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离骚(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离骚(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离骚(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离骚(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面一幅对联写的是谁?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导入新课“风骚”原指《诗经》中的

和《楚辞》中的。《诗经》是

,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简介屈原

(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

等。

《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

作品影响:1.开创了文人为诗的时代2.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3.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4.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精神屈原的作品屈子行吟图[明]陈洪绶绘屈原雕塑湖北秭归屈原墓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知识延伸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楚辞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宋】黄伯思

『诗体解放』打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创造出句法参差的体裁『浪漫诗风』奇特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影响唐代诗人李白和李贺『创造赋体』铺张的手法影响汉赋的写作方式。楚辞的影响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解题《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前半部分)。创作缘由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离骚》图澳门离骚邮票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离骚》诗章。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第一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第二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课文结构

1、“离骚”者,犹罹忧也。——从课文中看,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忧:忧国忧民民生疾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进谏不纳被贬: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君王荒唐没有准则: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小人嫉妒“谣诼”: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世俗的观点: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3、作者在第一节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而第二节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矛盾?

4、在诗中主人公的外在形象怎样?找出反映诗人外在形象的诗句。

高余冠秀美的蛾眉芰荷为衣芙蓉为裳长余佩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香弥彰外表美屈原笔下的香花香草江离:香草。(取其芬芳)辟芷:幽僻处的香草。(取其淡泊)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取其高洁)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取其顽强)宿莽:经冬不凋的草。(取其坚守)诗人与香花香草以香花香草喻美好的品德与才能,比喻高尚的行为与追求。香花香草衬托出诗人纯洁美好的内心世界和高洁伟岸的精神形象。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含蓄委婉而富有情韵,营造了清丽的意境,增强了抒情效果,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离骚》——诗家之绝唱《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於君。——汉王逸《离骚》序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5、纵观全诗,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人格美)合作探究HEZUOTANJIU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6、《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说说屈原的品德精神对后世的影响:苏武牧羊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一生傲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杜甫:忧国忧民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文天祥朱自清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

2、语言特色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文章特色

3、赋的运用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比兴手法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

5、“移情”技法的运用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注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1、浪漫的语言

讲究文采,喜爱铺陈,华美艳丽的辞藻使得诗歌色彩秾丽炫目2、浪漫的手法

全诗中各种比兴手法构成完整的系统,连缀成一个华美的深远的整体境界。3、浪漫的句式

(1).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2).“兮”字助势,使得诗句宛转纡徐,富于抒情色彩。

4、浪漫的想象纵横驰骋的想象,铺陈描叙的写法,“香草美人”的比兴构筑出一个瑰奇幻丽的艺术境界。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5、浪漫的精神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亦余心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回顾《诗经》中的比兴手法,说说本文中比兴与《诗经》中的比兴有何不同。

1、《诗经》中的比兴比较简单,分量很小;《离骚》中的比兴内容复杂,对象众多,分量较重。2、《诗经》中比兴的位置也比较固定;《离骚》比兴在全文中的位置随处可见。3、《离骚》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表现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色彩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从而具有了浪漫主义特色。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拓展延伸TUOZHANYANSHEN探讨人生屈原以死殉了他的国家,殉了他的政治理想。你认同他的选择吗?生与死有一种死,是懦弱,是糊涂;有一种死,是勇敢,是清醒。有一种死,殉了自己的国家、信念、理想与尊严……掀起两千年来睫毛的尘土

我看见你了

我看见祖国的单薄

摄进你纤瘦的身影

列强的铁骑

踏穿你圆睁的瞳孔

我看见你了

我看见你在沅湘舞剑

却怎么也舞不出凌厉的剑气

我看见你在汨罗咳血

染红了楚地最后一抹夕阳......

我看见你了

郑袖没有看见

上官没有看见

怀王也没有看见

合上睫毛我泪流满面

而黄河的流波依旧溷浊

三闾大夫啊

我终于明白了

你为什么会去写诗!看见屈原佚名《祭屈原》痖弦远代的墓铭蚀荒了/

楚国的太阳凋零了/屈原啊

你在哪里?

雁塔上火雾弥漫/昆仑山雷雨奔驰/屈原呀

你在哪里?我问渔家/我问樵夫/我问尘封的残卷/他们不知道……

我问洞庭的苍波/我问衡阳的雁峰/我问禽鸟和水族/他们不知道

我呀

我狂吟着离骚/我赤足

披发/我歌

我啸

我呐喊……

诗魂啊——

归来

归来!

你莫非被那蓝眼睛的缪斯邀请去了/啊

啊~~/

我看见荷马在弹琴/但丁在朗诵/你在中间

仪态从容!/你坐在中国的新诗底婴儿身边/左手编着襁褓右手摇着摇篮

啊啊——屈原!诗的金字塔

文学的恒星/请接纳我的膜拜/

引我前行……

/啊啊

君不见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我虽浪子也该找找我的家/我的灵魂要到汨罗去/去看看我的屈老师/问问他认不认得沙翁和但丁……

我的心灵如今已倦游希腊/我的灵魂必须回家/我听见我的民族.我辉煌的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