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情况研究及建议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泉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情况研究及建议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泉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情况研究及建议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情况研究及建议获奖科研报告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成果转化

一、基本情况

新型研发机构是指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创新创业与孵化育成相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独立法人组织[1]。

近年来,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泉州市坚持创新驱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着力补强科技创新薄弱“短板”,实施“大院大所大平台”计划,通过引进、合作、培育、升级、扶持等各种有效方式,集聚催生了一批与产业发展紧密相结合、各具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有力地推进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一)领域布局。目前泉州市共有新型研发机构44家(含省级13家),其中:按产业分为高新技术产业类35家(先进制造12家、环保6家、现代服务业5家、新材料4家、信息技术4家、光电2家、生物1家,重化1家),传统产业类9家。按所有制分为企业类36家(工商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类1家(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事业类7家(编制部门审批设立事业单位性质的)。

(二)建设成效。在人才聚集方面,全市研发机构有固定研发人员2600多名,其中,14家“大院大所”固定研发人员815名,44家新型研发机构固定研发人员1814名;全市柔性引才及短期来泉研发的约1500名。在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通过研发获得取得一批技术专利,并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企业数百家,在重大平台建设方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获批“国家地方联合电机驱动与功率电子工程研究中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研发机构在解决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共性技术等方面存在着能力不足,特别是在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带领重大创新团队的高层次人才较少,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计划支持的高水平研发项目不多,取得标志性重大成果、标杆性产品较少。

(二)成果转化成效不明显

存在“重研究、轻转化”的现象[2]。目前泉州市引进的研发机构经过前期研究开发,取得了一批专利、成果等,但是成果落地泉州数量还不多,技术专利转移和转化应用机制不畅,孵化企业多属初创期,未能形成研发和成果转化“规模效应”,带动提升产业整体创新、培育发展新经济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

1.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健全,与新型研发机构的要求还有差距。事业性质的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通过技术专利转让许可、研发服务、与企业横向合作等方式获得的技术性收入不多,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科研人员、科研管理团队市场化薪酬和激励制度不完善,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2.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已制定了《泉州市新型科研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和《泉州市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但已有研究对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尤其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是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现状特点的经验判断[3],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动态跟踪管理等方面还不健全,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资金支持挂钩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优化建议

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泉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实施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升2.0计划,从投入、研发、人才、体制、绩效等全面提升科研平台建设发展水平,努力打造一批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企业孵化为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

(一)提升科研平台创新能力

1.进一步推动现有平台提质增效,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争取更多团队、项目进国家、省级层面支持,鼓励引导科研机构面向产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在研发创新、服务产业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2.围绕泉州市当前发展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产业,以及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需求,持续谋划引进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完善平台功能布局。

(二)提升科研平台成果转化效益

1.进一步加强对科研平台成果转化的引导和督促,提高转化效率和效益[4]。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成效作为科研平台发展的重大任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考核评估指标中的权重。采用“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模式,面向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建设中试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试验发展平台基地;整合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方式专项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科技企业。

2.强化科研平台与企业对接机制。通过调研征集形成企业科研需求清单,并向科研平台推送;推动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联合科研攻关;组织召开成果推介会,将研发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促进科研成果在泉州市落地转移转化。

(三)加强科研平台体制机制创新[5]

完善市场化、可持续运行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立稳定支持与竞争性项目支持相结合的机制。对新引进的平台,在3-5年建设期内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条件建设、人才引进、研发能力提升;对进入成熟运营期的平台,合理确定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