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科普_第1页
食品安全科普_第2页
食品安全科普_第3页
食品安全科普_第4页
食品安全科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科普第1页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省局食品监管处赵景石3月16日第2页什么是食品?

食品不但是生理所必需,也是文化和信仰表示,是一个社会活动,是自我表示一个方式,是创造力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快感源泉。第3页第4页?第5页《食品安全法》定义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品,不过不包含以治疗为目标物品。什么是食品?第6页第六条

食品应该无毒无害、符合应该有营养要求,含有对应色香味等感官性状。《食品卫生法》什么是食品?第7页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品名单按笔划次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第8页食品三要素感官(色、香、味)营养(七大营养素)安全(对人体无害)什么是食品?第9页食物分类(营养学分类)第一类谷物、薯类、杂豆类第二类肉、禽、蛋、鱼、奶等动物性食品第三类大豆及豆制品第四类蔬菜、水果第五类动植物油脂、各种食用糖和酒类什么是食品?第10页什么是食品安全?

近些年,对什么食品安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第11页

食品安全是一个遍布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对食品安全关注热度,一直在升温,尤其在我国对食品安全关注度靠近顶点。

什么是食品安全?第12页1月1日《求是》主办《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试验室公布《~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汇报》。该汇报内容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食品安全情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超出半数(52.3%)受访者心理状态是“比较不安”,另有15.6%人表示“尤其没有安全感”。最不放心位列前十食品1.膨化及油炸食品2.熟肉制品3.酱腌菜4.乳制品5.鲜肉6.罐头7.速冻食品8.食用植物油9.方便面10.蔬菜最担心五大食品安全问题1.病死牲畜肉2.果蔬农药残留超标3.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等)4.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如三聚氰胺等)5.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等)流入餐桌。什么是食品安全?第13页食品安全Foodsecurity数量Foodsafety质量什么是食品安全?第14页什么是食品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定义—Foodsecurity定义是指食品量安全:指全部些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取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食物以满足其健康而主动生活膳食要求。—Foodsafety定义是指食品质安全: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公共卫生问题。第15页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后,尤其是美国“911”事件后,世界多个国家将foodsecurity取代了foodsafety。其foodsecurity包含了食品量安全、食品质安全与食品安全保障。第16页

“食品安全”概念从广义上讲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从数量角度,要求国家能够提供给公众足够食物,满足社会稳定基本需要;二是从卫生安全角度,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并获取充分营养;

三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取得要重视生态环境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可连续性。什么是食品安全?第17页

《食品安全法》所要调整“食品安全”,则是一个狭义概念: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该有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什么是食品安全?第18页组成食品安全两个关键词:一是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二是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两个关键词必须同时存在第19页食品安全事件

(一下事件哪个是真正食品安全事件?)1、毒豇豆:残留农药超标;2、“地沟油”:“打而复生”、禁而不绝?3、伪紫砂煲4、三聚氰胺奶粉:“借尸还魂”三度重来;5、植物奶油:反式脂肪酸;6、漂白蘑菇:“小学生考验大政府”;7、麦乐鸡——食品添加剂(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8、早熟门——激素和抗生素9、一滴香10、五常香米第20页

食品安全(Foodsafety)指,确保食品按照其用途进行加工或者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危害

食品保障(Foodsecurity)指,为了健康生活每个人在任何时间都可取得食物。

食品卫生(Foodhygiene)指,食物链整个步骤上确保食品安全和食品适宜性所采取全部必需条件和办法。什么是食品安全?第21页

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食品保障之间关系

FoodsafetyFoodsecurityFoodhygiene确保食品安全条件和办法确保食品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危害食品数量和可及性第22页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营养学)(食品卫生学)有利原因有害原因食物健康第23页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食物营养食品卫生→有害原因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不合理营养营养不足营养过剩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作用致畸、致突变作用第24页

营养学基础第25页一、营养学基本概念1、营养:2、营养素:3、营养学:4、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EAR,RNI,AI,UL第26页营养:

是机体摄取食物,经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营养素和其它对身体有益成份组成组织器官,调整各种生理功效,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过程。第27页营养素

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组成成份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整功效化学成份。

主要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第28页

营养素分类

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其它膳食成份:水、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第29页营养学:是研究膳食、营养素及其它食物成份对健康影响科学。属自然科学范围,是预防医学组成部分。第30页

最低需要量仅能维持生理平衡营养素需要量 或不致发生缺乏病。 最适需要量

能维持健康,促进生 长,确保最高劳动能力。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营养素需要量(nutritionalrequirement)

维持人体正常健康与生长所需要营养素数量,又称营养素生理需要量。第31页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ecommendeddietaryallowance,RDA):针对特定人群,每日应由膳食提供热能和各类营养素种类、数量提议。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referenceintakes,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值,包含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第32页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averagerequirement,EAR)满足某一特定人群中50%个体需要量摄入水平

推荐摄入量

(recommendednutrientintakes,RNI)满足某一特定人群中97~98%个体需要量摄入水平。相当于传统RDA。RNI=EAR+2S

适宜摄入量

(adequateintake,AI)经过观察或试验研究取得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可作为预防一些慢性病摄入水平。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pperintakelever,UL)几乎对全部个体健康无危险每日营养素摄入最高限量。它不是提议摄入水平。DRIs:第33页第34页营养素消化吸收口腔:磨碎、湿润、溶解食物。唾液腺(腮腺、下颌腺、舌下腺)分泌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食管:机械蠕动,运输食物。胃:分泌盐酸、胃蛋白酶、黏液等,贮存、搅拌、粉碎食物。胰:分泌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肝脏和胆囊:分泌胆汁,促脂肪吸收。十二指肠和小肠:分泌消化酶(淀粉酶、酞酶、脂肪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等),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消化吸收主要部位。大肠:分泌黏液,贮存粪便。直肠和肛门:排出粪便。食物残渣经过消化道时间约为二十四小时。第35页营养学基础

第36页能量与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能量第37页蛋白质(protein)第38页一、蛋白质元素组成

蛋白质是主要由碳、氢、氧、氮组成高分子化合物。 其中含碳50%~56%、氢6%~8%、氧19%~24%、氮13%~19%、硫0~4%、磷、铁、铜、锰、锌、钴、钼等。 多数蛋白质含氮量约16%,所以,可经过测定食物样品氮含量,再乘以6.25(蛋白质换算系数)得出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第39页

二、蛋白质功效

1.组成人体成份:人体内蛋白质占体重16~19%,约为干重45%,参加组成人体任何组织和器官。人体中天天约有3%蛋白质被更新。

2.调整生理功效:蛋白质组成各类生命活性物质,如酶、激素、抗体、载体、各种介质等。

3.供给能量:1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被代谢分解,可释放出16.7kJ(4kcal)能量。第40页

三、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1.氨基酸(aminoacid)是组成蛋白质基本单位。 多个不一样氨基酸组成肽(peptide),含10个以上氨基酸称多肽

(polypeptide);10个以下氨基酸称寡肽(oligopeptide);3个或2个氨基酸分别称为三肽(tripeptide)或二肽(dipeptide)。 组成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有20种(见图)。第41页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EAA)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取得氨基酸。 共9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颉氨酸、组氨酸(婴儿)。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来,所以,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semi-essentialaminoacid)。

其它9种氨基酸在人体能够本身合成满足需要,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aminoacid)。包含丙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酰胺、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第42页四、蛋白质消化、吸收和代谢

1.消化吸收 胃:胃酸使蛋白质变性,激活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小肠:蛋白质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二肽、三肽,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 小肠粘膜细胞:二肽、三肽被酞酶分解为氨基酸,入肝门静脉至肝脏。第43页

2.必要氮损失(obligatorynitrogenlosses)

机体天天因为皮肤、毛发、粘膜脱落,经期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损失氮量,成人平均为53mg/kg体重,相当于每人天天丢失20g蛋白质。此种氮损失是不可防止。 所以,相当于必要氮损失蛋白质量是人体最低生理需要量。第44页

3.氮平衡(nitrogenbalance)

是反应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关系。 关系式: I=U+F+S (I:摄入氮, U:尿氮,F:粪氮,S:皮肤等氮损失)

零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正常人)

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儿童,青少年,孕妇,疾病恢复期等)

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饥饿,疾病,老年)第45页五、蛋白质营养失调

1.蛋白质缺乏:若膳食蛋白质长久供给不足可发生。 临床表现:消化不良→腹泻→血浆白蛋白下降→水肿→肌肉萎缩→体重减轻→贫血→女性月经障碍、乳汁分泌降低、生殖功效障碍。 若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造成“蛋白质恶性营养不良症(Kwashiorkor)”,主要表现为水肿。 若蛋白质和热能同时严重缺乏时,造成“干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

主要表现为消瘦。 第46页Kwashiorkor第47页Marasmus第48页阜阳奶粉事件

年5月,安徽省阜阳市对当地3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为主婴儿进行营养情况普查和无偿体检显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婴儿229人,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189人。 经国务院调查组核实,阜阳市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婴儿共计12人。第49页第50页第51页第52页

2.蛋白质摄入过多:蛋白质分解为氨由尿排出时,需要大量水分,从而增加肾脏负担。 若过多含硫氨基酸(动物蛋白)摄入,可加速骨钙丢失,易致骨质疏松。第53页六、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优劣可从三方面评价: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

第54页七、蛋白质膳食参考摄入量 1.推荐摄入量(RNI)(g/d)

成人(18~60岁)*

男 女

轻体力活动 75 65 中体力活动 80 70 重体力活动 90 80 *按1.16g蛋白质/(kg.d)计算。第55页

2.若按能量计算,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能量10%~12%,儿童青少年为12%~14%。 例:轻体力活动成年男性,能量摄入为2400kcal/d,则蛋白质摄入量应为: 2400kcal/d×12%÷4kcal/g=72g/d第56页八、蛋白质食物起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畜、禽、鱼、蛋、奶)和植物性食物(豆类、谷类)中。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在人体内利用率高,但同时富含脂肪酸和胆固醇。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较低。我国膳食谷类蛋白为主。大豆蛋白质量好,利用率高。应注意膳食中蛋白质互补!第57页九、人体蛋白质营养情况评价

人体蛋白质营养情况优劣可从三方面评价:生化指标氮平衡测定人体测量

第58页

脂类(lipids)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总称。 共同特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第59页一、脂类分类和功效

1.分类

脂肪(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脂类 类脂 磷脂(phospholipids) 固醇类(sterols)

第60页

2.功效

①提供能量:1克食物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7.7kJ(9kcal)能量。

②组成人体成份:中性脂肪占体重10%~20%,组成体脂肪组织,其含量可因体力活动和营养情况而改变,被称为动脂。类脂占总脂量1~5%,组成细胞膜基本成份,其含量稳定,不受机体活动和营养情况影响,被称为定脂。第61页

③维持体温正常:皮下脂肪组织可隔热保温。

④保护脏器作用:脂肪组织对脏器有支撑和衬垫作用,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伤害。

⑤内分泌作用:脂肪组织分泌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参加机体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⑥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

-亚麻酸。第62页

⑦提供脂溶性维生素(A、D、E、K)。

⑧胆固醇是体内许多主要活性物质合成材料(胆汁、性激素、肾上腺素、维生素D等)。

⑨增加饱腹感: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刺激产生肠胃抑素,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

⑩改进食物感官性状:改变食物色、香、味、形,促进食欲。第63页二、脂类消化、吸收

1.脂肪

小肠:胆汁乳化脂肪,脂肪酶(胰腺)将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脂。

小肠粘膜细胞: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直接入血。甘油单脂和长链脂肪酸被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和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

2.磷脂同甘油三酯。 3.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进入淋巴系统。第64页三、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1.脂肪酸

①概念:是分子由1~30个碳原子链烃和羧基(COOH)组成脂族羧酸。是组成脂肪基本单位。第65页

②分类

ⅰ按碳链长度: 长链脂肪酸(>14C) 中链脂肪酸(6~12C) 短链脂肪酸(<5C)

ⅱ按饱和程度: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ⅲ按双键位置:

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n为第一个双键距甲基端位置)第66页

2.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

①概念 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乏而 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脂 肪酸。

②种类 亚油酸 (C18:2,n-6)

-亚麻酸 (C18:3,n-3)

第67页

③生理功效

ⅰ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效:因EFA是磷脂主要成份,而磷脂是细胞膜主要结组成份。

ⅱ是合成前列腺素前体:因亚油酸可合成花生四烯酸,再由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

ⅲ与胆固醇代谢相关:与胆固醇脂化,有利于胆固醇分解代谢,预防在体内沉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第68页四、EPA与DHA

1.概念

EPA为二十碳五烯酸(C20:5,n-3),DHA为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均为人体需要多不饱和脂肪酸,但人体利用亚油酸和-亚麻酸能够合成。多存在于海产品中(深海鱼油)。第69页

2.生理功效 ①降低血浆甘油三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②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③维持视觉功效,增强视力。 ④与婴儿大脑发育关系亲密。第70页五、脂肪膳食参考摄入量

脂肪适宜摄入量(AI)

①成人摄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20~30%。 ②必需脂肪酸能量占总热能3%。 ③S:M:P=1:1:1 ④(n-6):(n-3)=(4~6):1 ⑤胆固醇<300mg第71页六、脂肪膳食起源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组织和肉类)。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种子)。亚油酸(植物油)。亚麻酸(豆油、紫苏籽油)。EPA、DHA(海产品、深海鱼油)。磷脂(蛋黄、肝脏、大豆、花生)。胆固醇(脑、肝、肾、蛋、肉、奶)。第72页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一大类化合物,也称糖类。第73页一、碳水化合物分类

1.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2.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3.寡糖:由3~10个单糖组成多糖。 棉籽糖、水苏糖等。

4.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多糖。 糖原、淀粉、膳食纤维*。第74页

*膳食纤维:是存在于食物中各类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①不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②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粘胶。第75页二、碳水化合物生理功效

1.提供能量: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可提供16.7kJ(4.0kcal)能量。

2.是机体组成成份:糖脂、糖蛋白核糖。

3.节约蛋白质作用:充分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节约体内蛋白质消耗,增加氮储留。第76页

4.抗生酮作用: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分草酰乙酸,同脂肪分解产生乙酰基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从而,防止了因为脂肪酸氧化不全而产生过量酮体(乙酰乙酸、

-羟丁酸、丙酮)所造成酮血症。

5.解毒作用: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能结合一些外来化学物,将其排出体外。第77页

6.提供膳食纤维:绝大部分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却有主要生理功效。 ①增强肠道功效、有利粪便排出。 ②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③控制体重和减肥。 ④预防结肠癌(争论)。第78页三、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

1.小肠消化吸收

①淀粉:经胰淀粉酶分解为双糖。

②双糖:经小肠粘膜细胞麦芽糖酶、 蔗糖酶、乳糖酶分解为单糖。

③单糖:直接吸收入血。

2.结肠发酵吸收 部分膳食纤维被结肠细菌分解,产生水分、气体、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可吸收。第79页四、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

1.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AI):

碳水化合物应提供55%~65%膳食总能量(2岁以下婴幼儿除外)。 相当于天天摄入约300~400g碳水化合物,最少为275g。

2.膳食纤维推荐摄入量(推算结果): 总膳食纤维25~35g。第80页五、碳水化合物食物起源

1.碳水化合物:谷类 65%(麦子)~80%(大米)薯类 15%(马铃薯)~35%(木薯)豆类 20%(黄豆)~60%(红豆)根茎类蔬菜坚果类水果类食糖第81页 2.膳食纤维*谷类 4.5淀粉类 22.2干豆类 20.2鲜豆类 4.3瓜果类 2.7叶菜类 2.7 *单位:g/100g可食部第82页

能量(energy)

能量不是营养素,但一切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第83页一、能量单位和起源

1.能量单位

①焦耳(joule,J):1J相当于1牛顿力使1kg物质移动1m所消耗能量。 营养学上常使用千焦耳(kJ)。

②卡(cal):1cal是使1g纯水由15°C升到16°C所需要能量。 营养学上常使用千卡(kcal)。

③单位换算:1kcal=4.184kJ第84页

2.能量起源

人体需要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乙醇也能够产生能量。

3.能量系数 是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能量值。

碳水化合物 16.7kJ(4kcal)/g 脂肪 37.7kJ(9kcal)/g 蛋白质 16.7kJ(4kcal)/g第85页二、能量代谢和平衡

人体摄入能量主要用于满足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消耗能量需要。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需额外增加生长发育所需能量。

孕妇需增加子宫、胎盘、胎儿、乳房和体脂贮备所需能量。

乳母需增加合成份泌乳汁所需能量。第86页

研究人体能量代谢目标在于研究能量平衡。

能量摄入不足,机体会动用本身能量贮备甚至消耗本身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能量需要,造成体力下降,体重减轻,发育迟缓,死亡。

能量摄入过剩,多出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造成肥胖。 所以,能量摄入应与需要平衡。第87页

1.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BM)

①定义: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能量消耗。

②测定方法:测定空腹12~14h、睡醒静卧、环境温度18~25°C时能量消耗。

③意义: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组织器官和细胞基本功效。第88页

④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crateBMR):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能量。 计算方法:

ⅰ采取体表面积计算(赵松山,1984)。 ⅱ直接用公式计(Harris&Benedict)。 ⅲ采取WHO(1985年)推荐公式(Schofield),按体重计算BMR。第89页

⑤基础代谢影响原因

ⅰ体格影响

ⅱ不一样生理或病理情况影响

ⅲ环境条件影响第90页

2.体力活动消耗能量 除基础代谢外,是组成人体总能量消耗主要部分。通常情况下,占人体总能量消耗15%~30%。 这部分能量消耗,主要取决于体力活动强度和连续时间。 人体能量需要量不一样主要是因为体力活动差异。第91页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现称食物热效应(TEF),是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发额外能量消耗。 原因为摄食过程中,营养素消化、吸收、转化、合成所消耗能量。 不一样食物TEF有所差异:脂肪为本身能量4%~5%,碳水化合物为5%~6%,蛋白质为30%。 普通成人摄入混合膳食,TEF相当于基础代谢10%。第92页三、能量膳食参考摄入量 1.能量推荐摄入量(RNI) ①成年,轻活动,男性2400(kcal/d)

女性2100(kcal/d) ②50岁起,年纪增加,能量摄入递减。 ③孕妇+200kcal/d;乳母+500kcal/d。第93页

2.三大生热营养素供能百分比:

蛋白质 10%~12% 脂肪 20%~30% 碳水化合物 55%~65%第94页

矿物质基本概念:

1.矿物质: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存在人体内元素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或灰分)。2.常量元素:体内元素其含量大于体重0.01%者为常量元素。3.微量元素:体内元素其含量小于体重0.01%者为微量元素。第95页

已经发觉有20种左右元素是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效、生化代谢所必需。其中

常量元素有7种,如钙、磷、钠、钾、氯、镁与硫。

微量元素有10种,即铜、钴、铬、铁、氟、碘、锰、钼、硒和锌;

可能必需元素硅、镍、硼、钒。第96页矿物质特点

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矿物质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一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极少,但因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矿物质生理功效

组成人体组织主要成份调整细胞膜通透性维持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组成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各种酶类成份第97页矿物质缺乏主要原因地球环境中各种元素分布不平衡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矿物质拮抗物食物加工过程中造成矿物质损失摄入量不足或不良饮食习惯生理上有特殊营养需求人群第98页

一、钙成年时体内钙含量达850~1200克,是人体内含量最高一个无机元素。体内钙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

(一)生理功效钙不但是组成骨骼和牙齿成份,还有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促进体内一些酶活性以及参加血凝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作用。第99页(二)吸收与代谢

1.吸收

钙在小肠经过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吸收,普通钙吸收率为20%~60%不等。

2.排泄

钙在体内代谢后主要经肠道排出,钙从尿中排除量约为摄入量20%左右。高温作业和哺乳期可经过汗和乳汁排除。

3.储留

钙在体内储留受膳食供给水平及人体对钙需要程度等所左右。第100页(三)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AI值为0岁~300mg,0.5岁-400mg,4岁-800mg,11岁-1000mg,18岁-800mg,50岁-1000mg,孕妇1000mg,乳母1200mg。(四)食物起源钙食物起源应考虑钙含量及利用率。含钙较高食物如奶与奶制品、小虾皮、海带、发菜和豆与豆制品。第101页

二、磷磷在成人体内含量为650克,85%~90%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一)生理作用

磷是组成骨骼、牙齿及软组织主要成份,也是许多维持生命物质如核酸、酶、磷蛋白等主要成份。

(二)吸收、排泄磷主要在小肠吸收,摄入混合膳食时,吸收率达60%~70%。磷主要从肾脏排出。(三)参考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磷AI值,成人700mg。第102页

三、铁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一个,总量为4~5克。体内铁60%~75%存在于血红蛋白中,3%在肌红蛋白,1%为含铁酶类。以上铁存在形式又称之为功效性铁。其余25%为贮存铁。(一)生理作用

铁为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以及一些呼吸酶成份,参加体内氧与二氧化碳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

第103页(二)吸收与代谢

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除蛋类)为低。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三价铁(非血色素铁)形式存在,少数食物中为还原铁(血色素铁)形式。非血色素铁在体内吸收过程受膳食原因影响,如粮谷和蔬菜中植酸盐、草酸盐以及存在于茶叶及咖啡中多酚类物质等均可影响铁吸收。另外,无机锌与无机铁之间有较强竞争作用,互有干扰吸收作用。但维生素C、一些单糖、有机酸以及动物肉类有促进非血色素铁吸收作用。核黄素对铁吸收、转运与储存都有良好影响。第104页(三)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

当体内缺铁时,铁损耗可分三个阶段,即铁降低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期。铁缺乏对人体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儿童表现为易烦躁,抗感染能力下降。(四)参考摄入量与食物起源

婴幼儿因为生长较快,需要量相对较高,需从食物中取得铁百分比大于成人;妇女月经期铁损失较多;孕期铁需要量增加,为此摄入量应适当增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铁AI值成年男子15mg,成年女子20mg孕妇、乳母25mg。铁良好起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第105页四、碘人体内含碘约20~50克。甲状腺组织含碘最多,约占体内总碘量20%左右(约8mg)。其中:甲状腺素(T4)占16.2%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占7.6%

一碘酪氨酸(MIT)占32.7%

二碘酪氨酸(DIT)占33.4%

其它碘化物为16.1%

血液中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PBI)约为30-60ūg/L第106页(一)生理作用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原料,故其生理作用也经过甲状腺素作用表现出来:甲状腺素促进和调整代谢及生长发育:1、促进生物氧化,协调氧化磷酸化过程,调整能量转化;2、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整蛋白质合成与分解;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4、调整组织中水盐代谢;5、促进维生素吸收和利用;6、活化酶(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等100各种)7、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组织发育和分化及蛋白质合成第107页(二)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碘离子极易被吸收,进入胃肠道后1小时内大部被吸收,3小时完全吸收。吸收后碘,快速转运至血浆,常不与血液中蛋白质结合,并遍布各组织中。

代谢甲状腺素碘重新利用经肾脏排出90%肝内合成甲状腺素葡萄糖酸酯或硫酸酯随胆汁流入小肠,从粪便排出10%第108页(三)碘缺乏

碘缺乏可引发甲状腺肿大。因碘缺乏多因为环境、食物缺碘造成,常为地域性,是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有些食物(如白菜、萝卜)含有抗甲状腺素物质,可影响碘吸收。另外蛋白质不足,钙、锰、氟过高或钴、钼不足对甲状腺素合成有影响。孕妇严重缺碘,可殃及胎儿发育,是新生儿生长损伤,产生呆小病。采取碘化食盐(也有采取碘化油)方法,能够预防碘缺乏。第109页(四)碘过量

碘摄入过量可造成高碘甲状腺肿。常见于发生摄入含碘高饮水、食物,以及在治疗甲状腺肿等疾病中使用过量碘制剂等情况。这只要限制高碘食物,即可防治。(五)参考摄入量与食物起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RNI值为成人150µg,孕妇、乳母200µg。含碘较高食物有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淡菜、海参等。第110页

五、锌

人体含锌2~2.5克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骨骼肌59%29%6%5%1.5%骨骼皮肤肝脑第111页

血液中锌分布情况

血液中锌含量红细胞75%-85%血浆12-22%白细胞3%以金属酶、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组分存在主要与蛋白质相结合第112页(一)生理作用

锌生理作用表现在多方面:①是酶组成成份或酶激活剂。人体约80各种酶活性与锌相关,如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羧肽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等。②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锌与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都相关。③促进食欲。锌参加组成唾液蛋白而对味觉与食欲发生作用。④促进维生素A代谢和生理作用。⑤参加免疫功效。⑥维持细胞膜结构。第113页(二)吸收与代谢锌在小肠吸收后,与血桨白蛋白或运铁蛋白结合,随血液流入门脉循环,分布于各器官组织。

膳食中含磷化合物(如植酸)、过量纤维素、一些微量元素(铁)可影响吸收。锌代谢后,主要经过胰腺分泌排出,小部分从尿中排出,汗液中含锌。

第114页(三)缺乏与过量锌缺乏表现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不易愈合、易感染、性成熟延迟等。锌过量常可引发铜继发性缺乏,使机体免疫功效下降。第115页(四)参考摄入量与食物起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锌RNI值为成年男子15mg,成年女子11.5mg,孕妇16.5mg乳母21.5mg。

锌食物起源广泛,但动植物性食物锌含量与吸收率有很大差异。牡蛎含锌量最高(每100g含锌高达100mg以上)。第116页六、硒

硒在人体总量14~20mg,广泛分布于组织和器官中。(一)生理作用

1.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主要组成成份

硒在体内能特异地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过氧化物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保护生物膜免受损害,维持细胞正常功效。

2.硒与金属有很强亲和力

在体内硒与金属如汞、镉和铅等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而解毒,并使金属排除体外。

3.保护心血管、维护心肌健康

在我国以心肌损害为特征克山病,发觉缺硒是一个主要原因。

4.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以及抗肿瘤作用。第117页(二)吸收与代谢硒在小肠吸收,无机硒与有机硒都易于被吸收,其吸收率大都在50%以上。硒(小肠)吸收与血浆蛋白结合

(转运)各器官、组织

(代谢)代谢后硒

肾脏排出粪便汗中排出肺中排出第118页(三)硒缺乏与过量

硒缺乏已被证实是发生克山病主要原因。临床主要症状为心脏扩大、心功效失代偿、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心率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生化检验可见血浆硒浓度下降,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另外,缺硒与大骨节病也相关,用亚硒酸钠和VE治疗。

硒摄入过量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头发变干、变脆、易断裂及脱落,严重可致死亡。第119页(四)参考摄入量与食物起源

预防克疝病所需“硒最低日需要量”为

19µg/d(男),14µg/d(女);生理需要量为≥40µg/d,中国营养学会RNI值为成人50µg。动物性食品肝、肾、肉类及海产品是硒良好起源。第120页

七、铜

铜在人体内约为50~120mg,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其中以肝(15%)和脑(10%)中浓度最高,肝与脾是铜储存器官。第121页(一)生理作用铜在体内与十余种氧化酶活性相关,所以也以这些酶形式参加许多作用。1.参加铁代谢和造血:

参加铜蓝蛋白催化Fe2+氧化为Fe3+,对于形成运铁蛋白促进铁转运与贮存有主要作用。2.参加结缔组织合成,维护骨骼、血管和皮肤健全(蛋白交联):

参加赖氨酰氧化酶作用而形成醛赖氨酸,有利于胶原合成。3.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离子毒害:超氧化物转化

铜是超氧化物歧化酶成份。它们催化超阳离子成为氧和过氧化氢,从而保护活细胞免受毒性很强超氧离子毒害。4.

与多巴胺-β羟化酶、酪氨酸酶等含铜酶与儿茶酚胺生物合成、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效、酪氨酸转化为多巴以及黑色素都相关。5、其它功效:黑色素合成酶含铜,研究发觉铜与体温调整、胆固醇和糖代谢、免疫、心功效相关。第122页(二)吸收与代谢

铜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吸收,吸收率约为40%。锌、VitC与果糖影响铜吸收。吸收后铜,被运输至组织(骨骼)、器官(肝脏),用以合成铜蓝蛋白和含铜酶。正常人每日经过粪、尿和汗排出铜,约占总排出量80%经过胆汁,其次为小肠粘膜。第123页(三)缺乏与过量在一些情况下如长久完全肠外营养、消化系统功效失调、早产儿可能发生铜缺乏。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脱色、精神性运动障碍、骨质疏松等。铜缺乏还会引发低色素性小红细胞性贫血。过量铜摄入可致急性中毒,引发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腹泻以及头痛、眩晕等。(四)参考摄入量与食物起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铜RNI值为成人每日2.0-3.0mg,儿童每日1-2mg。含铜丰富食物有肝、肾、鱼、坚果与干豆类,牡蛎含量尤其高。第124页八、锰人体内锰总量200~400μmol。锰是精氨酸酶组成成份,也是羧化酶激活剂,参加体内脂类、碳水化物代谢。锰还是Mn-SOD主要成份。锰缺乏可致动物生长停滞、骨骼畸形、生殖功效紊乱,抽搐和运动失调等。含锰较多食物为坚果、原粮。第125页九、钴

人体内含钴量在1.0mg左右。钴在体内主要以维生素B12成份存在,表现为维生素B12作用,即与红细胞正常成熟相关。人类需要是活性型钴,即维生素B12,主要存在动物性食品中。钴(维生素B12)缺乏,产生恶性贫血;过量摄入钴酸盐,可引发心力衰竭。主要经肾脏排出。第126页十、钼钼在人体约9mg。钼是作为黄素依赖酶辅助因子,在嘌呤代谢和铁转运过程中发挥其作用。第127页十一、铬铬在体内含量约为5~10mg。铬在体内主要为潜在性胰岛素作用,已知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主要组成成份,葡萄糖耐量因子是Cr3+、尼克酸和谷胱甘肽络合物,可能是胰岛素辅助原因,有增强葡萄糖利用以及使葡萄糖转变成脂肪作用。当铬摄入不足时,有致生长迟缓、葡萄糖耐量损害、高葡萄糖血症。铬良好起源为肉类及整粒粮食、豆类。啤酒酵母、畜肝含铬量高,且铬活性也大。第128页

十二、镍体内镍含量约为6~10mg。镍在体内,可组成一些金属酶辅基,增强胰岛素作用;刺激造血功效和维持膜结构。第129页维生素基本概念:1、维生素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效所必需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天天必须从食物中提供,不参加机体组成也不提供能量,机体长久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回出现对应缺乏症。第130页(一)维生素共同特点

1.以本体或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贮存,必须食物提供。

3.机体需要量甚微,但在调整机体代谢方面起主要作用。

4.不组成组织,也不提供能量。

5.多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发挥功效。

6.有含有几个结构相近、活性相同化合物。一、概述第131页

(二)命名维生素可按字母命名,也可按化学结构或功效命名,因而,一个维生素可有各种名称。

字母命名化学结构或功效命名英文名称

维生素A视黄醇干眼病维生素vitaminA,retinol

维生素D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vitaminD,calciferol

……………第132页(三)分类椐溶解性维生素可分为两大类。1.脂溶性维生素

包含维生素A、D、E、K,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在食物中常于脂类共存,在酸败脂肪中轻易破坏。摄取多时可在肝脏贮存,如摄取过多可引发中毒。2.水溶性维生素

包含B族维生素(B1、B2、B6、PP、B12、叶酸、泛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溶于水,体内不能贮存,水溶性维生素及其代谢产物较易从尿中排出,所以可经过尿中维生素检测而了解机体代谢情况。普通无毒性,如缺乏可较快出现缺乏症。另外,有些化合物,含有生物活性,有些人称之为“类维生素”,如类黄酮、肉碱、牛磺酸等。第133页(四)维生素缺乏

当某种维生素长久摄入过低时会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在营养素缺乏中以维生素缺乏最为多见,维生素缺乏是一个渐进过程。

1.缺乏原因(1)维生素摄入不足。(2)吸收利用障碍。(3)需要量相对增加。

2.缺乏分类(1)原发性维生素缺乏,继发性维生素缺乏。(2)临床缺乏与亚临床缺乏。

3、发生过程(渐进过程)组织中维生素储存量降低生化指标异常生理功效降低组织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症状营养素耗竭生命停顿第134页

二、维生素A(一)概念和理化性质维生素A是指含有β-白芷酮环结构多烯基结构,并含有视黄醇生物活性一大类物质。动物体内含有含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维生素A包含: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等物质;在红、黄、绿植物中含有类胡萝卜素中约有1/10为维生素A原,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隐黄素等,其中以β-胡萝卜素活性最高。维生素A有维生素A1(视黄醇)和A2(3-脱氢视黄醇)之分,前者主存在于海水鱼肝脏中,生物活性较高;后者主存在于淡水鱼肝脏中,生物活性较小。维生素A对酸、碱、热稳定,但易被氧化和受紫外线破坏。第135页(二)吸收与代谢动物中视黄醇酯和植物中维生素A原在胃内蛋白酶作用下从食物中释出,然后在小肠胆汁和胰脂酶作用下消化分解。其中β-胡萝卜素在加氧酶作用下形成两分子维生素A。血循环中维生素A主要以全视黄醇结合蛋白形式存在。视黄醇在体内被氧化为视黄醛后,深入氧化为视黄酸,前二者含有相同生物活性,后者生物活性不全,是代谢排泄形式。第136页(三)生理功效1.维持正常视觉

维生素A能促进细胞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合成与再生,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从而维持正常视觉。2.维持上皮细胞正常生长与分化。3.促进生长发育。4.抗癌作用。5.维持正常免疫功效。第137页(四)

缺乏与过量

1.维生素A缺乏症

(1)暗适应时间延长、夜盲症。(2)干眼病。(3)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4)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2.维生素A过量

引发急性、慢性及制畸毒性。多发生在一次或连续屡次摄入成人摄入量100倍以上。第138页

(五)

供给量与食物起源推荐摄入量(RNI),14岁以上人群男性为800ugRE/d,女性为700ugRE/d。膳食视黄醇当量(ugRE)=视黄醇(ug)+1/6β-胡萝卜素+1/12其它维生素A原维生素A最好起源是动物肝脏、奶类、蛋类等,维生素A原良好起源是深色蔬菜与水果。

第139页三、维生素D(一)概念与理化性质是指含环戊氢烯菲环结构并含有钙化醇生物活性一大类物质,以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最为常见。前者由酵母菌或麦角中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产物,后者来自于食物中和体内皮下组织7-脱氢胆固醇竟紫外光照射产生。维生素D化学性质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热,不宜被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则逐步分解。第140页(二)吸收与代谢膳食中维生素D3在胆汁作用下,在小肠乳化被吸收入血。从膳食和皮肤两条路径取得维生素D3与血浆α-球蛋白结合被转运至肝脏,在肝内经维生素D3-25-羟化酶作用下生成25-OH-D3;然后被转运至肾脏,在D3-1-羟化酶作用下,生成1,25-(OH)2D3,即为维生素D活性形式。然后在蛋白载运下,经血液抵达小肠、骨等靶器官中发挥作用。第141页(三)生理功效1.促进小肠钙吸收

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诱发一个特异钙运输载体——钙结合蛋白合成,即将钙主动转运,又增加黏膜细胞对钙通透性。

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

降低丢失。

3.参加血钙平衡调整

与内分泌系统一起发挥作用。

4.其它

如对骨细胞各种作用及调整基因转录作用等。

第142页

(四)缺乏症与过多症

1.缺乏症(1)小儿佝偻病。(2)成人骨质软化症。(3)老年人骨质疏松。

2.过多症

摄入量过多,尤其是药品型摄入或注射过量时会发生中毒。第143页

(五)供给量和食物起源

RNI:不分性别,14~、18~岁组均为5ug/d;50~岁组10ug/d。主要起源为:海水鱼(如沙丁鱼等)、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及鱼肝油制剂等。

第144页

四、维生素E

(一)概念与理化性质

是含苯并二氢吡喃结构、含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一类物质。因α-生育酚生物活性最高,通常以α-生育酚作为维生素E代表。

α-生育酚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油脂酸败可加速其破坏。(二)吸收与代谢维生素E吸收与肠道脂肪相关,影响脂肪吸收原因也影响维生素E吸收。大部分被吸收维生素E经过乳糜微粒到肝脏,为肝细胞所摄取,肝细胞有快速更新能力。维生素E主要贮存在脂肪组织中。

第145页

(三)生理功效1.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E是很强抗氧化剂,在体内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维生素E抗氧化机理是预防脂性过氧化物生成,为联合抗氧化作用中第一道防线。这一功效与其保持红细胞完整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改进免役功效及延缓衰老等过程相关。尤其是在预防衰老、降低机体内脂褐质形成方面研究很多。2.促进蛋白质更新合成

结果表现为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耐力,围城肌肉、外周血管、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系统正常结构和功效。3.与动物生殖功效和精子生成相关

临床上用于习惯性流产辅助治疗。4.调整血小板黏附力和聚集作用。第146页

(四)缺乏症与过多症其缺乏症极少发生于人类,有长久缺乏出现溶血性贫血报道。其毒性很小,人类还未发觉显著过多症。(五)营养水平判定

1.血清维生素E水平直接反应人体维生素E储存情况。

2.红细胞溶血试验功效试验,当维生素E缺乏时,对溶血作用耐受能力下降。(六)供给量和起源适宜摄入量(AI):14岁以上全部年纪组均为14mg。食物起源:含量丰富食物有植物油、麦胚、坚果、豆类、谷类,蛋类、内脏、绿叶蔬菜等。第147页

维生素C(一)理化性质又名抗坏血酸,为一含6碳α-酮基内酯弱酸,有酸味。为一个还原剂。其水溶液不稳定,在有氧或碱性环境中极易氧化。其氧化过程为,还原型维生素C先被氧化为氧化型维生素C,若深入氧化为二酮古洛糖酸时,便失去维生素C活性了。铜、铁等金属离子可促进上述反应过程。第148页(二)吸收、转运与代谢

维生素C在小肠被吸收。血浆中维生素C可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许多组织细胞中去,并在其中形成高浓度积累。维生素C从尿中排除除了以还原型形式之外还有各种代谢产物,包含二酮古洛糖酸等。第149页

(三)生理功效1.参加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作为一个电子共体,参加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含有各种生理功效。如:抗氧化作用,提升体内-SH水平,促进铁吸收,使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及解毒等。2.参加羟化反应

经过羟化反应可发挥以下功效。(1)维持胶原蛋白正常功效

维生素C使赖氨酸和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后二者是胶原蛋白主要成份。(2)参加胆固醇羟化

使胆固醇转变为胆酸,从而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另外,还参加神经递质合成及酪氨酸代谢等。

3.研究认为有抗肿瘤及预防感冒作用。

第150页

(四)缺乏与过量

经典缺乏症为坏血病,在临床上有各种表现症状。毒性很低。一次口服过大时可能出现腹泻症状,长久摄入过高而饮水较少话,有增加尿路结石危险。

第151页(五)供给量和食物起源

RNI:14岁以上各年纪组均为100mg/d。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与水果中。第152页六、硫胺素

(一)理化性质

硫胺素又称维生素B1,是人类发觉最早维生素之一。溶于水,耐酸、耐热,不易被氧化,但在碱性环境下加热时可快速分解破坏;在有亚硫酸盐存在时也可快速分解破坏;一些食物,如鱼类等含硫胺素酶,生吃鱼类时可在此酶作用下使硫胺素失活。第153页(二)吸收、转运和代谢

吸收主要在空肠。吸收过程需钠离子存在并消耗ATP。在血液中主要以焦硫酸酯形式由红细胞完成体内转运。然后硫胺素以各种形式存在于组织细胞中。以肝、肾、心脏为最高。第154页

(三)生理功效

1.以硫胺素焦磷酸(TPP)辅酶形式参加体内糖代谢中两个主要反应。(1)α-酮酸氧化脱羧作用,即丙酮酸转变为乙酰辅酶A与α-酮戊二酸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经此反应后α-酮酸才能进入柠檬酸循环彻底氧化。(2)戊糖磷酸路径转酮醇酶反应,此反应是合成核酸所需戊糖、脂肪和类固醇合成所需NADPH主要起源。2.维持神经、肌肉尤其是心肌正常功效3.维持食欲、胃肠道正常蠕动及消化液分泌相关第155页(四)缺乏与过量经典缺乏症为脚气病,主要损害神经血管系统。临床上分为(1)湿型脚气病。(2)干型脚气病。(3)混合型脚气病。另有婴儿脚气病。当前还未见过多症。第156页(五)营养水平判定

1.尿中排出量

惯用两种方法:(1)负荷试验

普通采取4小时负荷试验。(2)任意一次尿硫胺素与肌酐排出量比值。2.红细胞转酮酶活力系数(ETK-AC)或TPP效应

血液中硫胺素绝大多数以TPP形式存在于红细胞中,并作为转酮醇酶辅酶发挥作用。该酶活力大小与血液中硫胺素浓度亲密相关。可经过体外试验测定加TPP与不加TPP时红细胞转酮醇酶改变反应营养状态。是当前广泛应用可靠方法。第157页

(六)供给量与食物起源

RNI(mg/d):14岁~组:男1.5,女1.2;18岁~组:男1.4,女1.3;50岁~组不分性别均为1.3。起源广泛。其良好起源是动物内脏和瘦肉,全谷、豆类和坚果。但过分加工米、面会使硫胺素大量丢失。

第158页

七、核黄素(一)

理化性质又称维生素B2。在酸性溶液中对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于分解破坏。游离型核黄素对紫外光高度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可光解为光黄素,在碱性条件下光解为光色素而丧失生物活性。第159页(二)

吸收与转运食物中核黄素绝大多数以辅酶形式存在,少许以游离形式存在,经肠道酶水解后被释放吸收。核黄素在血液中主要靠与白蛋白涣散结合及与免疫球蛋白紧密结合在体内转运。

第160页(三)

生理功效核黄素以FMN、FAD形式作为各种黄素酶辅基,在体内催化广泛氧化还原反应。1.如在细胞代谢呼吸链能量产生反应中起主要作用;在氨基酸、脂肪氧化、蛋白质和一些激素合成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2.抗氧化作用

与核黄素参加谷胱甘肽还原酶组成相关。第161页

(四)

缺乏与过量

经典缺乏症有口腔生殖综合征之称。主要表现为:口角炎、唇炎、舌炎、睑缘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阴囊皮炎等。

当前还未见任何毒副作用。第162页(五)、人体营养情况评价1.尿排出量(1)负荷试验。(2)任意一次尿核黄素/肌酐比值(ug/g)测定。

2.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系数

可准确反应组织核黄素状态。

第163页(六)、供给量与食物起源RNI(mg/d):14岁~组:男1.5,女1.2;18岁~组:男1.4,女1.2;50岁~组不分性别均为1.4。良好食物起源主要是动物性食物,以肝、肾、心脏、蛋黄、乳类为丰富。植物性食物则绿叶蔬菜类及豆类含量较

第164页

八、烟酸(一)理化性质烟酸又名尼克酸。包含烟酸和烟酰胺。烟酸对酸、碱、光、热稳定,普通烹调损失较小。(二)吸收与代谢烟酸在小肠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转化为辅酶Ⅰ(NAD)与辅酶Ⅱ(NADP)。第165页(三)生理功效1、作为NAD、NADP组成成份,在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能量释放上起主要作用,是氧化还原反应递氢者,是氢供体或受体。2、NADP在维生素B6、泛酸和生物素存在下参加脂肪、类固醇等生物合成。3、尼克酸是葡萄糖耐量因子主要成份,含有增强胰岛素效能作用。(四)缺乏与过量经典缺乏症为赖皮病。经典症状为“三D”症状,为皮炎、腹泻、痴呆。

第166页(五)机体营养情况评定

在尿中排出盐酸代谢物中,我国以尿中N-甲烟酰胺排出量作为评价指标。可用尿负荷试验及任意一次尿N-甲烟酰胺与肌酐比值表示。第167页(六)供给量与食物起源

RNI(mg/d):14岁~组:男15,女12;18岁~组:男14,女13;50岁~组不分性别均为13。烟酸除直接从食物中摄取外,还可在体内色氨酸转化而来,平均约60mg色氨酸转化为1mg烟酸。所以,膳食中烟酸应以烟酸当量表示。烟酸NE(mg)=烟酸(mg)+1/60色氨酸(mg)烟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但以玉米为主食人群,易于发生赖皮病,原因是玉米中烟酸主要为结合型不能为人体吸收,同时玉米中色氨酸较低。

第168页

九、维生素B6(一)理化性质

维生素B6包含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易溶于水与乙醇,在酸性溶液耐热,在碱性溶液中不耐热,并对光敏感。第169页(二)生理功效

以磷酸吡哆醛(PLP)形式参加近百种酶反应。多数与氨基代谢相关,包含转氨基、脱羧等作用。如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代谢上,糖异生、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一些神经介质合成方面;参加一碳单位代谢,因而影响核酸和DNA合成。

第170页(三)机体营养情况评价1.色氨酸负荷试验。2.血浆PLP含量。(四)供给量与食物起源

AI:14岁~以上各年纪组均为2.4mg/d。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良好起源为:肉类(尤其是肝脏)、豆类、坚果等。

第171页十、叶酸(一)理化性质是含有蝶谷氨酸结构一类化合物统称,因最初菠菜叶中分离出来而得名。在酸性溶液中对热不稳定,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稳定。(二)生理功效在体内活性形式为四氢叶酸,在体内许多主要生物合成中作为一碳单位载体发挥主要功效。可经过腺嘌呤、胸酐酸影响DNA和RNA合成;可经过蛋氨酸代谢影响磷脂、肌酸、神经介质合成等。第172页(三)缺乏经典缺乏症为巨幼红细胞贫血。叶酸缺乏可使同型半胱氨酸向蛋氨酸转化出现障碍,进而造成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经证实,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毒害作用。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另外,同型半胱氨酸还含有胚胎毒性,患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母亲所生儿女中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显著较高。

第173页(四)机体营养情况评价

测定血清叶酸是评价叶酸营养情况普遍采取方法,但受影响原因较多。

可测定血清、红细胞叶酸含量进行综合分析。供给量与食物起源RNI:14岁~以上各年纪组均为400ug/d。孕妇600、乳母700ug/d。叶酸广泛存在动植物性食物中,其良好起源为肝、肾、绿叶蔬菜、土豆、豆类和麦胚等。第174页各类食物营养价值第175页一、含义食物营养价值(nutritionvalue)是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程度。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食物所含营养素种类、数量及相互百分比。第176页二、各类食物营养特点:人类食物是各种多样,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份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在质和量上满足人体对营养需要。依据食物起源和所含营养素特点普通将其分为以下五大类。第177页各类食物营养特点: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维生素B族。质差含量与加工烹调相关无机盐含量↓吸收率↓不含维生素C、A、D第178页各类食物营养特点: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B族。质优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畜营养价值↓禽鱼营养价值↑吸收率↑另外

A、D、E肝脏含维生素C第179页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E、胡萝卜素。

各类食物营养特点: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优质磷脂↑豆芽含维生素C第180页主要提供膳食纤维、无机盐、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各类食物营养特点: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吸收率↓有机酸第181页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各类食物营养特点: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