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闽南文化与闽南话_第1页
明代闽南文化与闽南话_第2页
明代闽南文化与闽南话_第3页
明代闽南文化与闽南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闽南文化与闽南话

一、有更多的闽南语借词该研究以马尼拉地区的福建省方言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历史起源、发音特征等问题。如郭必之《早期马尼拉闽南语的系属问题》在马尼拉的侨社及部分华人家庭中闽南话是日常用语。郭必之在《早期马尼拉闽南语的系属问题》一文讨论的所谓“早期马尼拉闽南语”(EarlyManilaHokkien,简称EMH),是指十七世纪初菲律宾马尼拉地区华侨所说的闽南语。该文以“原始闽南语”(Proto-SouthMin)为出发点,通过全面检视Arte的音韵系统,厘清它所反映的EMH系属问题,提出EMH和“闽南语南支福建小支”共享为数不少的音韵创新,因此可以将EMH归入该小支1987年以后,他加禄语被称为“菲律宾语”(Filipino)。他加禄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闽南方言的借词。许多他加禄语词汇是根据闽南语发音直接拼读、拼写出来的。例如:闽南语“面布”在他加禄语中的发音和拼写是“bim面po布”;“膏药”在他加禄语的发音和拼写是“ku膏yao药”;“火把”在他加禄语的发音和拼写是“huwi火pe把”;“二哥”则是“di二ko哥”;“豆干”则是“to豆kuwa干”;“斧头”则是“pu斧thaw头”;“顾客”则是“su顾ki客”;“巴豆”则是“ba巴taw豆”等等同时,马尼拉的闽南方言也受到当地其他语言的影响,在发音、词汇方面发生异化,与中国福建当地使用的闽南语有若干不同。如,在国内闽南方言的核心地带,不论是福建的厦门、泉州,还是广东的潮州、汕头、海康等地,都没有唇齿清擦音声母f-,而马尼拉的闽南方言中出现带有唇齿清擦音声母f-的福建话九例,分别出现在个别固有词语和英语的借词中。对于海外汉语方言来说,无论英语还是居住国的主流语言,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在原本缺少唇齿清擦音的方言里出现了f-,马尼拉华人社区的闽南方言这一表现显然是弱势的汉语方言接受居住国和同一社区内强势语言和强势汉语方言影响的结果在长期的中菲语言接触与文化互动中,大量的闽南话词语以音译方式被吸收进菲律宾本土语言中,成为菲律宾本土语言中的汉语借词,丰富了菲律宾本土语言的词汇体系,如pechay(白菜)、tikoy(年糕)、kuyo(膏药)、susi(钥匙)等二、“异形词”的使用菲律宾华文文学语言吸收融汇了闽南方言、菲律宾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语言成分,并使用大量的“异形词”。这些特点使得律宾华文文学语言在保持汉语本身所固有的民族性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菲律宾色彩,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马尼拉当地的闽南方言文化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特点,可总结为闽南方言词汇的吸收、闽南文化俗语的吸收和异形词三方面。(一)菲华文化中的乡音乡俗菲律宾华文文学语言大量使用了闽南方言词语。在菲律宾马尼拉华人华侨中,福建籍的居百分之八十以上,且大多来自闽南地区(如泉州、厦门等)。闽南地区的民间习俗及方言对马尼拉的华侨华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对家园故土的深深的眷念使乡音乡俗得以在异国他邦延续下来。在菲华作品中,有大量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俗语。如:“唐山”(中国)、“吕宋”(菲律宾)、“咱人话”(中国话,多指闽语)、“头路”(工作)、“头家”(老板)、“某”(妻子)、“查某”(女人)、“夭寿”(口头语,表示惊叹、遗憾或不满)、“眠床”(床)、“代志”(事情)、“古意”(老实)、“水”(美,多指女性)、“缘投”(英俊,多指男性)、“贵气”(高贵,价值高)、“歹”(坏)、“衰”(倒霉)、“厝”(房子)、“子婿”(女婿)、“困”(睡觉)等。(二)董君君的《质量》另外,很多菲华作家的作品中融入了闽南方言俗语,增强了文学作品的生动性与感染力。董君君的作品《黑豹与哈巴狗》中有这么一段话:“上帝创造大地万物各从其类。菲谚语有句话说‘仙突树不会结芒果’,而中国有句俗话说‘劣竹出好笋’——卑微的父母养出‘出类拔萃’的儿女多的是。”柯清淡的《五月花节》则以“千银买厝,万银买厝边”(三).加同义语素替代其他语素与中国当代文学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菲律宾华文文学语言存在不少“异形词”。所谓“异形词”,指的是菲华作品中的某些词语在词形上与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词的规范形式相比有些变化,不十分“规范”。菲华作品中常用的“异形词”大致可分为同素反序词、近义语素合成词和同(近)音假借合成词三种类型。同素反序词指构词的两个语素和普通话的规范词相同,但顺序相反,如“灌浇在头顶与背脊上”(灌浇—浇灌),“心身是遭遇怎么样的痛苦及疲倦呀”(心身—身心),“良善的菲律宾人”(良善—善良),“他整个脸因阵阵的剧痛而曲扭着”(曲扭—扭曲),“它就猛凶地狂吼”(猛凶—凶猛),“阿桃有些懦怯地问道”(懦怯—怯懦),“四下寻觅凉阴处坐”(凉阴处—阴凉处)等。用近义语素来替代其中一个语素而构成异形的合成词,是菲华作品中“异形词”的另一种形式。如“说正格的”(正格—正经),“一个搞出入口贸易”(出入口—进出口),“狂风挟着豪雨的侵袭”(豪雨—暴雨),“花三块钱车税”(车税—车费),“有一次发高热”(高热—高烧)等。菲华作品中的“异形词”还包括纯粹的语音假借词,即借同、近音语素代替另一语素而构成的异形词。如“只有委曲大家吃泡面了”(委曲—委屈),“我那刁皮的妹妹”(刁皮—调皮),“以偿素愿”(素愿—夙愿),“他素性再不愿在家用粥”(素性—索性),“既使他结了婚也抱着遗憾”(既使—即使)等。对于菲华作品中出现的“异形词”,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不合规范”。相反,它在客观上如实地反映了现代汉语在不同时空下的发展与演变。这些“异形词”的产生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汉语内部的构词本身来看,并列结构的词在形式上往往较自由,可以前后顺序颠倒(同素反序词),也可以用同义语素替换另一语素(近义语素合成词)。而音变的影响及同音字的大量存在,也容易产生“异形词”(同/近音假借合成词)。从词汇的来源和背景看,这些“异形词”与文言词语、闽南方言及外来语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如“入口”的“入”“豪雨”的“豪”是文言词;“高热”是闽南方言词,而“车税”的“税”则是来源于英语。这些异形词虽然有别于普通话的规范词语,但正是这种不同,构成了菲华文学语言的又一特色。菲律宾华文文学是用汉字创作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文学语言具有汉语本身所固有的民族特色,与此同时,它又善于使用富有地域特征的文学意象,对闽南方言、菲律宾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成分兼收并蓄,并创造了大量的“异形词”,这又使得菲华文文学语言具有鲜明的菲律宾色彩三、菲律宾教育环境这类研究讨论在马尼拉地区的华文教学中,闽南方言的地位,对当地普通话学习者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菲律宾华人绝大部分祖籍闽南,因此,闽南方言是菲华社会的通用语言。在传统的华语教学中,闽南方言是绝大多数学校的通用教学语言,而且学生回到家中仍有说闽南方言的语言环境复杂的历史环境导致菲律宾的语言环境的多元化: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以菲语为主导,在教育中以英语为主导,在部分侨社和华人家庭的交际中以闽南语为主,处于从属地位。但由于历史的积淀,在菲律宾华人社会相对独立的交际场合,由于新侨民的涌入和华语新闻媒体的长期存在,华语还具有一定的市场另外,有文献研究闽南方言对当地普通话学习者的普通话习得产生影响,如母语为闽南方言的普通话学习在学习普通话语音时会发生发音的迁移错误,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菲华社会独有的闽南文化根性特质使其对闽南文化习俗表现出高度认同,这是菲华社会维系与“母体”中国传统文化连接的脐带。相对于其他文化,中国文化在马尼拉学校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所占比重最多而且包含的内容最丰富。而在中国文化中,闽南文化,闽南的传说、地名,华人迁移史等内容在课文中时有体现四、闽南教育观:资金使用与思想传承随着闽南移民的大量增多和华侨社会的形成,闽南文化被移植到东南亚各地,在华侨华人乃至其他民族中传播,成为当地多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现象在马尼拉表现最为明显。至今,在马尼拉的华人区、华人家庭、华文学校、佛教道教寺院等,闽南文化都得到较好的保存和传播,如,宗亲社团、南音社团两方面的文化活动可以看出闽南文化在马尼拉的传承;而菲律宾华人清明扫墓习俗和宗教融合这两个方面体现了闽南文化在马尼拉传播过程中的植变菲华社会独有的闽南文化根性特质使其对闽南文化习俗表现出高度认同,这是菲华社会维系与“母体”中国传统文化连接的脐带。相对于其他文化,中国文化在马尼拉学校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所占比重最多而且包含的内容最丰富。而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