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简介_第1页
拔罐疗法简介_第2页
拔罐疗法简介_第3页
拔罐疗法简介_第4页
拔罐疗法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拔罐疗法简介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操作简便、经济、病人无痛苦,而且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古称“角法”(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又称吸筒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概述

特点: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器具价廉、疗效迅速、使用安全、易于掌握、治病保健范围广,便于推广应用。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医家至少在公元前六~二世纪,已经采用拔罐这一治疗方法。

晋唐时期

东晋人葛洪,在其所撰的《肘后备急方》特别告诫要慎重地选择适应症候,书中强调:“痈疽、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

宋金元时期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在操作上,则进一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明代

拔罐法已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于吸拔脓血,治疗痈肿。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其次拔罐方法,有较大进步,出现目前仍颇为常用的投火法;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开始应用于多种病症

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对民间疗法进行了广泛的发掘、整理、研究。随着针灸、经络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拔罐疗法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得以继承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拔罐疗法,特别是真空抽吸拔罐法,配合不同规格的透明塑料罐,适应各种不同部位,罐内皮肤反应明显可见,即可留罐,也可走罐,方便耐用,更有利于家庭保健和推广普及。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和保健爱好者的高度赞赏和评价。

总之,拔罐疗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不断完善,已发展为中医辩证,循经选穴的配方的有效治疗手段,中医不再只有针、灸、药、按摩等方法的辅助手段。拔罐疗法将会不断被人们认识和发展,以其简、便、廉、验、速、无副作用等优点,成为单独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拔罐作用平衡阴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调和脏腑拔罐疗法可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协助诊断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祛除病邪拔罐疗法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双向调节在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现代医学对拔罐疗法的认识

机械刺激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这种刺激,可以被皮肤、血管感受器捕获,经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反射性的调节兴奋和抑制,这种双向调节的功能,使整个神经系统趋于平衡。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当轻而缓的拔罐可使神经受到抑制;当强而急的拔罐则可使神经兴奋。负压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