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第16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4.正确评价曹操,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思考: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东汉末年社会背景(1)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爆发,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互相攻战。(3)军事上:军阀割据混战不断(2)经济上: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到了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曹操袁绍袁术马腾刘表孙策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202年)出身名门望族,建安四年(199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势力达到顶点。曹操(155年-220年)174年,20岁的曹操被推举,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183年被免职。188年被封为典中校尉。一、官渡之战想一想,曹操是如何壮大自身,与袁绍对抗,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材料一:东汉皇帝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把汉献帝控制在手里,就可以用皇上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于是曹操发兵洛阳,把汉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迎到许昌,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曹操控制汉献帝,取得“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材料二: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由于屯田农民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而且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除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屯田的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实行屯田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材料三:东汉时期选择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不以此作为用人标准,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重视人才贾诩荀彧荀攸曹操袁绍袁术马腾刘表孙策袁、曹两人的势力范围相邻,眼看曹操势力渐强,袁绍坐不住了……粮水河水濮水济水鸿沟白马黎阳白马津延津阳武乌巢官渡黄河水河水濮水济水鸿沟袁军进攻路线曹军进攻路线曹军撤退路线曹军偷袭路线袁军追击路线袁军败退路线袁军十一万曹军三四万官渡之战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袁绍中计,大军西调,欲堵击曹军。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袁绍不受教训,令全军渡河,直扑延津南,追击曹军。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西撤退。曹军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纷纷争抢财物。曹操趁机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公元200年)以少胜多约10万人约3到4万人曹操袁绍
公元200年官渡官渡之战夜袭,烧粮草乌巢以少胜多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①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②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③思想上:重视人才,招贤纳士④战略上:袁绍骄傲轻敌,曹操虚心谨慎,偷袭乌巢官渡之战有什么重要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龟虽寿(节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你觉得曹操更大的志向是什么?要实现这一志向必须扫清哪些障碍?
统一全国官渡之战后的第6年,即建安207年,53岁的曹操曾作诗官渡之战刘备(161年-223年)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三顾茅庐隆中对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孙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周瑜鲁肃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隆中对》三顾茅庐操赤壁之战孙权刘备组成孙刘联军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襄阳江陵乌林夏口樊口柴桑(襄樊)(荆州)(洪湖东北)赤壁(赤壁西北)(九江西南)(鄂州西)(汉口一带)刘备孙权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刘军退却方向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曹军败退方向主要战场孙、刘联追击方向水水汉江(九江西南)曹军20多万公元208年,曹军南下。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曹操前往江陵。刘备派诸葛连前往联合孙权。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公元200年曹军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208年孙刘联军曹军曹军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夜烧军粮联合诈降火攻袁军(袁绍)曹军(曹操)时间作战双方特点简单经过结果影响掌握基础二、赤壁之战请参照官渡之战的学习方法,仿学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以少胜多
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失败了呢?请同学们议一议,告诉大家。议一议赤壁之战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论从史出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1、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3、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材料分析材料一袁绍的一个谋士曾劝他派部队驻扎在屯粮处,以防曹军偷袭。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派兵去偷袭。袁绍都不采纳。后来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袭击袁军屯粮处。材料二赤壁之战前,曹操考虑到将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就下令把战船连锁在一起,以便平稳。孙刘联军经过商议,让黄盖假意降曹,最后火烧曹营。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指挥者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也能取胜。要谦虚谨慎,骄傲必败;要重视利用自然条件;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建安十八年(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志》等记载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孙刘联军采用了火攻战术《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志》等记载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曹操败走华容道《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志》等记载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文学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史实。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了解真实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与史书记载的有所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议一议戏剧中的曹操“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脸谱中红色表示忠义、黑色表示正直、白色表示奸诈、黄色表示果敢、无色表示仁爱阴险狡诈煮酒论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东汉名士许劭可爱的奸雄——易中天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史学家裴松之如何正确评价曹操?如何评价历史人物1.特定的历史背景2.正确的评价标准3.防止以偏概全4.尊重历史真相,史论结合1.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2.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3.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4.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曹操的功绩曹操的过失1.用法严厉,矫枉过正2.残害无辜,残暴不仁3.欺君罔上,窃国谋逆4.猜忌多疑,骄奢淫逸如何评价曹操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刘备孙权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的影响:曹操死。220年,曹丕废汉自立,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定都成都。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思维拓展材料一:多少群雄并起、政权林立三个局部统一政权材料三:760万1600万人口变化少多东汉末年三国时期1.群雄并起政权林立2.经济衰微3.人口锐减乱
?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孙吴: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3、诸葛亮治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魏吴国船只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蜀锦东汉末年三国时期1.群雄并起三大军事集团政权林立魏蜀吴政权2.经济衰微经济恢复发展3.人口锐减人口增多历史的进步乱治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判断标准: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本课小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208年)魏蜀吴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晋想一想:为统一北方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美课件
- 稻谷种植与农产品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秋天的早晨初三语文作文
- 描写雨的初三语文作文
- 拒绝平庸的初三语文作文
- 体育表演艺术培训与指导考核试卷
- 畜产品加工与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考核试卷
- 矿山石材的开采对地貌影响考核试卷
- 搪瓷喷漆房通风系统考核试卷
- 三年级数学脱式计算题
- 2025年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酒店宾馆消防安全操作规程(3篇)
- AQT3034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
- 《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 应急物资仓库管理制度(4篇)
- 西安老城根Gpark策略课件0816
- 2024全国高考历史真题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 2023年高考真题-政治(福建卷) 含答案
- 幼儿园小班认识小动物课件
- 标本采集错误应急演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