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剂量维生素C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1页
2023大剂量维生素C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2页
2023大剂量维生素C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3页
2023大剂量维生素C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4页
2023大剂量维生素C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大剂量维生素C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HVC)具有低毒性、低成本的优点,可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作为抗肿瘤治疗的新兴策略。其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是过氧化应激,HVC可通过产生过氧化氢(H2O2)、与Fe2+发生芬顿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脱氢抗坏血酸(DHA)还原等途径杀伤肿瘤细胞。HVC也可氧化还原金属粒子调节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表观基因组调节及氧调节。另外,HVC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转移侵袭等机制发挥作用。大量临床前模型显示HVC联合治疗具有增加治疗效果,减轻相关不良反应的作用。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和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突变、第10-11碳转位(TET)蛋白等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目前HVC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包括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血液肿瘤等,证实了HVC联合治疗安全性良好,并且初步分析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疗效。但大多是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未来仍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索HVC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并对抗肿瘤机制进一步研究筛选出治疗敏感的标志物。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作为抗氧化剂和多种酶的辅因子在各种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脊椎动物可以自身合成维生素C,但人类因合成酶基因的失活突变,只能从饮食中获取[1],而肿瘤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为58.2%[2],常常摄入不足。维生素C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维生素C缺乏症、缺铁性贫血、动脉粥样硬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3]等。而它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由CameronE和PaulingLN[4]首次提出,但在随后梅奥诊所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并未得到验证,这种疗法就一直存在争议。直至后续的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给药途径不同,口服给药因吸收、转运、代谢等限制,即使达到最大耐受剂量,血浆中药物浓度也始终<250pmol/L,而静脉注射可安全达到25-30mmol/L的药理血浆浓度,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关键[5-6]0因此,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HVC)作为抗肿瘤的新兴疗法重新得到关注,1期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其安全性[7-8]0本文将对近年来HVC抗肿瘤的机制进行阐述,并对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综述。1大剂量维生素C抗肿瘤机制生理条件下,维生素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清除活性氧家族(ROS),防止DNA、蛋白质等损伤。而在药理浓度(mmol)下,维生素C可以作为H2O2前体发挥促氧化作用[9],其作用于负责电子传递、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金属粒子,广泛影响催化酶反应[10-11]。HVC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①肿瘤细胞中活性铁(Fe2+)水平增加,Fe2+与过氧化氢反应形成②肿瘤细胞高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可介导DHA的摄取,消耗细胞内的还原物质,如谷胱甘肽、烟酰胺腺噤吟二核昔酸磷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从而进一步

提高肿瘤细胞中的ROS水平[13]。③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由于代谢率提高和线粒体缺陷,氧化应激水平更高[14]0另外,H2O2可穿透细胞膜,损伤DNA后依赖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介导的DNA修复途径消耗NAD+;消耗还原型谷胱甘肽;或直接损伤线粒体,耗竭细胞能量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15]0过氧化应激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机制。然而,其他机制也有研究报道。维生素C可以通过氧化还原Fe2+调节铁离子-o®戊二酸依赖的双氧合酶(Fe2+/c(KGDDs)家族酶活性,参与表观基因组调节及氧调节而抑制肿瘤细胞。例如,HVC可以通过调节TET活性而诱导DNA去甲基化,使肿瘤抑癌基因表达增加[16]0TET是Fe2+/aKGDDs家族一员,除了TET外Jumanji-C区组蛋白去甲基酶(JHDM)和烷姪羟化酶(ALKB)也是表观遗传调节因子[17-18]。维生素C也可以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HIF)羟基酶活性参与氧调节过程,抑制HIF-1转录,中断下游信号转导通路[19],使得肿瘤细胞缺氧条件下稳态失衡,见图1o维生東C堆生素C(+)TET(+)HIF・1陛化融、FIH、PHDsNAMfDNA去甲基化维生東C堆生素C(+)TET(+)HIF・1陛化融、FIH、PHDsNAMfDNA去甲基化IIIP-luHPM抑癌務内发达XIM1V障碍损伤线"体"砂戊棒分流途終NADP*\PAPR(图1维生素C抗肿楠机制粮生*C—DHAGSSCNADPH十注:DHA,<i<*lntIniaMx>rbk-acid.脱级抗环血.酸:SV(TT».Mj(liun>-aM-odKiteco-irni>5{N>jtrrs,钠依赖的推生会C转送SfH:(;LLT1.HuvczIran—pwtMM.fiB希柳,转运£t^l;TKT.Ien—elm-rnIramloraiian10—11碳转位W;KOS,mwiivroxy)(rnMperie*.活性机家族;NADPH.nicmtinamNlradeninedinuckvtidephosphate,还J京型烟酸職映癡吟二核幵酸确酸;NAD*,nicotinamideacienim*dinucleolMle.机化熨圳酸胶豚嗓吟-二核(T酸;X\M.\i<T4iikuni<k,烟隨胺;PARP.|x4yADP-rikzpolymer.多聚ADP-核穂鑒合IW;GSH.时uhnhioiw.还佇、邱谷ttttgk;GSSG.GSHdi-»uin<ie.慎化型谷ttttRt;HIF-1.hypoua-iiuluciNeGxtoc1.低机诱导因子-1:HH,fact»r-inhiUtingH1F,HIF抑制因子:PHD.prolineh>dr»xylaM*<lmnainpratrim,■気酸長化IW结构域£A«免疫细胞中含有高水平的维生素C,它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及调节先天免疫功能和获得性免疫功能,参与髓系和T细胞分化和极化、T细胞成熟和激活、B细胞发育和趋化、细胞因子产生和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介导的肿瘤杀伤等过程,在维持促炎、抗炎状态平衡和发挥抗肿瘤作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20-21]。研究显示维生素C可以通过TET去甲基化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s)功能,从而激活适应性免疫[22]。另外大剂量维生素C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4)有协同作用。在小鼠黑色素瘤和结肠肿瘤中,HVC通过IFN-y/JAK/STAT/Tet轴增强辅助性T细胞1趋化因子表达和肿瘤淋巴细胞浸润,从而提高抗肿瘤免疫效果[23]0在淋巴瘤小鼠模型中加入HVC和抗PD-1抗体后,可提高免疫识别能力,并导致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增加,显著增加了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的白介素-12和CD8+T细胞、NK细胞产生的颗粒酶B[24]O在肾癌小鼠模型中的另一项研究表明,IVC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抗体联合治疗,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以及CD8+/CD4+比值显著增加,维生素C激活的TET2通过IFN-y-STAT1信号募集到干扰素调控因子1(IRF1),使IRF1去甲基化,最终PD-L1表达,使得免疫治疗增效[25]。总的来说,维生素C可以通过促进趋化因子及其他细胞因子产生、肿瘤淋巴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蛋白表达等途径协同免疫治疗增效,其中TET酶活性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可作为预测抗PD-1/PD-L1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是对5-羟甲基胞嚅卩定(5hmC)水平显著降低的实体瘤。也有研究报道维生素C可以靶向肿瘤转移侵袭的机制来抑制肿瘤进展。例如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合成[26]或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27]。2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进展早期临床试验虽然证明了HVC单一疗法的安全性,但初步评估疗效有限[28],所以目前HVC治疗肿瘤更倾向于组合策略。大量临床前模型的研究表明[29],HVC可增强多种化疗药物的疗效并减轻其不良反应,如顺钳[30]、奥沙利钳[31]等,也可作为放疗增敏剂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32]0与靶向治疗[33]、免疫治疗[34]相结合使用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见表1。本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HVC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表I抗肿痛药物与大刑蚯堆生素c联合应川的临床前研充第•作刑发表年份)究对欢研究结梁心版A(2016<g)宫鏡谿掴施系雄生泰C通过P53过衣达、产生H,Oj与.粮协員■效ImYX大沙利笹小鼠维生童C,技沙利简协叫增效.肘IGLIF住W嗚纽猊中(2018O的去达1*叫作为利断维生素C药物敏蛾性的指怀l>ianI)(2020如2Gy故疗胰阪境御胞系4mmU/L的f•生素C吋作为预由鸠掴胞的仃效故射増峨剤JungSA西妥It机抗VUS奖变的人结防停细胞、简惟生1CC可以通过SVCT-2依績的方式改并心突变的(2016哗)帼裸M结豚伟对西妥传单抗的耐药性AlrMsimlmM抗PD-I和抗CT-靖在际修.牝劣僚.黒色素啊印壊生UC联合免疫论負点抑制制凹协冋増效LA-4单抗・・.脅・小版注Tl .ftM转话债白;S、CT-2.H«hum-a*<r<>dm»coTrutEe•.钠依備的fff\:.M(:转A-2;KK^S.Kir**trmrat*an-iwndtintiomprw*h(<nM4og.KirUrn大队由和侷市伟同源物;PD-I.pr(口imcncd<fa*dthmcrptuLI.程序住死亡受体I;CTl._4.r)lo<aXH-TUMwialrdpnitrin4.杭毒性T淋巴相关俄门402.1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有效的临床研究既往研究表明KRAS或BRAF突变可上调GLUT1,维生素C可通过靶向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选择性地杀伤KRAS和BRAF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35]。KRAS和BRAF突变不仅限于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也常见。另外,维生素C可通过恢复TET2活性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液肿瘤发生[36-37]0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近年来HVC在治疗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及血液肿瘤的临床研究不断开展,已有部分研究显示了HVC具有减轻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并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疗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发现,在转移性胃和结直肠癌患者的I期临床研究中,HVC[1.5g/(kgd)]与mF0LF0X6或FOLFIRI联合使用有较好的安全性,初步分析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8]0后续随机、多中心的m期临床研究比较了HVC联合(FOLFOX±贝伐珠单抗)与(FOLFOX±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39],两组的无进展生存PFS)期(8.6个月比8.3个月,HR=0.86,P=0.10).客观缓解率(ORR)(44.3%比42.1%,P=0.90)和总生存(OS)期(20.7个月比19.7个月,P=0.70)均相差无几。在亚组分析中,携带RAS突变的患者加用维生素C时可显著延长PFS(9.2个月比7.8个月;HR=0.67,P=0.01)o提示HVC虽未显著延长PFS期,但携带RAS突变的患者或可从维生素C治疗中获益。超过90%的胰腺癌存在KRAS突变[40],因此,HVC治疗胰腺癌也有望取得较好的疗效。早期临床研究显示HVC治疗晚期胰腺癌低毒有效[41-43],如表2所示。HVC联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中,I期临床试验显示肺癌患者HVC的安全性良好,并且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较历史对照明显延长[44]o另一项研究评估了HVC联合碱化治疗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化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干预组OS期为44.2个月,而对照组OS期为17个月,提示此疗法可改善化疗的SCLC患者的预后[45]OOuJ等[46]发现,HVC与深部热疗联合治疗IH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使体内维生素C峰值浓度增加,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延长PFS期(3个月比1.85个月)和OS期(9.4个月比5.6个月),而且对于腺癌和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不同的患者亚组分析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肺癌患者疗效是相当的。该团队另一项关于HVC(1000mg/d)和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HVC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PFS期(7个月比4.5个月)和OS期(27个月比18个月),并且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7]0而MaY等[48]在DI或IV期卵巢癌患者的随机试验中,在标准化疗(卡钳和紫杉醇)的基础上加用HVC,中位PFS期比单独化疗延长8.75个月。表2大剂!d维生衆C联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第一作者(发&年份)研究类质研究对象F预研究结果WrUhJL1期9维生素(:初的每咼2次.旬次15it.之后以同时绐药耐受性R好.初吟故(2013年)拓陶25r剂址递増.直到达到20mmol/L的血浆水平.联合古西他滨治疗据。示了一定的疗效MimliDA1期14MIV期胰腺堆生素C制册您冏递増(50/75和IOOr.^冇较好的安全性.与历史对関(2012半)帰3次.共8將)联合吉西他液及hi洛祥尼相比忌体存活率拜向PcJimkhKI/L期14MR部晚期第丨阶段25~100〜第2阶段75-!00g.K耐受性戊好.对舌西他滨代代(2017*)成转移性胰廠偷合&西他滨动力学无里著影响研究发现对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维生素C联合化疗1个周期较单纯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显著提高(79.92%比44.11%;P=0.004),OS期明显延长(15.3个月比9.3个月,P=0.039),并且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显著增加[49]。BahlisNJ等[50]研究了22例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联合应用三氧化二碑和HVC(1g/d,每周1次)的疗效,发现一些患者M蛋白减少并且肿瘤进展延缓,这可能与谷胱甘肽耗竭有关。QianW等[51]探究了三氧化二碑/硼替佐米/维生素C(1000mg/d)/地塞米松(ABCD)对比硼替佐米/地塞米松(BD)方案治疗恶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发现与BD方案相比,ABCD更有效、更耐受。2.2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无明显疗效的临床研究有少数临床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出IVC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一项1~II期临床试验显示,用1.5g/kg、每周3次HVC联合化疗治疗14例不同恶性肿瘤患者。只有6例患者观察到症状改善和肿瘤暂时稳定,未显示出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