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提问1、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tiáojié)机制是_______________2、人体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tiáojié)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3、高等植物生命活动调节(tiáojié)的方式是_________神经(shénjīng)-体液-免疫调节神经(shénjīng)调节激素调节第一页,共41页。第一节种群(zhǒnɡqún)的特征第二页,共41页。本节聚焦(jùjiāo)怎样(zěnyàng)估算种群密度。种群有哪些数量特征。第三页,共41页。一、种群(zhǒnɡqún)的概念种群:在一定(yīdìng)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一定地域内,1同种生物构成,2全部个体的总和。3要点: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fánzhí)单位、进化单位第四页,共41页。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húpō)中的全部鱼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E.菜市场中的所有白菜C第五页,共41页。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dānyuán),种群具有区别于单独生物个体的特征。第六页,共41页。种群研究(yánjiū)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种群(zhǒnɡqún)的特征种群(zhǒnɡqún)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主要)第七页,共41页。二、种群(zhǒnɡqún)的特征种群密度1出生率和死亡率2迁入率和迁出率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4(一)种群(zhǒnɡqún)的数量特征第八页,共41页。二、种群(zhǒnɡqún)的特征§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mìdù)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大小§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种群(zhǒnɡqún)密度1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第九页,共41页。§特点: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tóngyī)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有差异种群(zhǒnɡqún)密度较高种群(zhǒnɡqún)密度很低第十页,共41页。研究种群密度(mìdù)的意义生物资源(shēnɡwùzīyuán)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hàichóng)的防治第十一页,共41页。种群密度(mìdù)的调查方法:分布(fēnb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分布范围大,个体(gètǐ)较小的种群:估算(取样调查)估算方法: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逐个计数第十二页,共41页。样方法:在被调查的种群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样方大小:一般1m2的正方形※使用范围: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如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yáchóng)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步骤:随机取样计数求平均值第十三页,共41页。第十四页,共41页。葎草第十五页,共41页。第十六页,共41页。调查(diàochá)总体为非长条形时等距取样(qǔyàng)法调查(diàochá)总体为长条形时常用的取样方法:问题:边缘效应五点取样法第十七页,共41页。记数方法(fāngfǎ):——蒲公英——其他(qítā)植物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jiājiǎo)上的个体第十八页,共41页。例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xiàmian)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A. 5个B.7个C.11个D.8个D第十九页,共41页。例2、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zhēnxī)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N=(4+6+8+8+9)/5=7只/hm2第二十页,共41页。如何(rúhé)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第二十一页,共41页。标志重捕法: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yuánchǔ),一段时间后再重捕,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使用方法: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不能过分醒目要能维持一定时间捕捉标记重捕放回计算第二十二页,共41页。一段时期,标志个体(gètǐ)与非标志个体(gètǐ)混合※计算公式:种群数量(shùliàng)/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第二十三页,共41页。例:在某2km2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了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duōshǎo)条(用N表示)?N:106=91:25N=386(条)第二十四页,共41页。二、种群(zhǒnɡqún)的特征§定义: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举例: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chūshēng)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chūshēng)率为1.862%出生率和死亡率2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加大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种群密度变小§作用: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mìdù)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mìdù)第二十五页,共41页。例:我国人口数量变化(biànhuà)分析联系实际: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现在人口(rénkǒu)仍处于增长高峰期,是什么原因?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第二十六页,共41页。二、种群(zhǒnɡqún)的特征概念:对于(duìyú)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3冬季(dōngjì)某城市的乌鸦种群城市人口变化第二十七页,共41页。二、种群(zhǒnɡqún)的特征年龄组成:一个(yīɡè)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niánlíng)组成和性别比例4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第二十八页,共41页。越来越大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越来越小♀♂♀♂生殖(shēngzhí)后期生殖(shēngzhí)期生殖(shēngzhí)前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印度人口美国人口德国人口练习♀♂第二十九页,共41页。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xiàjiàng)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xiàjiàng)。意义: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类型:①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dàtǐ)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第三十页,共41页。②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hǎibào)等群体动物。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gōngfēng)都是雌蜂。第三十一页,共41页。③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考虑(kǎolǜ)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为雌少雄多型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cóngér)达到杀虫效果。第三十二页,共41页。种群(zhǒnɡqún)的数量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tèzhēng)是什么?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tèzhēng)是什么?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tèzhēng)是什么?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tèzhēng)是什么?思考(sīkǎo)?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第三十三页,共41页。外界(wàijiè)环境性别(xìngbié)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niánlíng)组成决定密度大小种群密度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量变动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第三十四页,共41页。(二)种群(zhǒnɡqún)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zhuàngtài)或布局。均匀分布随机(suíjī)分布集群分布(最常见)人类、社会性动物农田等人工种群草地中的蒲公英第三十五页,共41页。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tèzhēng)。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小结(xiǎojié)第三十六页,共41页。1、(2007广东生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种子散布(sànbù)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C

练习(liànxí)第三十七页,共41页。2、(2007江苏生物)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wǎnɡjù)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D第三十八页,共41页。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图1)所作的分析(fēnxī),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D第三十九页,共41页。种群特征(tèzhēng)之间的关系迁入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xìngbié)比例年龄(niánlíng)组成迁出率预测影响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直接反映决定决定第四十页,共41页。内容(nè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