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位置》_第1页
五年级数学《位置》_第2页
五年级数学《位置》_第3页
五年级数学《位置》_第4页
五年级数学《位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位置》。【教学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养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提出问题播放歌曲《我和你》,提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去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我想同学们肯定非常喜欢这些出色的运动员是吗?今天老师带来了部分运动员的照片,想看吗?(课件出示照片)这些运动员中,你最喜欢谁,把他的名字写在学习卡上,然后在反面简单描述一下他在屏幕上的位置,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读学习卡,同学们猜,(一个人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猜测,让同学们产生疑问)过渡:怎样才能更清楚的更简单的表示出一个人的位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方案(一)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咱们先以同学们的座次为例,刚才你们说到的竖排指什么吗?(学生指一指)在数学上称列,从哪开始数,你们有两种数法,习惯上从左往右数。(板书左右)那从观察者的角度,也就是以老师的角度来看,谁是第一列,请起立,第三列、第五列。横排指什么,数学上称行。从哪开始数,(板书从前往后)谁是第一行,请起立,第三行。谁站了两次,为什么?现在你能更清楚的告诉我你在教室内的位置吗?你朋友的位置,你班长的位置。(二)、发挥想象,创造符号,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了班长的位置,数学讲究简练,那你能用更简练的方式表示班长的位置吗?小组讨论展示小组的意见,全班评价,找出最简单最清楚的方式。小结:你们真厉害,用一对数就表示出了一个人的位置,知道这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板书数对)数对表示法是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它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发明的,看来同学们又当数学家的潜能。那现在用数对表示出你在班内的位置,好朋友的位置。老师说数对,听一听是谁的位置,请你站一下好吗?(3,4)(2,5)(5,2),比较后两个,你有什么发现,(4,Y)怎么回事?(让学生体会数对表示法,两个数字缺一不可)小结: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应该注意什么?三、汇报交流,自主获得结论过渡:同学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自己在班级内的位置表示的这么清楚、简单,可能是太熟悉这个班级了,老师带来了我们班的座次表,(课件出示)怎样确定王红、李娟的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列、行)然后说出数对。把学生换成圆点,再来找一找王红、李娟的位置。(指名上来指一指)根据数对在方格图中找位置。数学家想了更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圆点用横线和竖线连起来,(出示表格),你能看懂吗?再来找一找王红、李娟的位置。(指名上来指一指)学生在表格上找出这些同学的位置,(3,2)、(4,4)(1,4)、(3,3)、(3,4)、(2,4)、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作为未来的数学家,你想告诉大家什么结论。四、拓展应用,自主解决问题刚才我们研究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现在回到上课时的游戏中,姚明的位置能更清楚的告诉大家了吗?把你喜欢的运动队员在屏幕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再玩猜猜看的游戏。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可以在网上查询。介绍笛卡尔发明数对的故事,进行思想教育六、当堂检测,知识落实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A(5,9)B(2,1)C(9,6)D(1,6)E(8,1)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通过给3张纸涂色、折叠、观察、探索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在进行小组汇报时,教师揭示了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理解方法、不同角度进行汇报分数基本性质的可行性,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创造空间。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新的理念,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总结反思,评价体验”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应用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数学思想,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了解学习起点说一说。(1)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2)150^30=(),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4倍,商是();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商是()。想一想。(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1^2=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讨论: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动手操作、形象感知折: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同样大的园形纸,把每张纸都看作一个整体。用手分别平均折成4份、8份、12份。画:在折好的纸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3份画上阴影。(3)剪:把阴影部分剪下来。(4)比: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二)、观察比较、探究规律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各是几分之几?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这两个问题。(5)学生汇报讨论情况。(6)启发点拨。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请举例说明。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都、相同的数、零除外)(7)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在下面()内填上合适的数。判断分数的分子、分母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3TOC\o"1-5"\h\z4的分子乘以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3•连续写出多个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得多。1 7-=-(a、b是自然数),当a=1,2,3,4 时,b分别等于几?ab讨论:a与b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依据是什么?1 25•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3,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6,老三3 63分到了这块地的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你知道阿凡提对三兄弟说了什么么?教学反思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亲自验证的过程,通过“验证”学生感受了数学的严谨性。设计以“猜想--判断--观察--验证--概括--深化--提高”的环节,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同时,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渗透学生自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