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对少林功夫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禅宗思想对少林功夫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禅宗思想对少林功夫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禅宗思想对少林功夫发展的影响_第4页
禅宗思想对少林功夫发展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禅宗思想对少林功夫发展的影响

禅宗和武术是沉默、运动、柔和刚之间的关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禅武合一,少林功夫》一文中这样描述:“以武悟禅,以禅证武,武禅映照,在习武实践中教禅宗智慧的真谛,体悟人生及宇宙真的本性。”练习少林功夫是达到参禅学佛的一种形式,这正是通常所说的禅拳合一。那么这只是禅为少林功夫发展提供的一个小环境,是禅与武在微观上的结合。通过习武,使习武者得到“顿悟”,达到“见性”,彻底明白禅的真谛。而少林功夫能发展到七百多个套路,成为中国最大的武术流派,还在于禅宗思想从宏观上给少林功夫的发展提供的开放性和博学性的大环境。“众生平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人人皆可成佛”等禅宗思想,为少林功夫的成长与发展给予了适宜的环境和沃土。正是禅宗思想主导着僧人们的行为方式,从少林功夫的发展历史中可以感受到少林寺僧众的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受禅宗思想的指导,禅宗思想为少林功夫的发展在大环境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高校武术学派产生的--渗透着中国传统的思想禅宗是在印度禅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印度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教派。它虽然属于佛教,但在思想上已经融入了很多中国的本土思想。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土生土长的儒教、道教相互影响,且并称为“三教”。禅宗思想中可以看到部分儒道思想的影子,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有益的影响。《大涅槃经》曰:“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悲为本。”《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佛学认为对于世间万物众生,不管跟自己有没有关系,都要有慈爱之心。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佛,只是顿悟的时间问题。禅宗的这些思想包含着一些民主的成分,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更是给少林功夫提供了一个比其他任何武术流派更宽广的发展道路。少林寺僧众们在繁荣和发展少林功夫的过程中,所有为少林功夫进步和创新的行为方式,都能反映出禅宗思想的意识形态。2在禅宗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少林功夫发展2.1佛教中的神经观佛教的目的是“慈悲众生”。佛教教徒都非常重视神力信仰。最初的神力信仰就是观世音菩萨愿力信仰。观世音菩萨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大慈大悲、救人于危难。这种信仰使得佛教信徒———和尚们都有菩萨般的心肠,看到落难之人,绝不会袖手旁观。常常救人于水火之中。因此很多人在遇到大灾大难时,就投奔佛门,让菩萨保佑。少林寺就成了一个救苦救难的场所。进入少林寺的人可分为两类。其一,由心理因素决定的一类人。就是通常所说的看破红尘、不愿再参与世俗中恩恩怨怨的人,只想一心念佛,化解内心的纠结,求得内心的清净;其二,则是由外界自身无法改变的条件决定的一类人。这些人被逼无奈,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不得不投奔少林寺。在这一类中,又分为三种:(1)中国的封建社会,君主帝王更换频繁,最遭罪的则是无辜百姓。处于社会下层的贫民百姓,往往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真实写照。有些人为了活命,投奔少林寺,皈依佛门。虽然要受清规戒律的约束,但也不至于饿死或冻死街头。(2)不少父母双亡的孩子,被以慈悲为怀的少林寺僧人收留。他们从小在少林寺中跟师傅学佛修禅,等他们长大成人,自己决定是受戒还是成为俗家弟子。(3)不少衷心耿耿的清官,被奸臣陷害,为了生存,只好也投奔少林,隐姓埋名度日。封建社会官宦、地主横行,没有民主可言。有些侠士们见世道不平,忍无可忍,铲除恶霸,为民除害。最终只能投奔少林寺,隐姓埋名。少林寺向所有想联系佛陀的人开放寺庙。这样的善良丰富了少林功夫。很多少林寺的和尚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术的某些拳种,来到少林寺之后继续修炼,并将自己的武术传给身边的僧众。北魏时期的僧稠和尚,自幼擅长气功和拳技,跟祖父以打猎为生。因祖父被恶霸之子杀害。僧稠为祖父报仇之后逃入嵩山,隐居少林寺,出家为僧。据《少林寺志》记载,僧稠的拳技和气功超群,“跃首至梁,引重千钧,拳捷骁勇,动骇物听”。因此少林功夫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排他性,而是融百家之长于少林功夫之中。集中华武术之大成,融各家武术之精华。佛教信徒“放下屠刀,成佛”,“苦难的海洋永远不会结束,回到彼岸”。不管人犯了多少错,只要诚心悔过,一心向佛,皈依佛门,最终都可以得到佛的宽恕,可以修成“正果”。有些人虽然曾经做过不少坏事,一旦良心发现,在佛学的感化下,愿真心悔过。少林寺也成了忏悔赎罪的场所。正是佛学这种虚怀若谷的胸怀和无量慈悲的思想,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成就了少林寺及少林功夫的名扬天下,使少林功夫成为中国武术中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拳种最多、体系最大、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门派。2.2无执无痕,流程比己其才的重视没有记忆和痕迹是禅宗思想的心理状态。无论他们的环境是好是坏,无论是好是坏,他们都会保持一种温和的心理状态。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胜败,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相信万事万物之间缘分的存在,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因此,虽然少林寺在不少朝代是很有影响力的寺院,但不居高自傲,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从不居高临下于其他武林宗派,而是虚心请教,完善自身。五代十国时期的高僧福居,邀请天下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和传授拳术,各取所长,最终福居将很多拳种汇集成少林拳谱。少林寺喜好武术的特点,让天下爱好武术的志士都慕名而来,少林寺就逐渐成了群英荟萃的地方。那么少林寺的武僧们在这种环境中也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使少林功夫不断发展,日臻完善。明朝著名的武僧周友圆寂之后,其塔碑上刻着“天下对手教会武僧”,其意思是说天下所有与周友共同切磋过武术的人士,教会了周友的功夫。2.3体现为自觉,无待所谓无障碍设施,就是尊重事物的存在状态,承认其存在的不足,并保持冷静的心理状态。当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采取无待的态度。无待,即不期待和不依赖任何外物的主动帮助,而是自己走出去,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元朝时期的觉远大师,由于深感当时的少林功夫存在缺陷,在得到方丈的许可后,就出行到四方学习武术,希望能弥补少林功夫之不足。他遇到了两位重要人物,一位是白玉峰,一位是姓李的老头,这两位拳家都发现了当时少林拳的不足。最终白玉峰和李叟与觉远大师一同回到少林寺,他们三人把少林拳进行了完善和整理,并把罗汉十八手推演为每手十八招。共计三百二十四招。并对少林拳的招式和特点进行了整理描述,整理出来第一套少林拳法,撰写了《五拳精要》一书。明代著名的抗日军官大佑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根据愚公的杰作,愚大佑的蝙蝠是荆楚龙形蝙蝠,李亮大师对其进行了认真研究。他有少林蝙蝠的元素。于大佑想看看真正的少林蝙蝠。明朝嘉靖十四年三月,俞大猷率兵南下途径少林寺,见到了当时少林寺的住持小山上人。俞大猷说出了自己来少林寺的缘由,小山上人很是乐意,就让少林寺里所有擅长棍术的武僧演练少林棍,但俞大猷看到之后深感失望,感觉少林棍术已经失去实战技击的精髓。俞大猷就亲自施展身手,演练自己的荆楚长剑棍法。结果让少林寺的僧众们大感惊讶。小山上人也意识到少林棍法已经失去了技击的本性,所以决定在少林寺里挑出两名武僧(宗擎、普从)跟随俞大猷学习棍法。两名武僧跟随俞大猷学习三年的棍术,回到少林寺将棍术传给其他武僧,使少林棍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传承下来。2.4打造武术拳以厚德载物为主的教学对象,提高武术技术的层次,促进人的技术融合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源于《周易》,被禅宗思想所吸收,在少林功夫的世袭关系中十分突出。历史上很多武术门派的传承方式比较保守,一般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但一个家族的后代不一定都有练武的天赋,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家族都能够长盛不衰,所以很多在历史上兴盛一时的武术,最终销声匿迹,导致现在很多武术拳种已经失传。这种弊端对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少林功夫的传承虽然也是师徒式的传承,但不是按照传统的血缘关系来选择传承人,其传承人的选择比较民主且有一定的良性发展的标准。练习少林拳不仅要求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求悟性很高,还要有很好的人品。少林功夫中出拳要“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等”;身法要求“化有形为无形,变有法于无法,无法可依,无招可循,制敌于无形之中等。”在练习少林功夫的过程中,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练习者要有过人的悟性,能用心法指导神经,用神经控制肢体。师傅在众多弟子中,挑选那些聪慧过人,修禅功夫达到一定水平,经过师傅长年的观察和考核,才能成为法脉的传承人,并传授少林功夫。厚德载物虽然指的是宽宏大度,以非常和善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学习少林功夫要有好的人品作为前提。《少林十戒约》云:“传授门徒,宜慎重选择。如确系朴厚忠义之士,始可以技术相传。”“凡俗家弟子,不可轻以技术相授,以免贻害于世,违佛氏之本质。如深知其人,性情纯良,而又无强悍暴狠之行者,始可传衣钵。”少林功夫是少林寺僧人们修禅的方式之一。所以少林功夫一代一代向下传,不仅不会失传,而且这种严格且民主的传承方式不仅能保证传承的质量,还能使少林功夫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5报效国家,弘扬林家“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兴衰负责。”。见一人有难,僧人不会视而不见。见众生有难,在佛祖脚下更是不能容忍。少林寺作为佛门净地,虽不过问政事,但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从不躲避,在历史上多次站在民族大义上,主动请缨参与战争。从唐朝开始,少林十三棍僧活捉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助唐王李世民一统天下。到明朝实施乡兵制。少林寺僧人作为一种“特种兵”也被纳入乡兵之列,并多次被调遣到战场作战。僧人周友曾四次率领僧兵出战,三次获得奇功(明朝永乐皇帝以后军功中最高的功勋)。明朝时期,我国的沿海地带受倭寇的侵扰不断,倭寇成为明朝的心腹之患。而倭寇使用的兵器倭刀的刀身很长,刀法欺诈诡异,明朝朝廷的正规军经常打败仗。小山和尚曾三次赴边境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嘉靖皇帝为嘉奖小山和尚,特在少林寺山门前立了碑坊,还赠送石狮子一对,至今尚存。还有著名的月空和尚,接到南京中军都督万表的命令,率僧兵三十多人在松江一带抵御倭寇,因寡不敌众,最终全部为国捐躯。这些事迹不仅使少林功夫在天下树立了威信,也使少林禅宗精神被天下人称赞,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少林功夫、向往少林功夫。3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从禅宗思维的微观角度来看,禅宗和武术是一体的。少林功夫作为一种佛教练习形式,与禅宗练习同时进行。这是少林功夫不断发展的保证。从宏观来看,印度佛学吸收中国的玄学的精髓,并在儒道的影响下,使禅宗思想心系天下苍生,关注民众疾苦。少林寺虽然在多个朝代都受皇室的恩宠,少林功夫在全国所有武术流派中堪称顶尖,但这些光环并没有使少林寺妄自尊大,而是虚心求教,与天下武术流派共进步。认真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种思想为少林功夫不断发展壮大铺平了道路。少林功夫一个一个台阶不断高升。对弟子要求严格,注重武德的培养,用所学的少林功夫除恶扬善,拯救众生。站在民族大义上,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让更多的武林人士愿意为少林功夫的壮大贡献力量。少林功夫是变革的,因为它深深植根于禅宗的思想和文化体系。从此视角来看中国武术的发展,要想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继续前进,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不断繁荣,必定也能推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相关文献:(见第46页)(见第35页)[1]史永新.少林功夫[m],北京:华陵出版社,2007。[2]王青云、郑忠孝少林武术集[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