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麦哲伦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客观世界客体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认识客体历史性的客观依据。认识客体的特点爱迪生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主观条件的限制: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的影响;浙江卷A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B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C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D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D30.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认识的辩证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三、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规律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
认识的辩证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3、认识过程的上升性认识过程的上升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牛顿:光是“粒子”。惠更斯: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认识过程的上升性光的本性之争【2008年.广东.单科.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虑一得D【2008年.山东.文综.2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固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23-25题。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B北京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活得真知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C北京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A31.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维证明自然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但景象不断变幻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C(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10题)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C(全国卷I)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回答30——31题。30.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B30.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A23.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1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2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3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4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A.12B.34C.13D.24D辽宁20.图3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1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2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3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4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A.12B.34C.13D.24Dww
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于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回答21—22题。21.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1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2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3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4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A.12B.23C.34D.14B(09四川3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A.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A23.从1977年高校招生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到1990年第一次全面推行标准化考试,使考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从2001年取消对考生年龄和婚姻状况限制,到2003年为了避免天气炎热,考期提前一个月,到2007年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再到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考改革体现了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B35.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用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成仿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成仿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与其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个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的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老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扬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并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官,有人能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会"全错了"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她在这种"合理想象"前没有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老干部、红军战士这一事实材料;二是这种"合理想象"是一种简单化的判断和推理,没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说明,认识的发展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而这又是一个无限发展、反复无穷的过程。这件事提醒我们,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不能将其割裂开来;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007年分析题第34题);认识的真理性一、认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真理的实践检验及其发展相斗争而发展四、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认识的真理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的含义一、真理的客观性
认识的真理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地心说日心说真理的客观性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
认识的真理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客观性3、真理的价值性真理的价值性是指真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功能性,它揭示了客观真理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主体客体趋向趋向客观性价值性真理的价值性
认识的真理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绝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绝对性伽利略的胜利真理的绝对性a2+b2=c2ACBcab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毕达哥拉斯真理的绝对性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能力上看: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就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说,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具体的。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a2+b2=c2AbCBaca2+b2≠c2BacCAb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相对性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1)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的真理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绝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真理的相对性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确定性(客观性)、无条件性绝对性(唯物主义)近似性、有条件性、具体的相对性(辩证法)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
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1)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的真理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真理的实践检验及其发展孔子亚里斯多德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权威标准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众人意见标准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实用标准胡适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的。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实践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认识的真理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真理的实践检验及其发展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客观效果实践真理谬误相符不符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真理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真理的实践检验及其发展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UFO外星人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茫茫宇宙认识的真理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真理的实践检验及其发展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4、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认识真理谬误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1)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2)真理和谬误的统一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的统一a2+b2=c2AbCBaca2+b2=c2BacCAba2+b2=c2AbCBac真理谬误真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的统一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这告诉我们A.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创造真理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的认识就是真理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2008年..江苏.单科.3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④客观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D09海南18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埋藏侧念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时间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2008年.宁夏.文综.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D【2008年.广东.单科.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C"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D【2008年.宁夏.文综.39】(3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1)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2008年.宁夏.文综.39】【解读】本题关键是要审准题的要求: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从四个评估报告,可以看出:一是实践的基础上,二是人类的认识在发展,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三是每一次的认识发展与进步都是在不同观点争论中前行的,而争论的过程就需要战胜谬误的认识。所以,要学会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答案要点应有一定的逻辑性。【答案】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和迫切要求。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具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货车司机职业安全培训合同样本2篇
- 2024柚子果实分拣、包装与仓储物流合同3篇
- 2025年厂房电气设备安装与绿色建筑认证服务合同3篇
- 2024简化版反担保金融抵押协议指导本版B版
- 《性分化异常》课件
- 2025年度促销员突发事件应对合同3篇
- 敦煌学探秘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艺术馆文化协理员招聘协议
- 环保项目工程师劳动合同书
- 药品仓库租赁合同:药品存储
- 天津市新版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
- 数学分析知识点的总结
-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范本
- 2023年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计划
- 年会抽奖券可编辑模板
-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及快速诊断课件(PPT 134页)
- YC∕T 273-2014 卷烟包装设计要求
- 2022年煤矿地面消防应急预案范文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课件
- 水上抛石护坡施工方案
- 4PL的供应链整合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借鉴意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