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成论与国家起源观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差异浅析_第1页
自然生成论与国家起源观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差异浅析_第2页
自然生成论与国家起源观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差异浅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生成论与国家起源观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差异浅析

在古希腊的动荡时期,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家在特殊的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发出了无尽而美丽的思想火花,为后代留下了无限的财富。亚里士多德师承于柏拉图,因此两人的学说有相同的内容,但也存在诸多差异:一、自然发展与国家起源柏拉图认为个人才能的片面性与生活需要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的分工,而这种分工最终导致了人们的共同生活和分工合作,而国家就是这种社会分工的产物。这种分工合作、各求所需、各尽其能的原则就是柏拉图立国的基础。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自然生成论”是其国家起源观的核心。他指出,自然赋予人类的目的是过优良的生活,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在于他的合群性,恰恰这一合群性是人类生存和过优良生活的前提。有了这一前提,人类就可以结成社会,组成城邦,过有组织的生活。因此“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凡脱离城邦的人“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无论是两性的结合、家庭的出现,还是村坊的产生、国家的形成,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自然”的精神,而国家则是这种自然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本性的完成。关于国家起源的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各不相同的政治风格。一个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严格的社会分工,一个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社团的自然发展。由严格的社会分工所产生的国家,必然使国家带有分工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因此,社会的等级井然、国民生活的千篇一律、整个国家的整齐划一就成为国家的突出特色。相反,由社团的自然发展所产生的国家必然处处体现出“自然生成”的特色,一切依照自然、顺应自然。因此,这样的国家更加适应人的本质的发展,多角度发展、多层次需求、多阶层杂容并存就成为这种国家应有的特色。同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相比较,亚里士多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同其师柏拉图一样,把社会与国家混为一谈,而是明确地把两者区别开来,认为国家是“至善”的社会团体,从而突出了国家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国家不像柏拉图所言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思想撇开了国家产生的空想性,从而向科学性、唯物论又迈进了一步。这是柏拉图所不及的。二、第一,国家的以实现人的幸福为最高目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均被称为正义论的国家观和法律观,正义的观点贯穿两人的学说之中。柏拉图所做《理想国》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什么是正义或公正的问题展开的。在柏拉图那里,所谓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从传统的城邦主义出发,得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认为人的最高生活中只有在城邦之内才是可能的,但城邦就是政治,因此政治生活是第一位的。正像任何原型都有目的性一样,国家原型以实现人的幸福为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中心内容是讲善、美德和正义。正义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一种美德。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就是建立在这种正义论的基础上的,整体的标准都要符合正义和美德的要求。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观念直接来源于柏拉图的思想,并进一步深入加以发挥。三、自然进化的“自然”柏拉图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进而提出把人划分开来。从天性上划分,对应智慧的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其天赋职能是以才智管理国家;对应勇敢的是护卫者、军人,其天赋职能是保卫国家;对应节制的是劳动者,其天赋职能是安分守己地为自己为国家进行生产劳动。从自然本性上划分,柏拉图认为人天生有三种质,一种人是用金子做成的,富于天才和智慧,即统治者;另一种人是用银子做成的,他们天生忠实于统治者,勇敢善战、不怕牺牲,是社会秩序、国家安全的维护者,即护卫者;第三种人是用铜铁做成的,他们应该从事生产劳动以供养社会,即劳动者。柏拉图从各个不同角度论证了人类天生的不平等性和等级差别的客观性,由此构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自由人的自治团体,不是主人与奴隶的结合地。他完全否定了柏拉图的阶级划分,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不平等的天性。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社会结构的组合、阶级的划分、人们在国家中的责任和义务等等,都遵循着自然发展的规律,顺应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国家中,自然的和谐代替了城邦的划一,社会的宽松代替了等级的森严,个性的发展代替了自我的泯灭,政治的民主代替了治国的独裁,整个国家向着多元化、多方位、多层次发展。但不得不看到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包含着很深的公民偏见。它完全否定了奴隶、外邦人和妇女的政治权利。因此,他的民主观念是十分狭隘的。四、整体主义原则柏拉图认为,一个社会是否合乎正义与公道,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的贫富悬殊是否过大。他谴责私有财产,认为私产之下无好执政者甚至会毁灭社会,而理想国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为此,他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具体办法。他说,在第一、第二等级内实行“共产制”,使他们以国家利益为至上利益,过一种简朴的禁欲主义生活,而生产者等级却可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当时奴隶制社会江河日下的状况下,这种理想的社会模式最终无法得以实现。最后就连柏拉图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其理论的空想性。在《法律篇》中,柏拉图重新肯定了私有制,否定了“共产制”。亚里士多德的整体主义是比较温和的,他批判柏拉图过分追求城邦统一的努力,认为这种“共产制”不符合人的本性,反而会造成事事无人问津的后果。亚里士多德提倡的是一种有限制的私有制,他称之为“私有公用”。即成人财产私有,但要保障它用于公共的目的。他的基本原则是在承认个人利益,划清各个人所有利益的范围的基础上,实现城邦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统一。五、关于国家治理的论道哲学家治国被柏拉图认为是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最高权力的结合。哲学家对于国家理念有深刻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家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根据社会分工理论,治国也是一项专业技术,只有哲学家才真正掌握它,也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执政。柏拉图依据这种逻辑,自然而然地否定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用人治来代替法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柏拉图逐渐认识到自己理论的局限性,在《法律篇》中他强调了法律的作用。然而,他认为一旦有能力的统治者出现,人类便无须由法律统治了,因为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因此,归根到底,即使在其晚年所描绘的第二等好的国家中,柏拉图还是崇尚哲学王的最高统治,在其思想的深处还是对法律或习俗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而亚里士多德则始终坚持法治而反对人治,他认为的法治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其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全体人民,包括统治者应一律服从,否则法治无法实现。他指出,法治优于人治的地方在于:第一,人治容易尚私,而法治则可秉公。因为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法律恰恰正是全没有感情的”,现实许多政治家往往在制定措施时感情用事,法律恰恰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第二,法律是由多数人制定的,因而具有更大的可取性。因为“许多人出资举办的宴会可以胜过一个人独办的酒席;相似地,在许多事例上,群众比任何一人又可能作较好的裁断,而且多数人也不易腐败。”第三,实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尤其是世袭制更加如此。亚里士多德指出,如果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个人的欲望、自私的情感被带入国家政治,必将贻误国家、祸害人民。总之,“在我们今日,谁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有关国家治理的论道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可谓各执一端。一个信奉贤人政治,一个坚持以法治国,两者政治哲学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六、选择多权主义的政体柏拉图提出划分政体的两个标志:1.根据执政人数的多少;2.内在精神和原则。他把政体分为五种: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亚里士多德划分政体的标准与柏拉图基本相同,但他强调看统治者的目的是否旨在照顾全部城邦共同的利益。他把政体分为两类六种:1.正宗政体,包括君主、贵族和共和三种政体;2.变态政体,包括僭主、寡头和平民三种政体。这种分类是建立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并加以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