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越南语称谓语比较_第1页
汉语与越南语称谓语比较_第2页
汉语与越南语称谓语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与越南语称谓语比较

环境、心理等称谓称责语是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人的社会关系至为复杂,这些社会关系体现在交际场合中,又表现为特定的交际角色、环境、心理。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人际关系和人的特定身份、职业等的称呼。越南是中国的邻国,同属亚洲文化背景,但汉语和越南语都有繁杂庞大的称谓语系统,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常给越南学生习得汉语造成迷惑,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越南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称谓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汉越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准确性。一、汉代越南语言的相似之处(一)汉语和越语的亲属称称谓系统都十分发达为了对家族成员的亲疏远近都有细致的反映,汉语在称谓上有明确的分别,因而使得亲属称谓细致而又繁复。越南语在历史上与汉语有着很深的渊源,汉语曾经是越南人在长达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当作正统的文字和书面语来使用的语言,所以汉文化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越文化中。因此,和汉语一样,越语也有着庞大、细致、繁琐的亲属称谓词系统。在汉语的亲属称谓中,表示姻亲(即母系关系)祖孙关系的称谓词要在辈分词前加“外”以和宗亲(即父系关系)区分开来,如“外祖父”、“外祖母”。相对应地,越南语中用n?i来表示宗亲关系。在汉语和越南语中,表示父系宗亲关系的“伯父”、“叔叔”、“姑姑”(bác、chú、c?)又与表示母系姻亲关系的“舅舅”、“姨妈”(c?u、dì)相区分。由此体现出两国人民的传统观念都重宗亲、轻外亲,坚持内外有别。亲属关系的称谓取决于辈分。在两国,年长者对年幼者、长辈对晚辈可以按亲属称谓语称呼,也可直呼其名;而年幼者对年长者、晚辈对长辈都绝不能直呼其名,这正是长幼有序原则的体现。(二)由亲属称称谓泛化而来的社会称谓汉语有5种明确的基本社会称谓:(1)一般性称谓,如同志、先生、小姐、师傅、小伙子等;(2)行业职务称谓,如老师、医生、主任等;(3)姓名称谓,如张丽、小赵、老李等;(4)人称代词称谓,如我、你们、他等;(5)泛化使用的亲属称谓,如大爷、刘叔叔等。最后一种社会称谓是由亲属称谓在交际过程中外延扩大构成的,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以亲属称谓相称,这种亲属称谓泛化为社会称谓的现象在汉语中十分普遍,主要构成形式为:“(姓/名)+亲属称谓”和“(职业+)亲属称谓”等,如“张姐”、“李伯伯”、“警察叔叔”、“护士阿姨”等。越南语中也同样存在着大量由亲属称谓泛化而来的社会称谓,表示家庭亲属关系的c?(老人家),?ng(爷爷),bà(奶奶),bác(伯伯),chú(叔叔),anh(哥哥),ch?(姐姐)等称谓语也完全可以用于社会交际中,其使用覆盖面广、适用范围大,难以用其他称谓方式取代。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和两国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一致,汉语和越南语的亲属称谓都呈现出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特点。二、称谓的使用范围称谓语是在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在各种语言系统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人际关系、体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称谓语按使用范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亲属称谓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称谓,是称谓语中最庞大稳固的部分;社会称谓则是对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的称谓,表明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朋友关系、一般关系等。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都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把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表现出来。作为某次具体言语交际的起点,称谓语起着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一)越语中的使原理和形式从汉越称谓词系统可以看出汉越称谓法的异同。汉越称谓法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社会称谓系统中,汉语社会称谓形式丰富多样,可根据不同的社交需要和目的选择不同的形式,越语社会称谓除极少数情况外,则基本上采用亲属称谓。越语的亲属称谓词功能强大,充当了话语中人称代词所能表达的自称和对称。这是与汉语称谓词对比最显著的特点。但在越语中,人称代词的缺乏也增加了社交双方叙述话语中自称和对称的复杂性。说话者在交际一开始,就要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辈分、与自己的关系亲疏、感情深浅来选择恰当的称呼,以使交际顺利进行。(二)越语中的亲属词所谓通称,指社交中通用的称呼,适用面较广,对称谓对象的区分不那么严格,如同志、朋友、师傅、先生、小姐等。越语中有两个词“ngài”(阁下)、“??ngchí”(同志)属于通称,但只在特殊场合,如外交活动人们主要是根据辈分、亲疏、性别、年龄来选择相应的亲属词来称呼。其中年龄是较重要的因素,以称谓者本人为准确定辈分,选择称谓词,与称谓者同辈的,为表示礼貌,往往抑己扬人。(三)汉语中的称谓词越语与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程度相比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适用范围。汉语泛化的亲属称谓词较为定型的只有16个,除了“姨”是母系亲属称谓词外,其他都为父系亲属称谓词,而越语除父系亲属称谓词外,母系亲属称谓词也基本可泛化。汉语亲属称谓词的泛化,主要是晚辈对长辈、年幼对年长的称谓词泛化,而越语中,长辈对晚辈、年长对年幼的称谓词也可泛化。越语大多数亲属词都可泛化,使用覆盖面广,适用范围大,并且深入人心,难以用其他称谓方式取代。如越南前国家主席胡志明,越南人普遍接受的称呼不是“胡主席”,而是“胡伯伯”,在越南人民的心目中,这是最尊敬也是很亲近的一种称呼。2.使用条件不同。汉语中泛化的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有诸多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只用于非正式场合,而且变体形式非常复杂,如:哥/兄,可以称:大哥、王兄、黎嫂、大哥哥等。而越语泛化的亲属称谓词可用于绝大多数场合,包括很多正式场合,而且变体较少,一般情况下都是后面加上名。(四)虚置人使用称谓汉语中的姓名称谓运用也相当广泛,可全称,可称名,也可只称姓。汉语重姓,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用姓的情况较多:比如:小王、老王、王叔叔、王书记等等。而越语称谓中很少单独使用姓名称谓,一般不用姓,用名是和亲属词结合使用,“亲属词+名”是最常用的称谓方式。单独称名只限于关系较密切的朋友之间,从以上现象可看出:汉语重姓,而越语重名,姓和名在称呼中的顺序位置也不同。越语重名,一方面,由于越语称谓词中亲属称谓的社会化程度较高,若用姓,在交际中难以细致地区分交际对象与亲疏关系,此外,同姓中不同辈分,用名也可避免误解,所以,名的功能很突出;另一方面,也可表示对对方亲密友好的感情,如同亲人一样,这是两种文化相差异的结果。(五)双边词所代表的同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汉语的准称谓词是能够标明人们的社会身份、社会关系但不能直接用于口头称呼的那类词语。如:妈妈/母亲、爸爸/父亲、老师/教师等(右边是准称谓词)。汉语中在一些成对的、表示对应身份的词语中,往往表示尊长一方的词语是称谓词,而与之相对的另一方却只能是准称谓词,如:爷爷/孙子、妈妈/女儿、舅舅/外甥、叔叔/侄子等(右边是准称谓词)。而在越语中亲属词无此区别。引语:国家的文化、语言汉语和越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