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与现状_第1页
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与现状_第2页
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与现状_第3页
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与现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与现状

一我国矫治社会工作现状社会活动的目的是利用科学、技术和方法,以促进另一方的利益,解决社会问题,并利用特殊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专业化、制度化的辅助活动。社会工作运用于矫治体系中就是矫治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人员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在工作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人士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动员一切有关的个人、家庭、团体及社区等资源,帮助他们在审判、服刑、缓刑、刑满释放或其他社区处遇期间矫正错误、修正行为模式,消除犯罪心理,以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接纳是矫治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它改变了矫治者与罪犯之间对立的工作模式,承认了犯罪欲念与行为存在的合理性,并与受助者一起在平等安全的氛围中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共同寻找控制的办法。矫治社会工作者从全新的角度,将罪犯和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人士看作一群特殊的弱者:他们生来与我们相差无几,却由于社会化过程的阻断和弱化而降低甚至消除了其社会适应能力,导致他们无法通过社会所认可的正常途径和方法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资源,尤其是当他们的行为被判定为违法和犯罪、经过监狱化和贬降仪式时,其社会地位更加不利,更需要专业的救助和帮扶。现代矫治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是从人类刑法观念和刑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进入20世纪,矫治社会工作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建立起了相当完备的矫治网络,其工作范围涉及到了从司法审判到刑释的整个司法矫治过程,创造了包括司法审判前服务、行刑中服务、违法青少年服务以及刑释后服务在内的一系列完整的工作方法和介入途径,为罪犯的改邪归正、融入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整个司法矫治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矫治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不仅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专业化水平较低,而且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齐全,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也不够。当前,我国对罪犯的行刑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构处遇,一种是社会处遇即社区处遇。机构处遇即让罪犯在管教所、劳教所、工读学校、监狱等政府机构服刑,一直以来,我国对罪犯的改造都是以机构处遇为主,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机构矫治体系。从1951年劳动改造制度建立,到1994年《监狱法》颁布,我国监狱工作在法制化的轨迹中不断迈进,虽步履艰难,仍取得了累累硕果,为推动刑罚执行工作的改革创新积累了经验。从《监狱法》施行10年以来的执法实践来看,我国的监狱改造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司法矫治体系在这个领域也已经相当完备了,而且工作方式越来越人道化和专业化,实际上相当于矫治社会工作所做的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而社区处遇(也叫社区矫正)在我国发展却很不充分,近期我国行刑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建立社区矫治体系,设立社区矫治工作站,训练和配备社区矫治工作者,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开展。鉴于此,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矫治社会工作应主要放在社区矫正领域,而社区矫正地开展也恰好为我国矫治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二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问题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相对于传统机构处遇而言的罪犯处遇方式,它通过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至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在西方,社区矫正制度主要包括审前释放、缓刑、假释、寄宿方案,广义的还包括开放式处遇、限制自由的行刑等。开展社区矫正是教育主义刑罚思想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同时也体现了行刑人道化的要求,逐渐扭转了传统的刑罚思想和刑事政策,以积极的矫治主义和适应主义取代长期以来的报复主义和隔离主义。现在,社区矫正已经逐步代替监禁成为矫正罪犯的主要形式。以美国为例,目前实际在社区服刑的罪犯已占被判刑人数的3/4,并且仍有持续扩大之势。在加拿大和日本,监狱服刑与社区服刑这两类刑罚适用比例,也已分别达到了2:1和2: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单一惩罚、威慑的不足。据司法部调查发现,在监狱服刑的短刑期罪犯改造较差,且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率较高。这一点在未成年犯的改造上更为突出,据统计他们的重新犯罪率大大高于同期的成年刑释人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监狱人格”(敏感、焦躁、多疑)的形成及犯罪心理的交叉感染,使得在监狱服刑的未成年犯更加难以重返社会。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过失性、偶发性犯罪的比例急剧增加,且多为交通肇事罪,如果对这些人都适用重刑,一方面将使我国的监狱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迫于现实,社区矫正因其特有的优势引起了国家司法部门和学界的高度关注。2003年,我国正式开始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按照两高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的通知精神,我国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罪犯:(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a.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b.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c.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2003)。截止到2006年年底,全国先后有18个省(市、区)分两批相继开展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以北京市为例,3年来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523人,解除矫正6115人,现有5408人,95%的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安心改造,重新犯罪率在0.6%以下(黄秀丽,2006)。然而,随着试点的扩大和工作的展开,社区矫正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广泛的社会认可以及专门的机构设置;另一方面,便是矫正模式的行政色彩和强制色彩过于强烈,矫治队伍建设滞后。在社区,罪犯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之中,对罪犯的改造需要有更高的水平和更强的工作能力,需要矫正工作者把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对罪犯的改造和矫治过程中去。而当前我国的社区矫治工作队伍主要由司法所干部、抽调的监狱警察及社会志愿者组成,缺乏专业的心理康复知识和工作技巧,工作的行政色彩和强制色彩过于强烈,难以满足社区矫正的需要,因此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发展专业矫治方法就迫在眉睫。北京和上海在试点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倡导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并在网上发出了公开招聘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通知,为矫治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作出了表率。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必要性社区矫正在实践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凸现了矫治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迫切性,而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以及上海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又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提供了可行性与实践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决定在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以来,内地社会工作得到了香港社会工作界同仁的热情支持,获得了较快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并于1994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全国各地的社会工作者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表示出极大的积极性,大量国外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入国内,并不断本土化,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然而,一面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具有迫切性和可行性;一面却又是矫治社会工作在实际的社区矫正工作中难以展开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原因何在?矫治社会工作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设立了专业化的机构,如美国的“观护及假释协会”、英国的“国家观护人协会”、日本的“保护司会”、“大哥大姐协会”,香港地区的“善导会”等。专职矫治社会工作者被称为“感化主任”、“个案工作员”“专职观护人”“社会工作员”等,虽称谓不同,但实质都是指从政府部门、法院或工作机构领取薪金,专业从事罪犯和违法人员矫治工作的社会工作者(王思斌,1999)。而我国内地社会工作首先面临的就是制度和机制的欠缺,没有专业化的机构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供平台;另外,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恢复和发展的初期,专业队伍不够强大,专业教育的现状远未达到现实对专业的需求,也是制约其在社区矫正中发挥作用的一大桎梏。由此,联系我国实际可以看出,要想使得矫治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从法律上对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地位予以认可,确定矫正人员的法定身份,明确界定社区矫正机构及其人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在县区级以上政府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受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统一领导,通过有效途径赋予社区矫正权,负责社区矫正的执行,同时,广泛吸纳社区人才、物力资源,建立健全立体的社区矫正网络。社区矫正网络主体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由司法所干部和狱警组成,主要负责对服刑人的行刑工作;一部分由社会工作者及其他专业人员组成,成立专门为矫正工作提供专业协助的机构,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教育、心理咨询和矫正等;最后一部分由热心于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对服刑人员进行社会帮教。2.培养造就专业人才一方面,在高等院校中,应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拓展学科领域,扩大招生对象,同时开办各种社会工作的经验会、理论会和观摩会,使中国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