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

科克斯原始锚虾(cirard),英名红螺旋体黑面包(黑面包)或红螺旋体黑面包俗称龙眼或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北美洲,1929年引进到我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农业入世后的战略发展规划,国家给予强势的产业优惠政策支持。克氏原螯虾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自然种群发展很快,现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作者在有关项目的支持下,本着节能减排的原则,充分利用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温、光、水、水草等自然生态资源,成功研究集成了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技术。为规范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研究制订了《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并在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建立了1100亩的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基地,基地年产克氏原螯虾优质种苗1亿尾以上。克氏原螯虾生态法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主要技术条款阐述如下。1环境条件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4-2001的规定。2母虾选择2.1母虾的来源用于工厂化繁育的克氏原螯虾亲虾应来源于两个以上不同的生态区域。2.2放养容器、装虾捕获方法:亲虾的捕获以不伤害虾体的健康为原则,一般采用地笼捕获或人工抄网捕获;运输方法:将捕获的亲虾放置同一规格的容器中,盛放容器一般采用三面镂空的长方体塑料、木质或金属框。容器的镂空孔眼直径或孔宽,以能阻止亲虾外逃为宜,一般为1cm左右。装虾时应先在容器底部铺设一层水草,如藻类或水花生等,装虾量不超过容器容积的2/3;装虾容器应可层层堆积,不可错位,挤压虾体。装虾容器用绳索上下左右固定好后,用厢式货车运输,途中应经常用水喷洒,以便保湿和降温,不可在车厢中放置冰块降温。2.3虾的外观选用适宜本地区养殖的外壳为青色的克氏原螯虾作种虾、且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体格健壮。2.4母虾的虾龄和体重克氏原螯虾亲虾虾龄以8~12月大小为宜;亲虾个体重量:雌虾个体重量为30g左右,雄虾个体重量为35g左右。3亲虾的选择和暂时维护3.12.亲虾的选择3.1.1母虾性别分类将选择后的亲虾分别按产地的不同进行性别分类,每个产地的亲虾都分为雌、雄两个类群。3.1.2雄虾配组的一般可建立一个原产地的雄虾配组以下简称雄虾配组或利用一个产地的雄虾配组以下简称雄虾配组亲虾性别选配的比例:雌∶雄为(2~3)∶1;选配的原则:用一个产地的雄虾与另一个产地的雌虾配组,或用一个产地的雌虾与另一个产地的雄虾配组。禁止用同一个产地的雌雄虾进行配组,以避免近亲交配,造成品种退化。3.2幼虾的临时维护3.2.1临时安装方案亲虾暂养池以每个高1.0~1.5m、面积为100~300m3.2.2临时维护时间在8月中下旬将配组好的亲虾移入暂养池进行人工诱导暂养,到10月中下旬暂养结束。3.2.3短期繁殖密度亲虾暂养密度以10~15只/m3.2.4饵料的投放亲虾暂养饵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72的规定。饵料的配制原则:植物性营养与动物性营养比例为3∶1。饵料的投放:饵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暂养池中虾重的5%~10%。实际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变化和亲虾的吃食情况酌情增减,原则上以投喂2h后吃完为宜。饵料日投喂2次,分别在上午9︰00左右和下午18︰00左右各投喂1次,上午和下午的投喂量分别占日投喂量的30%和70%。3.2.5控制水质,增氧增氧水源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池中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cm,水的透明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先排出1/4~1/3的池水,然后及时补充等量新水;水中的溶氧量应保持在5mg/L以上,水中溶氧量较低时应及时开启微控增氧设施增氧。疫病防治疫病防治按NY5071的规定执行。4幼虾的繁殖4.1繁殖池孵化池应建设在室内,一般面积50~100m4.2抱卵虾的养殖在孵化池中设置孵化网箱,孵化网箱一般小于孵化池,用塑料或尼龙绳编织而成,上端和下端均固定在孵化池的四壁上。孵化网箱的网孔以抱卵虾不能逃出、而孵化出的稚虾能够顺利游出为宜,一般为1cm左右。为防止抱卵虾从网箱上网纲外逃,应在上网纲内侧缝上20cm左右宽的塑料薄膜。孵化网箱内种植水花生等水草供抱卵虾栖息。4.3抱卵虾的捕获亲虾暂养期间,通过人工诱导,促使雌雄虾集中交配,雌虾集中抱卵。亲虾暂养结束后,将池水放干,人工捕捉抱卵虾。捕捉抱卵虾时应抓握头胸部,小心摆放到装有水的容器中,不可堆放或挤压。暂养池内的雄虾和未抱卵的雌虾一并捉尽后,及时复水培育池中的水草,同时投入腐熟的畜禽粪便750~900kg/hm4.4喂食和繁殖将抱卵雌虾小心移入孵化池的网箱中,投放密度以50~60只/m4.5确认卵虾转移待稚虾集中孵化出并大多离开母体后,及时将网箱中已孵化完成的雌虾转移他处,取出孵化网箱中的水草,移走孵化网箱,进行稚虾培育。5虾培训5.1培育池和密度稚虾的前期培育在孵化池中进行,此时的培育密度为1.0~1.5万尾/m5.2及时疏散培育室内孵化池的高密度稚虾在不断成长,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应及时疏散培育。一般在次年3月上旬室内外气温相差3~5℃时,应及时将室内孵化池中的稚虾大量转移到室外暂养池继续培育。稚虾转移时应带水操作。5.3浮游生物人工养殖前期在孵化池中培育的稚虾虾龄小、密度高,饲料投喂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如投放人工培育的单胞藻和轮虫等,或向孵化池中加注培育有丰富浮游生物的池水;后期的幼虾培育在孵化池和亲虾暂养池中同时进行,培育密度降低为500~800尾/m5.4培育池的一般保湿和控制幼虾培育期间,应根据培育池中污物、残饵及水质状况,定期排污、换水、增氧,保持良好的水质。水的透明度保持30~40cm,水中的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幼虾培育池换水时,应在晚上排水1/4,白天补水1/4,使培育池水温保持相对稳定,每天水温变化幅度不宜超过3℃。池水出现缺氧时,应适时开增氧机充气增氧。6系里海苗的捕获和运输6.1及时捕获放养虾苗虾苗培育至4月中下旬,个体长度为(3~4)cm,应及时捕获出售供农户养殖,虾苗捕获前,应先将培育池中的水草捞出,然后用抄网捕捉。剩余的虾苗采用排水法用网具在集虾槽或排水口张网捕获。6.2虾苗运输6.2.1网孔直径、大小利用运输蟹苗的网夹运输虾苗,网夹周围的网孔以虾苗不能漏出或逃出为宜,一般网孔直径应小于1cm。网夹大小适中,不宜过大,以便搬运,一般长不过60cm,宽不过40cm,高不过30cm为宜。网夹骨架要求坚固、抗压,一般用质地良好的木材或金属材料制成。6.2.2性能好、装虾每个装虾的网夹,装虾前用清水清洗后在底部铺设水草,水草选用质地柔软、茎杆较细的品种,装虾时用虾苗场培育虾苗的水,充分侵湿水草后,将虾苗放入水草上部,让其自然分散开。装虾量应掌握在水草和虾苗总容量占网夹容量的2/3为宜。6.2.3固定物的变化根据运输虾苗的厢式货车车厢高度,把装好虾苗的网夹一个个垂直叠放好,并用绳索上下左右固定好,一件件在车厢中整齐排列,四周与车厢相邻的地方用柔软的物体填塞、固定好,如用水草、稻草、旧棉絮等。6.2.4网夹中的水草的使用虾苗在运输途中,应每间隔30min左右,停车用清净的河水自上而下泼洒装虾的网夹,使网夹中的水草和虾体时刻保持湿润状态。车厢温度高于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