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平天国田亩制度》的版本、内容与版本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田亩制度是一个革命计划,旨在彻底否定封建土地的所有权。他制定了“不剥削、不压迫、人平等”的“农民土地所有权”。它在当时虽然是空想的,不可能实现的,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与革命愿望,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农民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这些长期公认的结论,有重新认识之必要。本文拟提出几点浅见,向学术界的前辈们请教。《天麻田槲书》平均主义是农民的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在农民战争史上,平均主义的口号、制度,在农民战争的前期得到人民的拥护,曾经鼓舞当时人民的斗志,连剥削阶级的文人也无法否认,以致给我们保留了宝贵的资料。例如:王小波提出“均贫富”,“贫者由是附之者众”,“贫者附之者益众”(《隆平集》卷20、《渑水燕谈录》卷8等);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小民无知者翕然从之”(《三朝北盟会编》卷137);金田起义前后,太平军内部实行圣库制度,“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Ⅵ册,第870页)。太平天国其他有些政策措施,得到人民拥护,有关资料更多。太平天国离我们时间很近,史料汗牛充栋,关于群众拥护太平天国的记载多不胜举。如果《天朝田亩制度》真的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利益和要求,曾经极大地鼓舞他们的斗志,“把太平天国革命推向高潮”,那么,关于群众拥护《天朝田亩制度》的资料,应该很多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如山如海的太平天国史料中,还没有发现一条关于群众拥护《天朝田亩制度》的记载,上引赞语纯属主观推想。《天朝田亩制度》要能极大地鼓舞当时人民的革命精神,首先应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据现有资料看来,它未曾在群众中流传,在群众中毫无影响。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一书中说:“凡贼中伪书首一章必载诸书名目,末一条即系伪《天朝田亩制度》,应编入‘贼粮’门内。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Ⅲ册,第260页)他开列太平天国印书名目时,在《天朝田亩制度》下面加注曰:“此书贼中似未梓行,迄未俘获。”(同上书,第太平天国始终重视宣传工作,其印书和文件大量而又及时发行,在群众中广为传布。如果《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太平天国领导人为什么不把它大量印刷,广为宣传,以争取民心呢?我认为,《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没有大量发行,是吸取了《待百姓条例》的痛苦教训的。清顺天府府丞张锡庚奏折说:“逆匪所刻妖书、逆示颇多,……内有待百姓一条例,诡称不要钱漕。但百姓之田,终年所得粒米,全行归天王收去,每年每大口给米一石,小口减半,以作养身。……铺店本利,亦归于天王,不许百姓使用,……间有长发贼传人齐集,谓之讲道,即仿佛此等言语。”(《太平天国》第Ⅶ册,第152页)有个署名为“上元锋镝余生”的地主分子,在其《金陵述略》里也有类似记载,不过他称这告示为《传百姓条例》。他也说,太平军除印告示外,还曾“传人齐集,设坛讲道,令人静听,亦即仿佛此等言语。”(金毓黻等编《太平天国史料》,开明书店1950年版,第505页)《贼情汇纂》记太平军1853年收复上游,于安徽等地“设立乡官之后”,也曾“出示曰:‘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以为口食而已。此示一出,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已无人理,究不能行,遂下科派之令。”(《太平天国》第Ⅲ册,第275页)可知此种告示还曾在农村散发。张锡庚奏折和《金陵述略》记的“天王”,《贼情汇纂》作“天父”,根据上帝教教义和太平天国文书体例,当为“天父”。但“天父”不过是“天王”的假托之词,故佚名的《金陵被难记》关于《百姓条例》的记载,也写作“天王”。《金陵被难记》作者自云“困城中,月有五日始脱难”(《太平天国》第Ⅳ册,第750页)。可知太平军进京的第一个月就已出示《待百姓条例》。当时,“铺店”还“照常买卖”(同上)。《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它规定:“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太平天国印书》上,第410页。以下凡引《天朝田亩制度》原文,均据此书。)这与《待百姓条例》如出一辄。这种制度并非纸上谈兵,它曾雷厉风行地付诸实践,在天京民间推广圣库制度,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私营工商业活动,并拆散全部家庭,弄得怨声载道。杨秀清在1854年公开供认道:“在尔民人,以为荡我家资,离我骨肉,财物为之一空,妻孥忽然尽散,嗟怨之声,至今未息。”(《东王杨秀清劝告天京人民诰谕》,《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14页)总之,《天朝田亩制度》、《待百姓条例》、天京民间的圣库制度,是三位一体,精神一致的。《待百姓条例》是《天朝田亩制度》的雏形,《天朝田亩制度》是《待百姓条例》的发展,而天京民间的圣库制度则是两者的实践。三者出现的时间,以《待百姓条例》为最早,接着在天京民间推行圣库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最迟,约颁刻于1853年冬。既然《待百姓条例》“已无人理”,民间的圣库制度使“民人”“嗟怨”,那么,比这两者更全面更彻底的《天朝田亩制度》,如果公之于世,将会在人民中间产生怎样的反应,也就可想而知。这三者的客观后果,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人民推给敌人。曾国藩就曾经抓住这点大做文章,他在1854年发表的《讨粤匪檄》,攻击《待百姓条例》道:“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在这场宣传战中,太平天国是输了的。幸好曾国藩还不知道有《天朝田亩制度》,否则,他的调门还会提得更高。如果公开发行《天朝田亩制度》,等于向敌人提供炮弹。但《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还要刻印呢?而且还印了两次,即1861年洪秀全“改政”时又印了一次。我认为,印了两次而都不公开散发,原因可能是这样:洪秀全是个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又盲目自信的人,刊印是洪秀全的旨命。杨秀清、李秀成等实际领导人比较接近现实,了解民情,可能是他们把印好了的《天朝田亩制度》压住不发,或只向外国友人分发。故现存的两本《天朝田亩制度》都是在国外发现,英国人呤唎也提到《天朝田亩制度》,国内反而毫无踪影。《天朝田亩制度》不在国内散发,而偏向国外公开,是因为它触犯本国人民的利益,会引起他们的反对,而没有触犯外国人的利益,不会引起外国人的反对,相反地,《天朝田亩制度》给“上帝”的至尊地位,还可能取得外国人的好感。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状况某种思想纲领的出现,总要有相当成熟的思想基础,珠穆朗玛峰是在喜玛拉雅山上,不可能孤零零地耸立于华北平原。提出“平均地权”的孙中山,说过不少关于耕者有其田的话;首先提出彻底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民粹主义纲领的赫尔岑、奥加辽夫等人,其怒斥农奴制经济的文字,俯拾即是;主张土地归农民公有的英国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家温斯坦莱,对贵族占有土地、农民无地可耕的不合理现象,更是嫉恶如仇。太平天国的文书、公据,洪秀全等人的诗文、讲话,极为丰富。而且这些文书、讲话,大部分是为了动员人民对敌斗争的。而在这么多旨在争取民心的文字资料中,并未斥责过地租剥削,批判过地主经济。1852年太平军进军路上发布的几篇檄文、诰谕,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其斗争矛头对准“胡虏”、清“妖”,即满清政府,这与陈胜的“诛暴秦”如出一辄。太平天国的领袖“惟愿”“名儒学士”、“英雄豪杰”,“各各起义,大振旌旗”,共同推翻满清(《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8页)。几篇檄文诰谕没有一字一句说要消灭地主阶级、封建制度。相反的,宣布“士农工商各力其业”、“安居桑梓,乐守常业”(同上书,第111页)。并号召地主阶级(“名儒学士”)响应配合,而对贫苦农民反而没有特别提出什么号召。几篇檄文诰谕没有一字一句提到农民没有土地的痛苦,没有一字一句反映农民对土地的渴求,而只是斥责朝政之昏暗,民生之艰难,与过去农民起义那种替天行道、吊民伐罪的檄文相比,除了多一些宗教迷信、种族主义的色彩以外,并无质的区别。太平天国领导人不但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西建德县后,“伪监军官来县出示安民,编查户口,谕举绅总之,从现有资料看来,太平天国领导人连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思想萌芽都未产生,何来“纲领”之有?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思想,既不是个人的错误,也不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问题,而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中国的任何阶级、任何个人,都不可能产生“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思想。我们既不能用这个标准来苛求古人,也不能用这个标准来拔高古人。如果用这个标准来拔高他们,到了拔不起来的时候,就会变成对他们的苛责。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3页)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还远远地没有走到自己历史的尽头。诚如胡如雷同志说的:“我国封建社会根本还不存在”一个相当于西欧在“公元十六、十七世纪”那样的“下降阶段”,甚至“还没有发展到西方中世纪第二阶段(指十世纪到十五世纪——引者注)尽头的水平”(《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第413-414页)。因为西方在第二阶段的最后两个世纪(十四、十五世纪)里,货币地租已逐渐在一些国家取得支配地位,资本的原始积累已在进行,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发展到全西欧,人文主义已成为时代思潮,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已激烈展开,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社会矛盾。这些新现象,中国直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都还是不存在的。诚然,太平天国发生于鸦片战争以后。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而社会性质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及其民主主义还未在中国投胎,民主革命的时代还远未到来。诚如马克思所说,太平天国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中国纪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第548页)。时代条件决定了太平天国只能是一次旧式的农民战争,而旧式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只能是农民的革命本能的简单表现,而不可能是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为了论证《天朝田亩制度》是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常常引录列宁的一些名言。例如:“某些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批评民粹主义者的理论,而忽略了这种理论在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中所包含的历史上现实的和历史上合理的内容。……在反对旧专制制度的斗争中,特别是反对旧农奴主大土地占有制的斗争中,平等思想是最革命的思想。”(列宁全集》第十三卷,第217页)“……现在农民希望把土地从地主那里夺过来,加以平分,这不是乌托邦,而是革命,完全符合革命这个词的最严格的、最科学的含义。夺取了土地并分配了土地,会给资本主义最迅速、最广泛、最自由的发展创立基础。”(《列宁全集》第十二卷,第450—451页)用列宁的这些名言来说明《天朝田亩制度》,是张冠李戴的。因为各种被称为“平等思想”、“平均主义”的思想,往往属于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上引的列宁名言,是列宁同志针对二十世纪初年的俄国农村实际,为阐明俄国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而说的。而不是一般地谈论平均主义,不是把平均主义当作“永恒的真理”进行超历史的玄谈。列宁在《列·尼·托尔斯泰》一文中,称俄国当时的“革命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达到很高的发展程度并在俄国达到相当高的发展程度的时期的农民资产阶级革命。”(《列宁全集》第十六卷,第322页,着重点引者加)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俄国就出现了代表农民利益,要求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民粹派。列宁说的“平等思想”,就是民粹派要求平分全部地主土地给农民的思想。民粹派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虽然是反动的,而它关于平分地主土地的这个第一步的要求,则是革命的,是能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的。显然,列宁所说的这种“平等思想”、“平均制思想”,以及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是根本不存在的。或许有人要问:封建社会里的农民难道不向往土地,一定要到资产阶级出来教育他们,才会提出土地要求吗?当然不是。对土地要求最迫切的并不是资产阶级,而是农民。而且不管封建社会的下行阶段,还是上行阶段,农民都向往土地,都有摆脱地租剥削的愿望与行动。因此,农民即使在封建社会初期,也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本能。有这种革命本能,才有农民起义。但是,它只是本能而已。农民的抗租斗争是反抗自身所受的封建剥削,而不是把封建地租当作一种社会制度来加以反对。当生产力还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可以代替封建制度的时候,抗租的农民当起了农民起义军领袖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们也只能变成新的封建主,他们不会为争取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而奋斗。这不是他们个人的错误,也不是阶级的错误,而是生产力的“错误”。因此,在世界历史上,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都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以后,在这以前,是不可能出现这种奇迹的。如果说中国的情况特殊,也应该说出特殊的道理来,否则是没有说服力的。“天下田”产权制度,“同耕”以“物物归上主”《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段按军事编制设计出一个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天王掌握着全国生死予夺之权,“凡一军一切生死黜陟等事,军帅详监军,监军详钦命总制,钦命总制次详将军、侍卫、指挥、检点、丞相,丞相禀军师,军师奏天王,天王降旨,军师遵行。”地方依次有军、师、旅诸级。处于金字塔上部的这些官员中,“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人民,“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上。”为了使“功勋等臣”真有“天禄”可“食”,必须使被“督之为农”者有“田”可“耕”。因此《制度》紧接着就描绘了著名的“田分九等”的土地比配法,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方式。这部分是《天朝田亩制度》被人们奉为农业社会主义纲领的主要根据,其中最为人们称引的名句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不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农业社会主义的理想世界吗?不是的。第一、此所谓“天下人”非指一切人,而是指处于社会底层、被“两司马”“督之为农”的直接劳动者。这些劳动者每“二十五家”就设一“两司马”。“两司马”掌管“国库”、“居”“礼拜堂”。根据太平天国规定,“两司马”是最基层的小官,却也享有四个轿夫的特权,并可世袭。从两司马上溯到天王,是个数量十分庞大、特权非常严重的剥削阶级,他们无“同耕”之义务,有“食”“禄”之权利!第二、《制度》》明确规定,这些被分与土地的耕者,是被“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上”的,他们对“天下田”只有“同耕”的份,没有共有之权。即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制度》的根本精神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天下田”,“凡天下”“物”,其实,连“天下人”,都归天王所有。天王凌驾一切,占有一切。这分明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古书新版;第三、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制度,劳动者既然没有所有权,对产品也就没有自由支配之权。《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此所谓“通天下皆一式”,当然不包括“世食天禄”、“世其官”、享有世袭特权(“封自身及后裔”)的统治者,也是指“督之为农,耕田奉上”、处于“两司马”统治之下的“二十五家”中人。他们中间的平均,是被“天禄”剥削之余的平均,而绝对平均的分配方式,又必然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其结果只能是人人贫困,人人挨饿。《制度》的下部分规定了关于“赏”“罚”、司法、“保举”官吏、全社会的军事编制,以及宗教礼拜等制度。从这一系列规定中可以看出,社会成员中不仅有“高”“卑”之分,而且“高”者可以“世其官”,“封自身及后裔”,享有终身、世袭的特权;“卑”者以“农”为最,“农”民被公开“贬”“黜”到与“罪”人为伍的地步,《制度》规定“黜为农”、“贬为农”者,达六处之多。如“官或违犯十款天条及逆命令受贿弄弊者则为奸,由高贬至卑,黜为农”;“凡滥保举人者,黜为农”;“凡滥保举人及滥奏贬人者,黜为农”;“谴谪各军帅所奏贬各官,或贬下一等,或贬下二等,或贬为农”;“但凡在上保升奏贬在下,诬则黜为农”;“……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很难设想,中国农民怎么会追求一个与罪人为伍的“理想社会”?在英国掘地派和俄国民粹派等农业社会主义者设想的理想社会里,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主人。只要劳动者还不是社会的主人,只要社会上还有个居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那么,所谓生产资料公有制,只能是剥削阶级的国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必须坚持的阶级观点。《天朝田亩制度》还设计了一个严格意义的君主专制制度,全国所有官员的任免、升贬,都要逐级呈报,由天王决断,可笑的是连“卒长、两司马”、“伍长”之类的芝麻官,都要由天王任免。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天朝”实行严格意义的政教合一,神权至上。天王既是君主,又是教皇,信教与忠君同义。这与西欧中世纪的神权统治颇为相似。《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已如上述。其最使人眼花撩乱的是关于分田和分配的绝对平均主义原则。中国封建时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经常流离失所,衣食无着。这是农民不断起义的主要原因,也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根本原因。洪秀全对这点当然深有体会。《制度》规定所有农民都要有田可耕,所有耕者都要有衣有食。它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农民群众起码的生存呼声,保留着农民的平均主义的思想资料。但只要联系全文,联系《制度》设计的整个社会结构以及农民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绝对平均主义的条文已失却其革命意义,而沦为封建特权主义的侍婢。在这部分条文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天下人”,“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的“天下大家”,“通天下皆一式”的“通天下”,并不是指全体社会成员,而是指“两司马”统治下的直接劳动者。一个个实行平均分配的、以“二十五家”为一“两”的社会基层组织,不过是为贵族提供“天禄”的封建食邑。它与历代思想家关于“复井田”的呼声,精神基本一致,都是为了消除土地兼并,把劳动者束缚在土地上,使每个劳动者都有一个安稳的被剥削的位置,使在“上”者“食”稳“天禄”。所不同的只是关于在被剥削者中间实行绝对平均的土地使用和产品分配方式,这是过去封建主义思想家未曾设想过的。但这种平均主义是以承认剥削为前提的,是主张在被剥削者中间实行绝对平均。因此,这种平均主义是封建主义的附庸,它不但不同于列宁在本世纪初年称当时俄国农民要求平分地主全部土地为己有的彻底反封建的“平均制思想”、“平等思想”,而且不同于旧式农民战争初期的具有局部的自发的反封建性质的平均主义。它已不是农民的革命本能的表现,不能反映农民的利益与愿望。它是封建化的农民领袖对农民平均主义思想资料的利用。难怪在《制度》里已看不到“均贫富”,“等贵贱”等字样,相反地,《制度》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种种森严的“高”“卑”秩序。所谓“平匀”、“均匀”,只不过是要“卑”贱者均匀地分配剩菜残羹。或曰:把全国土地都实行统一分配,原来的地主经济不是消灭了吗?对,原来的地主经济是消灭了,可是,原来的自耕农、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佃农的小私有经济,也消灭了,劳动者的一切私有财产(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权,都消灭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上搞特权、下搞平均的封建国有制。在这个新的统治秩序里,原来的地主仍然可以过剥削生活,原来的农民仍然要“耕田奉上”。因为太平天国的政策,是“胁田亩多者充伪官,而以贫户为伍卒”。太平天国的乡官大多为地主分子把持。原来的“绅董”、“富绅”,只要愿意归顺,都可以在这座新建的封建金字塔上部占据一席之地,由地主变成领主。而原来的“贫户”仍然要被压在底层,且要被剥夺原有的一点点私有经济,其使命就是“耕田奉上”。这个“上”者就包括一大批原来压在自己头上的“绅董”、“富绅”。如果要打个比方,原来的地主经济好比一片金字塔建筑群,洪秀全想把它们全部拆掉,用这些原材料重建一座大金字塔。原来在小金字塔里处于上部位置的石块,仍可以雄据在大金字塔上部,原来的奠基石仍然是奠基石,不过,这些奠基石要修整得一样大小,如此而已。总之,《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以一种封建制度代替另一种封建制度。如果这种取代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它尽管是在封建制度范围内的变革,也还是进步的,应该肯定的。如果这种取代是违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那就不值得肯定。洪秀全设计的理想社会,没有消灭剥削,没有消灭封建制度,决不是洪秀全的错误。如果他设计的封建制度比原来的还要落后,那就是他的错误了。洪秀全犯的正是这种性质的错误。地主经济当然极端残酷不义,但比领主经济进步。中国自中唐以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国有性质逐渐减弱,商品经济趋于发展,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趋于松弛,小农经济的个体独立性在不断增强。这种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到明清时期愈益明显。这种历史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成长、壮大,将会促进封建制度的解体。但是,阶级社会的历史并不是一部因果报应的善书,社会进步往往要劳动人民付出沉重的代价。与上述的进步趋势俱来的,是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分化愈加悬殊。洪秀全制订《天朝田亩制度》的一个主观意愿,与过去许多思想家关于“复井田”的想法一样,都为了根绝土地兼并,但是,这种良好的主观愿望并不能保证他能制订出正确的社会方案。土地兼并是地主经济与生俱来的不治之症,它只能缓解,而无法根治。要根绝土地兼并,只有消灭地主经济。复周礼、仿周制,恢复西周的土地国有制。这是过去许多思想家为摆脱土地兼并这个恶魔的纠缠,而经常想到的一条出路,——其实是一条退路,历史的倒退之路。向往这条退路的,往往是一些知书识礼而无实际政治经验的学者、思想家。而那些躬身从政的实干家,就没有余闲去发思古之幽情,他们面对现实,在保留地主经济的同时,采取一些抑制豪强兼并、保护和扶植自耕农的改良措施,往往收到暂时效益,如朱元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管理中自我提升的方法与途径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资产利用效率评估试题及答案
- 港口物流操作流程优化考核试卷
- 环保通风设备技术创新与市场布局前景考核试卷
- 白酒市场的渠道管理与销售策略考核试卷
- 电缆线路敷设过程中的应力控制考核试卷
- 2024项目管理考试实务问题试题及答案
- 西沟土地整治方案范本
- 证券分析模型的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考试核心内容的详细解读试题及答案
- 复旦棒垒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 房产中介法律知识及案例分享811课件
- 咯血-护理查房课件
- 安全用电-触电与急救课件
- 初三任务型阅读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
- 公司组织架构图(可编辑模版)
- 激光跟踪仪使用手册
- 货物采购服务方案
- 初中英语 沪教牛津版 8B U6-1 Reading Head to head 课件
- DB11-T 1322.64-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64部分:城镇供水厂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第三章复变函数的积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