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 (2014年版)_第1页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 (2014年版)_第2页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 (2014年版)_第3页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 (2014年版)_第4页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 (2014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马冬均概述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即急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概述首都儿科研究所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通过病毒分离培养技术确定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ialvirus,RSV)是我国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首位病原2011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了“小儿细支气管炎防治学术研讨会”,认为规范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十分必要。参考2014年美国儿科学会颁布的最新《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临床实践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共识,经反复讨论、送审,制定了2014年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概述“专家共识”主要适用于年龄小于1岁、第一次喘息发作的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患儿。“诊断1治疗2预防3诊断美国及部分欧洲学者定义毛细支气管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首次喘息,强调首次喘息的病史及听诊时闻及哮鸣音在诊断中的重要性。美国学者的诊断标准并不能在早期将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与首次发作的哮喘进行鉴别,鉴别诊断仍依赖于长期随访患儿的喘息情况。诊断英国、澳大利亚等学者则立足于毛细支气管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大量中性粒细胞趋化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出现下呼吸道梗阻,主要累及细支气管,认为听诊时闻及双肺广泛湿口罗音这一体征更能反映该病发生的解剖部位和病理特征,将其作为诊断的关键,只间断闻及哮鸣音而未闻及湿啰音的病例定义为病毒引起的喘息(viralinducedwheezing),而非毛细支气管炎。诊断英国学者强调的双肺闻及广泛湿哕音也是其他以中性粒细胞趋化为主的气道炎症的共同特点,这同样为鉴别诊断带来了困难。诊断综合了美英两方面的观点,但更倾向于美国儿科学会的临床实践指南。我们强调首次喘息发作的病史,注重喘憋、三凹征、气促、闻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征象,明确提出应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作出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断病因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嗜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病毒引起。RSV仍是公认的最常见的病原体,占50%以上,RSV是RNA病毒,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在我国南方流行高峰主要在夏秋季,而在北方则发生在冬春季。其他病毒病原有副流感病毒(以PIV3最常见)、腺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肠道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博卡病毒等除病毒外,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感染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早期呈现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舌鼻部卡他症状、咳嗽、低至中等度发热(39℃高热不常见),1-2d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阵嗽,3-4d出现喘息、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发绀,5-7d时达到疾病高峰。其他常见症状还有呕吐、烦躁、易激惹、喂养量下降,3个月的小婴儿可出现呼吸暂停。临床表现体征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增快、呼气相延长、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罗音,严重时可出现发绀、心动过速、脱水、胸壁吸气性凹陷(三凹征)及鼻翼扇动等表现。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早产(孕周<37周)低出生体重年龄小于12周有慢性肺疾病、囊性纤维化、先天性气道畸形、咽喉功能不协调、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神经肌肉疾病、免疫功能缺陷、唐氏综合征等患儿。辅助检查一、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建议在疾病早期(最初72h内)或有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危险因素的患儿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二、鼻咽抽吸物病原学检测

毛细支气管炎病毒病原检测方法包括抗原检测。三、胸部X线检查

毛细支气管炎X线表现为肺部过度充气征或斑片状浸润阴影,局部肺不张,支气管周围炎。辅助检查患儿如果出现下列情况,需要做进一步检查1.有脱水征象时需要检测血清电解质;2.当体温>38.5℃,或有感染中毒症状时需做血培养;3.重症、尤其是具有机械通气指征时需及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住院与转入ICU指征大多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为轻度,疾病呈自限过程,有条件时可以在家护理,关注饮食及液体摄人、呼吸及体温情况。1.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需要住院治疗,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放宽入院指征。2.转入ICU指征:对给予浓度50%的氧吸人仍然不能纠正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患儿,有转入ICU的指征,严密观察,必要时可行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基于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处理流程治疗基本处理原则:包括监测病情变化、供氧以及保持水电解质内环境稳定。1.细致观察并随时评估病情变化情况:临床医生需要反复查看患儿病情,评估变化。对处于疾病急性期的住院患儿,运用脉搏血氧监测仪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治疗2.保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的供氧:

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清醒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者有吸氧指征。

给氧前宜先吸痰清理气道、摆正体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对有慢性心肺基础疾病的患儿需要更积极用氧。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