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缓近年来新车型新工艺概述_第1页
钩缓近年来新车型新工艺概述_第2页
钩缓近年来新车型新工艺概述_第3页
钩缓近年来新车型新工艺概述_第4页
钩缓近年来新车型新工艺概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钩缓近年来新车型新工艺概述一.新车型:C70车16型17型(车钩、钩尾框)、牵引杆、转动套16型、17型钩体钩尾销孔周围25mm范围内裂纹时焊修,超过范围的裂纹深度不大于3mm时铲磨清除,大于时更换。联锁套头、联锁套口裂纹长度不大于50mm且深度不大于5mm时,焊后磨修,大于时更换。16型、17型钩体联锁套头或联锁套口磨耗深度大于6mm或局部碰伤深度大于5mm时,堆焊后磨平,但禁止修理联锁辅助支架外形轮廓。16型车钩尾端高度小于151mm或17型车钩尾端高度小于166mm,钩尾销孔长、短轴磨耗大于2mm时,可堆焊后磨修光滑。钩尾端部到钩尾销孔后壁的距离小于83mm时,堆焊后磨修光滑,小于77mm时更换;钩身长度小于567mm时堆焊后磨修光滑,小于561mm时更换。钩身下部有磨耗板凹槽或原焊装金属磨耗板者仍须焊装磨耗板;17型车钩钩身下部无金属磨耗板凹槽且原未焊装磨耗板者,不得焊装磨耗板。16型钩舌补充新品时须补充标记为“16H”的钩舌。16型钩尾框距前唇内侧95mm范围内任意点直径大于q277mm时更换;前唇厚度磨耗大于2mm时更换;前唇内侧到尾部内侧距离大于845mm时须在尾部内侧面堆焊后加工,大于862mm时更换。17型钩尾框前端内腔高度磨耗大于3mm时须堆焊后磨修光滑。16型、17型从板弯曲大于4mm时更换;长度、宽度或厚度磨耗大于3mm时堆焊后加工并恢复原型尺寸;车钩支承球面及缓冲器支承平面磨耗深度或凹痕深度大于3.5mm时更换,局部辗堆时磨修光滑。16型车钩转动套前端面裂纹或销孔周围25mm范围内裂纹时更换,其他部位裂纹时焊修。剩余长度小于178mm时,可堆焊后加工并恢复原型尺寸,小于173mm时更换。外径小于?260mm时,可堆焊后加工恢复原型,小于q254mm更换。前端到上、下销孔前部边缘距离小于39mm时可堆焊后加工,小于34mm时更换。车钩防跳性能检查16型、17型车钩防跳性能检查:在闭锁位置时,车钩闭锁显示孔须全部露出。使用“钩锁托具”向上托起钩锁,并使钩锁腿贴靠后壁,如图4-19(a)所示;此时使用专用量具测量下锁销顶面与钩舌座锁台下面的搭接量,须为6.5〜14.5mm,如图4-19(b)所示。搭接量小于6.5mm时,更换钩锁或下锁销组成等进行调整;搭接量仍不足6.5mm时,可将钩腔钩锁导向台堆焊后磨平,如图4-22所示。16型、17型车钩防跳性能检查示意图16型、17型车钩下锁销杆防跳性能检查:将下锁销杆向上托起,使下锁销杆的防跳台与钩体的防跳台贴靠,此时向开锁方向转动下锁销,如图4-21所示,下锁销不得转动,下锁销、钩锁上移不得使车钩开锁。16型、17型钩尾框与缓冲器、从板组装须符合下列要求:MT-2型缓冲器须加装材质为10号钢的缩短销钉。16型转动套半盲孔须朝向钩尾框下部。牵引杆牵引杆杆身、杆颈横裂纹在同一断面之和小于50mm时焊修,大于时更换。牵引杆尾销孔周围25mm范围内裂纹时焊修;超过尾销孔周围25mm范围,深度小于3mm的裂纹时可铲磨清除,大于时更换。牵引杆尾销孔后壁与尾端部距离小于83mm时堆焊后磨修,小于77mm时更换。牵引杆长度小于1741mm时在两端堆焊后磨修光滑,小于1734mm时更换。牵引杆尾端高度磨耗超限时堆焊后磨修。16型、17型车钩弹性支承装置状态良好时可不分解,须清除支撑座腔内杂物。下列情况时须分解检修:支撑弹簧座腔内磨耗板磨耗深度大于1.5mm或磨耗板开焊、丢失须更换或补装时。车钩支撑座或支撑座腔裂纹时。止挡铁丢失或止挡铁磨耗剩余厚度小于25mm,须补装或更换时。支承弹簧折损或弹簧衰弱造成车钩安装后支撑座与止挡铁接触部位有间隙时。更换冲击座时。组装间隙超限或其他原因须分解车钩弹性支承装置时。16型、17型车钩弹性支承装置分解后按下列要求检修:车钩支撑座或支撑座腔裂纹时更换。车钩支撑座两外侧面磨耗深度大于2mm时堆焊后磨平。支承弹簧自由高为(238±5)mm,超下限时须更换,超上限时可每端同高配套使用,组装时每组3个支承弹簧自由高差不大于2mm。同一辆车同端止挡铁形式须一致,厚度差不得大于2mm。支撑座顶部金属磨耗板磨耗深度大于2mm时更换,新磨耗板厚度应为4〜16mm。16型车钩弹性支撑装置组装后,弹性支承托板上平面(不含磨耗板)至冲击座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97mm。70t级铁路货车钩身上部与冲击座(A部)间隙不小于28mm,车钩支撑座与冲击座(B部)间隙不小于46mm,其他型铁路货车16型、17型支撑弹簧座腔顶部全支撑托板下平面的距离不小于42mm,车钩支撑座左右横向移动量不大于15mm。16型、17型车钩钩提杆复位弹簧靠近端梁非工作部位须对折钎焊。二.新工艺13号、13A型、13B型车钩缓冲装置组装须符合下列要求:组装时车钩尾部与前从板间、缓冲器或后从板与钩尾框间不得加装工艺垫。钩尾销螺栓须使用材质为20MnTiB、机械性能为8.8级的半圆头专用螺栓。用于13B型铸造钩尾框时,钩尾销螺栓须有开口销安装孔。组装钩尾销防脱装置钩尾销衬套规格应为932mmx5mmx50mm,直径磨耗大于2mm或裂纹时更换。钩尾销螺栓与衬套间应涂抹润滑脂。钩尾框为13号、13A型时,钩尾销螺栓不装开口销及垫圈。安全吊螺栓规格为M20x160mm、机械性能为8.8级,组装时须装弹簧垫圈及O4x40mm开口销,开口销须盘紧;安全吊螺栓紧固后将螺母与螺栓点焊牢固。钩尾框为13B型铸造材质时,钩尾销螺栓须装2个平垫圈和O5x40mm开口销,螺栓紧固扭矩为40〜80N.m。安全吊螺栓为机械性能8.8级M20的方头螺栓,组装时不装垫圈及开口销;组装后翘起防护板,须有一个面紧靠螺母,螺母与防护板须点焊牢固。13B型锻造钩尾框的钩尾销插托螺栓须符合GB/T5782的8.8级,规格为M18x180mm,紧固后将螺栓与螺母点焊牢固。钩尾销防脱装置吊架、止挡各孔直径磨耗大于2mm或裂纹时更换。钩尾销插托钩尾销插托裂纹时焊修更换;焊修后磨修平整,并进行热处理。两侧承台厚度磨耗大于3mm或钩尾销承台磨耗深度大于3mm时更换。13B型锻造钩尾框插托凹槽宽度或高度磨耗大于3mm时更换。13B型钩尾框及16型、17型锻造钩尾框不得焊装框身磨耗板,原装有磨耗板者须铲除后磨平;16型、17型铸造钩尾框无框身磨耗板者,不得焊装磨耗板。组装时13号、16型钩舌销不得相互代用。13号、13A型、13B型车钩全开位钩舌鼻部与钩腕的内侧距离超限时,可堆焊钩舌全开位止挡进行调整,但禁止焊修钩耳根部弯角。装用非金属尼龙磨耗板时须符合以下要求:钩体上无金属磨耗板凹槽及金属磨耗板、有金属磨耗板凹槽并带有金属磨耗板的17型车钩,须配套装用符合图样QCH255-84-00-004的16(17)型车钩支撑座和符合图样QCH255-84-00-003的16(17)型车钩支撑座尼龙磨耗板。16型车钩可配套装用符合图样QCH255-84-00-004的16(17)型车钩支撑座和符合图样QCH255-84-00-003的16(17)型车钩支撑座尼龙磨耗板。配套装用车钩支撑座尼龙磨耗板时,已焊装金属磨耗板的车钩支撑座应按图样QCH255-84-00-004进行改造,清除棱角和毛刺。钩体上无金属磨耗板凹槽及金属磨耗板、有金属磨耗板凹槽并带有金属磨耗板的13B型车钩,须配套装用符合图样QCH199-84-00-001的13系列车钩托梁尼龙磨耗板。下部无金属磨耗板的13B型钩尾框须配套装用符合图样QCH194A-84-00-002A的非金属钩尾框托板磨耗板,不再焊装金属磨耗板。已焊装金属磨耗板的钩尾框托板,金属磨耗板须切除并加焊挡块,切除时不得伤及钩尾框托板并修磨平整。原装用符合图样QCH255-84-00-005的16(17)型车钩钩尾销托梁尼龙磨耗板者按原型式装用,钩尾销托梁上不再焊装金属磨耗板。车钩托梁采用M22螺栓者须安装背母和仞mm开口销,开口销须卷起。车钩弹性支撑装置分解检修后,组装止挡铁原为拉铆结构者仍须采用拉铆结构。10.车钩缓冲装置型号匹配表序号车钩型号钩尾框型号缓冲器型号116型16型MT-2型、HM-1型、HM-2型、HN-1型217型17型MT-2型、HM-1型、HM-2型、HN-1型313号普碳钢13号、13A型、13B型2号、ST型、MT-3型413号C级钢13号C级钢、13A型、13B型2号、ST型、MT-3型513A型13A型、13B型ST型、MT-3613B型13A型、13B型ST型、MT-311.车钩配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