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 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 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 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 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4.感受作者不同角度的观察,体会诗句生动准确的表达。(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暮江吟》。3.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看图诵读,导入新课1.单元导读,明确主题。(1)师:打开语文书第三单元篇章页。课件出示篇章页,引导:篇章页概括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左上方的是单元主题,右下方的是语文要素。(2)观察篇章页上的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3)齐读名句:处处留心皆学问。2.回忆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1)自由背诵积累的关于写景的古诗。(2)集体背诵学过的《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课件出示《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3.引导:你发现这些诗的共同之处了吗?(都是写景的古诗)4.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写景的古诗,请看第一首《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导入新课。5.齐读诗题,理解题目意思。(1)学生齐读诗题。(2)引导: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暮”表明此时是傍晚。:“暮”字,上面是草字头,最下面是“日”,表示夕阳西下。预设2:“江”表示诗人在江边。预设3:“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如孟郊的《游子吟》、于谦的《石灰吟》)。:学会利用注释读懂诗题。(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导朗读诗题,“吟”可读得舒缓些。6.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简介。Ⅱ初读《暮江吟》,疏通诗意1.初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提示:“瑟、似”是平舌音。(2)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2.听朗读视频,再读古诗,注意朗读节奏。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3.理解词语,读懂古诗。(1)提问: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太理解呢?(2)学生反馈。(3)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残阳”。①学生查字典了解“残”字的意思。②提问:“残阳”在诗句中是什么意思?③课件出示西沉的太阳的图片。④学生理解“残阳”就是夕阳。(4)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瑟瑟”“可怜”“真珠”等词语的意思。(5)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疏通诗意。诗意: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设计意图】这首诗的意思比较浅显,初读古诗,通过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把诗句读准,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Ⅲ读出意境,体会感情1.引导:自由朗读古诗,读出节奏。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残阳、江水、露珠、月亮。(板书:残阳江水露珠月亮)3.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1)交流残阳的特点。①思考:太阳的余晖为什么残缺不全?:夕阳余晖因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②思考:“铺”可以换成“射”或“照”吗?(板书:一道、铺):不能换。“铺”字更柔和、更宏大。这时的夕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余晖几乎是贴着地面射过来,就像铺地毯般平铺过来(教师做“铺”的动作),所以作者用“铺”而不用“照”或“射”,可见诗人在用字上面非常讲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交流江水的特点。①江水为什么会呈现青绿色和红色?:因为夕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了。(板书:瑟瑟、红)②教师总结:白居易不愧是大诗人,在他的眼中“残阳”铺展在水面,此时的江水颜色丰富,说明他观察得非常细致。(3)交流露水的特点。①诗人是如何描写露珠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露珠比作“真珠”。(板书:似真珠)②说一说:大家见过露珠吗?见过珍珠吗?它们是怎样的?(露珠是一颗颗大水珠,早晨上学时路边的小草上就有露珠;珍珠圆圆的,具有明亮的光泽。)(4)交流月亮的特点。①诗人是如何描写月亮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弓”。(板书:似弓)②请你说说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如蛾眉,似镰刀,像小船)课件出示相应图片。4.体会九月初三夜的“可爱”。教师引导:诗人陶醉于美景中,还在留恋逝去的夕阳、美丽的江水。此时一弯新月悄悄地挂在天边,他猛抬头,看到了可爱的月亮,低头发现脚下被月光映照的露珠更加晶莹剔透。这么奇丽的景色,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感叹——(生齐读“可怜九月初三夜”),相机指导“可怜”一词的意思。教师提问:那么初三夜到底“可爱”在哪里呢?学生理解诗句后想象画面:像弓一样的月亮高挂在天空中,在月光的照耀下,露珠晶莹剔透,像粒粒珍珠,美丽极了。5.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思考:这么美丽的景色,作者是怎样看到的?又是怎样写出来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在江边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才看到了“残阳铺水中”“露似真珠”“月似弓”等美丽景象。作者斟字酌句,运用动词“铺”,以及两个贴切的比喻,形象地描写出了江边从傍晚到夜晚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设计意图】在教师用语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受美景,诵读诗句,步步深入,体现了学习体验的过程。同时在赏析诗句中也扣住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Ⅳ了解背景,背诵古诗1.了解背景,读出感情。课件出示古诗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2.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1)回顾全诗,配乐朗诵。(2)想象诗中景物,填空并朗诵。一道()()铺水中,半江()()半江()。可怜九月初三夜,()似()()()似()。(3)根据板书,练习背诵。引导:正是这美景入诗,诗中有画,才让《暮江吟》千古流传。请根据板书背诵全诗。残阳一道、铺暮江吟江水瑟瑟、红露珠似真珠月亮似弓擦去部分板书,再次练习背诵。暮江吟残阳暮江吟江水露珠月亮3.背诵全诗。【设计意图】根据古诗创作的背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帮助学生记忆,最终达到自然而然地背诵诗歌的目的。Ⅴ认真观察,学写生字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暮”是上下结构的字,上方的“日”要写得扁一些;“吟”左窄右宽。2.老师范写,课件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暮”。暮: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下面是“日”不是“目”。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5.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缘、骚、逊、输”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题、侧”等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雪梅》,默写《题西林壁》。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复习旧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暮江吟》,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2.总结学习方法。:读通古诗——读懂古诗——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背诵积累。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两首古诗。Ⅱ品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哲理1.品读《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1)读诗题,了解题壁诗。①指导学生读诗题,读好停顿:题/西林壁。②介绍题壁诗,学生再读诗题。③介绍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出节奏。学生自由读,相互交流,理解字词。1:横看:从正面看。侧:侧面。2: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的全貌。3:此山:这座山,指庐山。(3)学习前两句诗,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①引导学习“岭”和“峰”: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山字旁,显然都和山有关,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课件出示“岭”和“峰”的图片,请学生判断:哪个是“岭”?哪个是“峰”?(岭是连绵起伏的;峰是高而尖的)(板书:岭峰)②请学生再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③思考: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儿看到的是岭,一会儿看到的又是峰?组内交流。预设: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庐山不同的样子。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如果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4)学习后两句诗,感受古诗蕴含的哲理。①引导:苏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庐山,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请选择下面句式中的一种,练习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因为身在庐山之中,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因为身在庐山之中,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③观看视频:庐山的“真面目”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有关庐山风光的视频)④教师提问:到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请你想想办法。⑤学生交流:坐缆车到高处看;绕庐山一周看;用无人机拍摄后看;坐直升机看……⑥体会诗句蕴含的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所以,只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才能全面地看待事物。(板书:全面地看待事物)(5)课件出示朗读视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2.品读《雪梅》。(板书:雪梅)(1)自由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学习前两句诗,体会梅雪争春。①梅与雪在竞争什么?预设:争谁占尽了春色,争谁是春天里最美的。②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未肯降”“费评章”。提示:“降”在这里读“xiáng”,表示服输。③你认为梅和雪谁更胜一筹呢?(难分高下,不分伯仲,各有所长)④试着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⑤请你读读这两句诗,读出它们的难分高下。(3)学习后两句诗,领悟诗句蕴含的道理。①试着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②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诗人观察入微,通过对比,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自独有的特点。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冰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严寒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板书:三分白一段香)③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组内交流。: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设计意图】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此环节着重让学生读出节奏,读懂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蕴含的哲理。3.学习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缘”和“输”。:“缘”,注意写好撇折和横撇。“输”,“车”作偏旁时笔顺为先竖后提,右半部分“俞”要写紧凑。Ⅲ对比阅读,背诵积累1.分析比较,整体阅读。(1)过渡:同学们,这三首古诗中均有精彩的写景内容,我们再读一读这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2)学生齐声朗读三首古诗。(3)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诗名作者朝代所写景物表达的情感(揭示的道理)《暮江吟》白居易唐残阳、江水、露珠、月亮对自然美景的喜爱《题西林壁》苏轼宋庐山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雪梅》卢钺宋梅、雪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4)教师小结:第一首诗是景中含情,后两首诗是景中寓理。对景物的生动描摹得益于诗人认真、仔细的观察;情的抒发、理的阐释则有赖于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2.请学生借助上面的表格背诵三首古诗。【设计意图】本教学板块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整体关照,通过分析比较三首古诗,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以达到深刻理解古诗、背诵古诗、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3.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我们读了《暮江吟》,欣赏了秋江美景;学习了《题西林壁》和《雪梅》,领略了庐山、雪、梅的魅力。诗中自有美景如画,其中也蕴含道理。希望同学们多读古诗,拥有诗意人生。4.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的练习题。5.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2)建议完成的课时练习。板书设计残阳一道、铺暮江吟江水瑟瑟、红露珠似真珠月亮似弓题西林壁雪梅岭峰三分白一段香全面地看待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时,紧紧扣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同时利用朗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的节奏。另外,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古诗。不足之处: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我应把解词串句法作为古诗教学的主要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来理解古诗的大意。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课堂实录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师强调“吟”的读音。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生:他在江边。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看书的。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师:谁来读?(指名读诗)(齐读)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生自由学习讨论)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生:很柔美。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师:还有哪儿很美?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生:露珠。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生:我心情舒畅。生:很想去。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生读诗)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同学们鼓掌)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师:网上也有一些朋友发表了一些意见,有的可能和同学们理解得一样(展示)师:如果同学们有意见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发表到网上。师:照图和月夜图,这两幅图构成了最美丽的风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动作)师: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学学他写的《忆江南》,出示古诗。生齐读。师: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生:都是写江的。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师讲解对这首诗的评价)师: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生齐读)师: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成为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题西林壁》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入师:(配乐欣赏庐山风光片)欣赏了这些这些风景感觉怎么样?生:美师:是啊,这里山高水常,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年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齐备)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二、交流资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资料,谁愿意把你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生:苏轼是宋代大诗人,写过很多诗,可查找的有3000多首。生:题西林壁是一首题壁诗。是写在墙壁上的。生:我知道庐山很美,有很多的旅游景点。三、听录音,模仿读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古诗(放配乐诗朗诵《题西林壁》)师:读得怎么样?生:美师:你们能不能也读得这么美,和录音来比一比。学生练习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读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生:很响亮师:是啊,真的是很响亮。那么你能不能也响亮的读一读呢?生:读师:谁能再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生:很有感情。师:非常好,我看也可以录成磁带卖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四、在音乐中反复读,感悟古诗的画面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看谁能不它读成一幅画。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师:谁能说说你读到的画面是怎样的?生:我看见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还有许多的草。许多的鸟在树上唱歌。师:你真是用心的去读了。生:我看见庐山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板书:横岭侧峰)师:(出示岭峰的图片)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看到的是岭一会看到的又是峰呢?(生沉默)师: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去看庐山生:诗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庐山也不一样。师: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给他鼓鼓掌。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还可以按什么的不同来看庐山?生:不同的季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