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12碳达峰、碳中和一、单选题1.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B.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储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C.尽量公交出行,少用私家车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D.实现碳中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2.“碳中和”是指化石燃料使用及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与陆海生态系统吸收及其他技术方式固存的碳量之间达到平衡。我国政府宣布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A.增大生态足迹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C.倡导绿色出行 D.增加水电、风电等能源占比3.“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承诺。“碳达峰”是指因化石燃料使用导致的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产业调整等方式,让排出的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碳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碳中和”是指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方式达到的零排放D.相比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善更利于“碳中和”的实现4.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我国将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于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温室气体相对“零排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B.人类在农业上通过增强光照来提高农作物光合速率,会使碳足迹相对减小C.工业生产上的碳足迹增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D.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5.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我国首次在国家尺度上用直接证据证明人类的有效干预能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碳储量B.农业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可以提升土壤的碳储量C.天然防护林工程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D.退耕还林也是提升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措施6.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为人类共同的命运承担起大国责任。碳达峰是指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后一直稳定在峰值以下水平或逐年递减的情形;碳中和是指通过自然的植物光合作用、人工的营造林活动等方式固碳,抵消人为活动产生的碳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的过程B.生态系统中CO2的释放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碳中和的结果是实现CO2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D.植树种草、秸秆还田等都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7.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关于碳循环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稳定阶段植物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B.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D.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8.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而对全世界做出的郑重承诺,体现了大国担当;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下列关于碳循环平衡受破坏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平衡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B.“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碳实现零排放C.相比于自驾,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D.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储存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9.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设计的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科研人员测算了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产力式化肥农药饲料合计氮肥复合肥小麦玉米稻鱼共生278.21116.243.2222.6265.51925.7水稻单作459.01578.551.5002089单位:
(kgCO2·eq/hm2)A.水稻单作系统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均更高,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B.相比水稻单作系统,稻鱼共生系统投入的饲料增加,更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C.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单作系统没有消费者,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D.稻鱼共生系统增强了土壤肥力,其设计体现了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10.碳达峰就是指某一区域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导致碳循环失衡的重要因素B.新能源客车的应用有利于减小碳足迹实现碳中和C.实现碳中和可以减少雾霾、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D.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依然会增加11.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垃圾回收再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生态足迹C.“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释放量D.冬奥会工程建设遵循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保障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12.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体现了全球“碳共同体”中的中国担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碳共同体”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B.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返利用D.低碳生活、使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都有助于实现碳中和13.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确保碳达峰,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关于碳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主要以CO2形式进行B.搭乘公共交通与开私家车相比,可减小生态足迹C.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D.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14.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15.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等)。下列关于碳循环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稳定阶段植物吸收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B.稻田中养鸭为水稻光合作用补充原料应用了能量和碳往返循环特点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D.提高秸秆还田率,增加农田土壤储碳量,可缓解温室效应16.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上“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B.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升高了生态足迹C.“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D.冬奥会工程建设遵循协调、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原理17.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低碳交通、垃圾回收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周末返校选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使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小B.采用二氧化碳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C.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18.“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不是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B.碳循环指CO2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19.发酵制氢技术是我国为早日实现“碳中和”开发的新能源技术之。传统农业中,水稻、小麦的秸秆常被焚烧,既产生浓烟污染环境,又增加了CO2排放,研究团队将秸秆制成发酵液培养某种细菌,进行发酵制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稻、小麦的秸秆中富含纤维素,可为产氢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B.鉴定该细菌是否为纤维素分解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试剂C.底物浓度、温度、pH等是影响发酵产氢量的重要因素D.与传统农业相比,发酵制氢技术既能减少CO2的排放量又能获得新能源20.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零排放”不等于“不排放”,简单来说就是“人为碳排放”≤“人为碳移除”B.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减缓温室效应需要各国配合C.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的排放主要来源之一,这一过程也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二、多选题21.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鱼食昆虫杂草一鱼粪肥田”的方式设计的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科研人员测算了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如下表(单位:kgCO2·eq/hm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生产方式化肥农药饲料合计氮肥复合肥小麦玉米稻鱼共生278.21116.243.2222.6265.51925.7水稻单作459.01578.551.5002089A.稻鱼共生系统中,生产者只有水稻,而鱼属于第二、三营养级B.相比水稻单作系统,稻鱼共生系统投入的饲料增加,更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C.稻鱼共生系统增强了土壤肥力,其设计体现了循环、自生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D.建立稻鱼共生系统在能量流动方面的意义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22.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碳达峰后一段时间内,大气CO2浓度仍可能继续增大B.导致大气中CO2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乱砍滥伐C.为实现碳中和,需要缩小人类的碳足迹D.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23.继2021年全人工合成淀粉之后,我国科学家再获突破,通过电催化将CO2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改造的酿酒酵母合成葡萄糖和油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体系所用的酿酒酵母属于生产者B.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能合成油脂、制造色素、生产药物等C.该体系生产葡萄糖和油脂效率的高低不受温度和pH等影响D.该体系不受季节、地域、气候的影响,还可推进“碳中和”24.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COP15)大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COP26)大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实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彰显大国责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B.植树造林和节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C.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北京“绿色、低碳”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证明实现“碳中和”是可行的25.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国家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达峰”是碳循环调整的结果,使碳释放速率与消耗速率大致相当B.“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碳实现零排放C.“碳达峰”是“碳中和”的结果,这需要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D.限制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实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手段三、综合题26.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叶林及珍稀动植物。生长有樟子松、榛树等多种乔木,另有许多灌木和草本植物,松果和榛子都是松鼠喜爱和贮藏的食物,同时也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浆果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垂直分层的现象,植物垂直分层是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______。(2)松鼠贮藏松果和榛子的行为体现了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3)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为实现该目标,地方政府号召群众大量种植人工松林,在提高当地百姓收入的同时也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原理。但在遭受虫害袭击时,该人工松林受损明显大于天然林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_____。(4)请根据所学生态学知识提出控制人工松林的虫害的两种合理方法_____27.2020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承诺我国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请用图中的数字将碳中和的量的关系构建成数学表达式,即____________。(2)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海洋是重要手,但研究发现深海区的下层几乎没有初级生产量,原因是______。(3)北京冬奥会打造了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奥运会。①冬奥核心区绿化造林成活率达99%以上,设计上有“宣乔则乔,宣灌则灌”理念。涉及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冬奥核心区的绿化造林既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也能供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②严格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若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会沿______逐级积累,最后可能造入人体。(4)请写出两点符合“低碳生活”(低碳消耗、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理念的日常生活习惯:____________。28.为研究外来植物引入对本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研究人员展开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构建多个实验生态系统。系统中添加的外来植物、当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了____________。(2)请在下图中①②处补充文字或相应的生理过程,完善实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__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测定不同实验系统(引入的外来植物比例不同)的部分指标如下图所示。①结果显示,随外来植物所占比例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随着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的引入,输入生态系统的______增加,其沿______流动,进而影响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物量。(4)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即通过某种方式抵消生态系统产生的CO2,实现CO2“零排放”。根据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引入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对“碳中和”的影响:____________。29.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CO2的排放量或减少量。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______。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原因是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统计预测和决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化工综合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中国文化通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4403T454-20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技术指引
- 电力仪表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天然气防火防爆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 化学纤维的绿色抗菌处理技术考核试卷
- 卫生材料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考核试卷
- 建筑拆除现场的工程安全监控与建设协调考核试卷
- 家庭清洁小窍门快速去除咖啡渍考核试卷
- DL-T5142-201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有答案)
- 老年友善医院创建汇报
- 科学素养培育及提升-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消防设施操作员报名工作证明(操作员)
- 市政道路施工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 素描教案之素描基础
- 2024-2030年中国丝苗米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JTJ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