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课件_第1页
血细胞形态学课件_第2页
血细胞形态学课件_第3页
血细胞形态学课件_第4页
血细胞形态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

血细胞及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因而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把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1ppt课件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如AL-MIC分(类)型,FAB-CLL诊断分(类)型方案、MIC对MDS诊断要求,已被广泛采用或正趋于完善。

近年来,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像、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CL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还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存储、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图像。从软件水平看,国内几家此类产品尚属探索性,尚不成熟,各有优缺点,有待软件专业与应用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生产出高质量产品。2ppt课件精品资料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及临床应用: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早就开展的一门学科,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被临床普遍应用。

正常人的血液及造血器官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不同血细胞及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如果造血功能发生紊乱,就会从血细胞形态学的量变和质变中反映出来,因此,可将形态学变化作为血液病的诊断依据。5ppt课件几种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方法:

1.光镜(瑞氏-姬姆萨染色)是血细胞形态学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被看成是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内容,最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6ppt课件2.细胞化学染色:

是细胞学和化学两者结合的形态学方法,其目的和特点是细胞保持完整组织结构。在细胞个体组织的单位上,显示化学结构成分的定性或半定量。在血液学中应用的意义:

(1)研究血细胞化学成分及代谢功能;

(2)协助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分型及鉴别诊断;

(3)观察血液病的疗效及判断预后;

(4)探索血液病的发病机制。7ppt课件3.相差镜检查:

用于观察未染色细胞的内部结构及活细胞的活动及形态,并结合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成熟、衰亡过程及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可采用显微镜摄影术或显微电影将活细胞活动拍摄和记录下来。8ppt课件4.电镜检查:

有透射和扫描电镜两种,它的出现和应用对细胞学的进展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透射电镜的分解力可达到2-3埃左右,把细胞放大到几十万倍,能观察到一般电镜中无法观察到的细胞内超微结构。9ppt课件瑞氏染色法(WrightsStain):

细胞染色机制:染色是将细胞经染色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其清楚显示细胞各个组成成分,有利辨识细胞形态。

染色可分两个步骤:

1.染料受相应物质吸附而附着于物质表面;

2.固着作用,即染色粒子进入细胞内起化学反应(染色透过细胞膜的学说很多,尚无定论),与相应的物质形成溶解度很低的盐固着于细胞内而显色。染色剂皆有选择作用,其染色不是将细胞全部一齐着色,而只是将其中一部分染色,多余的被冲洗掉。目前多以吸附学说(电力吸附、机械吸附、化学吸附)来解释。10ppt课件基本概念

1.瑞氏染料是碱性染料美蓝和酸性染料伊红合称伊红美蓝染料即瑞氏染料。

伊红钠盐的有色部分为阴离子,无色部分为阳离子,其有色部分为酸色,故称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的中间产物结晶为三氯化镁复盐,有色部分为阳离子,无色部分为阴离子,恰与伊红钠盐相反。11ppt课件

2.用甲醇作瑞氏染料溶剂,即成瑞氏染液。甲醇是瑞氏染料良好溶剂,有两种作用

(1)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蓝(M)与伊红(E)在溶液中离解,可使细胞成分选择性吸附其中的有色物质而着色。

甲醇

ME(瑞氏染料)──→M++E-

在配置的瑞氏染液中美蓝如放置过久即可氧化而含有天青,美蓝天青与伊红化合物能使核染成紫红色,但不能使胞浆染成蓝色,多余美蓝就可以使胞浆染成蓝色,染色主要是化学作用,是离子彼此结合的反应。

(2)甲醇具有强大的脱水力,可将细胞固定在一定形态及增加细胞结构的表面积,提高细胞对染料的吸收作用,同时由于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温,加速染色反应。12ppt课件3.缓冲液作用:染色对氢离子浓度是十分敏感的,据观察PH的改变,可使蛋白质与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离解。缓冲液须保持一定的PH使染色稳定,PBS的PH一般在6.4-6.8,偏碱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酸基起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的碱基起中和作用,使PH恒定。13ppt课件(三)瑞氏染液配制:

1.瑞氏染液配制:

瑞氏染料830mg或1g

甲醇(AR)500ml或600ml

瑞氏染料放置乳钵内,用乳棒轻轻敲碎染料成粉末,加少许甘油或甲醇溶解研磨,在加较多量甲醇研磨呈一面镜光亮,静置片刻,将上层液体倒入一清洁储存瓶内,再加甲醇研磨,重复数次,直至乳钵内染料及甲醇用完为止,摇匀,密封瓶口,存室温暗处,储存愈久,则染料溶解、分解愈好,一般储存3个月以上。14ppt课件2.缓冲夜配制(PH6.4-6.8,弱酸性):

配方1(贮存液)配方2

1%KH2PO4

30mlM/15KH2PO4

73.5ml

1%Na2HPO420mlM/15Na2HPO426.5ml

H2O(新鲜)加至1000ml

置处,瓶口密封,防止霉菌污染,如有污染则应报废。15ppt课件血细胞形态学采样、制片与检查程序:

血细胞形态学是十分细致、艰苦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认真观察与思维,才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要具有全面的临床与血液学知识,较丰富的细胞形态学水平,才能发挥人的高素质,才算得上德才兼备的优秀血液学人才。16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要注意与临床资料的密切相关性,即微观与宏观疾病的关系,但也需要注意血细胞形态学本身相对的独立性。在检查前应先研究患者的病例资料,即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与送检目的及要求,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可能存在问题,在检查与观察骨髓及血片细胞形态学过程中,再一一思索这些问题。对于临床上提出申请检查目的、要求及临床诊断,是否可以帮助证实与排除的可能性,同时也应注意临床未提出的问题和临床资料不周全时应追究病史,充实资料、占有资料,并将形态学的发现和临床资料反复联系思考,最后做出较正确的结论。17ppt课件

形态学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就是以标本的取材、涂片的制备与染色,以及镜检一整套的规律性检查,必须遵循这一套检查方法的要求,严格进行操作,才能得到满意合格的标本。严格镜下操作规程,才能达到诊断工作的良好条件,取得各种数据和参数,否则徒劳无益。

采样、制片及染色三道工序至关重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成败关键。要取得合格的涂片标本,必须做好上述工序,应注意以下要求:18ppt课件(一)采样、制片:

1.玻片要求:国内1.0mm×26mm×76mm±0.5,美国NCCLS规定1.0mm×25mm×76mm±0.5,要严格清洁,接近中性。

2.推片:要选择优质推片,推片两端边缘整齐、平滑。也可选用有机玻璃,其大小、厚度与玻片相同,两端之边缘应加工光滑,以利推片用。

3.才外周血(样),擦去第一滴血,迅速采血,量适中,如绿豆粒大小,具有一定推片技术,推片倾斜45。±,推成血膜长度25mm—35mm,宽度18—20mm,血膜四周留有空隙区,血膜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10mm,血膜均匀,薄如蝉翼,尾端形如弧状,迅速扇(摇)干,血膜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此外,涂片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血液状态,如贫血程度、血液粘稠度、WBC或有核细胞多少等因素,调整推片技巧。

4.如若采用静脉血推片,用K3-EDTA或肝素抗凝,推制血片应尽早进行(最迟在1-2小时内)。19ppt课件

5.骨髓涂片:骨穿抽取骨髓液至关重要,否则,骨髓细胞学检查则无法进行或不能真实反应骨髓造血状态。穿刺针定位后抽骨髓液量<0.2mm,拔出穿刺针时应保持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的真空状态,再拔针,反复地打出骨髓,抽回血液部分,使玻片面留下较脓的骨髓液及骨髓小粒,进行推片。应推十张以上,顺序编号,以备常规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之用。骨髓液涂片与外周血涂片有所不同,骨髓液有核细胞多,脂肪成分较多,粘稠度高,未抗凝,易凝固,操作应敏捷。涂片时,应根据骨髓上述特点及病人情况,调整推片技巧,推片速度较血片慢,使细胞充分在玻片上摊展开来,迅速扇(摇)干。20ppt课件(二)染色:是识别细胞形态的重要标记工序:

有核细胞是无色的,经细胞染色后,用光镜见到细胞显色的成分,并非是细胞原来的面貌。而是细胞经染色后在镜下反映细胞内不同的结构成分,在一定酸碱溶液中对染料的特殊的亲和性,如胞核的核酸及蛋白质以及原始细胞的胞浆为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美兰作用后,染成蓝色,而碱性物质如Hb,则被伊红染成红色。血细胞瑞氏-姬姆萨染色的光镜形态被看成是血细胞形态学最广泛的基本方法。21ppt课件1.常规染色法

(1)姬姆萨(Giema’s)染色:Giema’s粉末为eosin-azureⅡ3.0g及天青azureⅡ0.8g混合而成。对胞浆和颗粒显色较好。

(2)瑞氏(Wright’s)染色:Wright粉末是亚甲兰与伊红合成,染色对胞核结构显色好。

(3)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W-GS):以瑞氏(核)染色为主,取其两者优点。

(4)May-Giemas氏染色:先用May-Giemas氏染液染色(May-Giemas氏液是含0.5伊红酸亚甲兰的甲醇溶液),再用姬姆萨氏染色的方法,主要用于染色体染色。22ppt课件2.常规瑞氏-姬姆萨染色要点:

(1)要得到满意、漂亮的血细胞染色标本,新鲜涂片迅速染色是很重要的。

(2)染色液配制要合格;

(3)涂片切勿用甲醛固定,否则不着色;

(4)染色的好坏与染色液、缓冲液的质量及比例、加液间隔时间、保持玻片染色液面的张力等染色技巧均有重大关系。染液要覆盖涂膜面,再加缓冲液(1:2),其量要充足、混匀,染色时间要20分钟以上。23ppt课件

(5)细胞着色观察:当染色液与缓冲液混合后,液温升高,发生剧烈反应,直至液膜表面的“染色粒”呈均匀分布,随染色时间的推延,“染色粒”由“染色小粒”聚集成“染色大粒”,逐渐由边缘推进至液面中心(此过程需要20分钟以上),则表明细胞着色已完成,再用自来水缓流冲洗,使染色液沉渣及染色粒浮去,使其充分起起分色作用,去除细胞染色中浮色,显示出胞核结构及细胞清晰形态,待干,镜检.24ppt课件(三)光镜检查程序:

1.肉眼观察:涂片厚薄是否适宜(根据贫血程度、白细胞及有核细胞的多少),涂膜是否合格,未染色涂片涂膜色泽,骨髓小粒及脂肪情况(灰白粒状多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或白血病;砖红色泽,涂膜面短、厚(推不开)多为RBC增多症,涂膜稀释或无骨髓小粒,多为取材不佳或增生不良;如若油珠甚多,多为AA或低增生MDS等),涂片染色好坏,色泽是否正。25ppt课件2.低倍镜观察—观察涂片全貌:

(1)涂片染色是否合格,了解全片有核细胞及各系细胞分布状况;

(2)观察外周血WBC数(校对直接计数)及各类WBC分布及其比例。

(3)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度,粒/红及粒红两系各阶段及巨核系细胞数量,各阶段比例及形态,血小板形成情况,特别在片尾有无异常细胞(转移瘤细胞、恶组、高雪氏细胞、N-P细胞及海兰组织细胞等)。选择具有代表性油镜观察区,寻找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多、分布比例具有代表性、无核细胞(RBC)不重叠、均匀分布区域,有核细胞才能分布均匀、推开,细胞形态才易辨认。26ppt课件3.油镜观察:要求观察具有代表性区域的细胞形态比例,分类计数-镜头移动走向,按图进行。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200个,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100个。

27ppt课件六.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技巧:

外周血中血细胞数与形态学表现是反映骨髓造血状态及血液病和其它疾病的橱窗,是检查与观察疾病的重要指标。28ppt课件(一)WBC形态学诊断技巧:

WBC数值准确性估计:目前自动化计数仪经常出现结果的偏差,低倍镜观察血涂片可以粗略估计WBC数值及分布。低倍视野WBC数:正常约3-5个,增多6个以上,减低3个以下。WBC如推至片尾,分布不均,估计将有一定难度。较大的细胞如单核、异淋及中性粒细胞多在片尾,体部多为较小的淋巴细胞,使分类造成偏差,所以分类部位在适当调整。29ppt课件1.白细胞计数:

(1)WBC正常范围:4.0~10.0×109/L;

(2)WBC正常限度以下:可分轻度减少(<4.0~10.0×109/L),中度减少(<3.0~2.0×109/L),或极度减少(<2.0×109/L);

(3)正常高限度以上:可分轻度增多(>10.0~20.0×109/L),中度增多(>20.0~40.0×109/L),明显增多(>40.0~80.0×109/L),极度增多(>80.0×109/L);

以此与所测知WBC计数值作粗略对比,推断WBC计数值准确性.

(4)如在血片分类计数过程中发现较多有核红细胞时,计出血片中有核红所占%率,即以校正原WBC计数值减去有核红所占比例,求出外周血中WBC总数值,还应另作WBC分类计100个过程中遇到多少有核红细胞,即有核红细胞

个/100个WBC,或作血片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包括有核红细胞),计出有核红细胞所占%率.30ppt课件2.WBC分类正常范围及其病理性变化:

(1)WBC分类正常范围:新生儿出生后最初24小时白细胞数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至第3~4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倒转,直至4岁淋巴细胞比例仍增多.表1

表1正常成人白细胞分类范围31ppt课件白细胞分类正常范围由于民族、地区、年龄、性别及其生理性变化的影响,以及检查本身的技术差异,即使一人同次取材不同涂片、一张涂片多次分类计数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不可差异太大.32ppt课件表2NCCLS对分类中的一些术语含量作了规定33ppt课件(2)病理性形态学改变: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分叶分化程度,被认为从干细胞至粒细胞生成是否正常及与粒细胞年龄相关;如核分叶不良,Pelger-huet现象;核仅一叶或二叶,其百分率增加时谓之“左移”,反之,多数细胞四叶以上谓之右移,一般认为正常中性粒细胞胞核分叶情况:

4叶者为15~25%

3叶者为40~50%

2叶者为20~40%

1叶者为<

5%34ppt课件血象中如有1个5叶以上者提示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

右移现象-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患,此外还见于缺铁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性高分叶症(显性遗传)及某些败血症(以左移多见)。

左移-见于感染、败血症、出血、小儿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35ppt课件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毒性颗粒及空泡:中性粒细胞由于受到外来刺激(包括感染及应激反应)引起颗粒变性,粗大着色深浅及浆内空泡等病理性改变。上述改变及白细胞数量增多和出现幼稚及原始细胞则为类白血病反应。36ppt课件慢性粒细胞白细胞(CML)的中性成熟粒细胞一般胞浆颗粒较正常稀少,但无空泡及毒性颗粒,而慢性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NL)的中性成熟粒细胞则与类白血病反应形态相似。

-假性嗜酸性颗粒在某些干细胞疾病如MDS、粒细胞缺乏症、肾性贫血某些患者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增多,形态异常,类似嗜酸样颗粒的出现。37ppt课件-遗传性白细胞异常疾病:是先天性白细胞异常细胞,临床上虽罕见,但为了提高辨别的能力,应有所认识.

Pelger-Huer白细胞异常:属于显性遗传,其白细胞形态特点:核分叶不良,不分叶,核呈花生形、哑铃形等形状,无核丝形成,胞浆正常,此外,还有假性(即继发性)Pelger-Huer,白细胞异常应加以鉴别,后者常见于急性肠炎、伤寒、疟疾、流感,无家族史,但在原发病得到治疗后白细胞形态恢复正常.38ppt课件Alder-Reilly颗粒异常: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常伴有软骨畸形、肝、脾肿大等,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含有多量嗜天青颗粒遮盖整个细胞,单核细胞亦有类似改变.

May-Hegglin异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在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浆内含有Dunle小体,常伴有巨血小板及血小板减少、紫癜,由于细胞的游走功能差,故病人常出现感染症状.继发性也可见于猩红热、球菌性感染、烧伤早期等某些病例.39ppt课件

2)嗜酸性粒细胞:此种细胞在人体每日规律性变动,晨至午下降,午后始升,午夜至次晨3时达高峰,哮喘患者及夜间工作者其规律与正常相反,晨9至12时达高峰。

临床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食物及药物过敏、血清病、荨麻疹、枯燥热等。

寄生虫病:常见于血丝虫病、钩虫、包囊虫、肺吸虫、蛔虫、吕弗氏(Lofllers)综合症、蛲虫、旋毛虫、疟疾(偶见)及血吸虫等。

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牛皮癣、疟疾、疥、感染、猩红热早期等。

血液病:CML、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占10%病例)、嗜酸性肉芽肿、家族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热带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甲状腺癌及播散性结缔组织病。

与化学药物有关:镍(致皮肤炎)、青霉素、PAS、苯、呋喃妥因、磺胺等。40ppt课件3)嗜碱性粒细胞:在正常人血液中为数甚少,该细胞嗜碱性颗粒含大量组织胺及肝素类物质,临床上主要因骨髓增殖性疾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如CML、CML嗜碱变、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M4EO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此外,还可见于感染恢复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何杰金病、溶血性贫血、肝硬化、结核病、流感、肿瘤以及月经初潮等。41ppt课件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为免疫反应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干细胞,经胸腺素作用分化为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另一类经骨髓而成为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可作为体液免疫。第三类为非T非B淋巴细胞,其中又可分为:

裸细胞(NullCell)无膜表面标记特征;

K细胞(KillerCell)有Fc受体,具有杀伤功效。42ppt课件外周血内淋巴细胞可分为大、中、小淋巴细胞,其形态一般不难辨认,在临床由于各种因素刺激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常出现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肝炎、水痘、风疹、流感、结核病、药物过敏、慢性感染、放射病、应激状态及免疫异常等。其胞体增大,比正常淋巴大一倍以上,核染色质疏松、增多,胞浆丰富或不规则、有很强嗜碱性呈深兰色、不均匀不透明或有泡沫或深兰色、周边着色加深,可见嗜天青红颗粒或空泡。43ppt课件按Doney氏类型分三型:

Ⅰ型:最多见,个体增大,核圆、卵圆或肾形,染色质疏松、粗糙,胞浆丰富、深染,有泡沫或空泡,偶有嗜天青颗粒,核/浆约1:1。

Ⅱ型:胞体较大,主要胞浆明显增多,且不规整(体如单核细胞),染色质较致密,不如Ⅰ型增多聚集,胞浆淡兰染,少数有嗜天青颗粒或少许空泡,核/浆约为1:2。

Ⅲ型:少见,大致与Ⅰ型相似。可有核仁,特别要提出,外周血出现“异淋”样细胞,决不局限认为是传单等病毒或抗体瓜,应警惕还有恶性疾病的可能性,如淋巴瘤、转移癌等。

此外,Tuck细胞即刺激细胞也是一种异常淋巴细胞,其意义与上述异常淋巴细胞相同。44ppt课件外周血中恶性淋巴细胞见于下列疾病:

原幼淋巴细胞-见于ALL或淋巴瘤/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细胞(ATLL)。

骨髓瘤细胞-多发性骨髓瘤。

淋-浆细胞-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毛细胞-毛细胞白血病。

幼淋细胞(ProlymphoCyticCell;PLC)属于病理性细胞,介于幼淋与成熟淋巴细胞之间的特殊幼淋细胞,具有成熟的核染色质与核仁存在的发育不平衡为最突出的特征。其增多的白细胞为幼淋巴细胞白细胞(ProlymphoCyticLenkemia;PLL)。45ppt课件5)单核细胞:是血中吞噬性细胞,参与免疫作用,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在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可高至4.0×109/L,平时由于采血部位及时间不同也有差异。临床上,单核细胞增多见于以下情况:

常见于细菌性感染、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布氏杆菌病、菌痢及感染性疾病恢复期。

寄生虫病:疟疾、锥虫病、黑热病、阿米巴肝脓肿等。

恶性疾病:单核细胞白血病、MDS、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及恶性肿瘤。46ppt课件6)外周血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异常:在下列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可出现巨核细胞及裸核:

巨核细胞白血病(M7)及慢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变。

骨髓增殖性疾病:CML、CNL、真红、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何杰金氏病、MDS及铅中毒等。

血小板形态异常及缺乏聚集性:常见于血小板病如血小板无力症、May-Hegglin血小板异常等。47ppt课件7)类白血病及类红血病反应:凡外周血中出现骨髓性(即原始及幼稚细胞)及病理性淋巴细胞(不成熟与成熟淋巴),有时出现有核红细胞的大量增多,呈现白血病样改变,需结合临床血液学检查及其他检查进行鉴别,排除白血病、红血病、红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存在。48ppt课件8)经皮肤穿刺带入的组织细胞:偶尔经针穿刺皮肤及皮下组织而带入血涂片中的组织细胞。

上皮脱屑(角化上皮、大部分来自皮肤及皮下组织):为无核、呈折叠、多角形、通常单个,有时成片。

带核上皮细胞:系角化上皮细胞,尚可见小圆核。

皮脂腺细胞:核偏位,胞浆成网状,有许多空泡,与骨髓的脂肪细胞相似。49ppt课件3.外周血中呈现恶性肿瘤细胞及恶性组织细胞或成人T细胞NHL/白血病细胞。

在恶性组织细胞或ATLL白血病患者中白血病数低或正常或增多时,常在片尾见到恶性组织细胞(常为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或拖尾、变形、多样性、大小悬殊的ATLL细胞;也可采用浓缩血涂片提高检出率。

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有时在血片中可见单个或多个或多堆瘤细胞,遇此情形,必须结合临床诊断,切记不要将涂片上残留或污染细胞误认。

4.由玻片或染色液污染带入的细菌、真菌,也要注意识别。50ppt课件(二)红细胞形态学诊断技巧:

1.RBC的Hb、网织RBC、MCV、MCH、MCHC及RBC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判定贫血类型重要依据。

(1)Hb/RBC比值:正常人:Hb/RBC比值为3gHb/L=100万RBC/ul即3:1。AA、溶血性贫血及继发性贫血等属此类。>3:1者即为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3:1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网织RBC是新生的RBC,可反应造血机能的好坏。正常情况下为0.5-1.0%,代偿性反应者多>5%。其网织红细胞内嗜碱性网织增多,代偿性功能减低者,低于正常水平。多见于AA,但有不典型AA(1/

4)患者可有网织红细胞增高。网织红细胞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有多少网织红细胞,以其%数表示,是一个比值数,不是绝对值。精确应计算绝对值或流式细胞仪计数更为确切。

(3)MCV、NCH、MCHC反映RBC病理变化,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即小细胞性正常色素性贫血)。51ppt课件2.RBC形态学在检验中易被忽视,观察RBC形态一般以外周血涂片较为可靠。RBC形态与排列(如重叠、缗钱状)与涂片技术、涂片部位及厚薄有很大关系。这点在镜检时应予注意。即是合格涂片,RBC形态依然与涂片部位及厚薄等多种因素有关:

--如取涂片中心区域,RBC中心淡染,多>1/

3细胞面积大小;

--取自涂片薄处或尾部,RBC形态误给人以“球形”,失去双凹盘形,中心淡然消失,所谓类球形改变;

--取厚片RBC则重叠堆积,呈假“缗钱状”,不便查清形态;

--玻片不清洁,油脂过多或骨髓脂肪过多,制片干燥不快,RBC则会形成人工的中心淡染区或空白区。52ppt课件3.RBC形态及临床意义:

正常红细胞为直径7.2-7.6mm,厚度2mm圆盘状,两面凹陷,中央较薄,着色较浅,在涂片中形态基本一致。

在贫血或有关疾病时红细胞可出现异常,往往一张较满意的血片,观察红细胞形态,对贫血的性质确定和某些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贫血在红细胞形态中主要表现个体及群体大小、形状、血红蛋白浓度的差异。53ppt课件(1)大小不等(Anisocytosis)及形态异常(Poikilocytosis),由于骨髓红系代偿性增生旺盛,而产生大小不等的红细胞及形态多样化异常,常见有:

1)红细胞显著大小不等及形态异常如梨形、铃形、少数卵圆形,常见于严重性贫血(包括继发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个体小,大小不等,一般形态异常及中心染色过浅,见于缺铁贫、VitB6缺乏及慢性失血性贫血。

3)红细胞个体大小,大小不等,异形,中心淡染过浅,出现靶形及小红细胞,多为地中海贫血及某些血红蛋白病。

4)红细胞个体普遍增大,并呈大小不等,色素浓染,无中心淡染区,多为巨幼细胞性贫血。54ppt课件(2)多嗜性红细胞(或网织红细胞)(Polychromatcphiliomacrocyte,Reticalocyte)为胞体较大的成熟红细胞,由于胞浆含有核糖核酸(Cytoplamia-RNA),淡灰蓝色,若经煌焦油蓝染色即为网织红细胞。根据细胞嗜酸性物质多少,按Hielmyer分类法:

0型:胎幼红细胞浆内嗜碱性网状;Ⅰ型:系卷丝状网状物质;

Ⅱ型:网眼状物质;Ⅲ型:不完全网眼状物质;

Ⅳ型:整个网丝斑点残体。55ppt课件(3)点彩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胞浆及成熟红细胞中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点彩物质。在溶血性贫血、铅中毒(因铅使核苷酸酶受抑制和嘧啶与核苷酸酶缺乏患者增多)。

(4)豪-周氏小体:在晚幼红细胞浆内和成熟红细胞内含单个或多个紫红的包含物为核碎片或染色体残留物。此物具有DNA物质,是严重溶血、MDS、脾切除后等出现。

(5)卡玻氏环:在红细胞内具有淡紫红色的环形或8字形环状物,曾被认为是核的残余和一种豪周氏小体变种。但日前认为是人工造成的,是退变细胞中凝集和变性的蛋白质,也有认为含有组蛋白和铁,相差镜下则看不见。见于铅中毒、溶贫、白血病、恶性疟疾等。

56ppt课件4、特异性红细胞形态改变:

(1)刺状细胞或据形细胞:在血细胞表面呈不规则的、较多的刺状突出,呈锯齿状。加EDTA-Na2更显著。此细胞由膜质改变所致;见于吸收不良反应、肝病、脾切除后、PK缺乏性贫血、先天性缺乏β—脂蛋白血症。

(2)刺毛细胞:整个细胞表面有棘突状突起,从皱绉圆盘形发展或皱缩球形,直至棘突消失,见于尿毒症、PK缺乏症、输注低钾库血、胃癌、胃溃疡出血等。

(3)裂细胞: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呈盔形、带刺、三角碎片,多由于微血管堵塞、管腔狭小,红细胞可塑性降低,RBC通过时被挤压或纤维切割所致可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性综合症、严惩烧伤、心瓣膜溶血、行军性Hb尿。57ppt课件(4)靶形红细胞:此细胞比政党红细胞薄,细胞表面积比其容积量相对较。靶点和周围HB环缺乏连接桥。这种细胞对渗透脆性试验有较大低抗性,能耐受比政党红细胞更多的水分渗透入,使其成为球形乃至最后溶血之前则容积增大50%,见于地中海性贫血、Hb-S-c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肝病。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减少或缺乏,使血清中胆固醇与卵磷脂积聚,影响了细胞膜的改变而致靶形细胞。

(5)泪滴状红细胞:此细胞形如泪滴状、网球拍形、长形或豆点状。见于骨髓纤维化。58ppt课件(6)球形红细胞:此细胞胞体比正常的较小,浓染的圆球形,平均厚度增大(厚径3.2mm),直径缩小(6.3mm),MCV正常,中心淡染区消失,由于变形性差,故易发生溶血,正常人有<5%的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20%)、获得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如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7)椭圆形红细胞:为卵圆形,如骆驼的红细胞,此为红细胞膜的缺陷。正常人<1.5%,贫血时可稍多。见于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重症贫血、严重感染、肿瘤、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患者。在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可>70%,此病为显性遗传,男女均可,同等遗传,可能与RH因子有关。未成熟的红细胞仍为圆形,而无此种改变。在出生后第3个月始出现明显异常。约2%受孕者有轻度溶血现象,Hb多为正常(代偿性)或减低(失代偿性)。此种红细胞在37℃孵育48小时可发生自溶,加葡萄糖和ATP即可纠正。59ppt课件(8)口形红细胞:此种细胞中央为中空裂隙,形如口形或椭圆形淡染区,又因该细胞内水分减少,故又称为干细胞。在37℃自溶加重,但加葡萄糖症状减轻,细胞内G6PD和PK活性升高,但还原型谷光甘肽浓度旱很低,过度失K和Na时异常增加。小量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增多见于:肝硬化、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轻度地中海贫血、铅中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缺乏、恶性肿瘤及酒精中毒等。明显增多见于有溶血性贫血的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