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是实现三贴的有效途径_第1页
走转改是实现三贴的有效途径_第2页
走转改是实现三贴的有效途径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转改是实现三贴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真实性原则,打牢新闻的“根本之基”2003年6月,我开始上班。一天早上,我收到了电话“八卦”,据说“花坛附近有一条被殴打的出租车”司机被殴打。跑交警口的记者认为没有报道价值,而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我坚持到了事发现场,经过调查了解,发现提供线索的人说法有误,事实是出租车司机违犯了交通规则,拒不接受交警处理,还对交警出言不逊并推搡交警,在这种情况下交警只好拨打110请求支援。所谓“交警打司机”只是提供线索的人一面之词,而这个提供线索的人又恰恰是司机的朋友。进一步核实情况后我当天即采写了稿件《出租车司机不接受处罚,谎称被交警殴打》,第二天播出后,很多当时在现场群众和听众纷纷打来反馈电话,称赞记者还原了是非,主持了公道,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的褒优戒劣、激浊扬清,弘扬了社会正气。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十多年来,我时时告诫自己,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切不可道听途说、信手拈来,必须坚持到现场、追真相。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坚持真实性原则是思想过硬的核心内容,也是从事新闻事业的“根本之基”。只有打牢这个根基,记者从业之路才能走得顺利、走得坚实、走得辉煌。在新闻实践中,我体会到“走转改”是打牢这个根基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做到勤学、善学。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把勤学、善学当做锤炼思想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记者,多年来,我坚持每天至少写1000字以上的文稿,细读细看10条以上重要新闻,浏览10个以上重要新闻网站,进行10条以上的同城新闻比对,每年都扎扎实实读10本书。坚持“走转改”还要做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形势发展了,但“脚底板下出新闻”永远不会过时。二、坚持不断提高的作风是关键作风过硬要有艰苦磨练的培育过程。“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流传很多,诱惑很多,稍不留心就容易误入歧途、步入陷阱。每一位新闻采编人员都要高度警觉,不做“鼠标记者”、不写“二手新闻”。下基层、接地气,不是热闹“一阵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重在形成机制化和常态化。2009年7月初,为配合省市出台的民生工程建设,合肥市电视台组织策划了一项大的“民生工程专题采访活动”。我积极报名参加。当时已经怀孕3个月,因采访任务重、时间紧,家人和朋友都劝我不要参加了,可我坚持参与了这项活动。负责采访和了解长丰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现状。其中有位散居的五保户叫汪金水,已经60岁了,住在长丰县个旧村,通往他家的道路都是很窄的石子路,车辆根本开不进去。为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我忍着妊娠反应,步行近半个小时,走进老人住的地方。老人拿出存折高兴地告诉我,他的晚年很幸福,因为每年都能拿到国家给的五保供养钱,村干部经常到家里看望送米面油等,他很知足。正因为有了这次面对面的交谈,使我了解到民生工程在基层落实的真实情况。回来后我采写了《散居五保户的幸福生活》一文。因为深入,稿件内容丰满、生动、有说服力。播出后,赢得了市领导的高度赞扬,获得了当年民生工程好新闻一等奖。这次的采访成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打牢作风过硬的根基就必须自觉地在实践中磨练自己。钱学森大师有句座右铭:“严谨、严肃、严格、严密”。大师尚且如此要求,吾辈不仅要“心向往之”,更要“闻而学之”。扎实锤炼作风,我们的人生之路、事业之路,就会渐行渐广、渐行渐高。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为文,讲实话、讲真话,没看到的、没核实的、没调查的坚决不写、不发,讲诚信要“说到做到”,讲自律要“一丝不苟”,这样才不会讲假话、讲虚话、讲雷同的话,做到“目不随人视、耳不随人听、口不随人语、鼻不随人气”。有句格言说得好:“双脚达不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心灵可以达到,人能够走多远,不要问你的双脚,而要问你的志向。”在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打牢作风过硬的根基还要有高标准高境界。境界的高低决定着作风的状况。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始终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对事业要有“爱情”、对工作要有“激情”、对报社要有“感情”。有了这“三情”,人生的境界就会提高。三、让新闻更高层次,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新闻2011年,我曾经采写过一篇稿子叫《如何打好合肥牌》。是从刘铭传等一些合肥有名的人物的品牌被抢注入手,反映了合肥对名人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但是由于采访不扎实,语言比较平凡,缺少事例佐证,缺少专家学者的评述,稿件播发反响平平。所以,我认为作为记者编辑,要立志成为“专家型记者”。记者要打牢能力过硬的根基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切实改进文风,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练好三字经”。可以概括为:“三贴近、三深入、三说话、三要素、三过硬”。做到“三深入”还要学会“三说话”,就是“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坚持“三要素”:一篇新闻作品,要有一个新闻事件、一个精彩典型事例、一个令人难忘的标题。二是要学会善于发现善于思考。2010年5月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在合肥举行,合肥为此建设了很多体育运动场馆,并承诺四体会结束后,所有体育场馆对市民免费开放。然而一年过后,2011年7月,在一次采访中,记者来到当时承担四体会比赛的场所合肥市全民健身训练馆,发现大门紧闭,里面各种健身器械和运动场地全部是厚厚的一层灰。我又去另外3个在四体会期间建的体育馆,发现情况一样。并没有向市民开放。为什么?我敏锐捕捉到这个信息,立即着手进行调查,采访了附近市民,并对这几个体育场馆负责人进行采访。迅速采写出《四体会闭幕、体育馆关门》的新闻稿件,播出后反响很大。合肥市体育局局长第二天对此稿件进行了回应,称将进行清理,尽快开放场地。一个月后合肥市全民健身训练馆首先对市民开放,其他体育馆也陆续开放。此稿获得当年安徽省好新闻一等奖、安徽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现在许多记者被“喂饱了”,不思考了,就像青蛙,在温水里煮,煮到最后也不知道跳出来。会上拿一堆材料,然后再给个通稿,加个“本报讯”,稿子就发掉了,不需要思考。看看新闻界那些优秀作品,哪一篇不是用自己的话在写新闻,同样一个事情讲出的话是自己的,就是因为他思考了。通过对新闻线索和采访后的材料深入思考,研究如何采、如何写,这样的稿子就不会人云亦云,而成为“会思考的新闻”,就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产生共鸣。三是还要会表达、善表达。要把读者不能亲临现场的新闻事实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看得明白、看得懂,这是会表达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就是表达得精彩。不论是语言顺畅、逻辑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