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1页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2页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3页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4页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青海湖

青海湖到了,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juàn

juǎn)。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zàn

zhàn),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jǐn

jǐng)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蓝,是因为湖面高出水平面3197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晶莹明澈。

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远方……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显得分(fēn

fèn)外悠闲。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湖在关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shè),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hān)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尽情泼洒。因此,留下了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卷________(juàn

juǎn)

深湛________(zàn

zhàn)锦________(jǐn

jǐng)缎

分________(fēn

fèn)外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震慑:________酣畅淋漓:________(3)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把青海湖比做________

、________

。这样写突出了青海湖的________特点。(4)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分别指:黄灿灿的油菜花、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1)juàn;zhàn;jǐn;fèn(2)为大自然的质朴而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尽兴而感到十分畅快。(3)蓝锦缎;小姑娘的眸子;湛蓝(4)绿茵茵的草滩;蓝色的湖水【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卷”是多音字,画卷(juàn)、深湛(zhàn)、锦(jǐn)缎、“分”是多音字,分(fèn)外。(2)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震慑:为大自然的质朴而感到十分惊讶。

酣畅淋漓:因为尽兴而感到十分畅快。(3)考查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把青海湖比做蓝锦缎、小姑娘的眸子。这样写突出了青海湖的湛蓝特点。(4)考查对课文的理解。此类题只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分别指:黄灿灿的油菜花绿茵茵的草滩和蓝色的湖水。【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主要考查理解课文回答问题的能力。2.课外阅读。钱塘江秋潮

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

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

开始,远处的江面___________。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___________,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___________,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1)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画横线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是:________(3)下面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潮水的,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波涛起伏

水平如镜

汹涌澎湃(4)《观潮》一文以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与《观潮》的开头有着异曲同工之感,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________。【答案】(1)突然;一瞬间;转眼间(2)人山人海(3)水平如镜|波涛起伏|汹涌澎湃(4)时间;地点;人物;天下奇观【解析】【分析】(1)寻找文中的表示时间短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挑出来即可。(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故答案为:(1)突然、一瞬间、转眼间(2)人山人海(3)水平如镜、波涛起伏、汹涌澎湃(4)时间、地点、人物、天下奇观【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的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mǎnɡ)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1)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答案。掺和________(huo

he)

和好________(huó

hé)

和面________(huó

hé)模样________(mó

mú)

模仿________(mó

mú)

劳模________(mó

mú)(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澄澈________兴高采烈:________

灵机一动:________(3)照样子写词语。跳跃(两个字都是近义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各种各样(ABAC样式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文段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十分生动,这里运用了________描写方法写出了女娲的性格,文句写池水的作用是________,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5)“兴高采烈”“眉开眼笑”这些词语渲染了________的气氛,表现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6)女娲造人前后,其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试从文中找出两个体现其心情变化的词语:________(7)“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通过这个句子可看出女娲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1)huo;hé;huó;mú;mó;mó(2)清澈透明;兴致高,情绪热烈;临时很敏捷地想出(3)珍贵;教诲;明亮;无边无际;不声不响;自言自语(4)神态描写与环境;表现女娲第一次怎样看见自己有生气的面貌;交代女娲照自己的模样造人的原因(5)热烈欢快;人类新生时的喜悦感(6)非常孤独;满心欢喜(7)充满生命力和母性【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要注意依据词语的意思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5)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美--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7)评价人物性格特点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故答案为:(1)huo、hé、huó、mú、mó、mó(2)清澈透明;兴致高,情绪热烈;临时很敏捷地想出(3)珍贵、教诲、明亮、无边无际、不声不响、自言自语(4)神态描写与环境;表现女娲第一次怎样看见自己有生气的面貌;交代女娲照自己的模样造人的原因(5)热烈欢快;人类新生时的喜悦感(6)非常孤独;满心欢喜(7)充满生命力和母性。【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5)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7)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点。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高速磁悬浮列车

高速磁悬浮列车是人类挑战地面交通速度极限的参征。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工具,高速磁悬浮列车是对传统轮轨铁路技术的一次全面革新。它不使用机械力,而是主要依靠电磁力使车体浮离轨道,在无接触、无摩擦的状态下实现高速行驶,有“地面飞行器”“超低空飞机”的美誉。

高速磁悬浮列车最大的优点是快,其时速可达400至550千米,而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线路占地面积较小。磁场强度低,耗能较低。由于是在轨道上悬浮行驶,且按飞机的防火标准配置设施,因此,乘坐平稳舒适,安全性非常高。

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营线于2002年12月31日成功实现试运行通车。试运行中,磁悬浮列车单程行驶8分钟,行驶里程30千米,达到设计最高时速430千米的要求。

德国人首先掌握了这项技术。2000年6月30日,中德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展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营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协议。(1)给下面词语加上拼音。轮轨________

悬浮________

舒适________(2)磁悬浮列车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美誉。(3)磁悬浮列车的特点是什么?(4)乘坐磁悬浮列车有哪些好处?(5)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依靠________使车体________轨道,在________的状态下________。(6)你还知道哪些新式交通工具?请写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答案】(1)lún

guǐ;xuán

fú;shū

shì(2)地面飞行器;超低空飞机(3)时速快、污染小、耗能低,占地面积小。(4)平稳舒适,安全性非常高。(5)电磁力;浮离;无接触、无摩擦;实现高速行驶。(6)轻轨、城际列车、高速铁路等。【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2)、(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6)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故答案为:(1)lún

guǐ;xuán

fú;shū

shì(2)地面飞行器、超低空飞机(3)时速快、污染小、耗能低,占地面积小。(4)平稳舒适,安全性非常高。(5)电磁力;浮离;无接触、无摩擦;实现高速行驶。(6)轻轨、城际列车、高速铁路等。【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2)、(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6)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5.课内阅读

老麻雀用自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感叹句。(2)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A.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的弱小让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由于它的愤怒,护子心切,又“发出嘶哑的声音”。B.

因为老麻雀看到了猎狗的凶恶,很害怕,所以“浑身发抖”;同时它希望通过叫声来换来其它的帮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3)文中提到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4)写出一句赞美母爱的诗句。【答案】(1)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2)A(3)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陈述句改为感叹句的方法:要在句末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多么”一类的词语,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之类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2)本题考查是对课文内容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选择。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我们在作答时才能更准确的选出正确答案。(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概括能力,整体感知内容。是母爱的力量促使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飞下来保护小麻雀。(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在平时学习中要学会归类记忆,把同类型的诗摘抄在一起背诵。故答案为:(1)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2)

A(3)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点评】(1)各类句式转换的题型都要熟练掌握其技巧和方法。(2)、(3)考查的是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一定要熟读课文。(4)积累诗句时要掌握方法,归类记忆。6.习作题目:我真________(可以填高兴、难过、烦恼、后悔……)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围绕题目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把经过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答案】略【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