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用商君书解读秦简_第1页
秦用商君书解读秦简_第2页
秦用商君书解读秦简_第3页
秦用商君书解读秦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用商君书解读秦简

由于史料较少,秦盐制难以理解。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一、《汉纪六神品说》载(公元前659——前621年)秦穆公时期到秦孝公即位(公元前361年)前这三百多年,其盐制应和西周相同。《周礼》“太宰”条里叙述其职掌时有以“九赋敛财贿,九贡致邦国之用”的提法。“九赋”中有“八曰敛山泽之赋”,《十三经注疏》注:“山泽之中财物,山泽之民以时入而取之”。平时严禁,到时开禁,即“以时入”。按季节入山泽好处甚多,一方面能使山泽财物,按季节生长、成熟,防止滥伐滥采,以便破坏山泽资源。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本业——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使农作物赶上季节。“九贡”之中有“物贡”,就是对杂物鱼盐桔柚等进行征税。归结起来,西周就是有山禁,实行盐业民营征税。秦穆公时期亦是如此。一是禁山泽。《左传·昭公二十年》曰:“海之盐、蜃,祈望守之。”杜预注:“祈望,官名也。言公专守山泽之利,不与民共。”虽然不好断定说这是官营专卖,但说明春秋时期是禁山泽的,或者说是“以时入”。秦穆公时期似应如此。二是任民采发,国家征税。“山洋之民以时入而取之,出税以当邦赋”。至于秦穆公时期是否有盐官管理,查考西周典籍,惟《周礼》中有“盐人”职掌的记载,曰:“盐人掌盐之政令”,盐人即盐官。有的学者说:“(春秋时期)有的国家还设盐官,专司其事。”二、秦“以商君为中心”,实行用“山泽之利”、“未尽的利益(公元前361——338年)秦孝公时,由宠臣景监推荐,商鞅入秦,为秦进行变法,其中也包括盐制实行专卖在内。首先,商鞅主张盐铁官营。《汉书·食货志》载:“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又颛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师古注曰:“颛与专同。管,主也。”其意思是说,从商鞅起,秦的“山泽”、“山林”归国家统一管理,实行专卖。“山泽”、“山林”的资源,是指矿产、鱼盐、林木等。从这里可以看出,盐铁是归国家控制产销的。所以,曾仰丰先生在《中国盐政史》中认为的“秦用商鞅法……将山泽之利,尽行开放,民得买卖,产制运销,听民自由”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商君相秦时,曾利用国家权力排除私人对山林川泽之争夺,实行“壹山泽”的政策。高亨在《商君书注释·垦令》中注曰:“《谷梁传》僖公九年范注:‘壹,专也。’此壹即专有独占之意。官家独占山泽之利,不许人民采矿打柴打猎打鱼。”其次,商鞅加重盐铁税。《汉书·食货志》又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颜师古注:“既收田租,又出口赋,而官更夺盐铁之利。率计今人一岁之中,失其资产,二十倍多于古也。”因此,造成“秦卖盐铁价贵,故下民受其困也。”另外,商鞅还设置了盐铁官。据王利器先在《盐铁论校注·非鞅》曰:“汉书·司马迁传》:‘蕲孙昌为秦王铁官’。秦有铁官,当是从商君开始。这篇讥非商君文章的主题,正是推究盐铁之利,是从商君开始的。”秦孝公官煮盐业,如果不设置盐官,是无法管理的。所以,王利器先生的推测也是有道理的。秦由商鞅采取盐业专卖政策,效果显著。一、解决了军旅之费。《盐铁论·非鞅》:“盐铁之利……足军旅之费”,做到了“地尽西河而不苦”。西河,指黄河以西的地方。刘向在《新序》中写道:“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东并河西(作者注:指黄河以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这些战争的经费,就是靠盐铁专卖之利来解决的。二、山海有禁,打击了豪强。因为盐铁资源“必在深山穷泽之中”,国家不予垄断,则必让“豪民通其利”。秦孝公实行商鞅之法,“秦、楚、燕、齐,土力不同……(对盐铁)县官笼而一之”,总之,秦任商鞅采取盐业专卖政策,“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三、资金来源,设置盐铁市官及长丞来主管盐铁(前337——前310年)秦惠文王时期,是盐业的一个大转变时期,具体表现有:一、在出产盐的郡县设置了盐官。《华阳国志·蜀志》曰: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31年),大夫张仪与蜀守张若“城成都,周回二十里,高七丈。陴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圃。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若徙置少城内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阓,市张肆列,与咸阳同制”。这说明成都有市肆销售盐铁,所以必须置盐铁市官及长丞来主管。咸阳是比成都早建的规模同等的城市,则咸阳更应早有销售盐铁的市肆及盐铁市官了。二是允许私人煮盐。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灭蜀后,至于钱剑夫先生的《秦汉赋役制度考略》中,将《华阳国志·巴志》引用的“临江县”条“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这段话作为说明秦自战国以来盐铁民营的根据,显然有错。其实,这是反映东汉民营盐业的例证。东汉自和帝废止盐业专卖后,临江县的盐官依然存在,只不过职掌有所变化而已。盐业专卖时,盐官主持盐业生产与运销;民营盐业后,盐官只收税了。临江县的“豪门”每家凿井煮盐,这是民营征税制。四、盐铁、浚铁与西汉的财政官(公元前246——前21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的盐业政策才正式定型。一、实行盐业民包政策。二、在出产盐的郡县建立盐官,中央由少府主管山海资源。《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司马)蕲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而《汉书·司马迁传》断句为“蕲孙昌,为秦王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我们认为,司马昌任铁官正是秦始皇之时。因为司马蕲与武安君白起“坑赵长平军”时,正是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司马蕲死于秦昭王50年(公元前257年),正是赵孝成王九年。而赵孝成王只统治了20年(公元前265——前245年),他退位时,秦始皇已上台一年多了(公元前246年上台)。司马昌之父又不知名。以时间推断,司马蕲的孙子司马昌在秦始皇时担任秦铁官确属无疑。而历来盐铁政策一致,在出产盐的郡县设置盐官是毫无问题了。至于《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中提到了“右采铁”、“左采铁”一官,也应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或更早一点之事。据考证,这批秦简所反映的时间是起于秦昭王45年(公元前262年),止于秦始皇30年(公元前217年)。“右采铁”、“左采铁”不等于铁官,而是主采矿的官署,因为它与“太官、右府、左府”等官署并列在一起。盐业似乎没有此官。同时,山海资源属于天子税源,应归少府主管。《史记·平准书》曰:“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很显然,山川园池市井之税当属天子的“私奉养”,由他的最高财政官——少府主管。盐铁之税划归大司农收入,那是汉武帝时之事。所以,有学者把铁税收入作为秦时“治粟内史以下管理铁矿的官”五、秦在各阶段的经济活动和利益分布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对不轨的盐铁商采取了迁徙的政策。《史记·货殖列传》提到与秦有关的盐铁商有5个(卓氏、程郑、孔氏、邴、刀间),被迁徙的有3个,占60%。被秦迁徙的赵人铁商卓氏与山东铁商程郑,均迁至蜀地临邛;梁人铁商孔氏迁至南阳。在齐地“逐鱼盐商贾之利”的刀间与在鲁地“以铁冶起”的邴仍留居原地,未迁。秦朝迁徙大盐铁商人有两个特点:一、被迁徙的是行为“不轨”的盐铁商。秦国地处西方偏僻之地,经商鞅变法后一跃而进入封建社会。要想统一中国,必然遭到东方六国的强烈反抗。而六国依然不同程度地处于奴隶主的统治之下,特别是经营盐铁的奴隶主,仍然活动频繁,如在秦伐魏时被迁的孔氏到宛后,仍不死心,“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正义”注:“言孔氏连车骑,游于诸侯,以资给之,兼商贾之利,乃得游闲公子交名。”但秦打击部分盐铁商人是不彻底的,因此他们仍然以此致富。卓氏之先,“用铁冶富”,秦破赵后,决意迁卓氏。但秦还同意了卓氏的请求,不迁在近处广汉的葭明,因此地“狭薄”,而迁往“(地)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的临邛。由于他们利用原来的技艺,“铁山鼓铸,运筹策,顷滇蜀之民”而致富。程郑由山东迁往临邛后,秦朝并未加以限制,他“亦冶铸”,经商于南越,“富埒卓氏”。孔氏迁南阳后,仍然“大鼓铸”,“家致富数千金”。另外,秦对那些没有迁徙的盐铁商人任之发展。如齐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