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碧野金山》全部教案(集体备课定稿)_第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碧野金山》全部教案(集体备课定稿)_第2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碧野金山》全部教案(集体备课定稿)_第3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碧野金山》全部教案(集体备课定稿)_第4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碧野金山》全部教案(集体备课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执教教师上课时间主备人课题第二单元碧野金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小黄鹂鸟》听:《在那东山顶上》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小黄鹂鸟》3.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1.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舞蹈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2.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笔注播放音乐《走进西藏》学生进教室入座。1.了解西藏的名胜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闭上眼睛,老师数一、二、三再睁开。生:我们来到了西藏。师:不知你们留意过藏族人民的穿戴吗?你们能说说藏族服饰有哪些特色呀?生:回答(师点击课件,画面出现藏族服饰图片,师介绍)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西藏的美丽和神奇。知道吗?西藏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东西,比如民俗风情啊,饮食文化啊等等,献“哈达”就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2.了解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师:同学们,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西藏是歌唱家的摇篮,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每天劳动之余会对着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天空放声歌唱,你听!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点击课件,播放《青藏高原》,学生听赏)师:瞧!抒情的旋律深情的歌声,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刚刚这首歌曲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呢,你们还记得它的歌名吗?生:《青藏高原》师: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生初听歌曲。师教学生哼唱歌曲前几句。生复听歌曲,并跟着唱一唱。师:同学们,西藏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西藏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那就是日喀则。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在学歌曲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要求边听边想。3.学唱歌曲《小黄鹂鸟》(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a.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b.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课件)它的情绪是欢快、喜悦、自豪的……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2)学唱歌谱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师评:同学们唱的都很好,如果长音再唱的连贯、流畅些就更好了!(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4.进一步感受歌曲师播放影片《我的家在日喀则》,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在藏族,歌手常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唱延长音,很有韵味。因为藏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练就了藏族歌手们纯净而自然的嗓音条件,尤其那韵味十足的长音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西藏的雪域高原。我们把《我的家在日喀则》中的长音再来试试效果。板书设计教学得失实验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执教教师上课时间主备人课题第二单元碧野金山(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牧歌》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学目标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3、能用活泼、欢乐地情绪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把握歌曲的特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笔注一、欣赏《牧歌》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2、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播放歌曲《天堂》)3、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4、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6、师: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7、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8、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嗯”哼唱)9、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10、比较两句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上句:蓝天白云——音高下句:绿草羊群——音平11、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12、师: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13、欣赏《牧歌》a、师: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视屏)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b、师: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c、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引子和尾声)d、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幸福、自由的民族)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e、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二、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1、生初听歌曲。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生议一议。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4、师: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生议一议。5、师:同学们,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e、生完整跟琴唱。三、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新疆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得失实验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执教教师上课时间主备人课题第二单元碧野金山(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听《美丽的哈纳斯湖》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及新疆歌舞,了解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2、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3、对交响音画这种器乐类型有初步的了解,对欣赏交响音乐产生兴趣。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笔注一、组织教学二、律动1、学生在维吾尔族民歌《娃哈哈》的歌曲声中,跟教师一起跳新疆舞蹈。2、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娃哈哈》。3、教师用手鼓为学生的演唱伴奏。三、欣赏与感受1、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1)边听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边欣赏展现新疆风土人情的图片。(2)聆听《美丽的哈纳斯湖》的乐段及主题。(3)接着播放《美丽的哈纳斯湖》,学生静静地聆听,然后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4)请同学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同时教师播放哈纳斯湖风光图片(5)教师结合乐曲实例介绍交响音画。2、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1)学生欣赏乐曲,并随着歌曲拍手或做简单的动作。(2)简介歌曲,说说歌词的内容。(3)出示《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乐谱,学唱歌曲。(4)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并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用相同颜色的彩笔在乐谱上画出来。再学唱歌曲。(5)分组通过歌唱、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小巴郎,童年的太阳》。3、观看舞蹈《天山欢歌》(1)介绍新疆歌舞:新疆各民族的舞蹈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流传至今,传播的媒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情感的肢体语言。在新疆,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歌声、舞姿去判断他的民族,判断他所生活的地域。新疆歌舞品种多样,个性鲜明,千百年来在族群中自然传承,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经历了风吹雨打,但它依然在民间顽强地生存着。(2)请学生观看新疆歌舞代表作《天山欢歌》。4、欣赏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四、教师总结新疆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各少数民族的歌舞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相信通过这节课,各位同学已经对新疆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新疆,关注民族音乐。板书设计教学得失实验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执教教师上课时间主备人课题第二单元碧野金山(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听:《森吉德玛》《孩子们的舞蹈》动:我的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钢琴独奏曲《孩子们的舞蹈》,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2、能听辨不同的主题,并能用蒙古族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教学重点:听辨主题,感受乐曲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不同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笔注学生在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一、《森吉德玛》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森吉德玛是一位蒙古族少女的名字。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根据这首民歌改编了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管弦乐曲《森吉德玛》。1、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试着给乐曲分段。2、生议一议并完成书上的表格。3、师小结:第一段以缓慢和安静的旋律描绘出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第二段的主题仍然采用第一段主题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使原来那段缓慢幽静的音乐,顷刻之间转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流,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4、出示主题旋律并视唱5、学生学习一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师生边唱边舞。6、师弹奏书上另一旋律片段,生听7、复听乐曲,要求①听辨刚才老师弹奏的旋律在哪部分出现,举手示意;②在听到主题旋律时加上蒙古族舞蹈动作。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