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课件教学实用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长恨歌课件教学实用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长恨歌课件教学实用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长恨歌课件教学实用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长恨歌课件教学实用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长恨歌

学习重点1、体会此诗丰富多重主旨意蕴。2、学习此诗将叙事、写景、抒情完美结合构想艺术,用心观赏其婉转韵律和华美词采。第2页长恨歌白居易作者生平创作缘由诗歌分析艺术特色第3页

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进士,补校书郎。元和年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以言事贬江州(今九江)司马,徙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历杭、苏二州刺史。后做过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其诗通俗易懂,但又通过千锤百炼,传输久远。白居易介绍第4页

白居易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十一岁就离家避难,贫困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有重大作用。

白居易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四十四岁之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这一时期作品以“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823年因造谣中伤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生活,“感伤诗”替代了“讽喻诗”,如《琵琶行》。另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最大艺术成就是提倡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乐府式诗。他提出了一种写作准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高潮。第5页白居易艺术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应时事,为现实而作)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根是感情,苗是语言,花是声韵,果实是实义第6页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第7页长恨歌

第8页对《长恨歌》评价乐天之长恨歌,实系自许以为压卷之杰构,而亦为当初之人所极观赏且流传最广之作品。此无怪乎压千岁之久至于今天,仍熟诵于赤县神州,……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陈寅恪《元白诗鉴证稿》第9页如此长篇,一气舒卷,时复风华掩映,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

——纪昀《唐宋诗醇》此诗皆为七言绝句诗。平声与仄声间次而押,如初四句为押平声,次四句即押仄声,……盖每四句一转,每一转四句。

——刘铁冷《作诗百法》浮名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蔡居厚《诗史》第10页白居

易长恨歌第11页唐至清,以此为题材文学作品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如卢家有莫愁。

苏轼《荔枝叹》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第12页唐玄宗李隆基第13页第14页一、背景导入

陈鸿《长恨歌传》载:“元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于周至,鸿与琅耶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慨,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由于《长恨歌》。”第15页回首móu粉黛dài骊宫lí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鼙鼓pí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钗擘bāi马嵬wéi阑干lán绰约chuò第16页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数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第17页天一回六生朝眸宫丽选一粉质在笑黛难君百无自王媚颜弃侧生色,。,。

第18页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溺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第19页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悲剧原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美貌?利用了什么手法?答:“回首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利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美貌。思考:第20页李隆基对杨贵妃溺爱体现在哪些方面?从此君王不早朝夸张三千溺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

侧面第21页

郦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到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第22页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第23页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第24页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第25页描写安史之乱到来情景句子是: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此处描写有何特点?概括、简洁类似句子尚有:天旋地转回龙驭第26页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27页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这两句景物描写刻画了人物什么心理?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芙蓉花和未央宫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内心,体现了怀念之情。第28页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此处景物描写又体现了玄宗什么感情?从黄昏到黎明,集中体现了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情景,鲜明地体现了玄宗冷落孤寂、通宵相思。第29页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到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第30页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第31页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第32页作者用“梨花一枝春带雨”体现贵妃什么样情态?体现了贵妃凄美寂寞哀怨情态。第33页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第34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35页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终生恨事。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作用。第36页二、文本构造第一部分:思得倾国玉环入选沉溺欢爱(春寒赐浴、淫欢忘政、杨妃专宠、兄妹列土)酿成倾国淫欢倾国第二部分:弃都避难生离死别征途肠断妃死恨生第三部分:生者相思(马嵬徘徊、睹物思人、孤灯难眠)道士觅魂(遍求不见忽闻太真)死者相思(金阙魂惊仙山寄词)点题结篇思恨无期第37页主题辩说三种观点:讽刺说――例证: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爱情说――例证: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为唐玄宗避讳。李商隐《龙池》写是真相: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水,薛王沉醉寿王醒。第38页矛盾(双重主题)说:《长恨歌传》载:白居易写此诗“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第一部分显著以理智驾驭诗笔,讽喻旨意占主导,后半部分逐渐演变为对有情人生离死别同情和咏叹。第39页

内容述评

《长恨歇》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坛。较有代表性有下列三种意见:

一、讽喻说

二、爱情说

三、双重主题说第40页讽谕说以为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描写,对他们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以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第41页爱情说以为这首诗通过对李杨悲剧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爱情。第42页以为这首诗对李杨爱情悲剧描写,现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以为这首诗一方面向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显著讽刺,另方面向两人爱情悲剧及彼此间诚笃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并且更偏重于后者。双关主题说第43页概括主题诗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笔触写唐玄宗入骨相思,从而使诗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爱情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同情(长恨正文)。第44页

三、艺术特点

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长恨歌》因此激感人心,原因首先在于其故事情节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2)刻划人物细腻传神

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不但生动地描述了他们行为举止,并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划了他们心理活动。对李隆基,刻划主要是在马嵬兵变之后。对杨玉环描写刻划,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她美貌,一是她忠贞。

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全诗始终贯通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友好。艺术特色第45页四、分析叙事诗中人物形象

思考:本诗中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吗?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子,据时人传说蜕化出一种哀婉感人故事,用缠绵悱恻艺术形式歌咏出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诗中故事、诗中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了。《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了唐明皇好色,唐玄宗李隆基从“求不得”到“夜专夜”,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这些都体现了他贪色荒政。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诗人竭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恨。第46页分析叙事诗中人物形象

赐死贵妃时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逃蜀途中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还都路上不见玉颜,踌躇不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