扑向这里……梁沙生心里一阵涌动,说:“满女,这一片大林海,真想不出来他们是怎样一棵一棵栽出来的,他们真的是舍命……”他想,他要在“樟子松王”台前立一个石碑,上面刻上“大漠忠魂”几个大字,把这里当作一个宣传福树和父辈们艰苦奋斗,战风沙、治风沙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自2023年01月06日《光明日报》第14版,有删改)文本二:热奈特将叙事频率关系概括为“单一叙事、单一叙事的反复、重复叙事、反复叙事”四种类型。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反复叙事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边城》中交错运用单一叙事和反复叙事的方式,达成叙事时间的频率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诗化意蕴。如翠翠和爷爷先后三次在端午节看龙舟的情景,就属于反复叙事。作家通过三个相似的端午节场景记录了翠翠与傩送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这既是作家将自己的人物安插在写意的风景画里的一种策略,又十分巧妙地弥补了中国自古以来简单叙事手法的不足。(节选自王君《浅析<边城>的叙事之美》)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福树对梁沙生的脚步声“既期盼又厌烦”,因为既盼他来看自己,又厌烦他劝说自己在樟子松林建旅游休闲基地。B.面对梁沙生的正面询问,福树“吓了一跳”“急遽地移开视线”,并借满女转换话题,说明福树不想谈论建基地一事。C.尽管福树顾及女儿和梁沙生的恋爱关系,但他依然拒绝了梁沙生扩建旅游休闲基地的请求,坚定地保护樟子松林。D.梁沙生兴奋地谈论旅游休闲基地时,福树眼里的“光亮”“一点点暗下去”,说明福树精神渐渐不济,病情已经很重。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营造了宁谧的氛围,以“浓雾”衬托松林之大,暗示防风治沙工作卓有成效。B.“滚落一滴浑浊的老泪”,这一神态描写刻画了福树为女儿的不懂事而伤心落泪的慈父形象。C.福树原来“壮实得像一头牛”,现在却已瘫痪七八年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防风治沙的不易。D.“樟子松王”是一棵经虫灾不死的松树,也是福树防风治沙、绿化家乡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11.在扩建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一事中,梁沙生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12.请根据文本二的观点,找出这篇小说中所运用的几处“反复叙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锧”,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B.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C.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D.“因起兵而攻楚中”的“因”与《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因”含义不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
(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齐桓晋文之事》)
17.《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大酺①[唐]杜审言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②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③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注】①本诗是一首应制诗,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大酺:聚会宴饮。帝王降赐,民间三日聚饮。后指大规模庆贺。②袨服:艳服。③火德: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发端别致,气象不俗。起句从多地连缀的空间视角切入,以“通”字串联,构成一个雄奇壮丽的意境。B.颔联分别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绘百姓在海上“伐鼓撞钟”,江东民众“新妆袨服”的景象。C.颈联写景兼抒情,冬去春来,梅花飘落,柳叶新发,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有辞旧迎新之意,含万象更新之旨。D.本诗以民情开始,又以民愿作结。尾联扬颂武则天顺天道,群臣时运亨通,祈祷国运长久,百姓富足丰登,首尾呼应,自然浑成。19.本诗诗题为“大酺”,请结合诗句分析哪些方面体现了“大”的特点。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用齐国的灭亡告诉了我们“唇亡齿寒”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苏洵认为如果六国国君丢掉幻想,不去取悦秦国,而是礼遇天下奇才,______,那么一定会出现“______”的结果。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代之。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段时间以来,青年戏曲工作者在各类舞台上_____①____、挑起大梁,呈现出新人辈出的喜人局面。2022年3月初,国家京剧院举办“百日集训”暨“这里有戏”优秀青年演员系列演出活动,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党史学习实践团三下乡个人总结
- 办公楼装修粉墙施工合同
- 知识产权中心租赁合同写字楼
- 预防职务犯罪教材课程
- 电力线路改造室外施工合同
- 生态用地房产买卖合同
- 转口贸易合同中仲裁条款
- 陶瓷制作指导员聘用合同
- 家电租赁解除协议书
- 2024版酒店单间租房合同
- 厦门物业管理若干规定
- 外科护理学试题+答案
- 齐鲁医学屈光和屈光不正汇编
- 货架的技术说明(一)
- 【高等数学练习题】皖西学院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工抵房协议模板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学习心得
- 【部编版】2022年语文七年级上:作文能力提升—谋篇布局(含答案)
- 稀土高铁铝合金电力电缆应用参数.
-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