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学视阈下的东北边疆研究_第1页
中国边疆学视阈下的东北边疆研究_第2页
中国边疆学视阈下的东北边疆研究_第3页
中国边疆学视阈下的东北边疆研究_第4页
中国边疆学视阈下的东北边疆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边疆学视阈下的东北边疆研究

一、中国边疆学的构筑苏慎-女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东北边境地区的主要民族。它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一直是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一个重要方面。东北边疆问题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记录。从《尚书》、《山海经》到《史记》、《汉书》直至近代的《清史稿》对中国东北边疆民族与社会历史变迁的记述,为东北边疆问题的研究留下了系统而详实的记录。这些详实的记录既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国家疆域变迁记载的世界之最,也对中国边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中国边疆史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近代。马大正先生《当代中国边疆研究者的历史使命》一文从宏观上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发展的历程,指出:中国的边疆研究渊远源长,但边疆研究的兴盛,则是近代以降的事。鸦片战争之后,曾出现过边疆研究两次高潮。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大炮敲开了闭锁的清帝国大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东北、西北、西南边疆相继出现严重危机。以魏源、何秋涛、夏燮、梁廷楠、曹廷杰等为代表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学者深感大清帝国国运日落,为捍御外侮,巩固边防,发愤潜心于边疆研究。这一研究发展势头至清末而不衰。他们的著作,至今仍不失为警世之作。第二次,是在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一批接受资产阶级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中国学者,痛心于深重的民族危机,希冀通过边疆问题研究,抒发国人之爱国热诚。他们孜孜耕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一时学人辈出,学术团体和刊物如雨后春笋,用群星灿烂形容此时研究发展盛况,并不为过。可见,中国边疆学的萌芽与诞生,实与中国边疆地区的治理以及边疆出现的危机和挑战相联系,并伴随中国边疆问题的日益深化与复杂化而相应得到发展。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并持续到现在,其原因在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其重要标志是中国边疆研究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了以往仅仅研究近代边界问题的狭窄范围,开始形成了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列为研究重点的研究格局,促成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大发展;二是突破了史地研究的范围,把中国边疆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贴近现实、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如“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和“新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项目”的实施,大量期刊发表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这一学科的学术著作相继出版。特别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的期刊、丛书、丛刊成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园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思想的成果。但只局限于“史地”研究不能使学科得到发展,不能满足我国边疆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之,中国边疆学的构筑也就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而逐渐成为了学界的一大热点。邢玉林《中国边疆学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比较全面地的论述了“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前提或基础”、“中国边疆学的社会功能”、“繁荣中国边疆学研究的途径”;马大正的《关于构筑中国边疆学的断想》(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方铁的《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都为中国边疆学的构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既是我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深化和创新,更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研究发展的必然。二、肃慎-女真族系历史沿革与分布地域研究肃慎-女真族系中的靺鞨人建立了被誉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政权。《新唐书·渤海传》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方圆五千里”,囊括了今我国东北地方大部和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南部以及朝鲜半岛的东北部。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北部疆域,据《金史·地理志》载:“金之壤地封疆,……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东极兀的改、吉里迷诸野人之境”即北边到达了今天俄罗斯的斯塔诺夫山脉(清代称外兴安岭),东北部到达黑龙江下游地区及库页岛;吉里迷即清代的费雅喀,今俄罗斯称尼夫赫人。明代奴儿干都司属下的上百个女真卫所分布在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清朝再次统一了全中国,平定了内部叛乱,抵御了外来侵略,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并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广阔疆域。这一切都使得该族系的演变和发展在中国疆域形成史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又因其发祥地涉及到今中、朝、俄三国的交界地带,故伴随着东北亚区域政治格局的演变,对该族系历史发展轨迹和活动规律的研究历来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中国边疆学是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问题的学科。肃慎-女真族系历史沿革与分布地域研究(以下简称肃慎-女真族系研究)是东北边疆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中国边疆学研究中的关注。肃慎-女真族系研究资料是东北边疆问题研究的基本资料。除《二十四史》四夷传、明清实录资料、李朝实录中女真资料、金石碑刻、野史、文人笔记杂记等资料之外,还包括极其丰富的明清档案文献,尤其是其中的满文档案以及17世纪以来的大量俄文档案和民族调查报告、民族学著述。此外,还有日本、朝鲜方面的文献,中外考古发掘资料,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各地千座聚落遗址和祭坛的发现以及黑龙江中游两岸地带的波尔采-蜿蜒河考古资料的大量发现,为挹娄人文化遗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实物资料。至于渤海考古资料在中、朝、俄国境内的大量发现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我国谭英杰等人的《黑龙江区域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六顶山和渤海镇》、魏存成的《渤海考古》,俄罗斯沙夫库诺夫的《渤海及其在滨海地区的文化遗存》、杰列维扬科的《黑龙江沿岸的部落》,朝鲜张国钟的《渤海国与靺鞨族》、韩国宋基豪的《渤海政治史研究》、韩圭哲的《渤海史的综合考察》之类的代表性著作。如此等等足以表明,仅就古今以来肃慎-女真族系研究资料的丰富性而言,在全国边疆民族资料文库中的地位不容低估,无疑是中国边疆学史料的重要源泉和基础之一。马大正先生在《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指出“东北边疆历史问题的研究,和我国其他边疆地区一样,也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成就斐然,使之成为了我国边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肃慎-女真族系的历史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王承礼著《中国东北的渤海国与东北亚》、魏国忠等著《渤海国史》以及孙玉良编《渤海史料全编》;孙进已等著的《女真史》、张博泉《女真史研究》,彭勃《满族》、刘小萌《满族的社会与生活》、秋浦主编《萨满教研究》、乌丙安《神秘的萨满世界:中国原始文化根基》,赵阿平著《满语语言文化内涵探析》,张志立编《中国北方八省市考古论著汇编》、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七星河-三江平原古代遗址调查与勘测报告》。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为中国边疆学的构建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学术支持,也使得肃慎—女真族系的研究具有了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中国边疆学是一门综合、交叉的边缘学科。肃慎-女真族系各族从远古至近代均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和东北亚区域舞台上的重要一员。运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和唯物辩证的观点,同时采用过程研究与比较研究以及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手段,从远古至近代通观其民族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与横向的对比研究,将为中国边疆学的构建提供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的借鉴。三、移民实边的兵民一体东北边疆研究对中国边疆研究既有学术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纵观历史,边疆与内地唇齿相依,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始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探索客观规律,寻求安边固本大计,无疑是中国边疆学研究的重要使命。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重内轻外”和“守内虚外”,不仅导致了边疆地区的贫穷落后和发展迟缓,而且也造成了沿边地带的的荒凉和空虚,客观上为外国势力的渗透、蚕食和侵占提供了可乘之机。如1858年瑷珲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100万平方公里土地拱手让给沙俄,其原因虽多,但边境地带的空旷人稀、几乎没有防务,显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当初我国的沿边地带不是地旷人稀和防务空虚,绝不至于导致如此。这方面的惨痛教训极深刻。唯其如此,当19世纪中期中俄两国划江而治后到80年代末,沿黑龙江一带的赫哲26座村屯中除4屯已无人居住外,在其余的22屯中也总共只有260户边民。因而,爱国官员吴大澂奏请移民实边来达到安边固本的目的。他从赫哲边民中挑选了400“精壮”编为“披甲”、每100名设1佐领共设4佐领,并指令被编入“披甲”的赫哲人平时渔猎谋生,遇江防紧要,随时调遣,守备防务。这种灵活的移民实边和兵民合一的“披甲”制度实为结合边疆民族地域特色的一个安边守土的重要举措。此外,清代管理黑龙江地区的重要行政机构三姓副都统衙门还曾多次组织赫哲、恰克拉等民众参与剿匪活动,如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初十,为搜捕、肃清桦皮、太平二沟等处山场贼匪,拨调音达木、黑河口二哨卡赫哲人各25名,配齐枪械马匹前往二沟巡守。光绪元年(1875)八月二十日,三姓副都统胜安、承庆率赫哲人20名在莲花泡一带“围剿,击毙贼匪4人,生擒受伤贼首孟瓜达子,其余土匪败散。充分发挥赫哲族等渔猎民族骁勇善战优势,维护和稳定边境地区的一个典型事例。2.是推进东北边疆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形式从历史上看,肃慎-女真族系诸族悠久的历史从未中断、绵延至今,与中原地区世世代代保持着密切接触,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相互离不开。友好和睦民族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东北边疆地区长久稳定和谐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有利于促进中华各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和巩固。肃慎族系诸族发展历史,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稳定密切相联系,也体现了中国固本安边、长治久安的历史经验。3.达乌苏里地区的财务卫生事件东北边疆地区有中俄两国3000公里边界线,集结着肃慎—女真族系的后裔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的世居民族。17世纪中期,当沙俄匪帮越过乌拉尔山、闯入他们的家园时,肃慎-女真族系各族人民进行了英勇卓绝地保家卫国的正义斗争。顺治七年(1650),哈巴罗夫率哥萨克匪帮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沿岸,闯入赫哲人村落,建造了过冬营地“阿枪斯克”堡后不久;顺治九年(1652),赫哲、达斡尔、鄂温克各族边民就配合宁古塔章京海色率领之清军,向哈巴罗夫匪帮冬营“阿枪斯克”发动攻击,毙敌10人,击伤76人,迫使哈巴罗夫匪帮离开阿枪斯堡。19世纪中期,《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割让到俄国境内的赫哲人眷念祖国、痛恨沙俄,曾纷纷南迁,使回归到我国境内的赫哲人数大增。咸丰十年(1860)四月,自黑河口以下至阔吞奇哈达,扎拉西眷属共移来30户,男妇子女269名并牲畜船只,均被安置于松花江上游南岸居住。甚至于到了19世纪80年代,居住在乌苏里江以东的赫哲族,仍每家每户逐年向清政府纳貂皮。达斡尔人南迁嫩江流域以后,仍多次深入雅克萨等地,为清军侦察敌情,捕捉舌头。康熙二十二年(1683)七月,索伦总管博克在奉旨侦查途中俘虏罗刹30余名,并将其中5人送至京师。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月二十八日,达斡尔副头目倍勒尔前往雅克萨城北侦查。三月五日,倍勒尔等生擒罗刹7人而归,并刺探到“雅克萨城垣庐舍如故……,城内设立重木,中实以土,大兵至额苏里,即遣人各处求援”等情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皇帝亲下圣旨:“倍勒尔等直抵雅克萨,探其情形,生擒罗刹,可嘉,所司如例褒奖。”康熙二十五年(1686),达斡尔官兵约500名赴额苏里等处屯田,为清军生产粮食,提供后勤保障。雅克萨之战爆发以后,屯田之达斡尔官兵参加了收复失地之战斗。鄂温克各氏族也强烈拒绝向沙俄侵略者缴纳毛皮,并包围了沙俄匪徒所盘踞的要地尼布楚,从匪徒手中夺回240匹马,平毁了匪徒种植的庄田。在清廷抗击沙俄的斗争中,鄂温克部队参加了呼玛尔河口之战斗。在收复雅克萨之役中,鄂温克人成为军需供应及驿站运输队伍的重要成员,当时清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