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空坐标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度的变化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仕,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1864年)
鸦片战争结束后,国势日衰,废除八股取士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当面向光绪皇帝指陈八股科举制度的危害,建议政府废除八股考试内容,加快新教育建设的步伐,宏开学校,教以科学,等到学校尽开,再逐步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王会晓《浅谈维新派与顽固派关于废除八股取士的争论》①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②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③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1)背景:(2)表现:①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结果: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戊戌变法期间清末新政期间①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②多设蒙养学堂。③1905年,废除科举制,颁发各种教科书,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知识拓展1: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发展学堂的原因。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换取列强信任;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修所学,不受蛊惑;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总之,可维护清王朝统治。
1903年12月,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把学校教育分成初、中、高三级,最高一级为通儒院。通儒院或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的毕业生则可以取得生员(秀才)的功名。新学制颁布前后,国内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2.选官制度的改革(1)改革背景:(2)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科举制度被废除,急需要新的官制体系。(3)选官制度:①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癸卯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学制特点:1.学制系统完善;2.学制设置制度化;3.重视对实业教育的发展;4.指导思想仍是“中体西用”。
癸卯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各适实用”,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该学制从纵向上划分为三段七级,修业年限为26年,是修业年限最长的学制。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4年(或5年)、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第三阶段为高等阶段,设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还设有通儒院,“为研究各科学精深义蕴,以备著书制器之所”修业年限为5年。该小学至从横向上可以分为主系列的普通教育与分系列的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实业教育首次纳入学制系统,首次从制度上确立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体系。
光绪三十年(1904年),晚清政府责令学务大臣制订《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要旨是:今后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在学务处,按学科门类考试,第二场在保和殿,以经史命题,“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考试分最优、优、中等三级,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等出身,再分配官职。②不久,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依考试结果分配相应官职。1872年赴美留学幼童结果:科举制度废除后,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清朝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知识拓展2:晚清选官制度的发展与认识特点影响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须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的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根据史料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特点:中西结合;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五权”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①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对于提高文官素质,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有积极意义;③局限性:基本只停留在纸面上。(2)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内容:①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3)评价: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
(1)方式: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考试:报考条件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负责机构政事堂铨叙局考试类型文官高等考试、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甄别: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时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2)结果:
仅在中央政府实行。但北洋政府时期,基本废止了封建选官制度,建成近代中国文官法律制度雏形,对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产生影响。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成立后,一切公务人员之考试权皆属于考试院;其不经考试院或不遵守考试法所特定之办法,而行使考试权者,以越权论。考试院不提出质询者,以废职论……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铨叙制度》(1)背景:①1927年形式上统一全国;②选拔人才,巩固统治;(2)措施:①人事制度:重新设计颁布,"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②公务员制度: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③考试法规:公务员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颁布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此后又出台一系列相关法规。
事实上,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虽规定较详细,却并未能动摇其专制独裁基础,反而在吏治腐败和专制事实面前,徒具形式,得不到严格执行。对此,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也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早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在当时,对政府官吏的贪污舞弊,不仅"不能批评,且须为之隐蔽"。因此,公务员制度及其有关法律规定多被践踏,成效甚微。
——白钢《政治制度史》①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吸收和继承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②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构——考试院负责③《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更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④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得到确立⑤对一般在职人员,也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3)特点:评价:①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②未动摇专制统治的基础,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官僚主义、贪污舞弊现象依然严重。原因:①专制集权的传统;②工业化水平较低;③公民文化和政治素养相对较低;④国民政府一党专政,官僚主义严重;⑤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⑦国内政局长期动荡。知识拓展1:分析民国中后期(1937—1949年)公务员制度施行艰难,流于形式的原因。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概念辨析干部公务员【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队伍。1.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1941年10月,中央明确规定,除军队干部外,党的干部都在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由组织部统一管理。
——张鹏翔《党管干部原则的实践历程与启示》凡属担负全国各个方面重要职务的干部均应由中央加以管理。
——《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1955(2)措施: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①沿用旧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②建立新制: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3)内容:(1)背景:①建立新中国,初步完成全国统一;②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需要新的干部制度服务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③继承民主革命时的经验。2.改革开放后(1978——至今)(1)背景:①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②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2)干部制度:①经济体制改革对旧的干部制度带来巨大冲击;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家需要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干部队伍;③建立公开、公平、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成为改革进一步前进的要求。党管干部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规定了干部工作的主体和体制,是党的领导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主要内容包括:由党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由各级党委管理和推荐重要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党管干部方法,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保证干部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新建立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范围、职位体系、录用、奖惩、培训、工资福利与保险等各个环节借鉴了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有益经验,大体上是可以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但又具有中国特色。如∶对公务员没有"政治中立"的要求,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包括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人员,都在公务员之列。
——白钢《政治制度史》(3)公务员制度建立过程①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②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进入法制化阶段。③2006年以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4)公务员制度——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筋运输途中检验合同
- 2025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交易合同范本
- 2025租房合同范本大全下载
- 山林转让合同
- 公司股权代持协议范本
- 2025年大连市商品供销合同模板
- 2025标准固定期限雇佣合同
- 合伙门店转让协议书
- 保洁服务用工协议书
- 2025年03月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 村办公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力学三大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 (2024年)小学体育篮球规则课件
- 吴明珠人物介绍
- 2024年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穴位贴敷治疗失眠
- 于东来人物故事
- 痛经(中医妇科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