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蛇》_第1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蛇》_第2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蛇》_第3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蛇》_第4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戚氏晚秋天宋·柳永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①,飞云暗淡夕阳间。当时宋玉②悲戚,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③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④至更阑。长天净,绛河⑤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⑥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常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⑦移,稍觉清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简介】

《戚氏》,词牌名。是柳永自创的新调之一,共三片,长达二百一十二字,为宋词中仅次于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240字)的最长的慢词。平韵。【注解】

①江关:江河关山。②宋玉:战国楚人,辞赋家。有人说是屈原弟子。其作品流传至今有六篇。又疑为后人假托之作。③蛩(qióng):蟋蟀。④悄悄:这里形容心忧的样子。出自《诗经·日出》。⑤绛河:即银河。⑥绮陌:本指繁华的街道或风景美丽的郊外道路,这里指花街柳巷。⑦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上的箭形指示泛标,刻节纹,随水浮沉以计时。这里借指光阴。【故事】

这首词,柳永描述驿馆的旅思。从傍晚、深夜一直写到翌日破晓,以时间为线索,抒写了行设羁旅的凄清愁苦。晚秋时节,一会儿,潇潇细雨洒落在庭轩之中。菊花萧疏,梧桐叶落,惹动了残烟飘飘,多么凄凉。远望江河关山,飘飞的云朵,暗淡无光,夕阳却安闲地照射着大地。当年宋玉,就是在这种情景下,发出了悲秋的哀叹,对此咏唱道:“飘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道路多么遥远,行人悲凉凄楚,无心去听陇头道旁潺潺的流水。蝉儿正在树上吟唱落叶飘飘,蟋蟀在蓑草中哀哀长鸣,它们相互呼应,喧闹而又悲切。一个人孤处客舍,真正是度日如年。风渐渐冷了,露也变成了霜,我一直愁闷地挨到更深夜静。长天如水洗般洁净,银河也清澈见底,一轮皓月美如婵娟。思绪缠绵,这样美的长夜,我怎么忍受得住对故乡的思念?屈指暗想从前,名未立,禄未得,却在花街柳巷,混了一年又一年。在汴京城时,风光多么美好!当时年少,晚上饮宴,早晨欢聚,天天不闲。况且还有狂放的朋友,古怪的伴侣作陪,相遇放歌笑谈,对酒竟留连不返。别后时光迅流如梭,归游好像梦境,轻烟流水般过去了很遥远,想到功名地位,时常把我萦绊,使我憔悴不堪。追忆这些往事,徒然地惨苦了我的容颜。时间不断推移,稍觉有些微寒意,渐渐有点呜咽。画角悠悠叫了几声,零零落落,天快亮了。面对着闲闲的窗畔,吹熄灯火,等待天亮,只身独影相抱,仍然不能入眠啊!(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摘编自叶朗《说意境》)5.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

B项,强加因果,“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不是“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导致的。【答案】

B1.反复诵读,理解诗的内容。2.理解诗所抒发的感情和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2.走近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1921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23年参加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等人在北京成立沉钟社。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后在哈尔滨第一中学、北京孔德学校任教。1930年赴德国攻读文学与哲学,1936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1939年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1941年创作了27首十四行诗,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十四行集》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196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任所长,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已出版《冯至诗选》。冯至对新诗的贡献之一,是他的叙事诗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历来缺乏叙事传统,这种背景下,冯至的尝试就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追求。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几首叙事诗,如《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但总体上看,冯至早期创作仍以抒情诗为主,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3.了解背景《蛇》是冯至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抒情诗。古往今来,抒发寂寞之感是诗歌的恒久主题。正如专家所论:“《蛇》所表现的也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然而写得那样不落俗套,那样有色彩。不应该把这首诗的长处仅仅归结为构思的巧妙,而是由于作者青年时期对于‘寂寞’有深切的感受,因而就得到了一个奇异的比喻:它‘静静地没有言语’,像一条蛇。整首诗就是从这样一个想象展开的。”(何其芳《诗歌欣赏》)1.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由于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了可以充分暗示自己心灵世界的恰切的喻物,这里的“蛇”是诗人采用“远取譬”的手法为单恋的寂寞寻找到的“客观对应物”,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这“蛇”并非“蛇”,而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可以想见,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涵、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因此,“蛇”这一形象喻体不仅被诗人赋予美好的感情,而且它始终成为诗人进行艺术构思和想象的触发物。诗人的感觉和想象是美好的,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的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内向的、沉思型的美。2.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什么特点?“蛇蝎之心”这句成语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蛇痛恨、鄙夷的态度。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一条通灵的寂寞之蛇。它带给读者的是柔情、爱、美。《蛇》在艺术上的特点,既有中国古典诗歌那种优美的意境,又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象征派诗歌的一些东西,使这首爱情诗饱含着象征性。在格律形式方面,这首诗注重语言的整饬和内在的音节美,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而又舒卷自如,流动着一种柔缓的旋律。每节四行,二、四行押脚韵,各行字数大体相近。另一个特点是感受的深挚和比喻的新颖贴切。象征主义诗人主张摈弃自然主义注重外在描写的方法,要求通过具体物象来感知或喻示抽象观念,并把表达内心作为“最高真实”来追求。这首诗曲折地表现诗人对姑娘思念时异乎寻常的特殊心理。诗人的思念之情被久久地缠绕着,但他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静静地没有言语”“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的“蛇”来揭示自己的某种经验。其寂寞而又热烈向往的情感体验正是在冷与热、静与动、梦境与现实的交汇之中细细地表现出来,诗的最后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作比,是诗人审美感觉的快意和喜悦的些许透视。神机妙算【释义】灵巧的心机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比喻计谋高明。【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统一全国。刘备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不能与曹操硬拼,于是派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共同对付曹操。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是位名将,但他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总想借机把他除掉。诸葛亮内心早已知道周瑜的心思,可是为了顾全大局,只好与周瑜一起共事。有一次,诸葛亮接受了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到时交不出十万支箭,就要被斩首。周瑜暗暗高兴,料定诸葛亮必定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到时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他除掉。他还暗中吩咐造箭军匠故意拖延时间,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所需要的材料。但是,诸葛亮胸有成竹,早已算计好了。他私下向大将鲁肃要了二十只快船,每只船上配置三十名士兵;船上都用青布做帐幕,每只船上扎放了一千多个草人。两天过去了,诸葛亮却没有一点准备,周瑜认为这次诸葛亮必死无疑。不料到了第三天凌晨,诸葛亮趁江面上笼罩着大雾,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他和鲁肃一面在船中饮酒,一面命令士兵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攻打曹军的样子。曹操听到江面上鼓声、呐喊声大作,以为敌军一定是趁大雾前来袭取水寨,慌忙命令曹军不要出击,奋力用箭射向对方。霎时间,曹操水陆两军一万多弓箭手一齐朝江中射箭。天快亮了,等到太阳初升云开雾散之后,诸葛亮下令各船迅速驶回。这时,二十只船的草人身上已挂满了箭。远远超过了十万支。他又让各船士兵齐声高喊“谢丞相赠箭”。等曹操明白真相时,诸葛亮的草船已经驶出了二十多里,无法追赶,曹操后悔不已。鲁肃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以后,周瑜大吃一惊,感慨万分地叹道:“诸葛亮灵巧的心思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我不如他。”比喻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答案】

D(yūn/yùn;mí/mǐ;chái/jī;qǐ/jī;A.jiàn;zhí/zhē;jùn;bì;B.xiān,xiù;dàng;yīng;C.sǒng;mó/mú;tuò,zhuó)【答案】

D(池中物:比喻凡庸渺小,拘限狭隘,无所作为的人。A.染指: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不合语境。B.三人成虎:现在人们用它比喻一句谣言,或一件虚假事物,说的人一多,就能使人认假为真,不是“团结力量大”的意思。C.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谷底到巅峰的“跨越”,高企的房价让购房者觉得住房梦越来越遥不可及。显然,中央高层也将意识到这些,并果断采取了调控措施。B.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坚持到底,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毅力,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清晰的目标。C.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30年内减少2亿多,成为全球最早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发展中国家。D.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这一问题随着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二号墓地的考古挖掘最终得以解开,专家的主要依据是一块珍贵的石碑。【答案】

C(A.“将意识到……采取了”不合逻辑。B.句式杂糅,去掉“因为”,D.“这一问题……得以解开”主谓搭配不当,将“问题”改为“谜团”。)4.本诗是一首情诗,诗中之“乡思”即“相思”之谐音。下列叙述最符合本诗主旨的一项是(

)A.描写双方热恋之爱情B.描写双方相互之关怀C.描写一己暗恋之情思D.描写一己绝望之悲哀【答案】

C5.诗人在诗中借长蛇衔来“你”的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你”的心情。下列四则流行歌词中,若仅就文意来看,最接近诗人此种心情的一项是(

)A.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B.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C.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D.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会再是你,不愿再承受,要把你忘记。【答案】

C阅读诗歌《蛇》,回答6~8题。6.诗歌第二节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采用了比喻和谐音的手法。诗人使用了隐喻,将“浓郁的乌丝”比喻为“茂密的草原”。对于自己爱恋的姑娘的容貌,诗中没做具体的描绘,只提到她有着像“茂密的草原”一样的“浓郁的乌丝”,是“蛇”的故乡,是“蛇”渴望归属的乐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