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华锐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华锐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华锐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华锐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华锐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海华锐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尼泊尔的啤酒

吉田直哉

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那

是4年前的事了,然而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还要鲜明得多。那年夏天,为了摄影

我们在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的一个叫多拉卡的村庄待了十多天。在这个家家户户散布在

海拔1500米斜坡上的村庄,像水、电、煤气之类所谓现代的生命线还没有延伸到这里。

这个村庄虽有4500口人,却没有一条能与别的村落往来的车道。不用说汽车,就是

有轮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来。而只能靠两条腿步行的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被山涧

急流截成一段一段的。由于手推车都不能用,村民只能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背一些东西在

这条路上行走,每当我惊奇于草垛何以移动时.,定晴一看,下面有一双双小脚在走路。原

来是孩童背着堆得高高的当燃料用的玉米秸。

多拉卡村的人们至今过着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被天神原谅的生活,他们是以一种苦

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特别是年轻人、小孩子都

渴望离开村子去有电有车的城市。就是我们,在没法用汽车的这里,也深感不便,每时每

刻都是全副武装登山。从汽车的终点站到村庄,我们竟雇了十五个人搬运器材和食品,多

余的东西不得不放弃。

首先放弃的就是啤酒,啤酒比什么都重。想过酒瘾,威士忌更有效果。我们四人带了

六瓶,每人一瓶半,估计能对付着喝10天,

然而威士忌和啤酒,其作用是不同的。当汗淋淋地结束了一天的拍摄,面对眼前流

淌着的清洌的小河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啊,如果把啤酒在这小河中镇一下的话,该有

多好喝呀。”

村里的少年切特里问翻泽:“刚才那人说了什么?"当他弄清什么意思时,两眼放光

地说道:”要啤酒的话,我去给你们买来。”

“……去什么地方买?”

“恰里科特。”

恰里科特是我们去了车子雇人的那个山岭所在地,即使是大人也要走一个半小时。

“是不是太远了?”

“没问题。天黑之前回来。”

他劲头十足地要去,我就把小帆布包和钱交给了他。“那么,辛苦你了,可以的话买

四瓶来。”

切特里兴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到8点左右背了5瓶啤酒回来。大家兴奋地鼓掌庆祝。

第二天午后,来摄影现场看热闹的切特里问道:“今天不要啤酒吗?”

“要当然是要的,只是你太辛苦了。”

“没问题。今天是星期六,已经放学了,明天也休息,我给你买许多‘星’牌啤

酒。”

“星”牌啤酒是尼泊尔当地的啤酒。我一高兴,给了他一个比昨天更大的帆布包和能

买一打啤酒以上的钱。切特里更起劲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可是到了晚上他还没回来。到了临近午夜还是没有消息。我向村民打听会不会出事

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如果给了他那么多钱,肯定是跑了。有那么一笔钱,就是到首

都加德满都也没问题。”

十五岁的切特里是越过一座山从一个更小的村子来到这里的,平时就寄住在这里去上

学。土屋里放一张床,铺上只有一张席子。因为我拍过他住的地方并问了许多问题,所以

对他的情况是了解的。在那间土屋里,切特里每天吃着自己做的咖喔饭发奋学习。咖喔是

他把两种香料和辣椒放在一起夹在石头里磨了以后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由于土屋很暗,

白天在家学习也得点着油灯。

切特里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天也没有回来。到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一还没有回来:我到

学校向老师说明情况、道歉并商量对策.可是连老师都说:“不必担心,不会出事的。拿

了那么一笔钱,大概跑了吧。”

我后悔不已。稀里糊涂凭自己的感觉把对尼泊尔孩子来说简直难以相信的一笔巨款交

给了他,误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

他浑身泥浆,衣服弄得皱巴巴的。听他说由于恰里科特只有4瓶啤酒,就爬了四座山

直到另一个山岭。一共买了10瓶,路上跌例打碎了3瓶,切特里哭着拿出所有玻璃碎片

给我看,并拿出了找的钱。

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4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还要鲜明,说明这件事非同

寻常,让我难以忘怀。

B.多拉卡村海拔1500米,没有接通水、电、煤气,但风景优美,人们在这里过着世

外桃源般的怡然自得的生活。

C.切特里紧接过“我”的话,自告奋勇提出为“我们”买啤酒,大家兴奋地鼓掌,表

示对切特里的感谢。

D.切特里买啤酒未归,村里人对他的种种猜测,既与他们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了切

特里,又制造了一些悬念。

E.这篇小说首尾呼应,语言平实,塑造主人公形象所选择的事件既不复杂,也没有什

么特别之处,却发人深省。

(2)小说一开始描写多拉卡村庄的环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切特里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文中反复说:“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请结合全文,探

究“我”深刻全面地反省的内容。(8分)

参考答案:

(1)(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2)。(6分)①说明多拉卡村庄贫瘠落后,交通困难;②为下文村民猜测作铺垫;③衬托

切特里可贵的品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纯洁热情,乐于助人;②坚强勇敢,不怕困难;③诚实守信,人穷志不穷。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5分)观点:反省自己,反省社会。(2分,意思对即可)①“我”轻信村里人对切

特里的猜测,误会切特里,应该深刻反省;②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分析每点3

分,意思对即可)

2.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贸区是硬骨头,不是甜点心

上海自贸区昨天挂牌成立,必将带动中国自贸区热。事实上多个省市早就在竞争设立

自贸区。中国各地从官到民都有一种印象:“开发区”对拉动经济最管用。不少人把自贸

区当成新的“开发区”。以为有了它,就可以获得国家优惠政策,投资自然源源涌入,地

方经济就会迅速腾飞。

关于自贸区的这种狭隘理解对中国深化经济改革决不是好事。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的

一堆问题,它们根本不是靠注入优惠政策能够化解的,新增投资对解决它们的拉动作用也

变得有限。很多地方争自贸区的设立权,但未必所有提这种要求的地方都很清楚,它们实

际争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比如自贸区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要为所有区内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这根本不是什

么“优惠”,而是深化改革必须下的一道决心。

全世界现在有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比比皆是,在中国各地之间,这种优惠也一

直是竞争投资的常用手段。改革开放初期就出现过的各种优惠政策,大概都已难继续再现

让自贸区在中国遍地开花的魔法。

中国经济的粗放,其表现之一就是各地不少“开发区”的粗放。建了很多楼,铺了很

宽的路,然而开发区内的经济项目支离破碎,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城市之间的功能联系都

不强。直到现在,中国急缺的PX项目反而没处可建,最需要开发的项目无处敢接,这反

映了各地为实现开发“啃硬骨头”的能力相当弱。

中国经济目前的很多症结可以看成另类的“PX故事”,很多我们看上去应当做的事

情,实际一做就掉入各种矛盾和“既得利益”的重围中。自贸区就是要趟出中国经济突破

这些重围的方式。

那些现在还搞地方经济保护,在公民权利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的地方,搞自贸区都会

面临重重挑战。上海也非完美无缺。浦东的自贸区大概不会一路鲜花掌声,在走向成功的

路上,它一定也会将几颗“被打掉的门牙”咽到肚子里。

中国经济过去35年的增长有不少惨痛教训,在今天这个位置上继续发展,全世界的

经验都告诉我们它将更难。自贸区让人一想就很“高端”,富丽堂皇,但请相信,它所代

表的中国经济升级一定会更艰难、痛苦,越往前走,我们越会感受到“高处不胜寒”。

所以让我们坚决支持、鼓励上海自贸区的探索,并从它那些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中获得

我们曾经从“深圳”那个名字里获得过的力量和希望。自贸区的设立只能是有限的,但自

贸区的精神应当传遍中国,它应伴随我们迈过或者踢碎不断遇到的障碍。

(节选自2013年9月《环球时报》)

1.下列选项中关于“自贸区在中国难以遍地开花”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多个省市早就在竞争设立自贸区,但是上海已经挂牌成立了自贸区。

B.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较多的结构性问题,并不是靠注入优惠政策就能够化解的。

C.我国提出力争设立自贸区的地方对自贸区的理解还存有狭隘之处,这也不利于深

化经济改革。

D.现在全世界到处都有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各地税收优惠也一直是竞争

投资的常见手段。

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少中国人都认为自贸区是新的开发区,申办成功就可以获得国家优惠政策,地

方经济也会迅速发展。

B.自贸区要为所有区内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这也是深化改革必须要完成的唯一

目标。

C,中国各地的不少开发区内经济项目支离破碎,彼此之间以及城市之间的功能联系

都不强,这种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D.在经济发展中搞地方保护主义、公民权利存在差别政策的地方,也不可能顺利做

好自贸区工作。

3.下列选项中对原文信息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到现在,中国最需要开发的PX项目还没有立足之地,这说明各地政府克难而进

的能力尚且不足。

B.中国经济很容易陷入各种矛盾和“既得利益”的包围之中,自贸区则要寻找到引

领中国经济突破重围的方式。

C.上海自贸区虽然在发展上不会一帆风顺,但因能够获得国家优惠政策,会得到源

源不断的投资,所以最终还是能为企业创造出公平竞争的环境。

D.深圳作为特区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给中国经济发展以力量和希望,所以我们也应

该鼓励支持上海自贸区走好这条探索之路。

参考答案:

1.A(原因不成立,上海设立自贸区不等于别的省市绝对没有了机会)

2.B(“唯一”错误)

3.C(强加因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性格即命运”,这是舶来品。人的性格如何,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但命运并

不全然与性格相关。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但一个人的

性格对于人际环境、事业成败确实拥有不可小觑的强大影响力。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所以真正

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人,只有性格相近的

人。就像树上的叶子,看似相同,其实不同。而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

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说“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可能太绝对了,但只有在一个人身上相对稳定的那些东西才被称为性格。这

“性”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而这“格”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因而,性格既反

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的品质完全一致。比如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

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暴戾,但心地却非常善良。性格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

东西,性格的好坏本身,只是性格而已,并不能以此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因为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外在性的特征,所以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更大。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不是品质问题,而是看着你的感觉舒不舒服。更有许多交际是一

次性的、短时期的,而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所以,语言方式、态度、处事方式、个

人习惯、喜恶等感情的表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即使在长期的人

际生活中,性格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性格的人际影响力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性格的魅力。人的性格的人际魅力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最有魅力的性格绝不是

那种伪装、粉饰、压抑后的“标准”性格。一种真实的不掩饰的只属于你的,而不似他人

的性格往往更能获得人际的引力。但这种人虽适合做朋友、当英雄,却很难成为领袖。

性格的亲和力。“世俗标准”的性格尽管不具有个人魅力,但对大众具有亲和力。虽

然这种人可能没人会成为他的朋友,他也永远不会是英雄,但却适合做领导。因为他会让

人们觉得很舒服,至于他心里怎么想,人们倒不过多计较苛求。

性格的破坏力。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或者挖苦、打击、讽

刺他人,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这种人只能是“孤家寡人"。这种人既

不可做朋友,也不能当领导,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好在性格远非本质,性格也是会改变的。但应该改变的只是那令人不舒服的部分,而

没有必要连同那份真实也抛掉,那就失去了自我。

(摘编自周殿富《你是老榆木,我便伐你做门槛》)

7.下列关于“性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格即命运”是从国外传入的意识,但作者认为性格未必决定人的命运,环

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B.性格在本质上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世界上没有性格相同的

人,就像世上本无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

C.一个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它的构成是这个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

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

D.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作为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坏是

不能用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的。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性格对人的影响比品质的真实更大,因为人们在评价他人时,更看重语言方式、

态度、处事方式等给人的感觉。

B.因为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在短期的人际交往中,个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C.性格的人际魅力在于与众不同。最有魅力的性格不是伪装、压抑后的“标准”性

格,而是真实的有个人特色的性格。

D.“世俗标准”的性格虽然没有个人魅力,却具有大众亲和力。有这种性格的人更

适合做领导,而不是英雄。

9.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在长期交往的人际生活中,性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

而也就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B.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或者不惜手段伤害他

人,这些都是性格的破坏力的表现。

C.魅力性格、亲和力性格、破坏力性格都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同时也决

定了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D.人不能为他人而失去真实的自我,但改变自己性格中让人不舒服的部分,是可以

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的。

参考答案:

7.D(曲解文意,“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错误,是性格的“性”字有

本性、习性的含义;“格”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8.A(范围变化,性格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更大。)

9.C(无中生有,“决定人的地位”原文没有体现,应是人们适合的社会角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第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

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

击如仇懒,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

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

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

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日: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

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

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

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

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

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

维,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

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

也。自书契【I】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

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刑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

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

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属疏远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与:参与

D.不能易也易:交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有侯王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都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参考答案:

9.D10.C11.B12.D

13.①时代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②自夏商周起圣人

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

患。

9.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

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D项,易:改变。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

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

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

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此题C项,前句表转

折,然而;后句表承接,就。A项,因为。B项,主谓之间取独。D项,……的人。

11.试题分析:B项,“皆封侯”句中没有此信息,应为''朝廷可以用公家的赋税分别重

重地赏赐他们”。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此题D项,

”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不当,该文主要分析了分封制的弊端,至于其他并无

过多的论述,此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

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

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

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

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时:时代;能为:能造就;失时:违背时势:

措:搁置;已:终止。同时注意(1)句判断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事王刚另播并天下的时候.丞相王娟等说:-瓢阳.齐国.基网之地偏远,如果不设2S;1王就无法哈

这例昉.诒求皇帝分财诗传皇子(为・王).•事珀・杷这条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常臣都以为(分斜

XI)有利.廷剧李斯说:•周文王.周式王所分财的同姓于给a多.然而后来的亲属日AJft远.(他

仰像仇人一杆互相攻击,冬诸侯国史是互相机融.■终达刎夫子也不能禁止的触枝现在天下依布陛

下的神力,全都我一部成为■朝的郡具.诏付京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的K税分别JM地震赐他

们.物容易控刷他们.皿使天下人没有异心,这就是使天下安亍的正确办法.(所以说)设置诏候不

M.“♦始皇说:•正因为有询候王.天下才一*那苦于战斗不止,现在依掂大泰家庙的秋佑天下楙刚安

定.又在设立第锹内,这是“立(分立的)部队,要想天下安定,岂不是太雄了吗!廷用的意见是对

的.“干鼻依力份天下为三十六个a.♦个对分别设苣寸.第£

苏轼说:圣人不能创造时代,也不能不错过时代。时运不是圣人所能左右的,(圣

人)只是能够不失去时运罢了。三代兴盛的时候,诸侯如果无罪就不可剥夺(他们的封

国),因而国君即使想废除诸侯设置郡守,可能做到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代。周

朝衰落了,诸侯互相吞并,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都达到方圆一千余里的国土,他们的

势力足够来分封诸侯树立屏障。到了七国都称了王,做(以前)天子(才能做的)事。然

而终就不能分封诸侯,不立强势家族为世卿,可以把鲁国的三桓、晋国的六卿、齐国的田

氏当作警戒。(这是已经被验证)很久了的事情,世人害怕诸侯造成的灾祸,不仅李斯和

秦始皇知到这一点。

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划分郡县,设置郡县的守吏,道理本来就应当这样,(这就)

像冬天穿皮袄夏天穿葛衣,是时令所应当的事情,并不是某些人的个人智慧或独到见解,

(一般)所说的不错过时代的情况,求学者和士大夫大多非议它。汉高帝想封六国的后

人,张良认为不行,而李斯的意见与张良有什么不同?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知道分封诸

侯不可恢复,这是非常明显的了。然而最终还是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卢维,(这件

事)岂只是汉高帝,张良也参与了。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并不是圣人的意思,是情

势造成的。”

过去议论分封诸侯的人很多,柳宗元的议论一出,而其他诸人的议论都被废弃了,即

使是圣人再复活,也不能改变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说法,又增补了一些,说:凡是有血气

的人一定会争夺,争夺一定会因为利益,而利益没有比分封诸侯再大的了。分封诸侯,是

争战的开端、战乱的开始。从有书面文字记载以来,臣下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

亲,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有不是因为袭取封国和争夺王位的情况吗?从三代以来圣人用礼

乐教化天下,以至于刑罚放置不用,但最终也不能终止篡权弑君的祸患。到汉代以来,君

臣父子互相残杀的情况,都是诸侯王的子孙,其余的不能世袭的卿和大夫,从未有过。近

世不再分封诸侯,所以这种祸事差不多绝迹了。仁人君子,难道忍心再开始这种祸事吗?

所以我认为李斯、秦始皇的意见和柳宗元的意见,应当成为万世万代的法则。

5.阅读下文,完成4〜7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琪

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

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

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

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

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

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

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

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

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

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

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

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

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

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

/日/治道尽在是矣/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

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枢文才突出,学谡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

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

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

白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

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5分)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5分)

参考答案:

4.D(原文标点: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

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5.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6.B(“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错,原文“人为危之”的意思是大家替袁枢担心)

7.(1)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得

分点:屡、训、所以、垂各1分,句意1分)

(2)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

的任命。(得分点:予、既而、寝、旨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袁枢,字机仲,建宁府建安县人。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用《修身为弓赋》在国子监

应试,周必大、刘琪都期许他有远大前程。参加礼部考试,考词赋第一名,担任兴化军教

授。

担任礼部试官。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盛大广博,于是辨别它里面

的事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

孝宗读了嘉奖赞叹,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说:“治国的方

法都在这里。”后来有一天,皇帝问袁枢现任什么官,龚茂良按实回答,皇帝说:“可以

任他为寺监簿。”于是凭着大宗正簿的身份上朝对答皇帝的询问,就根据史书进言说:

“我私下听说陛下曾读《通鉴》,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

告诫,流传示范万世。”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

话,造成祸乱。皇帝说:“我不至于和这些人在朝廷策划国事。”袁枢道歉说:“陛下的

话说到这里,是天下人的福气。”

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分工负责国史传记。章悼因为是袁枢的同乡,委婉地请求袁枢用

文辞修饰他的传记,袁枢说:“我是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不隐瞒,宁愿对不起老乡,

不可以对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的评论。”当时宰相赵雄总管修史的事,见到这事感叹说:

“不愧于古代的优秀史官。”

升任大理少卿。通州百姓高氏因为产业的事被关进大理狱,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接受巨

额贿赂偏袒包庇高氏,袁枢原原本本地把事情报告皇帝,大家替袁枢担心。皇帝生气,立

即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上是从袁枢开始的。朝廷下诏让袁枢

代理工部侍郎。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

级,停止以前的任命。光宗继位,恢复原来的官职。

提拔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靠近长江,每年被冲垮成一片汪洋,百姓无处

安身。楚国的旧城楚观还在,建草房,迁移百姓居住在那里,以防备意外之事。种树木几

万株,作为屏障,百姓感激他。开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创作《易传解义》和《辩异》《童子问》等书藏在家里。

6.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0—13题。(每小题3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

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译文: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

夺了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成为定局,君王也自为之吧。希

望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务农。”回乡时.,还没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背上痈

疽发作就病死了。

苏子日: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

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

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

“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1)时也。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

罢了。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也可译为“因为什么事”)离开呢?当初范

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

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

离去呢?《易经》说:“能洞察事情的发展趋势,大概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

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雪珠。”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

候。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2)。而诸侯叛之

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

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

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

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

楚怀王孙子熊心;诸侯背叛他,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际上是主要谋划

者。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绝没有义

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朱义;就是杀义帝的先兆;他

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本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

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

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

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

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我曾经评论义帝;认为他是贤明君主。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

中发现了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

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

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

因此而服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本意;

他必然极力劝谏又没有被接受。不听取他的忠告又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

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

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

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

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范增

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

机,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一翻事业(见识)浅陋啊!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虽然如此,范增还是汉高祖畏惧的人物。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

是人中的豪杰呀!

注:(1)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

羽为次将,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2)楚怀王孙心:

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间:离间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稍:稍微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本:根本,质本的东西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知几其神乎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以立楚怀王孙心。皆以杏仁澄之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

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

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

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

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

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

增也是人中豪杰。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

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4分)

译文:

(2)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4分)

译文:

(3)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4

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0.B(稍:渐渐)

11.A(A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前者表推测,大概;后者作代词;C前者表并

歹U,并且;后者表转折,反而;D前者表原因,因为;后者为介词,用。

12.A(范增没有见微知著,没有审时度势,更没有在政见不合时果断除掉项羽或者果断

离开,所以作者认为范增“陋矣”

13.(1)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

罢了。(翻译时必须落实对“之”“善”“恨”的理解)。

(2)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

(这一句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语境灵活理解的能力,语言点在“独”;“之”可理解成

为取独,但翻译时可以灵活处理。)

(3)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却想

依靠项羽成就一番事业,(见识)浅陋啊!(翻译时必须落实对“则”“以”的理

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

旷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

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

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

器资源

参考答案:

C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

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

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表述正确;

B.两面对一面,“是否廉明”“能否坚持是两面”,“是推动发动的前提”是一面,可

在“推动”前加上“能否”.

C.成分残缺,“处于”缺少宾语中心语.

D.并列不当,“枪支弹药”与“武器”并列不当,可以在“武器”前加上“其他”.

故选:C

8.模仿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句,在后面写上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衔接起来。(3分)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这个人已

经可悲地长大了。大人和小孩最大的区别恐怕就在此吧。学会用金钱去衡量事物的那一

天,内心圣洁的纯真就没有

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人应该多保留一份纯真和稚趣。

参考答案:

学会用利益来权衡人际关系的那一刻,无邪的稚趣也不复存在了。(“稚趣”一词必须出

现,1分;“用利益来权衡人际关系”或类似意思1分;整句流畅、与上下文连贯1分)

9.根据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4分)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而“知识经

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因此,“知识经

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参考答案: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

新兴经济。

10.下列各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