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居丧毁卒考论_第1页
魏晋南北朝居丧毁卒考论_第2页
魏晋南北朝居丧毁卒考论_第3页
魏晋南北朝居丧毁卒考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南北朝居丧毁卒考论

死亡是死者的亲属和相关人员在服丧过程中表现出各种遗骸。父母的去世也被称为“丁友”和“丁梁”。学术界对魏晋南北朝居丧现象研究的成果并不多一、现代居丧之制由于居丧是孝道的表现途径,也是国家礼法的约束内容,故而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官僚,其居丧行为往往受到国家的干预。学界也有人把居丧称为“守丧”根据《礼记》等儒家经典,服丧的不同等级有相应的居丧标准,这种标准大致体现在容体、声音、言语、饮食、衣服、居处等几个方面。总的原则是,服丧关系越近,对死者哀戚的要求就越严格,容体的哀毁越重,声音和言语越悲,居处越陋,饮食越粗。从居丧的过程来看,愈往后其哀悼程度愈轻,饮食、衣服和居处的条件也越来越改善。除了这些外在的要求外,还有服丧期内夫妻不能同房,不许婚嫁,有官职者必须解官居丧,禁止居丧求仕等诸种内在规定。居丧之制在先秦时期并没有得到普遍推行,两汉也是如此。赵翼指出:两汉“无服丧定例”,大臣为父母守丧,“行不行听人自便”根据正史记载中与居丧有关的常用词句和居丧结果,可以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丧中的守礼及伤身程度由轻至重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居丧有礼”,通过“居丧过礼”、“居丧合礼”、“居丧以孝称”等类似词语体现;第二个层次是“居丧哀毁”,关键句为“哀毁骨立”、“几至灭性”、“殆不胜丧”等。第三个层次是居丧致病、残,如陈朝张昭和弟弟张乾前后为父母居丧长达十年,“兄弟并因毁成疾,昭失一眼,乾亦中冷苦癖,年并未五十终于家,子胤俱绝”二、从居丧毁卒看社会根据对正史文献相关记载的统计,魏晋南北朝哀毁而卒的典型人物共47人。其中包括:三国时期有东吴的顾悌和曹魏初年的李信;东晋有徐邈;南朝刘宋有阮长之、张敷、徐雄、羊崇、余齐民;南齐有杜栖、江柔之、到撝、萧睿明、羊缉之女佩任、剡县八岁小儿;梁朝有沈崇傃、谢蔺、范灵瑜、刘霁、刘孺、褚翔、荀匠、江紑、褚修、刘昙净、徐伯阳、贺革;陈朝有陆琼、鲁悉达、谢贞、王知玄;北魏有史映周妻耿氏、元晞、李伯贵、李氏、河东姚氏女、宋世景、房景伯;东魏北齐有崔勉、李士谦姊、陆卬;西魏北周有孙神妻陈氏、裴祥、宇文广、秦荣先、田翼夫妻;隋初开皇中则有皮宿达。清人徐乾学对汉唐时期的不胜丧现象进行了统计,所举居丧毁卒事例大多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有不少遗漏,并误把东汉桓麟居母丧毁卒事例系于《汉书》除了居丧期间毁卒的人外,还有在居丧期满后毁卒的。如刘宋河南孝廉秦绵,“遭母丧,送葬不忍复还,乡人为作茅庵,仍止其中。若遇有米则食粥,无米食菜而已。哀号之声,行者为之潸泪。服讫犹不还家,遇疾不疗,卒”从居丧毁卒的事例中,我们从中能看出以下三个特点。其一,从居丧毁卒的酷烈程度来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如南齐杜栖居父忧,“水浆不入口七日,晨夕不罢哭,不食盐菜……朔望节岁,绝而复续,吐血数升……至祥禫,暮梦见其父,恸哭而绝”其二,从居丧毁卒者的身份来看,生前大多数为名士、平民百姓、下层官吏,还有少数人地位较高。顾悌、徐邈、李信、杜栖等为名士;史映周妻耿氏、河东姚氏女、孙神妻陈氏、秦荣先、田翼夫妻等都是普通百姓;也有一些中下级官吏,如沈崇傃(永宁令)、裴祥(长安令),一些人正是由于居丧突出才得以仕进,如谢蔺丁父忧毁瘠骨立,“服阕后,吏部尚书萧子显表其至行,擢为王府法曹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参军”其三,从南北朝相对比的角度来看,南朝的哀毁之风盛于北朝,也超过此前的魏晋时期。由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毁卒事例绝大多数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在正史所载居丧毁卒的47人中,南朝占27人,尤以梁朝最多,达12人,北朝17人。南朝尤以梁朝的居丧风气最盛,无论从毁卒的人数还是毁卒者的身份地位之高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北朝的居丧毁卒事例是从北魏孝文帝去世前后开始的,并以宣武帝、孝明帝时期为最多,表明北魏孝文帝进行丧礼改革和推行孝道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居丧毁卒者的性别来看,男性之外,其中还有6位是女性。北朝5位,南朝1位。这应该是北朝妇女地位较高的一个反映,也表明北朝的汉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文化正统地位逐渐强化。三、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动机是投降和毁灭(一)对规范整合的态度统治者对居丧行孝的行为大加鼓励和旌表,以南北朝最为突出。刘宋元嘉、大明年间,贾恩、郭世道、余齐民因居丧都受到朝廷的表彰。南齐也重视对居丧行孝者进行奖励,以厉风俗。柳世隆丁母忧时,萧道成践阼,起为使持节、都督南豫司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进爵为公。世隆居丧过礼,齐高帝萧道成称赞他为“世珍国宝”,褚渊也主张对世隆“加荣增宠”,“厉俗敦风”北魏朝廷对许多居丧的孝子进行表彰,杨引、宋世景、李显达、张升、仓跋、王崇、郭文恭、王续生等人都被旌表门闾,甚至被免除徭役南朝统治者如宋、南齐、陈朝的皇帝和宗室在居丧方面不值一提,南齐东昏侯的居丧违礼更是典型。但他们都对下层社会的居丧典型大力表彰,旌表门闾或表闾其墓。有学者认为,“就朝廷对守丧的态度与政策而言,北朝倾向于积极扶持而南朝倾向于多方限制,北朝鼓励守丧而南朝赞成夺服”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人在居丧过程中甚至受到了皇帝的关注。如东吴顾悌居丧时,孙权为他作布衣一袭,并强令顾悌释服。梁朝沈崇傃由于居丧,“郡县举其至孝。高祖闻,即遣中书舍人慰勉之”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朝廷鼓励居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项:其一,旌表门闾、改闾里之名、崇其名号,进行精神褒扬;其二,提拔做官和免除徭役,进行物质鼓励;其三,亲往探视,遣人慰勉,进行心理感召。另外,朝廷还有对居丧孝子的上报制度,根据情况给予各种奖励。(二)北周武帝以礼代帝为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中尽管很少有人践行三年丧礼,居丧违礼者也大有人在,但其中也不乏居丧合乎礼仪的皇帝,以西晋武帝、南朝梁武帝、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为代表。晋武帝居父亲司马昭丧,依照旧礼既葬除服后,仍“深衣素冠,降席撤膳,哀敬如丧者”,并且“遂礼终而后复吉”(三)官员居丧行为具有政治性的要求,是相对于海悼念死者,慎终追远是居丧的原始动力,是孝道的重要体现。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丧已经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个人的居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干预和强制推行,从而表现出全面制度化、法律化的倾向。居丧的政治色彩一方面表现在国家明令鼓励大臣居丧,对居丧者以种种鼓励。鼓励大臣终三年丧是从西晋武帝开始的。晋武帝除自己亲行三年丧礼外,还循序渐进,提倡大臣终三年之丧。泰始元年(265年)冬十二月,晋武帝下诏曰:“诸将吏遭三年丧者,遣宁终丧,百姓复其徭役。”两年后的泰始三年三月再次下令:“初令二千石得终三年丧。”同年十月对士卒的遭丧也作出规定,“听士卒遭父母丧者,非在疆场,皆得奔赴”(四)段来管理士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家风,利用一切手段来标榜自己,其中居丧之礼便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如北齐崔“一门婚嫁,皆是衣冠之美,吉凶仪范,为当时所称”(五)魏晋社会中的儒道思想的变化根据儒家理论,孝道主要表现在对死者生前的孝养和死后的居丧祭祀等方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更加看重身后的居丧而不是生前的孝养。从文化上看,居丧毁卒与儒家理论及人们的孝道观念的变化有关,有学者认为,在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在礼制中的地位大为提升,逐渐成为体现孝道最重要的因素。故而这一时期出现数量众多的以死伤生、因丧废事乃至绝嗣等现象,并能够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与赞扬当然,居丧毁卒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是朝廷的提倡和鼓励的结果,也同个人的思想观念、利益追求乃至居丧者的健康状况有关。健康状况方面,如果居丧者本身就患有疾病,加之居丧过程中的恶劣生活条件的摧残,往往会直接导致死亡的后果。四、对居丧行孝的思想控制居丧毁卒情况是国家思想控制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有关汉代正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居丧毁卒的记载只有一处。东汉桓麟居母丧,“不胜丧,未祥而卒”总的看来,魏晋南北朝的居丧制度是日趋严格的,毁卒是居丧的极端表现。西晋以来直到南北朝的统治者都奉行孝治天下的策略,并利用居丧的典型来弘扬孝道,对臣民加强思想控制。儒家经典主张哀毁有度,毁不灭性,但对于哀毁而卒的人却大力旌表。因此,极端化的居丧哀毁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大的消极意义,统治者所宣扬的封建愚孝思想毒害了不少恪守礼法的人。前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丧毁卒的近五十人中,有一些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记载,如刘宋剡县八岁小儿、北魏李叔胤之女、河东姚氏女等。此外还有不少人因居丧致病、致残,并且大多受到朝廷的表彰,他们充当了朝廷进行思想控制的牺牲品。在以孝治国的理论下,统治者往往把居丧哀毁作为行孝的一个重要标准,并推荐一些出身贫寒的孝子做官。梁武帝时期有“纯孝之举”,庾沙弥居母忧哀毁,后应纯孝之举被梁武帝召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