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布展设计的内容与形式_第1页
浅谈博物馆布展设计的内容与形式_第2页
浅谈博物馆布展设计的内容与形式_第3页
浅谈博物馆布展设计的内容与形式_第4页
浅谈博物馆布展设计的内容与形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博物馆布展的内容与形式进入新世纪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博物馆建设事业的新高潮,许多行业都在投入巨资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通过布展向观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机构,因此布展是新馆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推出既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展览,博物馆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作用,新馆的建设才称得上是成功之作。但是,近年来在新馆的布展工程中,面对“以人为本”的观念深人人心,高新技术在布展中的广泛应用,社会评价对博物馆标准的变化和布展社会功能的变革,一些新馆的布展设计并没有很好把握协调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导致一些展馆成为了单纯的博物馆装饰装修项目工程,甚至出现了偏

2、离主题内容的形式设计,以至于不伦不类、误人子弟。正视并处理好博物馆布展的内容与形式,对今后我国博物馆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轻视布展内容的形式设计布展主题和布展内容是关系到博物馆布展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布展的艺术设计、制作和实施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布展主题和内容的需要。这就如同电影制作一样,剧本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素,导演和演员是依据剧本来表现的。但在近年一些博物馆的布展工程中,常常出现轻视内容设计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把内容设计和艺术设计混为一谈。一些博物馆建设单位将原本应由当地博物馆研究人员或委托博物馆专家策划撰写的内容设计任务推给了专门从事布展艺术设计和布展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承

3、接该布展工程,从事艺术设计和布展的公司也只好勉为其难,仅凭甲方提供的文字资料和藏品资料在自己不擅长的内容设计上进行策划设计。其结果是布展在思想深度、科学合理知识普及上必然存在严重缺憾。二、布展内容方案粗糙。策划和撰写一个完美的内容脚本是一件复杂、高难度的工作,它要求策划者不仅要有较高的博物馆学修养,要有宽广的视野和较高的理论涵养,还要研究、熟悉与布展主题和内容有关的各种专业知识。以地方历史文化布展为例,内容策划者首先必须对当地从古到今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中提炼出布展的主题;其次,要对当地收藏的文物标本进行系统的研究、排比和选择,从中挑选出最能表现主题、最具典型性、最有外在表现力的文

4、物;第三,根据布展主题的要求,按逻辑关系、时代顺序和地域方位等拟出布展大纲;第四,在布展大纲的基础上,撰写具体的内容方案,包括各部分,各单元的具体内容,表现主题和内容的1/6展品目录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等。最后,还要经过与布展所涉及的各方面专家以及主持建设的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和完善的过程,止呕才能最终成为一个可以实施的布展策划方案。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博物馆的内容设计工作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内容方案粗糙,水平低下。面对这样的内容方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最优秀的布展艺术设计和制作大师,也难以创造出一个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布展来。三、偏离布展内容的过度形式设计

5、。一些布展设计公司在接到客户方布展内容方案以后,对布展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片面的追求形式设计的新奇独特,没有深刻理解布展内容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文化,往往造成过度形式设计。这种脱离布展内容基础的过度设计严重破坏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休闲场所的本身属性,缺失文化建筑应有的形态。许多国内博物场馆设计的有的像宾馆,有的像商场,缺少文化内涵和场所属性。难怪有人说“不知是看装修,还是看布展”四、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随便博物馆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将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布展手段相结合的博物馆布展新形式,开创了博物馆发展进步的新时代。但是,我们在一些已建成的博物馆中,存在着电子设备过度使用的问题。整个馆内电子

6、设备密集程度高,而且过分强调界面互动,容易造成形式与内容相脱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众对内容理解的浅薄化和展线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很多观众在参观完一些博物馆之后,记住的只是一些游戏项目,这其实违反了了博物馆主持建设单位布展的真实意图。布展的“内容”与“形式”博物馆布展的内容与形式,是布展设计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要处理好这对矛盾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形式”,什么是“内容”。这对内涵看似显而易见的两个概念,不同人在理解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阻碍了布展设计人员对两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为此,有必要首先对布展内容的构成和布展的形式功能进行分析。如何界定博物馆布展“内容”的内涵?内容是反应

7、事物的实质或意义的。布展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呢?布展的实质是展示“文物展品”,而布展的意义是所展示的文物展品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所以,“文物展品”和“主题”属于内容的范畴。而布展中的图片、文字、数据及其它辅助展品作为文物展品的补充,目的是帮助揭示“主题”或“文物展品”的“意义”,因而也是“内容”的组成部分。由此,“内容”的构成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布展的主题。现代博物馆布展设计程序是先确定主题,后组织文物展品,主题是统帅布展的灵魂、精髓和核心;第二个层次是文物、展品及其组合。它们是布展用于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布展与观众交流的主体,这一点也是博2/6物馆区别于其它知识信息传递机

8、构的本质特性。文物、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排列组合关系统一在主题的旗帜下;第三个层次是图片、文字、数据及其它辅助展品。它们是传递信息的辅助载体或信息本身,其内涵与主题相吻合,或者是强化主题。“内容”三个层次的关系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布展主题决定着布展的展品品种、布展体例和形式表现。布展中的所有文物、展品、图片、文字等等,都在主题的支配下有机地存在于一个整体中。主题是使繁杂错综的内容变得规范化。博物馆的布展设计实践证明,只有主题鲜明的布展,才能真正为观众所接受,才能实现博物馆与观众的真性交流,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布展的形式设计者,主题意识淡薄,空间氛围的营造

9、与造型色彩、灯光技术的应用,甚至与既定的主题相去甚远,造成布展内容零乱无序。其最终结果是,面对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文物展品内涵不清的布展,观众不知所云,参观兴趣荡然无存。做为与“内容”相对应的“形式”,在布展中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虽然它不能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但为了研究它对布展成败的影响,可以将其与“内容”暂作隔离,进行独立的“形式”功能分析。在我们讨论“形式”功能之前,首先要明确布展“形式”的内涵。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对于形式,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之分。在博物馆布展中,形式根据其与内容关系的远近也可以分为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内容的结构框架,一些内容设计者把它看成是内容的组

10、成部分,实际上它是布展的一种内在形式,因为,同一布展内容可以从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构造不同的框架,是内容一种表现形式;文物展品的外形和文字说明的陈述方式及文彩也是属于内在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式设计多指外在形式,它包括文物展品的组合,布展环境的营造、色彩和灯光的运用、文字大小和字体的确定等等因素。内在形式对于对于布展来说,其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为了让内容更清楚地表达,更容易地被理解,把内容本质的一面展现出来。而布展的外在形式的功能就要复杂得多,首先,它要在内在形式表达的基础上,从强化主题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文物展品组合关系及其局部环境的设计,进一步揭示文物展品的内涵,对内容进行进一步解读;其次

11、,对图片、数据及文字等辅助内容进行形象化设计,增加其对布展主题的表达效果;第三,合理利用现代声光电及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技术加强文物展品及其组合的信息表达功能;第四,利用艺术手段在展厅营造出布展主题所需要的背景氛围,并为观众创造出与主题相关的,具有审美体验的参观环境,减轻观众的心理疲劳;第五,对布展进行布局,为观众设计出最佳的参观路线和最佳参观视角,减轻观众的生理疲劳;第六,设计其它与布展主题和或参观观众有关的辅助设施。3/6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处理博物馆布展历来强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但近年来形式设计在实践中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何把握协调好博物馆的布展内容与设计形式的关系,如何使博物馆

12、内部设计符合布展客观规律,对整个博物馆的功能作用、社会定位,甚至存在意义都有着及其重要的联系。博物馆布展作为一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也适用于一般艺术规律。在艺术领域,形式并非仅仅是内容的附属品,而且是内容的载体,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首先是艺术形式上的成功。故宫博物院2004年举办的“瑞典藏中国陶瓷展”,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主要不是展品的精美,而是展示方式的新颖和设计思想的奇妙。当然,强调形式的重要性并非意味着形式高于内容,我们也看到一些过于突出形式导致喧宾夺主的失败教训。形式与内容孰重孰轻,还应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面向儿童或学生的布展,或者关于专业性较强的深奥知识的布展,对布展形式的要求

13、就应该更高些,形式的分量和地位也就更突出些。可见,在布展中,内容与形式不是简单的主次问题,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内容与形式不是谁决定谁、谁服从谁,而是共同服务于布展的主题、目的和效果。布展内容是由多层次多角度构成,布展形式同样也是由多层次多角度构成。布展设计过程作为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运动过程,始终是在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中迂回发展的。如果我们对布展主题、布展意图尚不清楚,或者确定的陈列主题不适合馆藏文物的情况,就无法创造出紧贴主题的展品组合,无法创造出深化主题的意境,也无法创造出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内容起决定作用,内容的缺陷决定了形式的缺陷。反之也是如此。当有了明确的陈列主题和意图,

14、有丰富的文物,但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怡当的形式来体现它时,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就表现了出来。往往是同样的展品,经过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布展设计,经过不同的艺术加工,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究竞哪种展品组合最贴近或最能深化主题?哪种光色处理最益于主题的渲染?等等。这些都取决于布展设计人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力。内容又是在和形式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受到改造的。布展大纲中每一标题内容的确定,要求寻找体现这一内容的形式,往往是经过重新调整角度,以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有时在艺术效果设计中,会对布展设计中的展品数量进行适当调整,以求达到更佳的视觉或空间效果;有时形式方面的设计,又会得到来自内容

15、方面的调整,以使形式更富有意蕴和表现力。形式和内容是陈列中的矛与盾,陈列的形式和内容最终所面对的是观众,其关系处理要从观4/6众的角度出发,内容和形式统一在观众因素上。把陈列内容所蕴含的信息完整、清晰、明了地传达给观众,是内容和形式共同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观众对布展的评价已成为衡量布展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任何一种布展,在对内容和形式关系处理上脱离布展所服务的对象观众,都不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更谈不上所谓“精品陈列”了。对于布展设计人员来说,无论是内容设计过程还是形式设计过程,事实上都是对内容和形式关系进行处理的过程,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设计,也没有脱离形式的内容设计。这就是说,布展设计的全过

16、程都是在进行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处理,因此,观众因素也就应该贯穿于陈列设计的始终。形式设计者在进行馆内布展方案设计时,不仅主题要明确,对布展内容内部层次表现关系处理应符合博物馆布展的本质特征,即以文物展品为主要信息载体。进行内容设计时,要确立文物展品本身就是布展内容的思想,而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表达内容的一种内在形式。内容和形式关系处理需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统一在观众因素上,就要求内容和形式要对观众负责,这种负责表现在布展上,就是布展的科学化与艺术化。一个优秀的布展一定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布展的科学化首先要求陈列内容要科学化。科学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布展内容科学化就是要求布展主题要符

17、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展品要能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过程,而不是不具代表性的普通物品,更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根本没有出现过的物品。说明文字要能尊重历史和科学事实,而不能任意臆造,主观论断。从布展主题的拟定、内容构架、展品组合到文字说明的编写都需要用科学的思维去指导,要体现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内容的科学化保证了陈列内容的真实性和有序性。观众只有在这样的陈列中才能获得真正认知上的帮助。其次,布展形式设计也要科学化。形式的科学化要求形式设计人员在组织各种形式元素时,要以相关的科学原理为指导,否则一些能够反应主题的有效形式不仅不能实现,还会对布展的整体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形式

18、设计要实现减轻观众生理和心理疲劳度的功能,就要以人体工程学的科学原理为依据,而不能主观论定。科学解决了内容与形式关系处理的一部分问题,剩下的另一部分问题留给了艺术。科学对于布展的作用很明显,而艺术的作用是什么?尽管人们理解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艺术的目的是利用形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在真实的生活中,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能力,对美丑的鉴别能力却是微弱的。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利用形象思维,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并呈现出来,让人们更清楚,更容易地认识客观世界。结语5/6博物馆布展的“内容”与“形式”在博物馆布展设计中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在正确理解布展的内容构成和形式功能的基础上,以观众为本,把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统一在观众因素上,是现代布展设计的基本原则。用这一原则来指导布展设计实践,就要求内容和形式既要科学化又要艺术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从参观布展中真正获得认知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审美体验。总之,要在正确理解博物馆布展的内容构成和形式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起对布展内容与布展形式之间的本质联系的清楚认识,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形式设计,其过程实质上都是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处理过程。以观众为本,利用观众因素调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把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统一在观众因素上,是现代布展设计的基本原则。用这一原则来指导布展设计实践,就要求内容要科学化,形式要艺术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