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的问题研究5500字(论文)】_第1页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的问题研究5500字(论文)】_第2页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的问题研究5500字(论文)】_第3页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的问题研究5500字(论文)】_第4页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的问题研究5500字(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的问题研究目录TOC\o"1-2"\h\u15983关键词:素质教育;“双减”政策;家校合作 11815一、“双减”政策的意义 216358(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4626(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18170(三)素质教育的需求 2619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327721(一)教师与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不够 36673(二)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内容上存在分歧 320161(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缺乏积极的互动 313830三、“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家校共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329162(一)家校共创良好的育人氛围 39238(二)教师需给予小学生更多激励 527444(三)改进家校平台的内容和形式 53940四、结语 616101参考文献: 7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革新发展,家庭和学校教育共同组成孩子的教育工程。“双减”政策的提出更加体现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对“双减”政策概念及意义进行阐述,进而对小学生教育中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并剖析了小学生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旨在为小学生家校合作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关键词:素质教育;“双减”政策;家校合作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生教育模式正在不断更新发展,家校共育已经成为目前教育模式REF_Ref22160\r\h[1]的主流形式,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协调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虽然家校合作REF_Ref22385\r\h[2]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育模式,在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教育方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个难题。一个班级好几十个学生,这么多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都不一样,然而班级工作正常开展与家校关系的和谐有着重大关联。因此,要求我们老师去思考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与家长联系的沟通技巧,想方法来应对家校存在的矛盾。在“双减”政策大环境下,家校共育工作怎么去实施是一个难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REF_Ref22415\r\h[3],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角色的有力举措。“双减”政策的意义“双减”是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而形成的最新政策。“双减”第一目标就是减负,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一方面是减少学生作业量,另一方面则要提升教学质量。“双减”包括“外减”和“内减”,外减是对校外补习班的减负,这方面需要政府和教育机构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把控和监督力量。内减是对于校内课程以及作业负担的减负。“双减”政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F_Ref22438\r\h[4]具有重大意义。(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太重的学习压力像一座压在身上的大山。有的学生不吃饭,抓紧时间完成学校或者补习班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很晚了还在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或者网课平台上课,得不到充足睡眠。这些都会让学生的身体成长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双减”就是把这种大山从学生身上挪开,让学生能健康成长。(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没时间吃饭或者晚上睡眠不足对于学生来说,远远没有心理上的负担可怕,学生考试成绩、测验结果等直观成绩检测方式都会使得学生害怕面对家长,怕被责骂、批评,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导致精神压力过大,想做些其他有趣的事情却因为学习任务太重无法实现。“双减”政策实行之后学生可能减少这样的负面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快乐地生活。(三)素质教育的需求新时代的素质教育REF_Ref22467\r\h[5]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的小学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有优秀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双减”政策能够使学生被课业负担占据的时间还给他们,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德育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与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不够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识到了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进行家校沟通。然而仍有些家长认为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可有可无或者根本不了解。家师双方对自己角色定位不清晰,认识到家长和教师是合作伙伴关系的人寥寥无几,甚至有家长漠不关心,将自己当做局外人,把教育学生完全推给教师。(二)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内容上存在分歧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全方面的身心发展以及培养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而家长们则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传授内容知识性过强,学生不具备自我学习与探索能力,只能依靠教师传授,导致学生主体地位被压抑,自我建设与成长能力被严重压制。还有的家长天真地认为,孩子年龄还小,长大以后受了教育就自然懂得文明礼仪。家长的这些错误教育观念,导致他们并不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最终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REF_Ref22614\r\h[6]。(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缺乏积极的互动随着科技时代到来,种类繁多的交流平台的出现,为促进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开辟了很多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班级群、教师微博等。然而利用网络和教师进行交流的家长并不多。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成为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沟通具有时效性、双向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应当联合传统沟通形式的情感性,共同服务于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部分家长对参与学校活动态度消极,甚至帮孩子找学校的时候还会问老师你们需不需要家长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告诉教师不要太频繁,没有时间参加。分析其中原因可知,多数家长在与老师交流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意思,不知道如何来实施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时间来实施对孩子的教育。最后由于家长的专业性不及教师,并且没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对进步的定义与教师不一样,所以只有少数家长觉得孩子进步很大,却有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有一点进步甚至没进步。三、“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家校共育问题的解决策略(一)家校共创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制定计划,通过积极沟通,建立小学生活动联系单,严格按照小学生教育督导计划,教师和家长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小学生习惯教育计划,教师和家长形成共育习惯。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引入家庭接纳表,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是非常重要和紧张的。家庭联系表可以确定双方合作沟通的时间,避免因一方不到而带来的不便。家庭联系表就像协调指南一样,它可以联系双方,探讨学生对学校和家庭的态度。实施“双减”政策,并不意味减掉所有课业内容,更不意味降低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矛盾最开始是家长对老师的某些想法、做法有疑惑时,老师没有及时解释清楚造成的。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产生对立。老师家长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是特别必要的事情,平时老师多和家长沟通孩子在校表现,及时了解孩子在家表现,和家长共同协商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在沟通过程中,要对家长一直以来对老师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让家长了解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做得好的家长因得到了老师肯定则会越来越好,而做的不好的家长,会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有点惭愧,以后可能就会好好协助老师。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好家长是捧出来的,老师与家长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成为朋友,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包容。现在很多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无空照顾孩子,孩子一般在家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一起生活,此时的家校沟通只能通过线上家长会、短信、微信、钉钉等不同形式与家长沟通,很难做到面对面交流。对于有些家长很难做到有效沟通,父母在外,爷爷、奶奶在家,思想守旧,加之通讯工具是老年手机,不会用智能手机,加大沟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家校双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才能消除彼此隔阂,达成共识,只有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在班级群里多分享孩子在学校表现,比如孩子参与学校活动(演讲、班级读书分享、运动会精彩瞬间、大课间运动、精彩的跳舞、动听的歌声、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的相关图片视频。我们也可以晒晒班级获奖情况、讲班级建设理念、教育方向让家长信任老师,彼此的信任让家长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信任也是教师更好工作的动力。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性的看待孩子成长。家长和教师都不能只看孩子做事的结果,更多的是关注过程。有方法、有计划的培养孩子独立自觉的学习能力、阅读素养、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切都离不开家校合作。亲子阅读,这也是家长和孩子增进关系、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注重挖掘孩子的兴趣与潜质,不盲从、不攀比。提高亲子陪伴质量,引导孩子加强身体锻炼,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妥善安排孩子课余时间的学习生活。作为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去解决知识上的困难并告诉家长一些帮助孩子真完成认作业的方法。家庭教育要跟上,家长尽好自己的责任,学校教育要有效,老师扮演好自己的的角色,从而达到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二)教师需给予小学生更多激励每个小学生都有其自身长处,并且渴望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在老师极力鼓励的话语中,小学生能够增强自身荣誉感和自信心,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但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往往关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认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将后进生同那些优秀生相比,批评他们的不足和缺点等等。当然,孩子出现了问题,老师应该及时的和家长沟通,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与家长同心合力纠正和教育小学生,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向上的一面,小学生进步的方面同样需要向他们家长说明并予以肯定评价。教师对小学生的肯定和赞扬,不仅使小学生受到鼓舞心情愉悦,同样鼓励了小学生家长,利于老师和家长更好地沟通交流。否则,家长耳中常听到的都是自己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家长会对自己孩子失去信心,同样会对老师失去信任,而信任是家校合作的前提,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对孩子教育的积极性,不再时常和教师联系沟通,造成关系不融洽,不利于小学生成长教育。(三)改进家校平台的内容和形式首先,正确选择内容,进行实效沟通。学校应选择家长较为关注的内容,父母通常比较关注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在小学生学习成长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来发布小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小学的成长过程。在家庭教育领域,需要教师定期转发或者发布一些家长可以学习的良好家庭教育概念和方法。适当的内容可以确保家庭与学校沟通的一致性,并使家校共同教育更加有效。其次,建立一个多维家校协作的交互式平台,让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平台成为小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管理平台,成为父母和老师之间交换信息和相互交流的教育平台,并成为父母监督孩子学习的开放平台,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平台参与学校管理,学校也可以通过平台展示自身教学成果。家长和学校要讨论学期计划和教学目标,明确双方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家长经常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充分利用监护人开放日、监护人辅助教育、监护人志愿者小组等活动,帮助和体验一日班级活动,从而对小学生教学方法有更深的了解。这些沟通交流不是要增加家长的负担,而是要形成合力,小学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与学校合作时,家长可以阅读更多与教育有关的书籍,从而了解更多关于家校合作的知识,让家长才能从教师的角度看到家庭合作的重要性。家长除了阅读专业书籍外,还可以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进行自学。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家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学校合作,使自己更容易与教师沟通,从小学生良好行为教学专业角度了解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校合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在和一些自大刁蛮家长的打交道,首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分析,千万不要和家长大声争吵,耐心地听家长讲完,把家长愤怒的原因搞清楚。接下来,我们就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如何解决问题,这才是上策,等家长的情绪稳定下来,再具体讲解孩子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做到无话可说,把家校矛盾扼杀在摇篮之中REF_Ref22656\r\h[7]。教育,总是充满着种种遗憾。家校合育的重要性,单方面教育的力量很微弱,很难前进,找准合育切入点才能直指孩子的内心深处,进而影响他们。教师应该用专业素养引领家长,带着孩子,走向健康的教育之旅。家校共育的道路,我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可以做。家校共育,我们一直在路上。四、结语小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家校合作能够让家长和老师在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齐头并进,让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健康成长。研究“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能够促进小学生教育改革发展。本文首先从目前小学生教育中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小学生教育家校合作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旨在为小学生教育家校合作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参考文献:朱广荣,余小鸣,王嘉,郭赟,徐想顺,张兵.小学健康教育现状及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09):671-673.岳瑛.基础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