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铁的多样性第1课时亚铁盐和铁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铁的多样性第1课时亚铁盐和铁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铁的多样性第1课时亚铁盐和铁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铁的多样性第1课时亚铁盐和铁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铁的多样性第1课时亚铁盐和铁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1节铁的多样性第1课时亚铁盐和铁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的多样性》第一课时的内容。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分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已建立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了解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课主要是运用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探究亚铁盐和铁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建构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依据物质类别、物质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价列举、描述、辨识含铁元素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硫酸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从物质类别、物质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价这两个基本角度去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的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硫酸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预测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归纳。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Fe2+与Fe3+之间的转化和Fe2+、Fe3+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从物质类别、物质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价这两个基本角度去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课前准备实验用品、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铁元素一、情景导入:1、自然界中的铁元素(利用大量图片陨铁、赤铁矿、黄铁矿等精美的图)2、日常生活中含铁元素的图片二、导语铁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地壳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元素,铁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铁元素在自然界中有的以游离态存在,如陨铁;有的以化合态存在。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实验探究亚铁盐和铁盐。活动二实验探究亚铁盐和铁盐一、观察与思考:借助茶水变色又恢复原色和自来水变红两个视频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媒体展示】探究亚铁盐和铁盐的性质实验目的以硫酸亚铁、氯化铁为例,通过实验探究亚铁盐和铁盐的性质。实验用品FeSO4溶液,FeCl3溶液,Na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氯水(双氧水),0.1mol•LKSCN(硫氰酸钾)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稀硫酸,铁粉,锌片,铜片;试管,胶头滴管,镊子。【方法导引】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角度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可从物质类别、物质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价这两个基本角度去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知识支持:Fe3+与SCN反应使溶液显红色的性质,可用KSCN溶液检验Fe3+的存在。【学生分组合作】活动探究:(1)性质预测与假设①Fe2+价态处于价,既有性也有性。②Fe3+价态处于价,只具有性。(2)实验验证①验证Fe2+的性质:Fe2+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从[活动·探究]中实验用品中选择,下同);Fe2+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等。活动实验方案: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溶液颜色由变为无色加入氯水后溶液颜色反应原理②验证Fe3+的性质:Fe3+具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等。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再加铁粉:溶液变为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再加锌片:溶液变为,有析出加入KI溶液: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再加淀粉溶液,溶液变反应原理2Fe3++Fe===3Fe2+3Zn+2Fe3+===3Zn2++2Fe2Fe3++2I-===2Fe2++I2由总结归纳展示:亚铁盐具有还原性,能被常见的氧化剂氧化,如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被氯气氧化,离子方程式为();亚铁盐具有氧化性,能被常见的还原剂还原,如与Z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铁盐具有氧化性,能被常见的还原剂还原,如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与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微思考1】实验室中盛FeSO4溶液的试剂瓶中,通常加些铁屑或铁钉,这是为什么?【微思考2】如何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杂质FeCl2?2、Fe2+和Fe3+的检验由学生合作探究并归纳:离子方法现象Fe2+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色先加入KSCN溶液,再加氯水加入KSCN溶液,再加氯水,溶液变Fe3+加入NaOH溶液生成色沉淀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学生活动三:谈收获课堂小结1.铁元素存在的多样性2.Fe3+与Fe2+的相互转化学情分析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分析能力。这为铁盐和亚铁盐的学习奠定基础。此时的学生思维活跃,比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这为学习提供了动力,但是学生又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这就需要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降低难度。效果分析课堂互动效果,当堂达标率高。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很好地把课下、课上有机的接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紧紧围绕学习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够很好的聚焦了学科素养,达到了学以致用。教材分析本节选自鲁科版(2019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理论上,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都是比较熟悉的,这样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降低了门槛。对过对Fe3+和Fe2+的检验和转化实验的学习,不仅为前面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一些基本方法。当堂检测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2.把一定量的铁粉、铜粉置于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情况不能成立的是()A.烧杯中无铁粉剩余,有铜粉剩余B.烧杯中铁粉、铜粉均剩余C.烧杯中铁粉剩余,溶液中含Cu2+D.烧杯中铜粉剩余,溶液中含Fe2+3.将铁粉放入盐酸、MgCl2溶液、FeCl3溶液、CuCl2溶液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大量阳离子是()A.Cu2+和Fe2+ B.Fe2+和Mg2+C.Fe3+和Fe2+ D.H+和Cu2+4.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2Fe3++Fe3Fe2+成立说明氧化性:Fe3+>Fe2+B.25℃,强酸性溶液中,Al3+、NH4+、NO3C.5.6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电子为0.2mol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2H2O2+4H+Fe3++4H2O答案:1B2C3B4A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整体构思是“创设情境”,通过茶水变色和自来水变红,两个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生活走向化学,用实验探究化学,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紧紧围绕亚铁盐和铁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自主学习、探究实验、合作学习等获取和建构新的知识。本节课依据创设情境——问题提出——合作探究——自主归纳—典例剖析——变式训练——链接高考(聚焦素养)——学以致用(聚焦生活)等环节层层深入依次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生生、师生互动最大程度的体现了课堂之上学生的主体性。另外,本节课问题的设置注重了梯度,符合学生思维的螺旋上升,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足之处,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该打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错误想法,然后再诊断指正。其次,课堂容量过大,个别题目的挖掘不深,为了赶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课标分析1.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3.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亚铁盐和铁盐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