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诸子散文(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诸子散文(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诸子散文(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诸子散文(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诸子散文(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诸子散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是故子墨子曰:“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抎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节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B.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C.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D.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厉,在这里指周幽王与周厉王,而“幽”“厉”是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B.宗庙,古时人们为亡灵建造的寄居所。宗庙制度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C.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其要服从君命,辅助国君进行统治。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拔孝子、尊重贤良、教人向善基本上是三代圣王在刚主持天下政事时的通用主张。B.商汤治理夏桀的乱世现象,周武王治理商纣王的混乱局面,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风俗。C.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自身不改变、不努力的统治者和百姓拿“命运”来说事的批判。D.墨子认为,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2)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5.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为政的启示?请简要概括三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节选自《庄子·胠箧》)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B.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C.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D.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常祭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B.斗斛,斗与斛是古时候的两种量器,初以十斗为一斛,斗斛也有少量、微薄的意思。C.六律,古时音律,共有十二律,其中奇数称六律,偶数称六吕,合称为“律吕”。D.杨、墨,指杨朱与墨翟,二者的学说不同,墨翟主张“为我”,杨朱主张“兼爱”。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认为世上所谓的聪明人,努力积聚财富并做好防盗的准备,实质上并不是聪明的做法。B.田成子盗取齐国和齐国的法规、制度,但因为他将齐国治理得很好,其他国家不敢讨伐他。C.庄子认为窃取国家的人成了诸侯,诸侯之门存有仁义,所以说大盗窃取国家时也盗走了仁义。D.大巧若拙,庄子主张绝圣弃智而守拙,这样才能防止盗贼,尽毁圣法,百姓才能谈论是非曲直。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2)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0.庄子认为怎么样才能天下太平?你有什么看法?答案1.B2.A3.D4.(1)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听理讼狱治理政事,整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2)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5.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③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出政施教”和“赏善罚暴”句子结构一致,都是由动宾结构的词语构成的并列结构,所以“教”“暴”后分别断开,排除AD;“天下之乱”和“社稷之危”是对举性结构,“将属可得而治也”“将属可得而定也”是这两种情况的结果,所以断法应该一致,且“也”一般不出现在句子的开头,而是在句子中间或结尾,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错误,“幽”与“厉”是后人为这两个国君所设的谥号。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议”错误。整篇文章都在批判那些自身不努力而非要以“命”为借口来为自己的失败狡辩的人,与“谏议”无关。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蚤”,早上;“晏”,晚上;“听狱”,听理讼狱;“终朝均分”,整日分配职事;“何”,为什么。(2)“中”,内心;“实”,确实;“欲”,希望;“当”,面对;“强非”,努力批驳。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为狭隘的“命运”观所麻痹,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及国家的命运等。题目探讨的是“为人为政”所获得的启发,这一问题可结合墨子的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中的素材来解答,同时要注意作者借助历史规范当下的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由原文“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可知,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由此可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由原文“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可知,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官府,则我认为天下一定会混乱,农夫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足。如果以此来治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百姓,百姓没有得到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使用。这样于内守国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利。由此可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由原文“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抎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可知,所以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原因就在这里啊。由此可知,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参考译文:墨子说:“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刚主持天下政事时,说:务必举拔孝子以鼓励人们侍奉父母,尊重贤良的人而教导人们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且认为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那个时候,这个世道没有改变,人民也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人民就改变了风俗。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在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而放纵他们内心的邪僻。在外驱马打猎射鸟,在内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念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于是失去了国家。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我治政不强。’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即使是三代时疲弱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所以墨子说:“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听理讼狱治理政事,整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答道:他认为努力必能治理,不努力就有混乱;努力必能安宁,不努力就有危险。所以不敢懈怠。……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官府,则我认为天下一定会混乱,农夫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足。如果以此来治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百姓,百姓没有得到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使用。这样于内守国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利。所以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原因就在这里啊。”所以墨子说:“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说道:‘有命’之说,是暴君捏造出来的,是穷人传播出来的,不是仁者的话。今天行仁义之道的人,将不可不仔细辨别而努力反对它,就是这个道理啊。”6.B7.D8.B9.(1)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人,不正是替大盗积聚的人吗?(2)因此说:就像鱼儿不能离开水一样,权势禁令、仁义圣智这些治理国家的法则,不能轻易显露给别人(以免被人利用)。10.庄子认为只有绝圣弃智,天下才能太平。这种说法过于消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山谷虚空了,则河流就会干涸,因为河流之水都来自山谷;山丘夷平,深潭就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夫”是句首发语词,“谷虚而川竭”与“丘夷而渊实”是两个相同的句子结构,故“竭”后断开,排除AC;“大盗不起”是主谓结构,“天下”是下句主语,“天下”前断开,排除CD;“大盗不止”是主谓结构,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墨翟主张‘为我’,杨朱主张‘兼爱’”错,杨朱主张“为我”,墨翟主张“兼爱”。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但因为他将齐国治理得很好”错,于文无据。根据原文“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可知,田成子只是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独占齐国。关于是否治理得当,文章并未论述。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乡”通“向”,先前;“知”通“智”;“积”,积聚;“所谓……者”,所谓……的人;(2)“脱”,离开;“示”,显露、给……看;“利器”,这里指权势禁令、仁义圣智这些治理国家的法则。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思想观点的能力。由“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可知,庄子认为只有绝圣弃智,天下才能太平。看法:本篇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但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于是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倒退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这是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参考译文: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缠上绳子、加固插门和锁钥,这就是所谓的聪明人。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门与锁钥不够牢固。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人,不正是替大盗积聚的人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渔网所能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能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地方行政区域,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做法!然而田成子有一天杀了齐国的国君,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仅仅只是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独占齐国。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山谷虚空了,则河流就会干涸(因为河流之水都来自山谷);山丘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