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_第1页
作为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_第2页
作为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_第3页
作为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_第4页
作为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为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课前准备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心,课堂教学反映的是一种能力,教学反思则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力。课 前 准 备一、 不做好准备不登讲台     场景:离上课只有十分钟了,老师正在寻找着这一节课的教具。呀,昨天本来在家里准备好的青菜、胡萝卜等今天忘记带来了,怎么办呢?就用图片代替吧,赶快找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上课时碰到过上述状况吗?您的课前准备充分吗?二、 研究教材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

2、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凭借材料,是教学信息沟通的中介媒体。钻研好教材是备课、上课,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要求:(1)理解。确保把教材中的每一句都弄懂,充分掌握论点、论据。(2)精通。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包括层次、关系(内在关系、外在联系);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3)转化。把教材上的内容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讲课过程中有感情地进行自我表述。    要想吃透教材,首先要尊重教材,因为现行

3、的实验教材是由教材专家、教研专家、教学专家经过反复推敲、实验编制而成的。尊重教材就意味着要研究编排意图,要理解表面材料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要做到字斟句酌,深入浅出。而没有对教材的“深入”,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浅出”。    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优秀教师把复杂的内容教得非常简单,平庸教师则把简单的内容教得非常复杂。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教材的研究深度存在差异;在备课的设计上,是用教材来“教”还是“教”教材。    其次,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所谓科学灵活地使用教材,就

4、是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使教材本身承载着的思想、意识、情感、方法等功能都释放出来,变成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信息。这就是说要结合生活实际去选用教材。不能教材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而应是学生需要什么、生活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再次,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现行教材“专家式”编排,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状态,是静态的,抽象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努力将静态的转化为动态的,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应该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身参加的活生生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

5、算法的思维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这些内容的呈现方式,不是由教师说出来、端出来,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感悟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再创造而得出来的。三、 明确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课不是好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深入分析。【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不应

6、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体现的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能过于笼统、含糊。    (2)从教材本身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要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另外,教学目标要体现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渐进性,即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又反映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各个单元或章节以及整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之间既自成体系,又前后联系,循序渐进。    (3)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来讲,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人们通常把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统称为“结果”,而“过程”则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

7、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感受、体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深化。我们教师不应只讲结果、只看结果,而应重视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发展成长经历。因为结果是通过恰当的过程来获得的,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所谓重结果就是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及教学的结果,关注的是知识的记忆,往往只是对结果反复强调,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制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以传统的教法,基本上属于一种知识灌输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现状,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学生继承人类已经获知的所有知识。因此,如果不让学生关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8、和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念,必然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淘汰。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了出来。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课堂中我们必须把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发现、去探讨。四、  编写教案,有章可循      教师要上好课,真正尽到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首先就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认真备好课。而编写教案则是备好课的重要方面。    教

9、案是进行教学的方案,它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计划性,是贯彻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编写教案的过程,是进一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它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此期问,教师不但要储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即要备知识、备学生、备过程。五、 注重你的仪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师应一副整洁,头发和胡须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  

10、  教师的仪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教师的天职是通过自身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影响教育下一代,每时每刻通过自己的情态、语言、服饰、行为精雕细刻一件件社会需要的艺术品,同时自己又是一件由上一代人塑造而成的传播美的艺术媒体。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展现自己的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力。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学校与各位老师想出,他们好奇地对,每位老师进行观察,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学习。    教师的仪表对教师获得威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师生关系也有密切的联系。教师注重自身的仪表美,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

11、,是自爱、爱人、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仪表使教育教学更有感染力。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接受陶冶,在没的气氛中成长他们愿意在自己美的同时周围也是美的,教师应该满足他们的要求。美育是个过程,情感感染时它的特点,潜移默化是它的规律,没有情感感染和潜移默化就没有美育。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美的环境中,不断接受美的陶冶和滋养,日积月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完美的高层次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会对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影响。六、 调整好情绪进课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这种情绪状态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

12、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励人呢?只有生机才能产生生机,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你要尽可能使自己习惯于蓬勃的生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可见在教学中

13、,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熏陶和教育,对教育效果来说显得多么重要,而教师又在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过程中成为了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说,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到学生的良好情绪情感。下面给大家讲一则我的一个学生初当老师的真实体验:    她是个初中语文教师,刚刚带初一,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师生之间已经比较熟悉,学生对学校对老师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开学时的陌生拘谨渐渐消失,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渐渐活跃起来,一些学生的小毛病也露出来了。记得那是一节作文课,关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我首先讲了一些心理描写的方法,接着让他们他们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但是,我发现这些

14、内容似乎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坐着发呆,还有的望着窗外,我生气了,怒气冲冲地说:“没有兴趣是不?自己写!”说完,把书狠狠地扔在讲桌上,在教室里不停的走来走去。学生一看我生气了,都静静的,不知所措。一会偷偷的看看我,一会拿起笔写几个字。望着他们惶恐的样子,我后悔了,何必跟学生动怒呢?他们毕竟是孩子,因为一点小小的毛病,这节课就耽误了吗?我平定一下情绪,严肃的对他们说:“拿出草稿本,把你们刚才的心理活动写出来。”学生丝毫也不怠慢,很快拿起笔迅速地写起来,不到10分钟时间,连平时语言组织、书写速度较慢的学生也写了将近300字。看到这些,我不禁笑了,对他们说:“知道什么叫心理描写了吗

15、?”话刚一出口,聪明的学生高兴地对旁边的同学说:“原来老师在耍我们。”听了这句话,我笑了,教室里沸腾了,我的情绪又把学生带到了快乐的氛围当中,这节课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课 堂 教 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复习提问(25分钟)    主要目的:    1、为巩固上堂课的主要内容而问。    2、为化解本节课的难点而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3、为顺利地引入新课内容而做铺垫工作。    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通常设计为与本节新课内容

16、紧密相关的问题。也可以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引入新课。二、引入新课(13分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内容。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17、 2、从学生是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3、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4、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5、形式要多种多样。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导入的方法:(1)由问题导入 (适合所有学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

18、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2)由科学故事导入(适合自然科学)(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适合适合语文、历史、生物等学科)(4)由学生身边实例导入(适合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5)由社会热点导入 (适合政治、地理等学科)(6)由多媒体演示导入(适合所有学科)三、 主题探究(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    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主题探究。“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

19、。传统的教学把这个环节称作“讲授新课”。新课堂的主题探究环节的处理方法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新的主题探究的核心特点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是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恐怕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看法。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但是,课堂教学确实有好坏之分别,我们不能固定一种进行“主题探究”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主题探究”环节的优劣:    (一)、正确处理课堂教

20、学的主要矛盾,巧妙的设置结合点一堂课,无论讲授什么内容,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遇到以下几对基本矛盾:    1、接受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矛盾    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接受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间接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主题探究的主要形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接受间接知识,进而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的重要性。亲历才能使一个人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才能实现立体收获,既收获知识,有享受了过程教育,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愉悦。   &

21、#160;   2、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矛盾教师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同样没有教学的发生。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    3、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习目标的一致,强调主题的共性,但共性包含在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没有学生的个别学习也就没有班级教学的总体收获。这就是班级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

22、不收,共同学习就很难维持,不放,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被充分的调动。    上述矛盾几乎充斥着每一节课。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提倡探究学习,就否认讲授学习,即便是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也不能在承认讲授作用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拒绝探究的方法,即便是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过犹不及”,这是一个基本理念。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就在于一定条件下确定好矛盾双方的结合点。结合点找得准,课堂教学就能和谐进行,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23、;       (二)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按照新课程的主张,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客体。因为教师的引导地位和成人优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是不成问题的。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过度参与会抑制、排挤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是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个别教学、小组学习、动手做、自主探究等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在传统教学定势还十分牢固的今天,在知识考试垄断评价世界的今天,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这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4、0; (三)课堂提问   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推动教学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从思维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学生可以从老师的提问中,得到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信息,了解上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则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设计得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而且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够帮助老师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式教学;设计不当的提问,往往容易产生误区课堂提问是课

25、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的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成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善问”的教师。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应注意一下“七忌”:    1、忌提问面过窄,要面向全体学生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后要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之中,特别是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很难有效回答问题,可能会失去信心,不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一部分教师提问时总偏爱那些成绩优良者。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总觉得老师所提之问与己无关而不去思考。但有些上进但基础较差的同学期

26、望老师点自己回答问题而每每希望落空,久而久之便产生一种失落与厌恶心理,以致学习积极性锐减。    2、  忌提问形式呆板,要有新意,形式要多样    课堂提问的形式和所提问题的类型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少教师习惯了课前导入提问,常年不变。同学们应对这类教师提问游刃有余,反正问题是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且答案一般在书上,翻开书念一念即可。另外,绝大多数教师提问采取师问生答得方式进行。但如果能来个生问师答,同学们对问题的兴趣是否会更浓些呢?笔者在尝试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同学们会绞尽脑汁地寻找问题,力求显示自己的水平。除了口头提

27、问,还可以采取书面提问或两者有机结合。问题的类型不应只有简答题,还可以是填空题、辨析题和讨论题等。提问只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才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  忌问题设置难易不当,要因人施教“十个指头有长短”。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当然有好与差之别。个别教师设置问题没有考虑这个实际,把有些过难的问题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会的。一旦回答不出,个别教师甚至讽刺、挖苦学生,抑或大发肝火。这样,以来影响教师的情绪,二来打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设置问题应避免走极端,提的问题不要过简或过难。过简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并容易沾沾自喜;过难,则令他们望而生畏

28、,容易悲观失望。    4、忌默然处之,要正面评价学生的回答    相当部分的教师只管提问,从不在学习回答后给予评价。教师正确的做法应是充分肯定学生的答问。这“肯定”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住学生答问时的正确观点加以肯定;二是在学生的短处中寻找长处;三是通过横比、纵比来发现学生的进步。总之,要尽量肯定学生的成绩,切不可对学生的答问漠然处之,从而影响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忌答案“标准化”,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各抒己见     素质教

29、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提问时,应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个性特长不无好处,教师切莫搞“一言堂”,拿“标准答案”去框死学生思维,尤其文科更应注意这点。    6、忌提问带有惩罚性,要防止学生的逆反心理     对那些作业完成不佳,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考试成绩不理想者,个别教师找到了“绝招”:提问。答不出来,要么不准坐下,要么限抄知识点多少遍,企望能以此促进这部分同学搞好学习。其实这样做往往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其结果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7、忌提问的随意性,

30、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个别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没有考虑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使所提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层深入、逐渐展开。这样,不利于培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生活中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工具。它为人类所创造所拥有,同时为人类所应用而发展。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语言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驾驭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若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学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好的

31、教学语言可以做到生动、形象、幽默机智,它能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语言有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它的应用主要是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由此作以下三方面的探讨:1、 正确掌握使用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它能使听者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口头语言的使用要注意如下几点:    (1)、以发音和发音技巧为表达语言的基础,形成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的授课语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乐于接受。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

32、语音不但要正确、清晰,并且还要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这就要在掌握普通话发音基础上,把握不同的发音技巧,使声音具有艺术魅力。就像唱歌学练声一样,吐字归音,高低、快慢、升降、拟声、强弱等都必须正确掌握,方可行之有效。    (2)、以激励的语言传达和沟通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心理学表明:对人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肯定和赞许,能使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表扬和鼓舞,会焕发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有益评价,无不是用激励赞美之辞引起学生良好的心理反应,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教师语言的感染和启发的。故此,学生就会以百

33、倍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去努力学习知识。    (3)、以幽默的语言活跃和渲染教学气氛,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加深学生记忆,同时也能让幽默来陶冶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2、努力发挥运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无声语言。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容的。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姿态越自然,身体各部位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越亲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实,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也就越好。作为教师只有表现出不做作、不矫揉和不失态,才能使体态语言得到应有的发挥。当口头语言不足以

34、表达思想感情时,教师若能将体态语言运用得当,将会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这样,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互相弥补,调动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达,促进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    (1)、表情。表情是精神的内在体现,是教态积极的一面。精神愉快,如春风拂面,带给学生的是亲切、融洽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表情始终是用微笑来赢得的。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听课不安心、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可作出凝视皱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动嘴唇想说而未说等来

35、提示学生注意;对不守纪律的学生,必要时用冷静的默不作声的方法来制止,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益于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服饰。教师的服饰得体、简洁大方,既能体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素质,又能积极地发挥课堂教学效应。在课堂上,若教师不修边幅,着装不伦不类,是很难为学生接受的。因此教师要注重朴素的服饰和美观的仪表。    (3)、眼神和手势。眼神是心理和思维的反映。教师走进课堂第一次与学生交流的就是用目光,无声无形之中,透给学生一种情感,使学生进入听课状态。如果在听课过程中有学生讲话,教师目光一扫或注视一下学生,即会起到

36、“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以自身的敏感从教师眼睛神色里体察和领悟到严肃、信任、激励的目光,以此端正自己的行为。手势所反映的是动作语言,但又区别于哑语,它是紧随着口语和眼神,作出暗示和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力量,它既能示意肯定,也能摆手否定,还能表示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在课堂上手势动作的发挥和眼睛的神情,均可填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和空白,从而为教学增添艺术魅力。3、 积极组织应用书面语言    课堂教学是应用语言指导、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而书面语言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以课本知

37、识内容为基础的关键性的书面语言,组织、归纳、板书,并且要在理解记忆其定理、定义、公理和公式的同时,运用课堂教学手段进行练习,以便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1)、书面语言在课堂上主要是指通过课本上知识性和教育性的语言再度板书于黑板,呈现在学生眼前的语言。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能加深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印象,能启示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它还能将字体的大小肥瘦、字迹的工整规范,刻意表现得有“形”有“意”。    (2)、书面语言的直观性和导向性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进行分析和讲解。板书精当的书面语言,使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具有通俗化和趣味化的表现

38、特点,但教师在组织应用书面语言时,不要过于追求语言的通俗化和趣味化,要考虑到与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更不能忽略书面语言在表达时对学生的感染力。    (3)、在本着教材的教学原则上,让学生进入情境学习,这是教师趣味化教学的表现,实践证明,“以情动人”是教育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学中的旁征博引也是应用书面语言的又一个机会。    在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正确运用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的素质。教学中,只有重视它,用纯洁健康的语言充实和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四、总结拓展(35分钟)老师们认

39、为什么样的课堂总结是好的呢?“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句号走”,所有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答,这样的一堂是我们曾经拍手叫好的。可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认知,不能忽视学生情感,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   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一)、课堂总结的意义1、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2、深化概念、规律、反馈信息3、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二)、总结拓展的方法1、画龙点睛法老师在结束时,把精彩的片段或关键问题,或重要的方法加以

40、精辟的概述,或设计成能发人深思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升华。2、置疑法老在学生顺着自己思维走,准备结束新课的学习时,突然设置疑问,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这种置疑也可以延伸到课外。3、求异法    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内容的相异点列出来,进行分析对照。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加深认识。4、衔接法    为了下节课的顺利进行,老师通常在结束一堂课时,向学生提出预习新课的要求。这样,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过渡到了下一节课。       5、启迪法

41、    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可以是思想上的引导,也可以是艺术形式上的。五、课后作业(12分钟)    课后作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具有拓展性、迁移性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即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是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三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铺垫,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复习提问的内容。 &#

42、160;   有人将“课后作业”安排在课上来完成,这是没有分清什么是“课后作业”,什么是“课堂练习”!    如果使用课上的时间来完成“课后作业”:说明你对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认识不到位;说明你的教案、教学设计课前没有设计、规划好,没有考虑充分地利用课堂45分钟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说明你的教案、教学设计知识的密度小、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不恰当,没能十分有效地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的教学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会学生更多的能力,使学生更快地成长起来!教 学 反

43、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养成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的习惯,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一)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行为懒”和“思想惰”。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