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意见_第1页
小麦种植技术意见_第2页
小麦种植技术意见_第3页
小麦种植技术意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种植技术意见小麦种植技术意见今年我县小麦喜获丰收, 全县xx万亩小麦,平均单产 xx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不失时机地种足种好小麦,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今年秋种的指导思想是:“以小麦良种补贴推广项目为依托,以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为抓手,切实搞好各项秋种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秋种质量,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在技术措施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一、选用良种,区域种植良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基础和关键因素。实行区域化种植,可以有效解决品种“多、乱、杂”现象,提高品种纯度和质量,增加小麦产量。因此,今年秋种,各乡镇要紧密结合良种补贴项目,做到区域连片种植。品种选用要做到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域、地力水平、播种时期、水浇条件等因素,优化品种结构。在品种布局上:高肥水地块应以良星99、烟农19号等品种为主;中肥水地块应以烟农19号、烟农21号、邯6172、山农664等品种为主;旱地应以烟农19号、烟农21号等品种为主;晚茬麦可选用适于晚播早熟的鲁麦20号等品种。二、增施有机肥,配方施用化肥肥料是小麦增产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粮价偏低和生产资料涨价影响,农民对麦田投入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严重不足,重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施肥不科学,制约着我县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保持小麦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各乡镇要发动群众广辟肥源,增加有机肥的投入。特别要积极推行秸秆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和催腐剂沤制秸秆还田等措施, 努力扩大秸秆还田面积, 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一般要求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还田鲜玉米秸800公斤左右;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公斤,还田鲜玉米秸500~800公斤。3000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的发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因此,各乡镇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重点调整好氮磷钾配比, 以提高肥效。化肥的亩施用量大致为:高产田一般全生育期亩施纯氮 16公斤,磷(p2o5)8~10公斤,钾(k2o)~9公斤,硫酸锌1公斤;中产田一般亩施氮 12~14公斤,磷(p2o5)8公斤,钾(k2o)5~公斤;低产田一般亩施氮 12~15公斤,磷(p2o5)8~10公斤。上述总施肥量中,中、低田应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和 50%的氮肥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再施 50%氮肥。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40%~50%,全部的磷肥、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50%~60%氮肥和50%钾肥。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三、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对土壤实行大犁深耕可疏松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还可以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因此,对采用秸秆还田的高产田,要充分利用大中型农业机械,尽量增加耕翻深度,努力扩大机械深耕面积。土层深厚的高产田,耕深要达到 25厘米以上,中产田 23厘米以上。对于一般地块,可以不必年年深耕,而应用“少免耕”技术,包括旋耕、浅耕、或耕而不翻等。秋耕宜早不宜迟,要在秋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机械耕翻,防止跑墒,并蓄积秋季降水。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结合,切实做到边耕翻边耙耢,要耙透、耙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