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两国关于生产性披露义务的立法比较与反思_第1页
英美两国关于生产性披露义务的立法比较与反思_第2页
英美两国关于生产性披露义务的立法比较与反思_第3页
英美两国关于生产性披露义务的立法比较与反思_第4页
英美两国关于生产性披露义务的立法比较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美两国关于生产性披露义务的立法比较与反思

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对许多市场交易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最显著的是交易各方面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有所增加。针对于市场交易出现的这个新特点,一种新的先合同义务———信息披露义务开始被两大法系的许多国家所接受。该义务要求合同的一方向另一方披露与合同订立有关的重要信息以弥合当事人间的信息差距。它体现了在复杂的现代交易背景下,缔约当事人从对抗性关系向合作性关系的转变得到了私法的正面评价,而且私法也以义务的形式给予了当事人在缔约中展开充分合作的激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大陆法系诸国正普遍通过各种途径接纳披露义务之时(1),英美法系内部却出现了分裂:一般性披露义务在美国发展迅速但却被英国所排斥。这种分裂的原因何在?在一般性披露义务缺位的英国,如何避免当事人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产生的纠纷?该义务在美国又处于何种制度样态?鉴于我国《合同法》尚未对披露义务作出一般性规定一、统一:不公开遵守义务的承诺书(一)卖方自慎规则cavdatemptor传统英国普通法受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认为司法不应当盲目和过多地干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当事人应当对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错误予以警惕和注意,并由自己对己方利益进行保护,即应遵循caveatemptor(买方自慎规则)。这个诞生于古罗马的规则最初于16世纪被英国的不动产交易法所接受,且作为不动产交易的普通法规则审判长Cockburn的意见是:“本案的问题是卖方消极放任买方这种被自己所欺骗的状态能否给予买方主张合同无效的权利。本人认为在出售物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明示担保和默示担保的情况,并且买方有机会检查交易标的物并形成自己的判断时,应适用买方自慎规则。”(二)两种传统判决:未披露信息的责任与英国一致的是,美国普通法在买方自慎规则的影响下,也拒绝将披露义务纳入法律体系,并通过Laidlawv.Organ案的判决将这一规则固定下来。该案中,Organ获知了英军即将解除对新奥尔良的封锁的消息,这则消息无疑将导致当地滞销已久的烟草价格大幅上涨。Organ隐瞒了这个消息并以低价向Laidlaw购买了烟草。后来Laidlaw以Organ未披露该消息为由将其诉诸法院。Marshall法官在判决书中指出:“本案的问题在于影响商品价格并且被买方独占的外部环境消息是否应该披露?我们认为他没有这样的义务。当获取消息的方法对双方都平等开放时,将相反的原理(即披露义务)限制在适当的限度内是极其困难的。但同时,每一方都必须注意不要说或做某些旨在施加于对方身上的事情。”从上述两个经典判例不难看出,在传统英美法上:(1)只要不存在明示或默示担保,在卖方没有发表任何关于标的物状况或者价值的言论的情况下,买方即便在占有标的物后发现标的物存在某种瑕疵也不能因此向卖方主张赔偿损失。(2)该规则保护沉默的卖方,不论该瑕疵是明显的还是潜在的,卖方是否知道该瑕疵,以及买方是否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只要没有欺诈和错误陈述,那么买方在交易后就确定地成为标的物的所有人。(3)该规则不禁止买方在卖方就标的物状况作出不实陈述时对卖方提出诉求。因此如果卖方要避免责任,那么只需保持沉默。这种制度安排固定了由合同各方当事人对自己利益进行保护的法律基点,披露义务没有存在的空间。二、转变:披露义务纳入普通法(一)denning的意见要解释英国法对披露义务的态度转变,就不得不提及两个有名的判例:Bellv.LeverBrotherLtd.案和Sollev.Butcher案。Bell案中,雇主与雇员缔结了通过支付额外的费用以终止劳动关系的合同。但在缔约阶段雇主和雇员都没有意识到雇员之前存在违反劳动合同的事由,而该事由的存在会使雇主有权直接解雇雇员而不用支付额外的费用。虽然这是一个关于双方错误的案件,但Atkin法官的判决意见却并未停留在双方错误的处理规则上。他认为:“在合同未对错误风险的承担作出安排时,除非是双方错误,否则一方对合同标的物性质有关的错误并不会影响同意。一方没有披露会影响谨慎的合同当事人缔约决定的重要事实并不能给予相对方主张合同无效或损害赔偿的权利,此时应当适用买方自慎规则。”虽然Bell案的判决仍只是遵循Smith案的先例否定了披露义务,但却成为Denning法官将披露义务纳入英国普通法的引子。在Solle案中,Denning首先肯定了Atkin的意见并指出:“Bell案的正确解读是,在普通法上一旦订立合同,则任何一方均不能凭借单方错误而主张合同无效,不论这个错误是否是基础性的,也不论对方是否知道他犯了错误。除非由于欺诈,或者由于衡平法上的理由而使合同丧失了所依赖的条件。而就衡平法而言,即便在普通法上合同是成立的,法院也会在交易出现不公平的情况下因为一方错误而免除该方的义务,只要不影响第三方利益。那么怎样才算是‘不公平的情况’?如果一方知道另一方对于要约条款或者对象认识错误,却并未指出该错误而与之缔结合同,那么法院也会撤销合同。我的个人意见是,Smith案中的被告在今天来说是可以予以免责的。”Denning的思路是明确的,他没有否定普通法对当事人错误进行救济的规则,而是认为衡平法应当对普通法救济规则之外的错误有所作为。即在一方知晓但未披露另一方错误的情形中,错误方应得到宽恕。Denning提出的依衡平法公平正义的理念对单方错误进行救济的创造性意见得到了英国不少初审法院和上诉法院的追随,但他仅是通过衡平法介入,而没有对普通法错误救济规则进行改造的做法也为日后判例否定其意见埋下了伏笔。(二)念的引入无关联披露义务得以确立于美国,与诚信和公平交易理念的引入不无关联。在这两种理念被美国法所接纳的过程中,《统一商法典》(下称UCC)和《合同法第二次重述》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合同法》第32条的规定,在一般合同中,存在的主要崇尚经济自由主义的美国最初是排斥诚信交易理念的,直到1933年该理念才被纽约州所率先接受虽然《合同法第二次重述》第205条承继了UCC的规定,仍将诚信要求适用于合同的履行阶段,但评论c却指出:尽管不属于本条的范围,但是磋商中的不诚信仍应受到制裁。此种不诚信应当受到如下相关条文的调整:合同缔结能力、相互同意、对价以及欺诈、胁迫等导致合同无效的原因。应特别指出的是,在该条的报告人注解中表明,对于本条的理解可以参考Summers和Kessler&Fine的两篇文章。Summers在其文章中明确建议应当将诚信和公平交易义务适用于磋商阶段。2.未明确显失公平的判定标准除了诚信外,公平交易理念的引入也与UCC有关。UCC第2-302条规定当事人可通过提供有关合同订立的背景、目的和效力的证据以证明相关条款显失公平。该条官方评述1还要求法院在考虑合同条款显失公平与否时需要考虑缔约阶段的客观情况以作出决定。《合同法第二次重述》第208条亦作出了与UCC第2-302条极为相似的规定。该条评论a“适用范围”明确指出在判定合同条款是否显失公平时,除了应当考虑缔约能力、欺诈等原因外,还应当考虑缔约中存在的缺陷。由于UCC和《合同法第二次重述》未对“显失公平”进行限定,致使其在司法中被大范围适用,而且成为法院施加披露义务的依据之一。引入诚信和公平交易理念所导致的结果是买方自慎规则的衰落以及披露义务的崛起。有学者评论道,买方自慎规则已经包含了无数例外,与之相反的(披露)理论在近年来已获得快速的发展。三、分裂:现在英国和美国宣布的义务(一)未尽事宜下的披露义务虽然在Solle案判决作出后的一段时间内,Denning的意见被不少法院所追随,但在英国崇尚经济自由主义的大环境下,法院很快就重新回到Smith案和Bell案的处理路径上。这一点可由Ackner在Walfordv.Miles案中的意见清晰地表现出来。他认为:“每一方都应被允许为自己的利益而利用信息,当事人并没有义务披露信息以纠正他方错误。在协商中要求承担诚信义务本质上与当事人间的对抗性地位是相冲突的。只要一方避免做出不实陈述,那么他就有权追求自己的利益。”在上述判决作出之后,英国法院又重新回到了买方自慎规则的框架下,拒绝披露义务的大范围适用。然而,过于刚性的法律规则必然带来个案的不公,为缓和买方自慎规则与当事人信息不对称之间的紧张关系,英国对当事人不承担披露义务的原则设置了例外,以下逐一述之。1.不实陈述的认定上文所列举的数个案例的判决意见均言明:在一方进行了不实陈述时,该方应当自行对其进行纠正,否则另一方有权主张合同无效或损害赔偿。那么如何认定一方的行为构成了不实陈述?首先,不实陈述并不只是一方的言论,还包括其行为,如将船底存在重大漏水问题的船舶漂浮于水面上进行出售就构成不实陈述。其次,一方关于对方不实陈述的主张要得到法院支持必须证明如下几点:第一,该陈述是重要的但不包括意见或意图陈述;第二,该陈述是虚假的;第三,陈述方知道该陈述是虚假的或者在不知道该陈述是否正确的情况下作出鲁莽的断言;2.对卖方未来一阶和确定的内容的认定—《1979货物买卖法》中的披露义务依据Smith案和Bell案的判决,除了不实陈述,如果合同存在默示条款对单方错误的风险承担作出了安排,那么一方要么披露对方的错误,要么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在《1979货物买卖法》(下称《买卖法》)颁布以前,法官只能在对合同文本的解释中寻找相应的默示条款而不能在合同之外寻找默示条款的其它来源。《买卖法》的颁布则改变了这一点。首先,依据该法第14条第2款和第6款的规定,货物必须具有适销性质量,即货物须满足通常的购买目的或者买方依据卖方对该货物的描述所能合理期待的用途,除非(1)相关瑕疵已经告知了买方并引起其注意;(2)在合同缔结前,买方检查货物就能发现相关瑕疵。其次,第14条第3款规定,如果买方通过明示或者默示使卖方知道了其对该货物的特殊用途,那么就存在这么一个默示条款,即卖方依据该合同交付的货物应当能满足这个特殊用途,而不论这种货物的通常用途是什么。除非相关情势表明买方没有对此产生信赖或者这种信赖是不合理的。依据上述规定,如果卖方的货物不满足通常用途或者与自己的描述不符,那么就应当向对方披露以避免责任的承担;如果卖方知晓了买方对货物的特殊用途,而自己的货物不能满足该用途时,亦须披露这一点以避免买方产生合理信赖。依上述解读我们有理由认为,《买卖法》已将披露义务纳入英国法律体系中,但让人困惑的是,施加披露义务的判决仍鲜见于英国,持相反意见的判例倒是层出不穷,如上文的GreatPeaceShippingLtd.案。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是,囿于经济自由主义不轻易干涉交易的枷锁,英国的法官们仍不愿过多地介入当事人的缔约过程。此外,在英国法律人的思维中,成文法上的规定仅限于在该法调整范围内发生作用,他们不会去探求在成文法范围外是否存在可以普遍适用的一般性原则,在成文法范围外的法律纠纷更多的还是应留给判例法予以调整。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立法机关希望以前的某些判例失效,那么一定会在成文法中明确表达出来。如果成文法中没有相关表述,那么就表明立法机关认为原来的规则是有效的。3.信赖法则适用于欠缺自慎规则的当事人除却上述两种情形,在保险合同的场合,受到“最大诚信合同”理论的影响,投保人和保险人都需承担大量的披露义务。此外,在当事人存在信赖时,法院亦会放弃买方自慎规则而向当事人施加披露义务,只是对于信赖的认定仍是非常严苛的。有学者总结道,虽然法院在个案中会偶然拓宽信托和信赖关系的范围,但是就整体而言,这种关系的范围仍是较为狭窄的,法院普遍认为在一般交易关系中双方不存在这样的信赖或者信托关系。(二)美国法上的披露义务与英国对披露义务排斥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披露义务受到了美国立法和司法界的普遍欢迎。除了立法机关颁布了大量与披露义务密切相关的特别法以外1.未履行披露义务的不实陈述标准在传统反不实陈述领域,《侵权法第二次重述》第551条作出了与英国《1967反不实陈述法》类似的规定,但在该条(2)中明确使用了披露义务的字眼,特别是在(2)E中规定,如果一方知晓另一方对交易的基本事实发生错误,且依据双方间的信赖、交易惯例或其它客观情形可合理期待知悉方披露时,知悉方应承担披露义务。《合同法第二次重述》第161条更是将未履行披露义务的行为等同于不实陈述,将披露义务纳入到反不实陈述制度中。该条(2)B规定,应当依据诚信或公平交易的标准判断一方是否应当披露相关事实以纠正对方在订立合同的基本假定上发生的错误。由于两部重述的正文和评论均未对“交易的基本事实”和“对订立合同的基本假定发生的错误”进行明确限定,因此在审判实践中法官通常会广泛考量合同缔结的各种因素,并结合自己对诚信和公平交易的理解作出判决。而在诚信和公平交易的理念被美国司法系统广为接受的背景下,披露判决屡见于司法实践中。在诚信和公平交易理念的影响下,不实陈述(或者说欺诈)的认定标准也被放宽了。这首先得益于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推动。该委员会曾尝试说服国会修改《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使之不但可作为该委员会行使贸易管理权力的依据,也可作为私人提起民事诉讼的依据,但被国会否决了。该委员会只能游说各州在各自制定的贸易委员会法中采纳这一点,并重点吸纳《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5条关于欺诈和不当行为的规定。2.向优势方提出披露义务在一方已经占有某种重要信息而另一方尚不知晓的情况下,如果双方获取信息的地位或手段不平等,法院就极有可能向优势方施加披露义务。如何判断是否平等?Scheppele教授在对若干判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在满足如下两个要件的情况下,可以认定双方拥有平等的信息获取途径:(1)如果他们投入相同水平的努力,那么就有同等的获取信息的可能性;(2)能够进行这种同等水平的努力。3.拓宽信赖关系的适用范围在美国,双方间的信赖关系也会产生披露义务。与英国严格的信赖关系认定标准所不同的是,美国法院近年来积极拓宽了可以作为披露义务基础的信赖关系的涵盖范围。除了传统的信托领域外,当事人间存在的下述关系也会产生披露义务:夫妻,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正要结婚的人,雇主和雇员,公司职员和股东,联合购买,共有人出卖共有财产,合伙人,医生和病人,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律师和客户。四、英国法上的披露义务与信息优势的冲突通过上述比较法考察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结论,尽管英美两国同属英美法系,拥有极为相似的法律制度体系,但在适用披露义务的范围、程度等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法对于诚信和公平交易理念的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